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戊戌变法
【学习目标】
1.说出公车上书的过程以及变法维新的影响;列举维新派所开展的维新活动。
2.说出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知道戊戌政变是戊戌变法运动失败的标志。
3.评价戊戌变法运动在思想上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重点:公车上书和戊戌变法的内容。
【预习导学】
课堂导入
播放歌曲《曙色》。
引用歌词“风吹过,雨打过,铁蹄践踏过;火烧过,刀砍过,列强分割过”,由此引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清朝统治阶级内部开明的官员掀起洋务运动,但最终破产了。
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面对这样的局面,中华民族的未来在哪里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仁人志士给出了他们的答案,掀起了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这场变法运动会改变中国的命运吗
教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P30—33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在课本上作好标记并完成导学案“重点梳理”部分的填空。(时间:10分钟。)
1.康有为、梁启超为什么发起公车上书 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维新派是如何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
3.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简述戊戌变法。说说百日维新为什么会失败。
重点梳理
知识点一 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1.公车上书
背景 《 》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
经过 、 等联合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 ,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影响 拉开了 运动的序幕
2.思想传播
概况 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组织 ,创办 ,宣传变法
报刊 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 》和天津的《 》
代表 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严复等主持的《 》,号召变法图强
【答案】1.马关条约 康有为 梁启超 光绪帝
变法维新
2.学会 报刊 时务报 国闻报 梁启超
国闻报
知识点二 百日维新
1.背景: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 上书光绪帝,呼吁变法救国。光绪帝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
2.开始: 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 ”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3.变法诏令: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故史称“ ”。政治上,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 ,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文化上,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 。军事上,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等。
4.结果: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 ,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戊戌变法失败。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又被称为“百日维新”。
5.影响: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原因:一是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在华划分“势力范围”,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二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产生了早期维新思想,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促进了早期维新思想的发展。
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经济领域的近代化;戊戌变法开启了中国政治领域的近代化,即政治民主化。
【答案】1.康有为
2.1898 明定国是
3.戊戌变法 工矿企业 新式学堂
4.光绪帝
【合作探究】
任务驱动 戊戌变法的性质、失败原因及教训
·导学建议·
引导学生分析史料,探究归纳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教训及历史意义。
材料一 朝廷中大多数高级官员的位置都出自她(慈禧太后)的恩赐并效忠于她……协助皇帝作出重要决策的高级官员……大部分是皇太后的人。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
材料二 新政诏书连篇颁发……地方只有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比较得力。各部堂官和各省督抚都观望、延宕、抵制。
——摘编自范士华《戊戌维新:近代中国的一次改革》
材料三 光绪皇帝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几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摘编自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戊戌变法的性质,探究其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答案】性质:戊戌变法运动是一场救亡图存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爱国运动。
失败原因:封建统治中顽固派实力强大,维新变法触及了顽固派的利益;维新派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维新派不敢发动群众,仅仅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维新人士缺乏政治策略,急于求成;等等。
教训:资产阶级的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行不通的,只有用武装斗争的方式推翻清政府,中国才有富强的希望。
备选问题 公车上书的背景、经过和影响
·导学建议·
教师可组织学生在课前搜集有关公车上书的资料,编排课本剧《公车上书》,通过表演来了解公车上书这一历史事件。
课本剧《公车上书》。
布景:一间书房。
道具:桌子,椅子,桌上有一些纸、一杆毛笔。
旁白: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消息传来,广大人民和各阶层进步人士群情激愤,几个爱国分子聚在一起,探讨中国的出路。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上)
康有为:(悲愤地)大家听说了吗 朝廷要与日本人签条约了,据说赔款两万万两白银!我们一个泱泱大国,竟然败在东瀛的手下,还要割地赔款、委曲求全,真是国之耻辱、民族之耻辱!现在我大清国已经四分五裂,如此下去,非要亡国不可!(拍桌子)
梁启超:我以为,先生(指康有为)才学过人,有宏图大略,不如推举他起草奏折,上呈天子,阐明我们的主张,让皇上明白“变法是立国自强之本”!
谭嗣同:(点头)对!现在我大清国已是危机四伏,如果再不图变法,则国将不国。
梁启超:(大声对康有为)先生,快写奏折吧!
康有为提起笔,大声说:“好,我义不容辞!”开始奋笔疾书。(念奏折)“不变法而割祖宗之疆土,驯至于亡,与变法而光宗庙之威灵,可以大强,孰轻孰重,孰得孰失,必能辨之者。”
梁启超和谭嗣同(鼓掌喝彩)同声:好文章!精辟!
旁白:就这样,1895年5月1日,1300多名举人在这封万言书上签了名,反对议和,要求变法,史称“公车上书”。
结合上面课本剧的内容,总结公车上书的导火线、领导人、目的、结果和影响。
【答案】导火线:《马关条约》的签订。
领导人:康有为和梁启超。
目的:变法图强。
结果: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影响:对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起了积极作用,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归纳总结
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改良运动,具有进步性、爱国性,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场思想启蒙运动。虽然变法失败了,使中国丧失了一次摆脱民族危机,走向富强的机会,但是维新志士们满怀爱国热情,为变法奔走呼号,殚精竭虑。他们的爱国精神必将激励和指引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继续努力奋斗。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