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学习目标】
1.说出原始农业的基本情况,知道我国是世界农耕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2.掌握河姆渡人、半坡居民的主要情况,通过对比两者的异同,探究原始农业的特征。
3.观察历史文物图,解析历史图片信息,得出历史结论,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认识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劳动中表现出来的智慧与取得的成就,对其产生崇敬之情,从而形成对祖国悠久历史的认同感。
◎重点:河姆渡人、半坡居民的农耕生活。
【预习导学】
课堂导入
创设情境引发学生讨论: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你该如何解决温饱问题呢 综合第一课内容,学生回答:采集植物果实或猎取动物。教师继续提问,引发学生思考:仅靠在野外采集食物和猎取动物为生有哪些不便之处 学生讨论并总结答案: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物来源不充足,需要不断迁徙,等等。然后提出怎么保证固定的食物来源的问题:先民们是如何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食物的生产者的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步入原始的农耕时代,去体会远古农耕文明的独特魅力吧!
重点梳理
知识点一 原始农业的发展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结论 设计意图
手绘思维导图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认真阅读教材,从原始农业的起源、过程、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作用等方面掌握该知识点 阅读材料,思考、回答问题并理解 1.起源:距今10000年左右 2.地点、种类:长江中下游,稻;北方,粟、黍 3.耕作方法:刀耕火种 4.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 5.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提取有效历史信息,落实史料实证核心素养
(1)概况: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长江中下游的先民开始栽培 ,北方地区的先民开始栽培粟和黍。
(2)标志: 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 石器的发展。
(3)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答案】(1)稻
(2)农作物 磨制
知识点二 河姆渡人的生活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结论 设计意图
通过幻灯片展示《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复原图》《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等图片,引导学生归纳河姆渡人的生产、生活情况 阅读材料,思考、回答问题并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 距今约7000年;长江流域;干栏式房屋;磨制石器;种植水稻;饲养猪、狗和水牛;制造陶器、玉器和乐器;会雕刻,懂得使用天然漆 引导学生结合教材解读文物,落实史料实证,掌握 “论从史出”的史学方法
生活年代 距今约7000年
生活地区 浙江余姚河姆渡(长江流域)
房屋样式 干栏式房屋;木结构水井
生产工具 磨制石器,如骨耜
原始农业 种植水稻
原始畜牧业 饲养猪、狗和水牛
原始手工业 制造陶器、玉器和乐器;会雕刻,懂得使用天然漆
·知识拓展·
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1)考古发现的文物是历史上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物质遗存,包括建筑遗址、墓葬、碑刻、工具、武器、生活用品、艺术品等。
(2)文物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为人们探究历史尤其是了解史前社会提供了重要证据。
知识点三 半坡居民的生活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结论 设计意图
通过幻灯片展示《半坡居民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复原图》,组织学生讨论房屋样式与地域、气候的关系;还可以利用《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引导学生归纳半坡居民掌握的生活技能 阅读材料,思考、回答问题并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 半坡居民生活在陕西西安附近,属于黄河流域,冬较冷、夏较热,半地穴式房屋冬暖夏凉,又能抵风沙,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也体现了半坡居民的聪明才智 引导学生结合教材解读文物,大胆假设,合理推断。与地理、美术等学科结合,落实新课标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要求
生活时间 距今约 年
生活地点 陕西西安东部的半坡村(黄河流域)
生存环境 温暖湿润,适宜人类活动
主要建筑 房屋
原始农业 种植 ,使用 石器,制造骨器、角器等
原始畜牧业 饲养猪和狗等家畜
原始手工业 制作 和乐器,会纺织、制衣
图示归纳
通过绘制图示的方式归纳两种农耕居民的房屋情况,理解不同的地理环境产生不同的文明。
【答案】6000 半地穴式圆形 粟 磨制 彩陶
【合作探究】
任务驱动 原始农耕生活
·导学建议·
通过文字史料和图片史料,构建“实地参观”“板报展览”“拓展探究”三个探究主题,将学生分为三个小组进行探究讨论。通过探究,让学生对半坡居民和河姆渡人的生产生活情况及原始农业的兴起标志有清晰的认知。
【实地参观】
(1)下图所示是同学们在西安半坡博物馆看到的文物。这些文物距今约多少年 请你依据这些文物推断半坡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
【板报展览】
(2)开篇序语:河姆渡,中国远古文明的摇篮,距今 ,一个昭示人类古老之最的地方,出土了迄今发现最早的漆器,中国最早的水井遗迹……
(3)图片展示: 、 、 。(请列举河姆渡遗址出土的三个文物名称)
【拓展探究】
(4)我们了解原始农耕居民生活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造成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生产生活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请用一句俗语来描述这种差异。
(5)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分别位于哪条河流旁 人们为何选在江河之旁定居 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归纳两者在生产生活上有哪些共同特征。
【答案】(1)约6000年。使用磨制石器;能够制作陶器;从事农业生产,主要种植粟;饲养家畜;会纺织和制衣。
(2)约7000年
(3)骨耜 稻谷 猪纹陶钵
(4)考古发现。两者所处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不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5)黄河和长江。水源充足,土地肥沃,利于农耕。共同特征:都从事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应用纺织技术;会建筑房屋,过定居生活;出现原始艺术的萌芽;等等。
归纳总结
半坡居民和河姆渡人作为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反映了中国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的发展水平,为中国步入文明社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理解原始农业、手工业和畜牧业等各种经济生活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联系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