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导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导学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13 06:55: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学习目标】
  1.说出孙中山的生平;概括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复述其思想由变法到革命的转变过程。
2.列举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以及推翻清王朝所作出的努力。
3.说出中国同盟会的建立,概括三民主义这一思想的形成,认识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重点:同盟会的成立、三民主义的形成。
【预习导学】
课堂导入
《孙中山先生》是为纪念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驱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而特别摄制的3集历史文献纪录片。该纪录片的摄制历经半年之久,摄制组转战中山、南京、北京、上海、东京、夏威夷等地进行拍摄。孙中山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革命斗争 为什么选择中山、南京、北京、上海、东京、夏威夷等地进行拍摄呢 带着这些疑惑开始今天的学习吧!
教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P40—43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在课本上作好标记并完成导学案“重点梳理”部分的填空。(时间:10分钟。)
1.孙中山早年进行了哪些革命活动 其思想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2.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和推翻清政府作了哪些努力
3.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原因和目的分别是什么 它的成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三民主义”的内涵是什么 它的提出有何重要意义
重点梳理
知识点一 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1.人物简介: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名文,号逸仙。旅居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他曾化名中山樵,以后遂以“中山”名世。
2.早期活动
思想转变 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变法自强等多项改革建议,遭到拒绝。他开始认识到,只有推翻 的专制统治,才能拯救中国
革命团体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 ,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号召“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武装起义 1895年,孙中山准备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由于起义消息泄露,陆皓东等人被捕牺牲,起义失败
流亡海外 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流亡海外,先后在日、美、英等国发展革命组织,为继续革命作准备
【答案】2.清政府 兴中会
知识点二 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1.历史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各种革命团体纷纷成立,影响较大的有 和 。
2.思想传播: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出现了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和《警世钟》等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
3.中国同盟会成立
目的 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
成立 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成立
纲领 确定了“ ,恢复中华, ,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
领导 选举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
刊物 创办《 》,作为机关报
性质 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 革命政党
影响 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4.三民主义
(1)内容: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 ”。
(2)意义: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答案】1.华兴会 光复会
3.驱除鞑虏 创立民国 民报 资产阶级
4.(1)三民主义
【合作探究】
任务驱动 探究孙中山被称为革命先行者的原因
·导学建议·
  结合历史名人对孙中山的评价,归纳孙中山思想的转变及从事的革命活动,说明他被称为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的原因。
【名人评价】
周恩来: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家,他有功绩,也有缺点。毛泽东:孙中山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他全心全意地为了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民族主义里,有德意纳粹与法西斯精神之优点,而无其缺失。民生主义里,有苏俄共产政权向往之长处,而无其偏病。民权主义又把英美政党代议制度之理论,释回增美。”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答案】近代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引起人民的强烈不满。孙中山从要求改革到投身革命推翻清朝统治,率先举起了革命的大旗,领导了一系列武装起义。1894年他在檀香山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号召“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1905年他在日本东京组建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提出的三民主义,成为他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所以说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备选问题 探究孙中山革命思想的转变
·导学建议·
  根据孙中山的言论,分析孙中山思想的转变及其原因。
【实现思想转变】
言论一
  夫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地能尽其利则民食足,物能尽其用则材力丰,货能畅其流则财源裕。故曰:此四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 ——1894年,孙中山《上李鸿章书》
  言论二 “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1903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
  (1)根据孙中山在不同时期的言论,分析孙中山思想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
【确立革命思想】
言论三 1906年孙中山说:“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其现在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
——摘编自《孙中山选集》
(2)根据言论三,请你谈谈该言论反映了孙中山的哪些思想 结合所学知识,请谈谈你对孙中山革命思想的理解。
【答案】(1)言论一表明孙中山希望清政府变法维新,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言论二表明孙中山认识到只有革命才能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废除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变化原因:上书李鸿章遭到拒绝;清政府的腐朽与专制统治;人民对清政府的强烈不满;等等。
(2)思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民族主义:即民族革命,指推翻清朝统治,反对民族压迫。对帝国主义的本质缺乏深刻的认识,因而未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体现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
民权主义:即政治革命,指推翻封建君主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缺乏彻底解放人民群众的主张,后被独裁者利用,成为独裁的工具。
民生主义:即社会革命,指国民共享社会进步善果。没有从根本上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而是用改良的方法,核定地价,平均地权,没有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总之,三民主义的局限性决定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可能取得彻底的胜利。
归纳总结
孙中山早年从“医人”转向“医国”,从要求改革到投身革命推翻清朝统治,成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在领导民族民主革命的伟大历程中,创建革命团体,建立政党,确立三民主义,发动武装起义。这一系列活动,使他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