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7课 《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7课 《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 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9-06 14:38: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 导学案
重难突破
1.本文是一篇对文学巨著《红楼梦》进行评论的文章,非同于一般的议论文,综观全文,谈谈作者在构思行文上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本文思路清晰,结构严密。 ( http: / / www.21cnjy.com )采用总分式论证结构,先总说《红楼梦》情节设计的独特性,然后从三个方面具体分析其特点,虽是文章节选,但思路清晰,结构严密。
(2)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叙述结合。主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运用例证法,在举例时,对作品的复述扼要而生动,议论精当而有分寸,而且叙议紧密结合,为评论中心服务。另外,比喻论证和类比论证说理形象、精当。
2.结合你对“宝玉挨打”的情节特点的分析,谈谈你对本文的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抓住了《红楼梦》叙事艺术中最 ( http: / / www.21cnjy.com )具创造性的突出特点进行阐述。这与作者对作品的精心研读和扎实的鉴赏基础、广泛的材料积累是分不开的。具体体现在鉴赏情节时,反复思考:情节波澜是怎样组织、准备、形成的,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何要这样安排情节,有何好处或不足等。
3.文章开头两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 http: / / www.21cnjy.com )手法。开篇即以比喻渲染,赞叹《红楼梦》的艺术成就,一个侧重结构精巧,一个侧重情节自然而动人,为文章定下了基调,有先声夺人之势。比喻生动贴切,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
4.学完此文后,你对鉴赏文学作品有何心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要有一定的文学鉴赏基础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占有较丰富的材料。(2)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应做细品细析,多问几个问什么,以形成独到的见解。(3)选好鉴赏点。
5.作者认为《红楼梦》怎样具有了“吸引的力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红楼梦》以日常生活作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艺术的表现对象,细致地、现实主义地描写了生活的全部复杂内容,广泛深入地反映社会的面貌。同时又以独特的形式安排情节,善于在平淡生活中掀起波澜。这样使得这部小说获得了“吸引的力量”。
吸引的力量
6.第3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段既可说明情节波澜是符合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的,也可以表明《红楼梦》的情节是符合人类认识规律的,为下文具体的论述做好了铺垫。
活学活用
概括下面一段内容的类比推理过程。
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给予,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在这个例子中,客体事物(尼采)在论证中起着印证主体事物(中国一些人)所具有的某些性质、进而证明论点的作用。
课后知能检测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金钏(chuàn)      焙茗(bèi)
不肖(xiāo) 分道扬镳(biāo)
B.禄蠹(dù) 惶遽(jù)
中伤(zhònɡ) 垂头耷耳(dā)
C.小厮(sī) 捋袖(lǚ)
朕兆(zhèn) 大雨滂沱(pānɡ)
D.湍急(tuán) 缔造(dì)
笞挞(tà) 如坐针毡(zhān)
【解析】 A项,“肖”应读xiào;C项,“捋”应读luō;D项,“湍”应读tuān。
【答案】 B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仕宦  构陷  脉络  力挽狂澜
B.私塾  就范  判逆  精工细巧
C.肮赃  静练  补偿  邀名取禄
D.伏笔  漩窝  诱因  青云大道
【解析】 B项,“判”应为“叛”;C项,“赃”应为“脏”;D项,“窝”应为“涡”。
【答案】 A
3.下面文段中画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红楼梦》自问世起就一直谜 ( http: / / www.21cnjy.com )团不断。它究竟表达了怎样的主题?它为什么会有众多的版本?高鹗所续写的后四十回是狗尾续貂还是锦上添花?这些话题引发了世人旷日持久的争论,学术界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两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惊异地发现,尽管我们破解了许多红学难题,但困惑与疑问依然纷至沓来,我们对它依然讳莫如深。
A.狗尾续貂    B.莫衷一是
C.纷至沓来 D.讳莫如深
【解析】 D项,讳莫如深 ( http: / / www.21cnjy.com ):紧紧隐瞒。A项,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补接在好的东西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B项,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C项,纷至沓来:形容连接不断地到来。
【答案】 D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高中生不会编笑话的深层次原因,恐怕是青少年内心“笑元素”缺乏造成的,而这又与教育教学氛围以及社会大环境密不可分。
B.由于我国社区建设尚在起步阶段,使得资金短缺、场地不足、专业人员匮乏等困难较多,“社区能养老吗?”仍是人们普遍的疑虑。
C.衡量路径正确与否,其中很重要的标准 ( http: / / www.21cnjy.com )就是是否符合“三个有利于”: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D.4月6日,博鳌亚洲论坛举行青年领袖圆桌会议,来自世界各地的政、商、学和媒体界青年领袖就教育问题提供青年视角。
【解析】 A项,句式杂糅,可删除“造成的”。B项,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可删去“由于”。C项,冒号后面的三个“是否”赘余,应删除。
【答案】 D
二、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第6、7自然段,完成5~8题。
★5.(对应本课“重难突破”第3题)联系全文,赏析下面一句话。
“云是雨的朕兆,从乌云一片到黑云翻滚到电劈雷轰直到大雨滂沱,很有层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继续以自然规律设喻,形象地论证了《红楼梦》高潮的层次感。
6.第6段是从哪几个角度来论证高潮组织有层次感的?试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两个角度:①引发情节高潮的前 ( http: / / www.21cnjy.com )因后果:导因→诱因→发因。②贾政对贾宝玉神色的变化:原本无气,平波展镜→倒生了三分气→又惊又气,目瞪口歪→面如金纸,眼都红了。
7.“高明的曹雪芹为了让叛逆与卫道的矛盾激化成必然”一句中,“叛逆”和“卫道”分别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叛逆”指的是贾宝玉对封 ( http: / / www.21cnjy.com )建社会价值观念的反叛,不肯走科举进士之路。“卫道”指的是贾政为了延荣续贵,坚持封建价值观,强迫贾宝玉读书,走仕途经济的青云大道。
8.第7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中心论点是“高潮的发生有偶然性”。采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例证法。
三、语言表达
9.按照要求,把下面的三句话改写成一句话,并保留原有信息(可酌情增减词语)。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
曹雪芹是长篇小说《红楼梦》的作者。
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被《红楼梦》揭露了。
①以《红楼梦》为主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以曹雪芹为主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题考查句式的选用和变换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力。实际上考查短句变长句,看似简单,实则比较复杂,要注意三个短句除用作母版的那个,其余两个都得调整语序,使之变为母版的附加成分。
【答案】 ①《红楼梦》是曹雪芹创作的以揭露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为主题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
②曹雪芹是以揭露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为主题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红楼梦》的作者。
10.下面的图表是对目前社会上食品浪费现象的调查结果。请仔细阅读,用简洁、连贯的语言完成后面的题目。
(1)由图表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0字以内)
(2)针对结论提出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字以内)
【解析】 解答此题,首先要读懂 ( http: / / www.21cnjy.com )图表。图表是目前社会上食品浪费现象的调查结果。其次要分清主次,抓住主要信息,如图中72.23%的人认为浪费现象非常严重,74.14%的人不同意个人买单的食品浪费与别人无关的观点。这是图表的主要信息,组织答案时务必突出。第(2)问要针对结论,依据社会现实,提出建议,注意字数限制。
【答案】 (1)绝大部分人认为目前社会上食品浪费现象非常严重,而且不同意个人买单的食品浪费与别人无关的观点。
(2)节约,从每个人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