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皇帝的新装
素养目标
1.快速阅读,感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理解童话的文体特点,探究想象、夸张这两种表现手法在课文中的妙用。
3.展开联想与想象,联系生活实际,体验童话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第1课时
◎重点:快速阅读,整体感知内容,梳理情节。
知识链接
安徒生名言
1.攀登上一个阶梯,这固然很好,只要还有力气,那就意味着必须再继续前进一步。
2.清白的良心是一个温柔的枕头。
3.对任何歌唱者来说,聆听者眼中的泪水是最好的报酬。
4.当我还是一只丑小鸭的时候,我做梦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的幸福!
5.凡是能冲上去、能散发出来的焰火,都是美丽的。
6.没有经历过苦难,就不能理解弱者的痛苦。
7.我把家建在海上,那冰蓝色的液体,注定了我一生的漂泊。
8.人生就是一个童话。充满了流浪的艰辛和执着追求的曲折,我的一生居无定所,我的心灵漂泊无依,童话是我流浪一生的阿拉丁神灯。
情境预设
PPT展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片分别跟哪个故事有关吗
这些故事都是谁写的 都是什么体裁
这些都是安徒生写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一同走进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的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看看这皇帝的新装有什么特点。
导学建议
借用童话图片导入新课,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渲染氛围,激发想象,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先出示问题,然后出示《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的图片,让学生辨识。
【预习导学】
【走近作者】
安徒生(1805—1875),丹麦著名童话作家。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即兴诗人》等。1835年开始写童话,共写160余篇。如《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夜莺》《皇帝的新装》等。
背景介绍:这篇童话写于1837年。当时丹麦人民深受本国封建阶级和外来资产阶级的双重剥削,过着饥寒交迫的贫困生活,而封建统治阶级则穷奢极欲,挥霍无度。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安徒生根据西班牙一则民间故事改编写成《皇帝的新装》,把锋芒直指封建统治阶级,无情地嘲讽了贵族、宫廷的丑恶行径,深刻地剖析了当时社会的病状。
1.重点字音。
滑稽( ) 陛下( )
头衔( ) 聘请( )
爵士( ) 妥当( )
炫耀( ) 勋章( )
称职( ) 圈定( )
骇人听闻( ) 钦差大臣( )
随声附和( )
拓展:“和”的其他字音读“h锓huò”“huó”“hú”,组词分别为“ ”“ ”“ ”“ ”;“称”的另一字音读“ ”,组词为“ ”;“稽”的另一字音读“ ”,组词为“ ”。
2.重要词语。
(1)炫耀:
(2)愚蠢:
(3)妥当:
(4)滑稽:
(5)骇人听闻:
(6)随声附和:
(7)不可救药:
拓展:“骇人听闻”与“ ”都有使人吃惊的意思。“骇人听闻”侧重指对达到惊人程度的坏事感到震惊,所指的事是客观事实。“ ”侧重指对夸大、歪曲或捏造的事感到震惊,所指的事多是故意制造的,不一定存在。如“这些 的说法源于无知和偏见,纯属恶意的政治炒作,与事实完全相反”。
3.课文中的新装根本不存在,但是在骗子的嘴里这些新装却有着奇特的性能。请你从文中将这些性能找出来。
【答案】
1.jī bì xián pìn jué tuǒ xuàn xūn chèn quān hài qīn hè
拓展:和睦 和弄 和面 和牌 chēng 称重 qǐ 稽首
2.(1)照耀;夸耀。
(2)愚笨;不聪明。
(3)稳妥适当。
(4)形容言语、动作引人发笑。
(5)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6)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
