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部编本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首诗,是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陆塞游的佳作,《从军行》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从军行七首》的第四首。诗歌通过描写边风,借景抒情,抒发了将士们精忠报国的雄心壮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表达了作者得知胜利后的喜悦。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经过之前的学习,对学习古诗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方法,诗词的学习离不开有效的朗读指导,采用多种方式诵读,联系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对作者感情的体会,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读出自己的感受。进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学习和积累古诗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读准字音,准确书写会写字“仞、摩”等。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抓住关键字词、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品味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理解古诗,品味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谈话导入
1.默写古诗:新课学习之前,请大家在练习本上默写《从军行》一诗。(此处暂停五分钟)请同学们对照屏幕,自己批阅改正。
1.教师引导:唐宋,是我们中华历史上文化最为繁荣的两个时代,无数的诗人就像夏夜的繁星,各自闪耀着夺目的光芒,今天,让我们走进南宋这个战火纷飞的朝代,感受诗人陆游那颗忧国忧民的心。
2.了解诗人。
陆游,对我们而言并不陌生的一位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是“南宋四大家”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爱国诗人。他年少的时候就立下“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愿,他是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其代表作有《书愤》《示儿》《游山西村》等。
了解写作背景: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时爱国诗人陆游被罢黜归故乡,在山阴(今浙江绍兴)乡下,诗人向往着中原地区的大好河山,也惦念着中原地区的人民,盼望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实现统一。
理解题目。
这个题目这么长,该怎么读呢?(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诗人的写作时间是在秋天。(“秋”)
这个“晓”指什么?(“晓”是天亮的意思)
看出作者写的是自己的感受。 (“有感”)
(3)整个题目是什么意思呢?(秋天的后半夜,将要天亮的时候,陆游走出篱笆门,迎着习习的凉风深有感慨。)
二、初读古诗,品韵律美
出示古诗词:请同学们先听诵读音频,然后自读古诗,注意读出停顿、节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三、品读古诗,感悟诗情
1.读前两句诗,借助注释,借助我们之前学过的方法,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暂停几分钟)
2.谈话过渡:这首诗中作者写了哪些景物呢?(“三万里河”和“五千仞岳”)
2.出示: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1)“三万里”指的是什么?(是指黄河的长度,这里是是虚指。形容它很长。)
(6)“五千仞”中指的是什么?(形容华山的高。仞,古代计算长度的一种单位。)
“五千仞岳”表现了华山的什么特点?(高)
“上摩天”是什么意思?(碰到天)
“三万里”“五千仞”是真实的数字吗?(不是,是为了突出黄河的长,华山的高)这里也是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诗意: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碰到了天。
(8)此时此刻,你感受到诗人笔下的祖国河山是怎样的?你能不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壮丽)
万里江山无限好,如此多娇的江山怎会不令人留恋、高兴、自豪呢?让我们带着这种难以言状的自豪再来读一读这两句诗吧。
谈话过渡:然而宋朝这壮美河山却被金人占领了,沦陷在金人占领地区的百姓们又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让我们看这首诗的后两句(师范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在这里,“遗民”是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百姓。“泪尽”眼泪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惨、痛苦。“胡”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的泛称。“胡尘”指金统治地区的风沙,这里借指暴政。也指胡人骑兵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和金朝的暴政。)
(2)“南望”远眺南方。“王师”指宋朝的军队。)
“又一年”是多少年?(一年又一年)当时金兵占领中原已经长达65年,遗民们望了65年啊!
诗意:金统治下的宋朝百姓在暴政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着宋王朝的军队收复河山,盼了一年又一年。
让我们再看这两句:(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泪尽”让我们感受到遗民的悲凉悲伤;“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期盼;“又”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全诗以“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千回百转的心情。)
5.同学们,遗民们的愿望实现了吗?他们渴望的王师来了吗?
他们期盼的南宋君臣在做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这首诗:《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在唱歌,在跳舞,在喝酒……在寻欢作乐,在醉生梦死,终日沉醉于莺歌燕舞……)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北师又一年。”这两句诗主要描写了什么?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山河破碎,“遗民泪尽”时的“怜”,“王师遗忘”时的“恨”表现了作者对宋朝百姓深切的同情,和对当权者偏安一隅、不思进取的失望和不满。)
四、课堂总结,拓展阅读
1.尽管南宋君昏臣庸,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和那报国的赤子之心至死不渝,他在临终之际留下一纸遗嘱《示儿》。(出示示儿,师范读)
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这首古诗:前两句写景,作者极力描绘山河的壮丽,而这山河已陷入敌手,两相对比,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情感和对统治者无能的痛恨。后两句抒情,通过写宋朝百姓的苦望,表露自己对统治者的失望,他忧国忧民的情怀令人感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请大家再读这首诗,体会情感。
五、对比阅读,整体回顾
同学们,三首诗我们都学完了,再读这三首诗,比较一下,这三首诗有什么异同点?
相同点:(这三首诗都是描写家国情怀的,抒发的都是爱国情)
不同点:《从军行》的主题是表达将士们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主题是表达对百姓的同情和对南宋统治者的愤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主题是表达听到胜利后的喜悦。
六、背诵积累,作业设置
1.小练笔:请根据古诗《从军行》,想想诗句中的意境,结合诗中对战争的描写,写一写你的感受。
2.积累有关爱国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