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四 季氏将伐颛臾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必修四 季氏将伐颛臾 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9-06 14:53: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年级: 学科: 语文 执笔: 审核: 课时及内容: 《季氏将伐颛臾》 课型: 新课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1、弄清思路,理解并梳理课文。2、了解孔子的政治主张。3、归纳文言词语意义及句式。重点:文言多义词与句式辩识。难点:孔子的主张。
一、文章背景
1、 孔子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的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他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孔子学说成为二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并在晚年整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在我国历史上,他是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首开私人办学讲学之风,相传有学生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
2、《论语》简介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著作。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合称为“四书”。《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3、背景简介:
孔子时代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中,当时,鲁桓公的后代季孙、孟孙、叔孙三大家族逐渐强大,鲁国公室日趋衰败。三大家族共同把持鲁国朝政,其中,季孙氏势力最大,他要讨伐颛臾的原因有二:其一是贪其土地,其二是担心颛臾对己不利。当时冉有、季路都在季氏门下,且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划。也就是在这时候,二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孔子,由此引出了孔子和两位弟子的对话。
【同步达纲练习】一、基础知识检测1.找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项( )①无乃尔是过与 ②是社稷之臣也③是谁之过与 ④夫如是,远人不服2.找出加点词用法不同的项( )①危而不扶,颠而不持②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资③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④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3.辨析下列加点词的不同意思①夫颛臾,昔者以为东盟主②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③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④君子疾夫舍早曰“欲之”而必为之辞4.指出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①冉有,季路见于孔子②季氏将有事于颛臾③虎兕出于柙④龟玉毁于椟⑤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⑥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二、课文阅读训练“冉有曰:‘今夫颛臾,……后世必为子孙忧。’……而在萧墙之内也”。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项是( )①“今夫颛臾”、“君子疾夫舍曰”、“夫如是”、“相夫子”四个“夫”读音、词义都相同。②“后世必为子孙忧”与“吾恐季孙之忧”的两个“忧”,词性相同,而词义不同。③“不患寡而患不均”中的“不”,“盖均无贫”中的“无”都是否定的副词。④“安无倾”与“则安之”两个“安”用法相同。2.“而谋动干戈于邦内”语音停顿正确的项是( )①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②而谋/动干戈/于/邦内③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④而谋/动/干戈/于邦内3.指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项( )①既来之 ②君子疾夫舍曰欲之③则安之 ④吾恐季孙之忧4.请从这段文字中找出三个成语并作解释。① ② ③ 5.对“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一句有四种理解,选出正确的一项( )①远方的不服,不能前来和好。②偏远地方的人不服,不能前来和好。③本国以外的人不服你们却不能使他们前来归附。④本国以外的人不服(你们)却不能使他们前来归附。6.孔子批评冉有,说了哪几点道理,作出简要回答。① ② ③ 【创新能力训练】阅读下面两则短文,完成后面各题。1.子 谓 子 贡 曰 女 与 回 也 孰 ( http: / / www.21cnjy.com ) 愈 对 曰 赐 也 何 敢 望 回 回 也 闻 一 以 知 十 赐 也闻 一 以 知 二 子 曰 弗 如 也 吾 与 女 弗 如 也①为短文断句标点。②从下列各项中选出正确的项( )A.文中两个“女”,都是通假字,同“汝”。B.文中两个“与”词义词性完全相同。C.短文中,孔子与子贡对话,提到了回与赐两个人。D.文中“望”是“看”的意思。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①为带点的字注音①省 ②传 ②解释下列字的词义。A.谋: C.交: B.忠: D.信: ③翻译这则短文。 参考答案【同步达纲练习】一、1.① 2.② 3.①作为 ②语气助词 ③成为 ④动词,这里有“编造”之意4.①引进动作对象,不译 ②对,对于,介词 ③从,介 ④在,介 ⑤到,介 ⑥在,介 5.②二、1. ③ 2.③ 3.④4.①既来之,则安之 ②分崩离析 ③祸起萧墙 5.④6.①首先揭示谎言可恶②其次阐明政治主张③最后指出错误严重【创新能力训练】1.①曰:“愈?”曰:“回?十,二。”曰:“也;也。”②AB2.①A.xǐng B.chuán②A.计谋,主意 B.忠诚,忠实 C.交往 D.讲信用③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别人出主意做事情,有没有不忠诚的地方呢?与朋友交往,有没有不讲信用的地方呢?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