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素养目标
1.体会雨果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他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
2.品味这封信的精彩语言,感受其中热情的赞美和辛辣的讽刺。
3.领悟只有国家民族强盛,才能免遭外族侵略的道理,从而坚定为国家强盛而努力学习的信念。
◎重点:
1.体会雨果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他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
2.品味这封信的语言及使用反语的表达效果。
情境预设
同学们,在世界文化的宝库里,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中国有圆明园。但是,享有“万园之园”美誉的中国圆明园,却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用一把大火烧为灰烬。英法联军罪行的根源是什么 中国当年被侵略被掠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一百多年来中国又有了怎样的变化 今天中华民族正处于伟大复兴时期,我们应该怎样坚定民族自信心 请大家带着这些思考,与老师一同走进法国大作家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导学建议·
播放纪录片《圆明园》,投影圆明园的图片和资料(包括圆明园的设计、圆明园的收藏、圆明园的养雀笼及圆明园的生肖喷泉等),让学生对圆明园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投影被英法联军洗劫后圆明园残垣断壁的图片。两相对比后,让学生感受当时中华民族所受的屈辱。
【预习导学】
【走近作者】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法国浪漫主义作家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他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代表作家,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的代表人物,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背景介绍:1856年,英、法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作为侵略者之一的巴特勒上尉,本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取得的所谓“胜利”捧场。但是,雨果,这位正直的作家,他从人类良知的角度,痛斥了英法联军的罪恶,深切同情中国遭受的空前劫难,写下了这封《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1.读一读,写一写,读准字音,写对汉字。
赞yù( ) 恍( )若
绸缎( )( ) 箱箧( )
liú lí( )( ) 瞥( )见
劫( )掠 制裁( )
zāng( )物 荡( )然无存
2.释一释,理解词语。
(1) :丰硕的功劳,伟大的成绩。
(2)富丽堂皇:
(3) :贪污、受贿或盗窃得来的财物。
(4) :惊慌害怕。
(5)荡然无存:
(6)眼花缭乱:
3.议一议,学习书信承传统。
书信历史悠久,其格式也几经变化。今天,按通行的习惯,书信格式主要包括五个部分: 、 、 、 和 。
·学习小助手·
①开头称呼。顶格书写,有的还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饰词,如“敬爱的”“亲爱的”等。
②问候语。如写“你好”“近来身体是否安康”等,可以接正文。
③正文。这是信的主体,可以分为若干段来书写。
④祝颂语。以最一般的“此致”“敬礼”为例。“此致”可以有两种正确的位置来进行书写,一是紧接主体正文之后,不另起段,不加标点;二是在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敬礼”写在“此致”的下一行,顶格书写,“敬礼”后应该加上一个感叹号,以表示祝颂的诚意和强度。
⑤署名和日期。写信人的姓名,写在祝颂语下方空一至两行的右侧。最好还要在写信人姓名之前写上与收信人的关系,如儿××、父××、你的朋友××等。在署名下一行写日期。
如果忘了写某事,则可以在日期下空一行、再空两格写上“又附”,再另起一行书写未尽事宜。
·导学建议·
由于年代久远,学生可能对课本的写作背景不太熟悉,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前收集一些相关的资料,为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引导学生切身体会这段屈辱史打下情感基础。
【答案】1.誉 huǎng chóu duàn qiè 琉 璃 piē jié cái 赃 dàng
2.(1)丰功伟绩 (2)形容建筑十分富丽华贵。
(3)赃物 (4)惊骇 (5)形容东西完全失去,一点不留下。 (6)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3.称呼 正文 结尾 署名 日期
【合作探究】
·导学建议·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是一封饱含人道主义精神的书信,其语言生动,满含深情,适合朗读,是一篇对学生进行人道主义教育和朗读教学的好材料。因此,本节课可以让学生以读为主来安排教学内容。
任务驱动一
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并体会作者的情感。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对圆明园的赞美和对侵略者的强烈谴责与讽刺。
任务驱动二
细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态度和形象。
1.找出作者赞美圆明园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要注意读出作者的赞美之情。然后思考、探究下列问题。
