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15 故乡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15 故乡 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12 19:49: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5.故乡
素养目标
1.通过速读,理清小说的叙事线索,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
2.能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等细节描写及对比手法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3.理解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决心变革旧世界、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第1课时
  ◎重点:理清小说的叙事线索,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从描写方法和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人物形象。
情境预设
“故乡”这个极具魅力的字眼,自古以来,多少“迁客骚人”吟诵过她,多少远离家乡的游子对她魂牵梦萦。“月是故乡明”,乡情已积淀为生命中的血肉精魂。饱经沧桑的鲁迅对故乡的体验又何尝不是如此 1919年鲁迅先生返回故里,卖掉老屋,举家北上。这次诀别故乡给了他怎样的体验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说《故乡》,去感受他的情感。
·导学建议·
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些与鲁迅先生的故乡相关的视频或图片在课堂上播放或展示,让学生在看的同时自然地融入情境中。
【预习导学】
  【走近作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他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华盖集》等。
  背景介绍:辛亥革命后,封建王朝的专制政权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统治。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由于双重压迫,广大中国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他们过着饥寒交迫且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1919年12月初,鲁迅从北京回故乡绍兴接母亲,亲眼看到了故乡的破旧不堪和农民生活的贫困,百感交集,思绪万千,后来就以这一次经历为素材,创作了小说《故乡》。
1.读一读,写一写,掌握重点字音字形。
阴huì( )      萧( )索
祭祀( ) 愕( )然
bǐ( )夷( ) 嗤( )笑
wǎng( )然 隔膜( )( )
恣睢( )( ) 五行( )
瑟( )索 折( )本
黛( )色 秕( )谷
拓展:“行”字另一个读音  ,可以组词为  ;“折”字还有两个读音,一个读音是  ,可以组词为  ;另一个读音是  ,可以组词为  。
2.释一释,重要词语。
(1)萧索:
(2)鄙夷:
(3)惘然:
(4)恣睢:
(5)瑟索:
《故乡》以“我”回故乡的  为线索,写了“渐近故乡—身在故乡—  ”过程中,对物是人非的感慨。
【答案】1.晦 xiāo sì è 鄙 yí chī 惘 gé mó zì suī xíng sè shé dài bǐ háng 行列 zhé 折断 zhē 折腾
2.(1)缺乏生机,不热闹。
(2)轻视,看不起。
(3)失意的样子;心里好像失掉了什么东西的样子。
(4)任意胡为。
(5)身体因寒冷、受惊等而蜷缩、抖动。现在多写作“瑟缩”。
3.见闻和感受 离开故乡
一课一法
理清文章线索
①以人物为线索。按人物行为变化、思想发展等组织材料。
②以实物为线索。以具体的实物贯穿全文,并且展开故事情节。
③以事件为线索。文章所要叙说的事件本身就是叙述的线索。
④以情感为线索。以作者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
  ⑤以时间为线索。以时间的推移来组织材料,时间就是文章的线索。
⑥以地点为线索。有的文章是以地点的转换来安排层次的,地点就是线索。
⑦以见闻感受为线索。以第一人称“我”的见闻,来塑造人物形象。
在确定是哪种线索的时候,一要注意以上七种情况,二要注意题目、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议论抒情的句子,三要注意文章可能还会出现的明线和暗线。线索的作用一般表现在: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从而使文章条理清楚、脉络分明等。
【合作探究】
任务驱动一
初读课文,依据叙事线索,理清小说结构层次。
·学习小助手·
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可从时间、地点以及人物的情感变化等方面入手。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全文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5段):写的是故乡  的景象和“我”的复杂心情,交代了“我”回故乡的目的。
第二部分(第6~77段):写“我”在故乡的  ,重点写了  的变化。
第三部分(第78~88段):
【答案】萧条 所见、所闻、所忆、所感 闰土 写“我”离开故乡时的感触,表达了追求新生活的执着信念。
任务驱动二
速读课文,根据人物的描写方法等来分析人物。
1.作者千里迢迢回到阔别二十余年的故乡,体会到的不是激动、喜悦,而是悲哀。究其缘由是故乡景、故乡人的变化。那么文中写了哪些人物 在这些人物中,谁是主人公
·学习小助手·
判断人物是否是小说的主人公主要看人物在小说情节、结构、矛盾冲突中是否占中心地位,是否通过他来表现小说的主题思想,而不是以着墨的多少来判断。
2.作者运用前后对比的方法,从不同角度写闰土、杨二嫂的变化。那么,文中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进行对比的
·导学建议·
让学生带着问题齐读、讨论,然后指定学生回答问题,其他学生可以补充。
  (1)闰土
