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常见的酸和碱同步练习(含答案)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0.1常见的酸和碱同步练习(含答案)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2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3-12 15:09: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0.1常见的酸和碱 同步练习
一、多选题
1.某小组以固态TiO2和气态CCl4为原料在无氧、无水的条件下制取液态TiCl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TiO2(固态)+CCl4(气态)═TiCl4(气态)+CO2(气态),实验装置和相关数据如下(熔点和沸点为101.3千帕时测得)。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物质 熔点 沸点 其他性质
CO2 -78℃ -78℃ 不易溶于CCl4
CCl4 -23℃ 76℃ 与TiCl4互溶
TiCl4 -25℃ 136℃ 遇潮湿空气产生白雾
A.实验过程中应持续通入氮气
B.热水的温度不低于76℃
C.冰水使生成物全部液化
D.装置V中的试剂为浓硫酸,其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和氧气进入装置
2.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aO CaCO3 加水溶解,过滤
B FeCl2溶液 CuCl2 加入适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C NaCl KNO3 加热水溶解,降温结晶,过滤
D Cu Zn 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加热烘干
A.A B.B C.C D.D
3.下图是模拟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性质的检验等的综合实验,描述正确的是

A.本实验过程涉及到2个化学反应
B.1处变红
C.可以观察到石灰石表面有气体产生
D.3处会产生白色浑浊
4.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分子的性质,下列有关现象和结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和④中浓氨水变红 B.③中酚酞溶液比②中先变红
C.①中无明显现象,④中迅速变红 D.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5.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也是实验室常用的试剂。如下图所示的四个实验中都用到了水。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图1 图2 图3 图4
A.上图所示实验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变化
B.图1所示实验中,b管内的气体具有可燃性
C.图2所示实验中,盖上瓶盖振荡后软塑料瓶变瘪,所得液体的pH小于7
D.图3、图4所示实验中,加入适量水后都放热
二、选择题
6.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过滤 B.稀释浓硫酸
C.倾倒液体 D.点燃酒精灯
7.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呈( )
A.无色 B.蓝色 C.红色 D.紫色
8.在制碱工业上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
A.屠呦呦 B.侯德榜 C.拉瓦锡 D.张青莲
9.下列行为不符合实验安全要求的是
A.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 B.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注入浓硫酸中
C.使用氢氧化钠时,戴上橡胶手套 D.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对着人
10.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是否守恒。应选用的药品是
A.石灰石和稀盐酸 B.氯化钠和水
C.氧化钙和水 D.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
11.向石蕊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再进行加热,溶液颜色变化顺序正确的是
A.紫色-红色-紫色 B.紫色-红色-无色
C.红色-紫色-红色 D.紫色-无色-紫色
12.下列实验操作和结论正确的是
A.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则该溶液是碱溶液
B.两支燃着的蜡烛,其中一支用烧杯罩住后逐渐熄灭,另一支正常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助燃剂
C.取少量氧化钙于试管中,加水振荡后试管壁发烫,说明发生了化学反应
D.向盛有部分水的软塑料瓶中通入某气体后盖好瓶塞,充分振荡后塑料瓶变瘪,说明这种气体溶于水且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13.认识物质及其变化对把握自然规律至关重要。下列与其它物质变化类型不同的一项是
A. 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哈气 B. 浓硫酸腐蚀纸张 C. 用合金的纯金属上刻画 D. 胆矾的研碎
14.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盖,瓶口有白烟产生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
D.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有红色物质析出
15.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分类不正确的是
A.金属材料:生铁、硬铝、青铜 B.单质:汞、镁、钢
C.酸:碳酸、硫酸、硝酸 D.混合物:海水、天然气、煤
三、综合应用题
16.(1)从a氮气、b金刚石、c石墨、d氢气、e 甲烷、f一氧化碳、g干冰七种物质中,选择与下列叙述相对应的物质的字母序号,填写在空白处。
①最清洁的燃料 ; ②可做电极的非金属单质 。
③用作人工降雨剂的是 ;④可以用来裁玻璃、切割大理石的是 。
⑤能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的气体 。
(2)现有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物质: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将它们分成两组:一组为一氧化碳、氢气、甲烷; 另一组为二氧化碳。其分组的依据是 :(可能有一个或多个答案)
①是否为气体 ②是否有可燃性 ③是否为化合物 ④是否为单质
(3)能鉴别CO和CO2的方法有: (可能有一个或多个答案)。
①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 ②分别点燃
③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 ④分别通入灼热的氧化铜
17.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气体制备、净化、干燥、收集和进行实验探究的部分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时,可重复选择仪器),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利用其进行下列实验。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以石灰石和稀盐酸为原料,在实验室中制备并收集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按照要求设计实验装置、连接仪器,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提示:盐酸中挥发出的少量气体,可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进行去除)
①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 (从左到右填写仪器序号字母),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若向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兴趣小组欲用一氧化碳气体(含少量水蒸气)测定某不纯氧化铁样品的纯度(杂质不参加反应),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混合气体碱石灰干燥管,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实验装置中气体流向是从左到右(假设发生的化学反应都充分反应)。
①所选装置A的作用是 。
②观察到装置E中反应的现象是 。
③实验开始时,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开始加热之前,先通入一氧化碳排出玻璃管中的空气。实验后,记录数据如表所示:
测量项目 装置E中的固体质量 装置C的质量
反应前质量
反应后质量
根据表中的数据,计算该氧化铁样品的纯度是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点)。
④该兴趣小组设计的该实验方案还存在不完善之处,你的具体改进方案是 。
18.我国古代将炉甘石()、赤铜()和木炭粉混合后加热到约800℃,得到一种外观似黄金的铜锌合金。
(1)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化学兴趣小组为测量铜锌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拟配制200g19.6%的稀硫酸,需98%的浓硫酸 g。配制时确保操作安全的注意事项是 。
(3)取20g铜锌合金放入足量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得到气体的质量为0.2g。求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无计算过程不给分)。
参考答案:
1.CD
2.BD
3.CD
4.BD
5.CD
6.C
7.B
8.B
9.B
10.C
11.A
12.B
13.B
14.B
15.B
16. d c g b f ② ①②③④
17.(1) BDAF
(2) 吸收水分,干燥气体 红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 在末端加一个燃着的酒精灯(答案合理即可)
18.(1)
(2) 40 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3)解:设合金中锌的质量为x,则
解得x=6.5g
则铜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