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21 创造宣言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21 创造宣言 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12 19:55: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创造宣言
素养目标
1.掌握反驳论点的驳论方式,把握运用事实论据进行反驳的论证方法。
2.理解演讲稿富有号召力、鼓动性的语言风格。
3.培养创造意识,培养敢于创造的精神。
◎重点:学习运用具体事例及理论论据驳斥错误观点,从而得出正确观点的驳论方法;品味文章语言的精妙。
情境预设
罗曼·罗兰说:“唯有创造才是快乐,只有创造的生灵才是生灵。”米尔也曾说:“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是创造力的果实。”那么生活在20世纪的教育家,又是怎样理解“创造”的呢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阅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创造宣言》一文,深刻理解“创造”的内涵吧!
·导学建议·
教师可以在课前事先准备一些名人图片及与“创造”有关的名言警句,在学生欣赏和阅读的同时,激情导入话题。
【预习导学】
  【走近作者】
陶行知(1891—1946),安徽省歙县人,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和实践家。他在实践中创立了以“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为中心的教育理论,是我国教育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行知书信》《行知诗歌集》《斋夫自由谈》《古庙敲钟录》等,并有合编《陶行知全集》(六卷)。
  背景介绍:陶行知目睹中国国贫民弱,试图以教育来建设新社会。他有很多有价值的教育思想,“创新教育”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创造宣言》一文就是阐释这一思想的重要文章之一。
1.你读准字音了吗
遁( )词    玄奘( )( )
懦( )夫 豢( )养
供( )奉 供给( )( )
2.你能解释词语吗
(1)遁词:
(2)鲁钝:
(3)豢养:
(4)自暴自弃:
(5)众叛亲离:
(6)走投无路:
(7)山穷水尽:
3.你记住文体常识了吗
(1)议论文的论证方式一般分为  和  两种。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从正面阐述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驳论,就是通过反驳错误或反动的观点,从而树立起自己的正确论点。反驳的主要方法:驳对方的论点,驳对方的论据,驳对方的论证。本文是一篇  。
(2)驳论文以  为主,批驳某些错误的观点、见解、理论。
(3)讲演词,也叫  ,它常在各种大型的群众集会或较为隆重的场合使用,而且讲话人所讲的都是些较为重大的问题,或是讲话人就某个专门问题进行的论述。讲演词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它可以把讲演者的  传达给听众和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4.你能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吗
【答案】1.dùn xuán zàng nuò huàn gòng gōng jǐ
2.(1)因为理屈词穷而故意避开正题的话。
(2)愚笨,不敏锐。
(3)喂养。
(4)自己瞧不起自己,甘于落后或堕落。
(5)众人反对,亲信背离。形容极端孤立。
(6)无路可走,已到绝境。比喻处境极困难,找不到出路。
(7)山和水都到了尽头。比喻无路可走,陷入绝境。
3.(1)立论 驳论 驳论文
(2)驳论
(3)演讲词、演说词 观点、主张及思想感情
4.作者针对“不能创造”的种种错误观点进行有力的反驳,是为了增强人们的创造意识。
【合作探究】
任务驱动一
速读课文,筛选信息,初步领会文章的基本内容。
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是如何展开的。
2.文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答案】1.这是一篇驳论文,以驳论为主,采用先破后立的写法。先通过宗教家、美术家、教育者的创造来说明什么是创造,然后通过事例分别批驳了几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最后得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结论,即本文的中心论点。
2.作者渴望创造,热切呼唤“创造之神!你回来呀!……只要你肯回来,我们愿意把一切——我们的汗,我们的血,我们的心,我们的生命——都献给你”,并且坚信“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
任务驱动二
研读课文,明确用具体事例及理论论据驳斥错误观点,得出正确观点的驳论方法。
1.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
·导学建议·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再与小组成员交流,通过讨论探究,明确文章结构层次。
2.【合作探究】,找出文章的具体事例及理论论据。
(1)第一部分涉及的人和事有哪些 教育的最大成功是什么
(2)本文属于驳论文,第二部分中作者主要针对哪几种错误观点进行了反驳
3.作者是怎样对错误观点进行批驳的 作者得出的结论什么
·学习小助手·
如何批驳错误论点实际上就是运用什么论据,例如事实论据、道理论据等,采用什么论证方法,例如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这里所说的结论就是批驳对方后自己持有的观点或看法。
【答案】1.第一部分(第1~4段):以宗教家、美术家与教育者对比,引出议论的话题,间接否定无自信的崇拜,肯定创造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第5~11段):列举了几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并逐一反驳,得出结论。
第三部分(第12~16段):以东山樵夫的故事为喻,说明丧失创造力的可悲下场,发出献身创造的号召。
2.(1)宗教家创造出神来供自己崇拜;美术家(罗丹)一面造石像,一面崇拜自己的创造;教育者的最大成功是学生、先生二者合作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
(2)在文章中,作者围绕五种“不能创造”的借口,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批驳。这五种错误观点:①环境太平凡;②生活太单调;③年纪太小;④太无能;⑤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
3.作者主要运用了典型事例与名言警句来进行反驳。也就是说,本文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这两种论证方法。说明处处都需要创造,天天都有创造的机会,人人都可以创造。
任务驱动三
细读课文,分析文章的写法。
1.文章运用了叙议结合的表达方式,请从文中找出一两处。
·学习小助手·
记叙主要是指文中摆出具体事例时所运用的表达。
2.细读课文,品味文章精妙的语言。
(1)但是就在监牢中,产生了《易经》之卦辞,产生了《正气歌》,产生了苏联的国歌,产生了《尼赫鲁自传》。
(2)但是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粮水断绝、众叛亲离之哥伦布,毕竟发现了美洲;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尔特,毕竟写出了《安魂曲》。
(3)当英雄无用武之地,他除了大无畏之斧,还得有智慧之剑,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能开出一条生路。
(4)所以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5)汗干了,血干了,热情干了,僵了,死了……
(6)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
【答案】1.如批驳了第二个错误观点后的简单分析,又如批驳了第五个错误观点后的总结。
2.(1)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了在单调的恶劣环境中一样可以创造出惊世之作。
(2)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了有志者排除万难终创造巨大成就。
(3)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勇气比作“斧”,把智慧比作“剑”,把信念和意志比作“金刚”,说明了当人陷入绝境,走投无路时,只有勇气、智慧、信念与意志,才能使人绝处逢生,闯出一条生路。
(4)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创造是每个人都拥有的基本能力。
(5)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没有创造力就如同没有了生命力。
(6)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任何一点创造力都会促进成就的取得。
备选问题
1.“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以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画龙点睛。”这里所用的几个比喻分别比喻什么
2.请以“创造”为话题,激情演讲,展示自己的才艺。
【答案】1.“刀法”比喻教育方法,“万像”比喻众多教育对象,“画龙点睛”比喻使众多教育对象成才。全句的意思是教育方法不当,可能使众多受教育者被毁;教育方法得当,可以使众多受教育者成才。
2.略。
思维导图
再读课文,完成填空。
【答案】叙议结合 比喻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