03 我爱这土地
素养目标
1.巩固学习现代诗歌的基本特点,正确划分诗歌的朗读节奏,能够饱含深情地朗诵诗歌。
2.理解体会诗歌中的各种意象,把握诗歌中象征的表现手法及巧妙的抒情方式。
3.深刻领会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出的炽热而深沉的爱国情怀。
◎重点:领会诗歌中的意象表达及各自的象征意义。结合诗歌创作背景,领悟诗人情感。
情境预设
土地,是万物生灵的根基。曾有人为掠夺它而煞费苦心,曾有人为捍卫它而披肝沥胆。在它的脊梁上演绎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它的肌肤上烙印着多少眷恋情结!谁不钟爱自己的土地 谁不爱恋大地母亲 让我们深情吟唱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一起去感受他澎湃的激情。
·导学建议·
1.“诗歌本身就是一首无谱的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要多一些声情并茂的朗读,少一些学究解经式的分析,切忌用空泛的讲解代替学生真实的阅读体验。
2.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现代诗歌学习方法的指导,例如:如何诵读,如何细致深入地体味诗歌中的词语,等等。
【预习导学】
【走近作者】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浙江金华人,诗人。早期诗作风格浑厚质朴,格调深沉忧郁。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新中国成立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其诗歌以土地、太阳为主要意象,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黎明的通知》《我爱这土地》等。
背景介绍: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后,日本侵略军又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在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歌。
1.积累·表达。
古往今来,抒写爱国之情的诗词有很多,请从你积累的古诗词中找出表达爱国之情的诗(词)句,标出作者和出处,写在下面。
2.初读·感知。
(1)《我爱这土地》以一只鸟无论生死都眷恋土地作比,形象地抒发了诗人 。
(2)《我爱这土地》中最能点明主旨的诗句是“ ”。
·导学建议·
1.作者简介可由学生口头表述。
2.字音字形和诗词积累两道题可请学生回答,以检测学生的预习成果。
3.作者情感和主旨句的初步感知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之后由各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
【答案】1.示例:①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②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2.(1)深沉而真挚的爱国情感
(2)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合作探究】
任务驱动一
从朗读中培养诗歌语感。
·导学建议·
引导学生阶段性朗读,在读现代诗歌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诗歌的节奏,注意停顿、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结合情感层层深入。
1.初读——把握感情基调。
(1)本诗中出现了哪些抒情形象
(2)这只鸟要做些什么 请你从诗歌中找出最主要的四个句子。
(3)上题中的四个句子,诗人的情绪是多变的,我们朗读这四个句子时应该读出这种起伏变化。你觉得其中读到哪个地方情绪变化最大
(4)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 。
2.再读——深入理解,读出技巧。
请标出本诗歌的节奏划分和朗读重音。
假 如我 是 一 只 鸟,
我 也 应 该用 嘶 哑 的 喉 咙歌 唱:
这 被 暴 风 雨所 打 击 着 的土 地,
这 永 远 汹 涌 着我 们 的 悲 愤 的河 流,
这 无 止 息 地吹 刮 着 的激 怒 的风,
和 那 来 自 林 间 的无 比 温 柔 的黎 明……
——然 后我 死了,
连 羽 毛也 腐 烂 在 土 地 里 面。
为 什 么我 的 眼 里常 含 泪 水
因 为我 对 这 土地爱 得 深 沉……
【答案】1.(1)诗人和鸟。
(2)要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3)黎明。
(4)深沉、热情、悲怆
2.假 如/我 是 一 只 鸟,
我 也 应 该/用 嘶 哑 的 喉 咙/歌 唱:
这 被 暴 风 雨/所 打 击 着 的/土 地,
这 永 远 汹 涌 着/我 们 的 悲 愤 的/河 流,
这 无 止 息 地/吹 刮 着 的/激 怒 的/风,
和 那 来 自 林 间 的/无 比 温 柔 的/黎 明……
——然 后/我 死了,
连 羽 毛/也 腐 烂 在 土 地 里 面。
为 什 么/我 的 眼 里/常 含 泪 水
因 为/我 对 这 土地/爱 得 深 沉……
任务驱动二
分析诗歌意象,理解意象的象征意义。
一课一法
象征的表现手法
象征是诗歌创作中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它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暗示另一事物或某种较为普遍的意义。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将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导学建议·
