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9古诗三首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9古诗三首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12 19:25: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古诗三首》是部编本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的一篇课文,《从军行》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从军行七首》的第四首。诗歌通过描写边塞风,借景抒情,抒发了将士们精忠报国的雄心壮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表达了作者得知胜利后的喜悦。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在古诗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文本有独特的阅读体验。但是对于边塞诗学生读得较少,再加上学生对于古诗的时代背景了解较少,所以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课前搜集有关的资料,必要时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补充有关的资料,以帮助学生理解古诗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6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会写字;正确读写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从军行》。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4.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深入理解古诗内容,学会背诵古诗。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检查预习。
1.导入:林则徐说过,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每一个时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杀敌报国的动人事迹。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
检查预习。
在课程开始前,老师要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成果。请大家暂停视频,在练习本上完成看拼音写词语(3分钟),完成后请根据屏幕上的答案,批阅改正。(2分钟)
qiān rèn wǔ yuè mó cā
( 千仞 ) ( 五岳 ) ( 摩擦 )
yíwàng tì lèi wū xiá
( 遗忘 ) ( 涕泪 ) ( 巫峡 )
2.提醒生字:在这一课中,老师要提醒大家两个生字:仞、遗。下面请你暂停视频,在练习纸上各写两个,注意把字写规范,写漂亮。(2分钟)
这一课中,有一个字的读音,同学们要注意:裳,
[cháng] 〔衣裳〕古代指遮蔽下体的衣裙。
[shang] 〔衣裳〕衣服。
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
1.解读题目。
读懂诗的题目是我们理解古诗的第一步。一起轻声读一读。(“从军”是指参加军队。)从军行是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题目中加上“歌”“引”“吟”“行”等的诗大多属于乐府诗。
《从军行七首》是王昌龄采用乐府旧题写的一组边塞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四十三。我们今天学习的是其中的第四首《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
2.了解诗人。(请同学们轻声跟老师一起读)
王昌龄 盛唐边塞诗人,字少伯,江宁人。其诗含蓄、深婉、浑厚、明快,其七绝与李白齐名,被世人誉为“七绝圣手”。现存诗一百八十余首,明人辑有《王昌龄集》。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3..什么是边塞诗?(边塞诗主要描写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
那么在王昌龄的笔下,边塞风光又是怎样的呢?
4.初读古诗,整体把握。
(1)请大家认真听《从军行》诵读,边听边划出诗句的节奏,注意字词的读音。
(2)请同学们按划出的节奏读古诗,并结合着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自读自悟,5分钟)
三、品读古诗,想象诗境
1.教师过渡:我们来看前两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1)“长云”“孤城”是什么意思?(孤零零的一座城池。)“遥望”是什么意思?(远远地望去。)孤城即玉门关,古代官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
诗意: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的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
(2)出示诗句,这里的雪山是指祁连山,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终年积雪。你觉得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山?(壮丽,美丽,闪耀)
祁连山雪光闪耀,异常壮丽,在作者眼中怎么就暗了呢?(漫天的黄沙,四起的硝烟,让雪山变暗了)
(3)再读读这句诗,对“暗”还有不同的理解吗?(一个“暗”字,体现了戍边将士低落、孤独的心情,以及对故土和家乡亲人的思念)
这两句既描绘出了边塞防线的景色,也渲染了战争将至的紧张气氛,饱含着苍凉悲壮的情调。让我们带着这种悲壮的心情再读这两句。
2.教师小结过渡:边塞环境是这样的恶劣,思乡之情是这样的深切,可戍边将士是怎么做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后两句。
课件出示(诗读)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百战”是指战斗的次数多。
“穿”是磨破的意思,金甲都能磨破,足可以看出征战时间之久,战争的激烈、频繁。
诗意:(在黄沙满天的战场上,战士的金甲都被磨破了,他们表示不攻下楼兰就不回来)
(2)磨破的是金甲,磨不破的是什么呢?(精忠报国的雄心壮志)
(3)从这豪壮的语言中,我们感受到将士们一片赤诚的爱国之心和不把敌人消灭誓不还的决心。
四、诵读古诗,感悟诗情
下面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出示古诗)
教师小结:我们回顾一下这首诗:诗的前两句运用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后两句直接抒情,抒发将士们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
这首诗中,我们看到了边塞的恶劣环境,感受到了戍边将士的凄苦、孤独与悲凉,更感受到了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壮志豪情,这孤独、悲凉、充满壮志豪情的画卷就是唐朝的边塞诗。
五、借助学法,自学自悟。
1.教师小结过渡:战争给百姓带来疾苦,当战争结束,失地收复的时候,人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接下里,我们一起走进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了解作者:杜甫(712-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创作了《春望》《三吏》《三别》等名作。
3.解题:本课要学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杜甫“生平第一快诗”。这里是指心情愉快,表达心中快意的诗。
“闻”是听说、听到的意思,
“河南河北”指的是黄河的南北两岸,那里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那么诗题的意思就是:杜甫听到唐王朝军队收复黄河以南和黄河以北的消息。
4.自学自悟:请同学们借助《从军行》这首诗的学习方法,借助以下理解古诗的方法,自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此处暂停视频5分钟)
(1)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
(2)反复诵读,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5.再读古诗,体悟诗情。
(1)通过细读品味:诗中哪个字最能体现诗人的心情?
(诗中最能体现使人心情的字是“喜”,这个“喜”字是全诗的诗眼,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诗句中哪些词体现了作者的喜呢?
前四句:写出了初闻喜讯的惊喜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诗意:剑南忽然传来了收复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时眼泪沾满了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诗意:回头看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儿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我高兴得快要发狂!
涕泪在古诗中是指眼泪,现在指鼻涕和眼泪,请同学们注意区分。
家乡的失地收复了,哪能不高兴呢?
后四句:写出了作者急于返乡的愉快、迫切之情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诗意:白天我要开怀痛饮,放声纵情歌唱;趁着明媚春光,我好启程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诗意:我仿佛觉得,我已从巴峡穿过了巫峡;很快便到了襄阳,旋即又奔向洛阳。
杜甫身在剑外,心却早已回到了故乡,真是归心似箭啊!
同学们,这首诗你理解了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让我们体会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
(3)让我们再读古诗,读出作者的喜悦,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
6.主题概括,情感升华。
听到家乡失地收复,诗人喜极而泣,那种迫切想赶回家乡的心情跃然纸上,最后我们一起概括一下这首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主要叙写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十分( ),收拾行装立即( )的事。表现了诗人真挚的( )情怀。
六、总结升华,作业布置
这节课我们学习的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情怀。这样的古诗还有很多,同学们课下多积累几首。
1、背诵《从军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两首诗,默写《从军行》。
2、回乡后的杜甫是否过上了幸福安宁的生活呢?请同学们自读《登高》,体会诗人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