(7)病重到已无法救治,比喻人或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拓展:耸人听闻 耸人听闻 耸人听闻
3.(1)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2)这些衣服轻柔得像蜘蛛网一样,穿的人会觉得好像身上没有什么东西似的。
一课一法
快速阅读的方法
“点式阅读”是以一个字或一个词为单位阅读,关注点很少在课文的局部。“线式阅读”是指以句为单位的阅读,通过组合句子,视觉广度加大,阅读速度相应加快,使课文句子连成线。“面式阅读”视觉覆盖范围更大,以段作为阅读单位。看书似乎是自上而下地竖着读,即所谓的“一目十行”,对课文有整体上的感知理解。
实现快速阅读(线式阅读或更高级的面式阅读)要做到最重要的三点:第一步是扩大视幅,看清文字,知道是什么字,如果你一眼看十个字,连看清都做不到,那么后续的理解、眼脑直映是不可能做到的;第二步就是在视幅基础上的焦点移动,你看清及移动焦点所需要花费的时间越短,就越有利于大脑对文字进行处理,做到理解和记忆;第三步是通过大量的速读练习提高巩固的过程,用快速阅读的方式阅读文章,来不断提高你的速读能力,使你“眼脑”结合的思维反应速度不断加快。
【合作探究】
任务驱动一快速阅读,概括情节。
请分别围绕“新装”“骗”概括文章的情节。
·学习小助手·
快速阅读课文,注意文中围绕新装不同人物所做的事情,然后以“新装”为核心词,在其前面配上一个动词,从而对本文内容进行准确、简练的概括。
导学建议
本文大约3000字,阅读速度每分钟400字以上,需要7~8分钟。关注句群、段落、脉络,变“点式阅读”为“线式阅读”或“面式阅读”。抓住关键词、句,既快又好,能比较准确地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尽量做到声情并茂。
个性备课
1.结合课后练习题一。
2.快速阅读课文后,把握主要内容,理出思路,进行复述。
任务驱动二合作探究,评说人物。
故事中的人物比较多,请分析他们与“新装”的关系,将其分类,并概括他们的特点。
·学习小助手·
人物
以下面的句式说说文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皇帝。
我认为皇帝是一个 的人,因为 。
1.从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与“新装”有关系的人物有皇帝、大臣、官员、骗子、百姓等人,以他们与“新装”有无直接的关系为依据进行分类。
2.从文中找出与这些人有关的细节(语言、动作、心理等),概括人物的特点。
导学建议
引导学生阅读全文,以皇帝为例,分析人物性格,加深对人物的理解。通过自主思考、合作讨论、小组发言,最后形成对文本内容、人物的概括。训练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
【素养检测】课文开头是如何突出表现皇帝爱新装的癖好的
导学建议
让学生带着问题品读段落,然后交流感受,形成共识。
【答案】
任务驱动一
皇帝爱新装,骗子做新装,大臣官员看新装,皇帝看新装,皇帝穿新装,皇帝展新装,小孩揭新装。
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穿新装、展新装→揭新装
(缘由) (发生) (发展) (高潮、结局)
骗子行骗→皇帝受骗→大臣助骗→百姓传骗→小孩揭骗
任务驱动二
示例一:我认为皇帝是一个愚蠢的人,因为课文中那两个自称是织工的人,根本没织衣服,也没给皇帝穿衣服,他们是骗子,只是做做样子而已。而皇帝为了炫耀自己,还穿着这件实际上并不存在的衣服去参加隆重的游行大典。这一切,常人都能分辨出来,他却上当受骗,所以我认为他是个愚蠢的人。
示例二:我认为皇帝是一个虚伪、自欺欺人的人,因为他明明看不见这件衣服,却装模作样地穿着这件衣服去游行。
示例三:我认为皇帝是一个昏庸无能的人,因为他身为皇帝,不去操心国家大事,不去关心臣民百姓,而是整天待在更衣室里换新装,可见他是个昏君。他听信骗子的谎话,听信内臣们的话,赤身裸体去游行,这些都说明他是个十分昏庸的皇帝。
小结:
皇帝:昏庸无能、愚蠢至极、自欺欺人。
大臣:虚伪、愚昧、阿谀奉承。
骗子:狡猾、善钻空子。
百姓:胆小怕事、人云亦云。
孩子:天真无邪、敢说真话。
【素养检测】
①作者运用夸张的手法,从治装费用、心思兴趣、换衣次数三个方面具体介绍了皇帝爱慕虚荣,试新衣成癖;②作者采用“既不……也不……也不……除非……”的句式,把皇帝不关心军队、不喜欢看戏、不喜欢游公园与独爱漂亮衣服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强调他把全部时间和精力花费在穿衣上而不是国计民生上。