意象:寓“意”之“象”,指诗歌中熔铸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象征:当我们可以用一个具体的事物来代表一个抽象的事物,并且前者是后者意义的载体,或是后者精神的呈现时,就可以说前者是后者的象征。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意象、象征概念的把握和理解,并加以充分运用。
1.诗歌运用了哪些意象 它们是如何从常见的实景变为意象的 请你找一找,并分小组得出你们的探究结果。
2.意象是融合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之物,本文的意象除了表达出诗人的感情,更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请你对小组探究的意象进行归纳总结,填写在表格中。
意象 象征意义
·学习小助手·
象征手法的使用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注意抓住象征体和象征本体之间的相似点。②注意围绕相似点,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③注意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3.诗中“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诗人为何要将自己假设为鸟 如何理解这只鸟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至死,最后“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答案】1.“土地”:“土地”是实写的脚下的“土地”,但它同时也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也是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的象征。因此,这里的“土地”,不再是单纯的客观景物,而是倾注了诗人主观情感的意象。
“河流”与“风”:“河流”与“风”本是常见之物,但是“河流”前面加上了“永远汹涌着我们”和“悲愤”两个修饰语,“风”前面加上了“无止息地吹刮着”和“激怒”两个修饰语,如此,“河流”“风”便不只表现了实景,更把悲愤和激怒的人民为了挽救土地的那种不屈不挠、前仆后继、奋力抗争的革命斗争精神,形象地表现了出来,这两种外在的纯景物也就变成了含有诗人主观情思的意象。
“黎明”:这个意象表明诗人坚信在风起云涌的斗争中人民必将迎来曙光,迎来胜利。
2.土地 繁育着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 河流、风 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黎明 对光明的向往和希望
3.这是一只愿意将生命耗尽,将全身投入土地的怀抱,与它所挚爱的土地融为一体的鸟。诗人将自己假设为鸟,借鸟与土地的关系来展开全诗的艺术境界,使诗歌的整体构架显得巧妙自然,浑然一体。而诗人将自己假设为鸟后,一开篇便说“用嘶哑的喉咙歌唱”,鸟声本来是优美清脆的,但当时悲壮的时代氛围(抗战初期)、诗人特殊的个性与气质以及诗人特殊的表达需要,共同作用于鸟,使其变成了以嘶哑喉咙歌唱的悲凉意象,从而以此表现出诗人对土地的爱是如此执着、坚贞和顽强。
任务驱动三
创意地表达,仿写优美诗歌。
我们生活在繁荣昌盛的美好时代,假如你是一只鸟,你会歌唱些什么呢 仿照示例试着写一写,相信你能写得更好。
示例: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清脆的喉咙歌唱:这高峡出平湖的三峡大坝,这可上九天揽月的神舟飞船……
·导学建议·
1.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交流和写作。
2.在评价时,一方面要注意其“歌唱”内容,另一方面要注意其词语运用的准确性和形象性。
3.以学生互相评价为主,教师评价为辅。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体现祖国繁荣昌盛的图片或视频来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如:
201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大典视频、图片成就展,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战取得阶段性胜利相关视频或图片,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相关视频等。
【答案】示例: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欢快的喉咙歌唱:这养育中华儿女的家园,这有着五千年灿烂文明的土地,这被太阳照亮的前程,和那东方雄鸡崛起的时代……
备选问题
诗人为何选取上述意象 你能模仿诗人,用合适的意象来表达这深沉的情感吗
【答案】诗歌所表达的主题是热爱中华民族,热爱自己的家国。
因此,选用“土地”意象象征家国最为适宜。“河流”“风”“黎明”等景象组合在一起就是一幅大地的画卷,已有动荡之势,当诗人再配以带有强烈感彩的修饰语时,它们便更加鲜活地组织在一起,具有了深刻的象征意义。也可以尝试用其他的意象,如“那滂沱不绝的沉重的雨滴”等。
思维导图
整体把握课文,填写以下内容。
【答案】①诗人自己 ②祖国大地 ③抗争精神 ④光明、胜利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