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城南旧事》的内容,识记有关文学常识。
2.学习本文巧妙的叙述视角。
3.体味文中那种淡淡的哀愁与沉沉的相思之情。
作家作品
简历:林海音(1918—2001),原名 ( http: / / www.21cnjy.com )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即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其父林焕父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小英子即在北京长大。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城南厂甸小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不久与报社同事夏承楹结婚。1948年8月同丈夫带着三个孩子回到故乡台湾,任《国语日报》编辑。
代表作:散文集《窗》《两地》,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长篇小说《春风》等。
字词广场
抽屉(ti) 包袱(fu) 喏(nuò)
络绎(yì) 匾额(biǎn) 鞠躬(jū gōng)
惭疚(jiù) 尴尬(gān gà)
( http: / / www.21cnjy.com )
★字形辨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
★词义辨析
缭绕·环绕·萦绕·缠绕
这几个词都有“围”“绕”的含义。缭绕,多指 ( http: / / www.21cnjy.com )烟雾、声音等回旋飘荡、盘旋上升的状态。环绕,着重围上一周,多用于具体事物。萦绕,着重萦回盘绕,常指某种感情、思绪不断。缠绕,引申为搅扰、打扰。
※在霓虹灯的五彩灯光下,尼亚加拉瀑布烟雾缭绕,宛若仙境一般。
※卫星在同步轨道半径之内环绕火星运行,这意味着它环绕火星运行的速度要超过自身旋转。
※新年的钟声悠然响起,飘送着我的祝福,萦绕在您的身边。
※在他的心底,始终有个缠绕多年的阴影让他坐卧不宁,寝食难安。
络绎不绝·不绝如缕
两个成语都有“连续不断”的意思。络绎不绝, ( http: / / www.21cnjy.com )形容行人、车马往来不绝、连续不断。不绝如缕,像用一根细线连着,形容极其危急。现在也形容声音细微而连绵不断。
※中午时分,集市渐渐地散了,路上三三两两的行人络绎不绝。
※人已经转过山头望不见了,歌声还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熟语积累
水泄不通:像是连水也流不出去。形容十分拥挤或包围得非常严密。
※昨天的高考咨询会现场气氛火爆,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大学等省内热门学校台前被围得水泄不通。
五花大绑:先用绳索套住脖子,又绕到背后反剪两臂的绑人方式。
※一瞬之间,他已被五花大绑起来。粗大的杠子立即压折了他的双腿。
垂头丧气: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委靡不振的样子。垂头,耷拉着脑袋;丧气,神情沮丧。
※一向桀骜不驯的皇马主帅穆里尼奥在这场比赛中偃旗息鼓,一直垂头丧气。
研读揣摩
①烤糊:形象的说法,指考得差。
②琉璃厂:北京街市名。清朝乾隆年间开始在京城(今北京)形成的专卖古籍、古玩、古董、字画的文化街区。
③“天下为公”:原意是天下是公众的,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后成为一种美好社会的政治理想。
[1]通过英子的眼睛叙写枪毙学生的场景有何作用?
通过英子那双纯真无邪的眼睛,写出了当时黑暗社会对进步青年的压抑和迫害,巧妙地交代了剧情发展的社会环境,为故事的发展提供了社会背景。
[2]英子爸爸的误读说明了什么?
英子爸爸的误读,表明“厚嘴唇的人”生活是多么艰辛,他偷盗是多么情不得已。
[3]厚嘴唇的人为什么嘱咐英子“别再来了”?
显然,厚嘴唇的人感觉到可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人发现了他,他不愿意连累善良单纯的英子,也不愿意让英子看到自己狼狈的样子,更不愿意玷污了两个人难得的纯真的友谊,通过厚嘴唇的人的嘱咐,可以看出他是个善良的人,极其珍视这份难得的友谊。
[4]描写胡同“分外寂静”有何作用?
“分外寂静”的胡同,正对应着主人公英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内心的难受落寞。因为她的天真善良无意中伤害了把她当朋友的小偷,在她幼小纯真的心灵里,抹上了一道情感的伤痕。
[5]描写落叶“落到了林英子的课桌上”,有什么含意?
这个语句融情入景,值得品味。电影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结尾似乎就是采用了这样一个镜头,其实,整个故事充满了悲凉的意味。故事虽然是通过英子的眼睛来观察世界的,但随着英子对世事的逐渐了解,她的感受也丰富起来。她似乎明白了一些什么。特别是和厚嘴唇的人的交往,以及厚嘴唇的人的结局,无形当中又在她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伤痕。在秋天,落叶是正常的。“落到了教室里,落到了林英子的课桌上”就有了象征意味,在这小小人儿的心上,也有了秋的影子——“愁”。
[6]本文的结尾有何妙处?
结尾发人深思——一切仿佛都已过去,英子也日渐长大,但一切真的过去了吗?那个“好人”“坏人”的困惑解决了吗?
大家都认为《城南旧事》这部电影总的基调是“淡淡的哀愁”与“沉沉的相思”,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提示:“淡淡的哀愁”,体现为主人公 ( http: / / www.21cnjy.com )小英子与她的朋友从相识、相交到离别的故事。然而一个个“朋友”在小英子不舍的目光里离她而去,却又增添了许多的伤感与哀愁。而作者又将这些较为强烈的悲剧冲突点进行“淡淡”的处理,如作者在交代秀贞和妞儿的悲剧结局时,并没有让英子亲眼目睹这一惨痛场面而是在英子躺在病床时加进一个画外音:“卖报了,卖报了,昨夜母女俩赶火车被轧。”这样就避免了激烈的情节与电影整体淡淡的效果的冲突。
“沉沉的相思”,即对故土,对童年,对一个个永 ( http: / / www.21cnjy.com )远逝去、不可再现的生命的追忆,曾经有过的一切,都已沉淀在了灵魂的深处,盛满了对人世沧桑的眷恋之情,保存了一份难得的温馨。如僻巷的驼铃,沿街的卖唱,井台的打水,小学生放学时冲出教室、奔向操场、嬉戏在一起的画面,丝丝入扣,使人陷入无言的哀伤,唤起人们各自亲切的童年的回忆,造就出“往事追忆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