外貌 动作 神态 对“我” 对生活
少 年 闰 土 雪地捕鸟,月夜刺猹 怕羞,不怕“我”,高兴 捕鸟、看瓜、刺猹、拾贝、观潮……
小 结 纯朴天真、可亲可爱 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说也说不完
(续表)
外貌 动作 神态 对“我” 对生活
中 年 闰 土 脸色灰黄,皱纹很深,眼睛周围肿得通红;头上一顶破毡帽,身上的棉衣极薄;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松树皮 拣了几件东西,要了所有的草灰
小 结 心里有说不尽道不明的苦楚,为饥寒所苦,被等级观念束缚
  (2)杨二嫂
二十年前 二十年后
外貌描写 脸上擦着白粉,人称“豆腐西施”,是一个美女 五十岁上下,
语言描写 —   (“贵人眼高”);  (“阿呀呀”“阿呀阿呀”);  (“你阔了”“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的大轿”,实际不是这样);跟“我”说话时  (“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
动作描写 终日坐着   (“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跑得快(“飞也似的跑了”)
对生活态度   (“前天伊在灰堆里,掏出十多个碗碟来,议论之后,便定说是闰土埋着的,他可以在运灰的时候,一齐搬回家里去”)
【答案】1.文中所写的人物有闰土、杨二嫂、“我”、“我”母亲、水生、宏儿。其中闰土是主人公。
2.(1)十一二岁的少年,紫色圆脸,头戴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红活圆实的手 “只是不怕我”“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聪明勇敢、活泼开朗 情真意切,亲密无间 天真活泼、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 浑身瑟索着,站住,动着嘴唇,迟疑,就坐,只是摇头,默默吸烟 9个省略号(5处对话);说话前“欢喜—凄凉—恭敬”;说话后只是摇头,全然不动,石像一般 恭敬地叫“老爷”,要水生“给老爷磕头”,认为少年时“哥弟称呼”是“不懂事”,不成“规矩” 受尽生活折磨,命运悲惨 迟疑,麻木,痛苦难言 被封建礼教牢牢束缚 将希望寄托于神灵
(2)凸颧骨,薄嘴唇,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人老色衰 语言尖刻 怪声怪气 见解庸俗 愤愤不平 顺手牵羊,爱占小便宜、自私 安定,充满希望 行为卑劣,刻薄
备选问题
1.根据你对课文内容的感受,在课文原标题“故乡”前面,加上修饰性的词语,把标题变成“……的故乡”的形式。
2.用一两句话诠释文中出现的人物的特点。
·导学建议·
评价人物,可以从人物的性格特征、思想变化、所作所为等方面入手分析,必要时还可以结合相应的环境描写,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对交流过程中闪耀着创新光芒的见解,要予以鼓励。
【答案】
1.示例:日趋破败的故乡,清晰而又模糊的故乡,萧条衰败的故乡,远去的故乡,迷信、麻木的故乡,冷漠、隔阂的故乡,陌生的故乡,不值得留恋的故乡,令我茫然的故乡,被压抑、被毒害的故乡,等等。
2.闰土: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如同一把把锉刀,在时间这块砺石上,活生生地把一个充满活力的少年磨成了一个木偶人。
杨二嫂:一个被社会扭曲了的变形人,不仅表现在从当年的“豆腐西施”变成了今天的“圆规”,而且还表现在自己被侮辱、被损害的同时,又在侮辱和损害着别人。
“我”母亲:慈祥、宽容、厚道地对待所有人,对待这个世界;世界却没有给她公平:变卖农产,告别故乡,跟儿子去外地谋生,她的前面是一片未知。
水生:一个20年前的闰土,20年后,他或许不会再成为今天的闰土;对他来说,与生俱来的苦难其实也是一种改变命运的财富!
宏儿:从“飞”出家门的那一刻起,他就开始“飞”向这个既陌生又新鲜的世界了。
第2课时
  ◎重点:品析小说语言及重点语段,领会作者的情感态度及表达的主题思想。
情境预设
循着小说的叙事线索,我们理清了故事情节,对文中的人物都有了概括的认识。这一节课,我们要结合人物的相关描写和精彩段落中“我”的一些想法和感受,探究小说的语言特色以及作者的情感态度。
【预习导学】
1.写出与“故乡”或“思乡”有关的两句古诗。(注明作者及诗歌题目)
2.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
(1)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 ( )
(2)“那有这事……我……”我惶恐着,站起来说。( )
(3)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 )
(4)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 )
3.将描写故乡的词语找出来,并指出哪些是描写过去的,哪些是描写现在的,哪些是描写未来的,并说说所描写的各个时期故乡的特点。
·学习小助手·
解答本题,要结合已经给出的相关内容,联系小说中对应的部分概括或者摘抄重点词句。
时期 特点 摘抄词句
过去(印 象中) 五彩缤纷
月下刺猹图,寂静而富有动感
鲜活的 人和物
现在
将来(理 想的)
【答案】1.示例: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回乡偶书》其一)
②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心理描写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外貌描写
3.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碧绿的西瓜,紫色的圆脸,明晃晃的银项圈,各种鸟雀,五色的贝壳 美丽神异 少年闰土、猹、獾猪、刺猬、稻鸡、角鸡、鹁鸪、蓝背、贝壳、圆月、西瓜…… 萧索、悲凉 严寒;深冬;阴晦;冷风;呜呜的响;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 美丽,充满生机 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合作探究】
任务驱动一
品读课文,揣摩小说语言,感受表达效果。
·导学建议·
在赏析之前,教师可明确提出赏析的角度,如描写方法、修辞手法、关键词等,这样可以降低问题的难度。
1.小说中有环境描写,也运用了诸多的人物描写方法,指出并分析下列句子中运用的描写方法及作用。