个性备课
1.骗子的骗术高明在哪里
①骗局妙;②装得像(动作妙);②话术妙。
2.读一读,找一找,画出关键句,进行概括展示。
备选问题1.两个骗子为什么能行骗成功
2.这篇童话讽刺了什么 它告诉我们什么
【答案】
1.因为他俩狡猾阴险,抓住了人们虚伪、虚荣的心理,用“钳口术”——谎称这种布缝制出来的衣服具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把所有人的口都封住了。
2.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昏庸、愚蠢、虚伪、狡诈、自欺欺人、荒唐可笑的本性,无情鞭笞了黑暗腐朽的封建制度。它告诉我们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个性备课
1.梳理童话的情节脉络,掌握快速阅读的基本方法。
2.拓展训练:快速阅读课文,用自己的语言概述整个故事。挑战一、50字以内;挑战二、20字以内;挑战三、0字以内。
3.课堂总结。掌握概述故事的方法:记叙文六要素概括法;缩写;抓关键词。
思维导图
19.皇帝的新装
第2课时
◎重点:探究想象、夸张这两种表现手法在课文中的妙用。
知识链接
安徒生的文学创作
安徒生的文学生涯始于1822年,早期主要撰写诗歌和剧本。进入大学后,他的创作日趋成熟,曾发表游记和歌舞喜剧,出版诗集和诗剧。1833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即兴诗人》,为他赢得国际声誉,是他成人文学的代表作。“为了争取未来的一代”,安徒生决定给孩子写童话,出版了《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此后数年,每年圣诞节都出版一本这样的童话集。其后他又不断发表新作,直到1872年因患癌症才逐渐搁笔。近40年间,他共计写了160余篇童话。安徒生童话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诗意的美和喜剧性的幽默。前者为主导风格,多体现在歌颂性的童话中,后者多体现在讽刺性的童话中。
情境预设
本文围绕“理想的衣服”展开了一段荒诞离奇的故事,夸张地展现了一个充满谎言、欺骗的社会。皇帝、大臣、官员和百姓都戴上了欺骗、自私的面具在这里进行荒唐可笑的丑恶表演。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研究课文,体验想象中的荒诞,体会荒诞中的合理。
【预习导学】
1.从括号里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我穿了这样的衣服,就可以看出在我的王国里哪些人是不称职的;我就可以 (区别 辨别)出哪些人是聪明人,哪些人是傻子。
(2)这位善良的老大臣因此就到那两个骗子的屋子里去了。他们正在空织布机上 (忙碌 劳碌)地工作。
(3)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这真是一套 (珍重 贵重)的衣服!
(4)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 (称赞 讴歌)。
2.皇帝对这件美丽而神奇的新装已是垂涎欲滴了,总想去看新装织得怎样了,但又不敢亲自去看,这时作者着重描写了他的心理活动,请找出能反映皇帝当时心理活动的有关词语,说说这些心理活动说明了什么。
3.这场骗局,作者为什么安排一个小孩子说出真相 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发
4.“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啊!”这句话能否删掉 为什么
【答案】
1.(1)辨别
(2)忙碌
(3)贵重
(4)称赞
2.很想知道——不大自然——无须害怕——先派一个别的人去看看。
这些自相矛盾的心理活动,把皇帝自信而又心虚,愚蠢而又狡猾的性格特点准确地表现出来了,不仅使人物形象鲜明,而且深化了中心思想。
3.孩子总是单纯天真,不会说谎且无所顾忌的,他们往往直言不讳。这样安排会使故事显得真实可信。用这天真的声音来揭穿新装的底细,增强了童话的神奇色彩和作品的现实意义。
4.不可以。这句话说明百姓看到了事实真相却又不愿意表现出是自己的判断,所以借小孩子之口,这样既可以表明自己的怀疑,又可以让自己的名声得到保护。
一课一法
句子赏析
句子赏析题是现代文阅读常考题型之一,赏析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赏析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词性(如动词、副词等)、人物描写方法、写景角度(俯仰、远近等)、感官描写(视听嗅味触)、特殊句式(长短句)、语言特点等。