(1)作者是怎样评价圆明园的 找出文中评价圆明园的语句和盛赞圆明园的词语。
·导学建议·
仔细阅读课文,展示文中提到的相关园落及建筑等的图片,充分认识到圆明园等的宏伟壮观,感受其地位和价值。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交流所有问题并体会情感。
(2)文章通过盛赞圆明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样一个“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却被毁于一旦。作者又是怎样看待这件事的呢 请齐读课文,并思考、探究下列问题。
(1)文中的“两个强盗”指谁 这样说的作用是什么
(2)文中的两个强盗做了哪些事情 请你概括。
(3)对英法联军的所作所为,作者持什么态度
3.作者是站在谁的立场上写这封信的 这体现了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有怎样的精神
·导学建议·
对于以上问题教师切忌照本宣科地报答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他们在小组合作和交流探究中完成问题并体会情感,从而体会切身的民族情感和自主获得知识的乐趣。
【答案】1.(1)总评:“世界奇迹”。分述:①与巴特农神庙比较,指出圆明园的艺术性质和成就,②具体讲令人眼花缭乱的园中之物,③耗费了巨大的财力物力,④圆明园是属于全人类的亚洲文明杰作。
盛赞的词语:“巨大的典范”“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恍若月宫的建筑”“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亚洲文明的剪影”。
(2)表达了作者对东方艺术、亚洲文明的尊重,对中华民族的尊重和赞美。
2.(1)法兰西和英吉利,这样说揭示了英法联军的强盗本质,使世人看清这些掠夺者的丑陋面目。
(2)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其均分。最后,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3)作者毫不客气地指出英法联军的行为是强盗行径,对其提出强烈的抗议,并指出他们终将受到历史制裁。
3.全人类的立场(正义的立场,中国的立场,或者是人民的立场等)。他是一个正直、有清醒头脑、有良知、有公正的立场的人。这封信饱含着他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博大的胸怀和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
任务驱动三
揣摩语句,研读课文的写作特点,品析其精妙。
1.作者通过什么样的语言谴责了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 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并说说这种语言特色的作用。
·学习小助手·
反语又称“倒反”“反说”“反辞”等,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它运用跟本义相反的词语来表达含有否定、讽刺、嘲弄,是一种带有强烈感彩的修辞手法。
一课一法
反语的使用和赏析
反语的作用是产生讽刺性,有时比正说更有力量。运用反语的手法,能更好地包含深刻的思想和激昂的感情。
反语的主要用途:①直接表达禁止或压制时,以反话表达正面的意思;②面对荒谬不硬加驳斥,而是谬上加谬,使其荒唐之处极端放大而达到归谬目的;③正面语言难以表述强烈情绪时,以反语表达可以加强效果;④通过颠覆既定习惯,产生幽默。
反语的主要形式:反话(正话反说)、反讥(反话正说)、骂话(以骂示爱、明褒暗贬)、气话(明褒实贬)、俏皮话(反规则的幽默)等。
2.“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把“世界”改为“中国”好不好 为什么
·导学建议·
在课堂教学的最后,教师可以播放或展示一些新中国国富民强的视频或图片资料,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祖国如今的强大,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从而激励学生不断进取,奋勇报国。
【答案】1.巴特勒上尉恬不知耻地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光荣的,他期待的是作者对此次“胜利”的赞誉。作者在愤慨之下,用反语活灵活现地刻画出强盗的丑态,讽刺侵略者的卑劣行径。如“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等反语带有抨击强盗的口吻,有辛辣的讽刺意味。最后将自己对远征中国的强盗行为的严厉谴责说成“全部赞誉”,有极其尖锐的嘲讽意味。
2.不好。因为这是以全球的眼光肯定圆明园的艺术价值和其在世界的地位,体现了作者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
备选问题
1.如何理解“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的含意
2.“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中的“干干净净”是什么意思 你认为作者的这个夙愿怎样才能实现
3.“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文明”和“野蛮”在这里怎么理解
【答案】1.作者以人民的立场区别法兰西人民与政府,代表人民抗议政府的强盗行径,这需要极大的勇气。
2.“干干净净”是指友爱、热爱和平、崇尚正义。世界各国应当共同维护公平与公正,团结合作,守望相助;中国能自立、自强,跻身世界强国之林。
3.反语。有辛辣的讽刺意味。说明强盗政府颠倒黑白,对自己的掠夺行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恬不知耻。
思维导图
再读课文,完成填空。
【答案】赞美圆明园 英法联军 强盗洗劫,焚烧圆明园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