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学习目标】
1.复述中华民国创建的过程,认识中华民国的创立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取得的重要成果。
2.说出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成果的过程,知道清帝退位标志着清朝统治的结束;说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正确评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归纳辛亥革命成功与失败的理由,明确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才是评价中国民主革命成功的标准。
◎重点:中华民国成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预习导学】
课堂导入
多媒体呈现图片,运用所学知识解读图片。
学生:武昌起义后,全国十几个省份纷纷响应,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
老师:武昌起义胜利后,形成了全国性的革命浪潮。清政府的统治很快土崩瓦解,新的政权随之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但是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不幸被袁世凯窃取,这是为什么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述的内容。
教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P48—51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在课本上作好标记并完成导学案“重点梳理”部分的填空。(时间:10分钟。)
1.中华民国成立的背景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2.袁世凯如何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及其颁布的影响分别是什么
重点梳理
知识点一 中华民国的建立
1.背景:武昌起义胜利后,革命形势的发展要求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
2.准备:1911年12月,各省代表选举 为临时大总统。
3.建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 成立,以 年为民国元年,改用阳历;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成立临时参议院。
4.意义: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答案】2.孙中山
3.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1912
知识点二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让位条件:孙中山曾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赞成 ,他即行辞职,并推举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
2.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下, 下诏退位,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
3.袁世凯就职: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提出辞职;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 为临时大总统。3月,袁世凯在 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4月,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答案】1.共和
2.宣统帝
3.袁世凯 北京
知识点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颁布: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内容:请你结合教材,用列表法整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
国家性质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
人民权利 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 ;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 、参政等自由和权利
政治体制 参议院行使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
3.影响:请你结合教材,概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和影响。
(1)性质: 。
(2)影响: 。
【答案】2.全体国民 平等 选举 立法权
3.(1)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2)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难有实际的约束效力
【合作探究】
任务驱动 中华民国的成立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进步性
·导学建议·
借助图片让学生认识中华民国的成立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归纳总结所学知识,从历史解释的角度指出中华民国成立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重要历史意义。
“民主代替专制,法治代替人治”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孙中山与临时参议院议员合影
(1)根据材料一,归纳辛亥革命取得的两大重要成果。
材料二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这句话的认识。
材料三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摘编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什么进步意义。
【答案】(1)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2)“一道闪电划过”:辛亥革命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黑暗依旧”: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3)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备选问题 袁世凯能够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原因
·导学建议·
根据材料分析得出袁世凯能够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重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梳理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过程,从中认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进一步认识到辛亥革命未完成革命任务。
分析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 在武昌起义胜利后,北方半壁江山还在袁世凯领导的北洋军的手中。据统计,当时袁世凯的北洋系部队是当时全国最精锐的部队;而南方的革命军,大多缺乏训练、纪律涣散、装备落后。
材料二 清末,袁世凯被认为是“治世之能臣”,随着国内革命形势的发展,凡一切拥护清廷和反对革命的人们都寄厚望于他。
材料三 帝国主义不断在军事、经济、外交上向革命党人施加压力,压迫革命党人妥协。日、俄两国直接干涉中国革命。美、德、法等国则维持在华的既得利益,扶植袁世凯作为新的代理人。
材料四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之初的南京城 “库藏如洗”。“利用袁可以事半功倍”,正是南方革命党人的普遍心态。
【问题】根据材料请你探究,袁世凯能够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你从中得出怎样的认识
【答案】原因:中外反动势力强大:袁世凯军事实力强大;袁世凯得到旧官僚和立宪派的支持;帝国主义国家横加干涉。根本原因: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与妥协性。
认识: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不能带领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归纳总结
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创立了亚洲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开创了中国的新纪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对内、对外实行了一系列的措施,推动了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胜利的果实,中国民族民主革命仍将负重前行。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