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学习目标】
1.记住淝水之战的时间、经过、结果、特点及影响。
2.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措施及影响。
3.识别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基本史实,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民族交融。
【预习导学】
课堂导入
我国古代有几位知名的皇太后,她们都很有作为,北魏的冯太后就是其中一位。她是汉族人,知书达理,聪慧果断。那时皇帝年幼,她临朝听政,执掌北魏大权二十多年。在这期间,她参照汉族的文化制度,颁布了许多重要的改革措施。小皇帝在她的熏陶下成长为汉文化忠实的推行者。冯太后的称号是“文明太后”。小皇帝叫拓跋宏,就是北魏孝文帝。后来,他成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他有哪些作为呢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了解孝文帝的作为吧。
重点梳理
知识点一 淝水之战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结论 设计意图
多媒体出示图示《淝水之战示意图》,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图示与教材﹐自主学习淝水之战的时间、战争双方、人数对比、结果、特点、典故及影响 解读图示,根据教材内容完成淝水之战相关知识的学习 383年;东晋胜前秦;以少胜多;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结合地图与教材,掌握概括、分析问题的能力,加强历史解释、时空观念等核心素养的培养
(1)时间和目的: 年;苻坚企图灭亡 ,统一全国。
(2)结果和特点:东晋胜前秦;以少胜多。
(3)影响: 很快土崩瓦解, 再度陷入分裂和混乱的状态。
·知识拓展·
1.与淝水之战相关的成语典故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东山再起等。
2.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战役 巨鹿之战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淝水之战
时间 前207年 200年 208年 383年
双方 项羽与秦军主力 曹操与袁绍 曹操与孙刘联军 前秦与东晋
战役 巨鹿之战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淝水之战
结果 项羽胜 曹操胜 孙刘联军胜 东晋胜
影响 消灭了秦朝军队的主力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前秦统治瓦解,北方重新陷入战乱状态
【答案】(1)383 东晋
(3)前秦 北方
知识点二 北魏孝文帝改革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结论 设计意图
组织学生撰写历史剧剧本:以一个鲜卑贵族的身份描述自己及家人在孝文帝改革前后的经历,以此学习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学生查找资料,根据史实合理想象,其所撰写的剧本内容要符合史实 迁都洛阳;汉化政策 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掌握基本史实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并锻炼文字能力
(1)北魏建立和统一:4世纪后期,鲜卑族拓跋部建立北魏;439年,北魏统一北方。
(2)孝文帝改革
目的 用文治移风易俗
内容 迁都 494年,迁都
汉化 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 ;以 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 ;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 等
影响 促进了民族 ,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图示归纳
【答案】(2)洛阳 汉语 汉服 汉姓 联姻 交融
知识点三 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多媒体出示表格 民族交往、交流与交融表 现政治沿袭中原地区的统治方式,实行 经济少数民族向汉族学习 ;汉族向少数民族学习 思想文化 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西北民族的 等受汉族人民的喜爱 社会习俗各民族在 、服装、 等方面相互学习 民族心理“ ”“ ”观念逐渐淡薄, 逐渐减少 影响
指导学生在阅读教材后自主填写表格内容 阅读教材,完成表格填充 提高学生自学能 力
(1)时期: 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2)表现
①生产生活上,各民族相互学习。
②政治制度上,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学习中原地区的君主专制制度。
③思想文化上,内迁的各族人民学习汉族文化。
④社会习俗上,各民族相互借鉴吸收。
⑤民族心理上,民族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3)影响: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知识拓展·
民族交融的方式:民族迁徙、经济文化交流、战争、改革。
【答案】(1)北朝
【合作探究】
任务驱动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的交往、交融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某班进行以“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导学建议·
截至本课,教师可指导学生对七年级上册民族关系的相关知识进行整合,教师可从“交往”“交融”“感悟”三个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将相关知识整合成清晰的线索脉络,从宏观上把握、理解、运用。
【交往】
材料一 汉初,匈奴经常骚扰西汉的北边地区。汉王朝由于战争破坏,经济亟待恢复,政权尚未巩固,无力对匈奴作战。汉武帝继位后,反击匈奴的条件完全成熟了。
—— 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1)依据所学知识说一说,当“反击匈奴的条件完全成熟”时,汉武帝派谁北击匈奴
材料二 擅长骑射的匈奴人,逐步由游牧转入农耕生活,发展了冶铁和制陶等手工业。山西南部的羯人,大部
分从事农耕,善于织布,喜欢穿青绛色的衣服。内迁各族的领袖大都仰慕中原文化。内迁各族的文化习俗,也影响了汉族。
(2)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内迁的少数民族。
【交融】
材料三
鲜卑姓 改为汉姓 鲜卑姓 改为汉姓
拓跋 元 丘穆陵 穆
拔拔 长孙 贺兰 贺
(3)材料三反映的历史现象与哪次改革有关 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这场改革的影响。
【感悟】
(4)今天,中华一家亲,五十六个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由古及今,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民族意识
【答案】(1)卫青、霍去病。
(2)匈奴族、鲜卑族、羯族、氐族、羌族。
(3)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利于民族交融,增强北魏实力。
(4)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意识。(意思相近即可)
归纳总结
学习与创新是一个民族的进步之魂。北魏孝文帝顺应历史潮流,积极地学习汉族先进的政治制度、生产生活方式,促进了本民族的发展进步。今天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善于学习先进国家和先进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不断创新、超越自我。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