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19课 谏太宗十思疏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19课 谏太宗十思疏 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9-06 15:47: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谏太宗十思疏 导学案
课堂自主导学
知识梳理
1.字音辨识
浚(jùn)   殷忧(yīn)  朽索(xiǔ)
壅蔽(yōnɡ) 黜恶(chù) 谬赏(miù)
2.一词多义
(1)诚
(2)信
(3)本
(4)安
(5)以
(6)其
3.词类活用
(1)则思江海而下百川(名词用作动词)居于……之下
(2)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名词用作动词)统治
(3)貌恭而不心服(名词用作状语)在心里
(4)人君当神器之重(形容词作名词)重任
(5)居安思危(形容词作名词)安逸的环境;危难的情况
(6)则思正身以黜恶(形容词作名词)奸恶的人
(7)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形容词作名词)有才能的人;好的意见
(8)源不深而岂望流之远(形容词作动词)达到远方
(9)能克终者盖寡(形容词作动词)坚持到底
(10)必固其根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牢固
(11)则思正身以黜恶(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端正
(12)则思知止以安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定
(13)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14)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忧
4.古今异义
(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古义:树木的根
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
(2)凡百元首
古义:君主、帝王
今义:国家的最高领导人
(3)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古义:路人
今义:走路
(4)则思三驱以为度
古义:把……当做
今义:认为
5.文言句式
(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判断句)
译文:这也(如同)是砍断树根来求得树林茂盛,堵住源泉而想要泉水流得远啊。
(2)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状语后置句)
译文:虽然用严酷的刑罚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
(3)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被动句)
译文:担心言路不通被蒙蔽,就要想到虚心接纳下边的意见。
6.名句积累
(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2)不念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3)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4)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5)怨不在大,可畏唯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6)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7)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相关知识
作者名片
千古诤臣——魏征
魏征(580~643),字玄成。汉族,巨 ( http: / / www.21cnjy.com )鹿人(今河北晋县)人,唐朝政治家。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以直谏敢言著称,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享有崇高的声誉。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
背景资料
唐朝初年,唐太宗常以隋朝的暴政为戒,不敢过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使用民力,能够节私欲,明赏罚,广开言路,积极纳谏。到了贞观中期,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人民生活逐渐富裕,加以对外战争年年胜利,边防巩固,国威远扬,于是在一片文治武功的欢呼声中,唐太宗渐渐骄奢,渐渐忘本,开始对百姓作威作福起来。尽管“百姓颇有怨嗟之言”,可是这声音早被朝野上下歌功颂德的欢呼声淹没了。正直的魏征对此深感担忧,贞观十一年(637)从三月到七月,五个月内他一连给唐太宗上了四疏,劝太宗“鉴彼之所亡,念我之所以保”,励精政道,巩固统治。
《十思疏》便是四疏中的一篇,阐明了要“居安 ( http: / / www.21cnjy.com )思危,戒奢以俭”的道理。据说太宗看到奏疏后非常感动,于是写了《答魏征手诏》,称赞他“诚极忠款,言穷切至”,表示从谏改过。
文体知识

中国古文书之一类。又称“奏 ( http: / / www.21cnjy.com )疏”、“奏议”,是封建社会历代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 战国以前臣僚向君主进呈文字统称上书,秦统一六国后始称为奏。奏是进上的意思。汉代臣僚上书有时也称上疏。疏是疏通的意思,引申为对问题的分析。同时分析问题的奏章也别称为疏。疏的用途较广,论谏、陈乞、待罪、推荐、辞官等都可用“疏”。
课堂互动探究
重难点突破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进行论证?试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中心论点:思国之安者,必积其 ( http: / / www.21cnjy.com )德义。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进行论证,如:比喻论证——把积德安国这个抽象的道理用固本求长、浚源欲远这种生活常识进行比喻,使论述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而易懂;对比论证——“竭诚以待下”,则“胡越为一体”;不“竭诚待下”,则“骨肉为行路”,这一强烈、鲜明的对比使劝谏对象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思国之安,必积德义”的道理。
2.魏征的“十思”都集中在第三段,那么第一、二段的作用是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文的核心内容是向太宗皇 ( http: / / www.21cnjy.com )帝进言“十思”,但如果在文章开篇就提出“十思”内容,显然太突兀。所以魏征在第一段以形象的比喻推出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这一核心问题,第二段以历史经验论述德义的有无关系到民心向背和政权安危这一振聋发聩也是封建帝王最关心的问题。可以说第一段提出问题——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第二段分析论述为什么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在此基础上,第三段具体提出怎样做才能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即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
因此,前两段对第三段起到了铺垫的作用,使“十思”成为水到渠成的结果,也成为必须坚持的做法,从而使“十思”成为必然。
3.作者理想的君臣关系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 ( http: / / www.21cnjy.com )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献出他的谋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尽到他的力量,仁爱的人就能散播他的恩惠,诚信的人就能献出他的忠诚;文臣武将一起任用,垂衣拱手、不亲自处理政务,天下就能治理好。
4.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
【答案】 冲:虚。牧:约束。下:居于……之下。
(2)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答案】 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盘游:娱乐游逸,指从事狩猎。度: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