赏析题的一般答题模式:
第一步,点明句子运用了××特殊手法(如果赏析的是加点词,要说清楚词语的词性,并解释词义);第二步,结合前后文分析手法表现的事物/人物的××特点;第三步,分析句子运用该手法/该词语的表达效果/表达的情感。
【合作探究】
任务驱动一析说文句,分角色朗读。
1.童话是借助想象与夸张来表现的。你觉得文中最具夸张力的细节是哪个 请找出来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
(1)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2)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3)“哎呀,美极了!真是美妙极了!”老大臣一边说,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是的,我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
(4)皇上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
(5)“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
(6)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似乎觉得老百姓们所讲的话是真的。不过他自己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
2.揣摩人物的性格、身份,分角色朗读课文。
①旁白:如给孩子讲故事,语气亲切、自然,语调平缓。
②皇帝:微胖、富态,语调 ,神情自负。
③骗子:油头滑脑, ,阿谀奉承。
④老大臣:年迈、苍老,谙于世故,语调 ,故作镇定。
⑤诚实的官员:对皇帝毕恭毕敬,貌似“诚实”,实则狡猾。故作姿态,语调低沉。
⑥骑士们:庸庸碌碌,阿谀奉承,随声附和。
⑦典礼官:讨好皇帝,语气 。
⑧百姓们:不敢说真话,心里却明白,声音低沉。
⑨小孩子:无所顾忌,天真单纯,对大人的说法不理解,高声叫了出来。
⑩小孩的父亲:想借孩子的话指出真相,说话坦然,但声音较低。
导学建议
这个过程可以让学生来说,让学生动情朗读,析读文句,分享真实的阅读体验。分角色朗读、表演则是加强对课文理解的另一种手段和方法。让学生感受文章是怎样在想象中进行大胆的夸张变形,从而达到让人感到滑稽可笑的程度的。
个性备课
1.片段表演《看新装》。
2.小组合作探讨剧本内容,推荐同学表演。
任务驱动二深入思考,体会荒诞中的合理。
这篇童话想象奇特,人物滑稽可笑,情节荒诞离奇。但想象并非越荒诞越离奇就越好,而要“合乎情理”。你认为文中是怎样做到荒诞中的真实的
核心写作
同学们,童话充满想象和夸张。你想象一下,如果让你从“皇帝赤身裸体地走在街上”开始写童话的结尾,你会怎么设计
个性备课
1.结合课后练习题二。
2.小组交流,得出结论,语言不必强求一律,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任务驱动三联系现实,认识童话的现实意义。
1.这篇童话故事有什么教育意义
2.这个故事,让你联想到什么人、什么事 你的心中是否潜藏着骗子、皇帝、大臣和百姓的影子
导学建议
本任务是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与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反思,深刻领悟文章内涵。从文章到生活,从他人到自我,培养学生敢说真话的高贵品质。同时,也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思考。在讨论中,一要“导”学生说真话,二要“导”学生结合课文情节,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分析。
【答案】
任务驱动一
1.(1)这句话要重读“每一天每一点钟”“总是”等词语,竭力夸张,“一套”重读,稍长,读出夸张味道。这样读才能突出皇帝爱穿新衣成癖,极度奢侈,为下文骗子行骗做了铺垫。
(2)这里要重读“任何”“都”“这”,“都”拉长音读。为下文情节的展开做铺垫。
(3)这段话中的四个感叹句要用升调来读。体现出老大臣装模作样的虚伪。
(4)这句话中“转了转”“扭了扭”语速要慢,还要有动作,这样更能突出皇帝的丑态。