(1)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
(2)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答案】1.(1)神态描写、语言描写。二十年后,再次见到儿时的朋友“我”时,闰土却恭敬地叫“我”“老爷”。说明他对“我”的态度已经发生了变化,他对“我”已经产生了感情的隔膜,这深刻地揭露了封建思想、封建等级观念对底层劳动人民精神的压抑和毒害。
(2)景物描写(自然环境描写)。色彩艳丽、明快,营造了轻松明朗的气氛,烘托出人物的朝气蓬勃、活泼开朗,表现了“我”对少年闰土的喜爱。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厚障壁”比喻自己和故乡人民之间心灵的隔膜。形象地写出了由于受封建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劳苦大众精神上受到了极大束缚,古训筑成的高墙,使人与人之间隔膜起来。
任务驱动二
速读课文,感受对比的手法及用意。
1.小说中运用了对比手法,请列举出文中所有运用了对比的地方。
2.小说对闰土、杨二嫂两个人物前后变化的描写,揭示了什么问题
【答案】1.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对比,杨二嫂年轻时和年老时的对比,故乡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对比。
2.这充分揭示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是使旧中国农村经济日趋破产,广大农民生活日趋贫困的总根源。闰土和杨二嫂肖像的巨大变化反映了旧中国农村经济的破产和农民的贫穷。他们都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下身体被摧残、心理被扭曲的人物,都是病态社会中不幸的人。
任务驱动三
精读课文结尾三段,探究作者对人民的同情和决心变革旧世界、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1.分析重点词语。
·导学建议·
分析重点词语,涉及的方面较多,例如词语的用法、词语的含义、词语的替换等。建议将问题明确化,让学生能找到切入点。
(1)“隔膜”与“一气”的对比有什么意义
(2)文中三个“辛苦”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2.重点句子赏析。
(1)如何理解“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 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2)作者最后说:“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应如何理解这段话
一课一法
理解句子含意
首先,要通览全文,整体把握中心;然后,确定题干中的语句在文中的段落,从而确定作答的有效区域;最后,认真审题,找准答题方向,结合上下文分析。具体做到:
  (1)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意。关键词是在句中起关键、核心作用的词语。
(2)借助句法理解句意。在理解句中词语意思的基础上,达到理解句子含意的目的。
(3)借助修辞理解句意。先弄清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再根据其特征、功能,并结合具体语境琢磨句子含意。
(4)借助背景理解句意。不但要看小语境,即上下文、上下句,做到句不离段,段不离篇,还要看大语境,即文章写作的社会环境、历史因由及作者的社会阅历、审美情趣等因素。
(5)借助句子在文中的位置理解句意。如果是总起句,就要结合其领起的范围作答;如果是总结句,就要结合其总结的范围分析;如果是重要的过渡句,就要联系其承上启下的内容分析。
  3.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
【答案】1.(1)通过“我”和中年闰土的“隔膜”与宏儿和水生的“一气”进行对比,表达了“我”的希望:希望新一代不再像老一代那样又彼此隔膜起来,也希望他们不要像老一代那样过着辛苦辗转、辛苦麻木、辛苦恣睢的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
(2)第一个“辛苦”是说“我”的生活,意思是奔波、劳碌;第二个“辛苦”是指闰土的生活,意思是艰辛、劳苦;第三个“辛苦”是说官绅等人物及杨二嫂的生活,意思是处心积虑、挖空心思。
2.(1)因为还没有找到实现新生活的道路,所以“我”以为自己对新生活的希望仿佛和闰土对神灵的祈求一样,是对偶像的崇拜。只不过闰土的所求在眼前,“切近”,“我”的希望在未来,但对这个未来还没有明确的答案,因而显得“茫远”。
(2)示例:把希望比作地上的路,意思是说,只空有希望而不去奋斗、追求,希望便“无所谓有”;有了希望并始终不渝地去斗争实践,希望便“无所谓无”。人们只有都满怀希望去奋斗,才会迎来新生活。
3.小说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着重描写了闰土和杨二嫂,反映了辛亥革命后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与剥削之下农村破产、农民生活痛苦的现实;揭示了封建传统观念对劳苦大众精神上的束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膜;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备选问题
文中“我”的形象具有什么意义
【答案】
小说以“我”为叙述者,叙述中包含着强烈的感彩。“我”漂泊在外,过着辛苦辗转的生活,在自己的故乡已经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失去了精神的归宿。记忆中美好的精神家园被衰败、冷漠的现实撕毁,面对丧失了生命活力,丧失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幸福的情感关系的现实故乡,“我”在精神上是孤独的,但内心深处,还有着对故乡美好未来的憧憬。小说中的“我”是一个同情劳动人民,追求新生活,心怀希望的知识分子。“我”有作者的影子,可以说,由成年人构成的“现实的故乡”是鲁迅极度失望苦闷心情的告白,但“我”又不等同于作者。
思维导图
根据课文,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答案】闰土 反动统治的剥削压迫和封建思想的侵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