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 君子自强不息
素养目标
1.搜集各种名言警句、历史典故,认识“自强不息”的内涵。
2.学会制作计划书,学会分配资料搜集任务。
3.学习撰写演讲稿提纲,学会运用典型事例使演讲稿更有说服力。
◎重点:
1.认识“自强不息”的内涵。
2.撰写演讲稿提纲。
情境预设
同学们,《周易》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它铸就了不可征服的伟大民族之魂。如何理解自强不息 怎样才能做到自强不息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吧!
【预习导学】
请你根据下面的任务内容和要求,围绕“君子自强不息”的主题,广泛搜集相关素材,阅读小说作品,做好活动笔记,准备活动资料。
【任务内容】
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有关自强不息的名言、格言、古典诗词、人物及其故事等材料,并进行分类整理。
①搜集并整理一个中国古代自强不息的人物及其故事。
②采访一个身边的自强不息的人物。
【任务要求】
1.将搜集的资料打印或抄写下来,并推选一名代表参与全班交流——讲述搜集到的人物故事,讲述时间不超过5分钟。
2.确定采访对象,设计采访提纲后再进行采访,将采访过程录制成小视频,采访后整理采访素材和笔记,撰写采访稿。
·导学建议·
搜集整理资料和采访任务,无法在课堂上一一完成,因此教师可以安排在课外进行。活动任务要求明确,利于指导学生行动。将全班分成两个大组进行PK,既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又能有效地完成活动任务。
【答案】
【合作探究】
任务驱动一
搜集“自强不息”的相关名言警句或诗词名句。
【答案】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三十三章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世间万事俱茫茫,惟有进德当自强。——陆游《自伤》
任务驱动二
搜集体现自强不息精神的历史典故。
【答案】
王献之依缸习字
晋代书法家王献之是王羲之的儿子,自小跟父亲学写字。有一次,他要父亲传授习字的秘诀,王羲之没有正面回答,而是指着院里的十八口水缸说:“秘诀就在这些水缸中,你把这些水缸中的水写完就知道了。”王献之作为“书圣”之子,从小习字,字自然写得很好,他心中不服,认为自己人虽小,字已经写得很不错了,便下决心再练练基本功,好在父亲面前显示一下。他天天模仿父亲的字体,练习横、竖、点、撇、捺,足足练习了两年,才把自己写的字给父亲看。
父亲笑而不语,母亲在一旁说:“有点像铁划了。”王献之又练了两年各种各样的钩,然后给父亲看,父亲还是不言不语,母亲说:“有点像银钩了。”王献之这才开始练完整的字,又练了足足四年,才把写的字捧给父亲看。
王羲之看后,在儿子写的“大”字下加了一点,成了“太”字——原来他是嫌儿子写的“大”字结构上紧下松。母亲看了王献之写的字,叹了口气说:“我儿练字三千日,只有这一点像羲之写的!”王献之听了,这才彻底服了。
从此,他更加努力练习写字了。王羲之看到儿子用功练字,心里非常高兴。一天,他悄悄地走到儿子的身后,猛地拔儿子握在手中的笔,没有拔动,于是他赞扬儿子说:“此儿后当复有大名。”王羲之知道儿子写字时有了手劲,这才开始悉心培养他。
后来,王献之真的写完了这十八口水缸中的水,与他的父亲一样,成了著名的书法家。
任务驱动三
讲述新时代身边自强不息的典范。
寻找身边自强不息的典范。通过电话访问,实地采访,采访其邻居、单位同事、领导,搜集其关于自强不息精神的视频、图片等内容,丰富搜集的资料。搜集资料后撰写该人物的传记,并在全班交流。
【答案】示例:四川无臂青年彭超6岁时被高压电所伤,失去双臂,在父母帮助下开始练习用脚生活。2015年,他被四川大学法学院录取。大学期间,他参加了《中国诗词大会》,还荣获“全国自强模范”称号。2021年,他参加同济大学研究生考试,成功被同济大学法学院录取。
任务驱动四
进行有关“自强不息”的演讲比赛。
·学习小助手·
演讲需要注意:①开头要先声夺人,富有吸引力;②主体部分要层层展开,步步推向高潮;③结尾要干脆利落,简洁有力。
·导学建议·
本次综合性学习以学生活动为主,建立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在学生的活动中既有明确的要求,也有具体的方法指导,使每位学生都有事做,知道如何做,将活动落到实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