(5)读时要喊出来,要让别人听到,读出“喊”的感觉。“乖乖”重读, 抓住“!”读出夸张的味道。 这样读可以显示出百姓们刻意掩饰真相的胆小、虚伪的嘴脸。
(6)要读出“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中的虚伪,“发抖”“摆出”“骄傲”重读。这样能表现出皇帝的虚伪愚蠢、自欺欺人。
2.②傲慢
③油腔滑调
④迟缓
⑦温和
任务驱动二
示例一:我认为情节安排上体现了合理性,增强了真实感。如果骗子告诉皇帝衣服做好了,皇帝就去穿衣服并参加游行大典,这就过于荒诞了,就很难让人相信这是真实的事了。所以这个童话就设计了皇帝“很谨慎”的情节,连续安排大臣去“试探”,这很符合人的心理,这就是在强化故事的合理性,不论是对故事人物还是对故事情节,都增强了真实感。
示例二:我认为细节的想象增强了真实感。比如皇帝穿衣服的时候“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还有“那些托后裙的内臣都把手在地上东摸西摸,好像他们正在拾取衣裙似的”,以及最后一段中的最后一句“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
示例三:我认为人物的共性特点增强了真实感。故事中的皇帝、大臣都想保住名声、官位,因而都自欺欺人,明哲保身;百姓也为了面子而人云亦云。骗子利用群体心理特点,定下的游戏规则,扭曲了整个社会的个性。
核心写作
示例一:皇帝赤身裸体地走在街上,百姓们一下子都呆住了,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一个人突然大叫道:“多么好看的衣服啊,这衣服真适合皇帝的身材啊!”街上一下子沸腾了。大家都说这衣服好看极了。一个童稚的声音响起:“你们看,那个人并没有穿衣服啊!”一个大人说:“明明是你愚蠢,皇帝的衣服是多么美丽啊,你不要乱说。”
示例二:皇帝赤身裸体地走在街上,一个小孩说:“皇帝根本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啊。”群众顿时沸腾了,皇帝觉得无地自容,再看看他的那些大臣,也都不敢直视皇帝,皇帝最终在群众的笑声中红着脸走向皇宫。
示例三: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这时,大家看到他都不禁笑起来:“皇帝裸奔啦,皇帝裸奔啦!”皇帝在大家的笑声中立马逃回了皇宫。
任务驱动三
1.故事由一个小孩戳穿骗局,揭开真相,意在教育我们要保持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2.①想到了现实生活中的舆论暴力行为,班级中对某位同学的造谣中伤,孤立某位同学的现象。
②童话中骗子行骗和诸多未成年人与成年人的受骗现象,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大量存在的。骗子针对未成年人或缺乏防范意识的成年人进行诈骗并屡屡得逞的现象,并不鲜见。如曾经发生的女大学生失联,因其轻信冒充亲人的骗子而被骗钱财,误信虚假大学录取通知书而被骗学费,以及大量网络诈骗等案件,都鲜明地体现出骗子的阴险狡诈和被骗者防骗意识的缺乏。因此,《皇帝的新装》不仅隐含着对人性的批判与忠告,还暗示着生活并非总是阳光大道,也会有各种陷阱,需要人们加强防范并识破。
个性备课
1.这些人表面上是被骗子看似高明的骗术骗了,实际上是被自己内心哪些人性的弱点欺骗了呢
2.小组讨论、交流,老师梳理,得出结论。
备选问题1.作者是如何妙用想象促使骗子的行径被揭穿的
2.课文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来刻画人物的
【答案】
1.结尾部分,在自欺欺人的群丑争先表演的同时,作者妙用想象,突然冒出一个天真烂漫的孩子,让他喊出了人们的心里话,平添了童话的童趣,增强了童话的神奇色彩和现实意义。
2.文中人物之间存在多种对比关系:一是骗子的狡诈与皇帝、大臣的愚蠢形成对比;二是成人的虚伪与小孩的真诚形成对比;三是皇帝、官员的骄横与百姓的胆小怕事形成对比。这三组对比,凸显出皇帝、大臣的昏庸、愚蠢、虚伪,以及百姓的胆小、小孩的真诚,从而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个性备课
1.把握夸张和想象,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2.拓展训练:想一想国王回到王宫之后会怎样处理这件事情。
3.课堂总结:本文的想象是夸张的,又是合理的,锻炼学生联想力、想象力,培养学生理性地思考、连贯准确的表达能力。
思维导图
皇帝的新装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