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 美 人
学习目标
1.掌握相关文学常识和写作背景。
2.在诵读、品味这首词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操,培养鉴赏能力。
3.学习对比、虚实结合等表现手法的运用,体悟结句“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妙处。
课堂练习
1.“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指什么呢
2.既然“虞美人”这词牌名与项羽有关 ( http: / / www.21cnjy.com ),又同是末路王侯的绝笔之词,我们不妨在此将李煜和项羽对比一下,《垓下歌》与《虞美人》的风格有何不同
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有什么深刻含义
4.体会“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的深意。
课后作业
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词人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
2.这首词到底是一首什么词,竟会招来杀身之祸
3.王国维评价李煜的词说:“尼采谓:‘一切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人间词话》)试联系词人的身世,结合这首词,谈谈你对这种评价的理解。
4.全词表达主旨的一个字就是“愁”,请说说词人围绕此字是如何建构本词的
5.《虞美人》中的“朱颜”如何理解
能力提升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破阵子【注】
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注】本词作于李煜降宋之际。
1.请对“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进行简要赏析。
2.苏轼曾责怪李煜离开金陵时应该向其国民谢罪,而不应该“垂泪对宫娥”。对此你有何看法
参 考 答 案
课堂练习
1.“往事”的内容很丰富,可以泛指他做帝王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的一切活动。如锦衣玉食的富贵生活、后宫佳丽的簇拥,高坐庙堂、万首称臣的尊严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荣等,更是指以前为所欲为的自由感。
2.项羽,一代枭雄,他有万 ( http: / / www.21cnjy.com )夫莫开之勇,可是有勇无谋,最终兵败垓下。四面楚歌中,一代武夫,用一曲《垓下歌》荡尽了天下末路英雄的豪言壮语。西楚霸王毕竟是西楚霸王,他不是李后主,落入敌手,死就死吧!无非一死,夫复何求!兵败乌江,没有一丝的奴颜婢膝;面临绝境,没有半点的屈膝求饶,而是慷慨悲歌。他宁愿死,也不愿回去见江东父老,其死实为壮烈。更动人心魄的是铁汉的柔情,他和虞姬的爱情在最后的关头可以称得上是千古一爱,荡气回肠。这就是项羽,他对江东父老有情,对虞美人有情,连对那马也有情。在他人生的最后一瞬间,不仅让我们目睹了他英雄壮烈的一生,更让我们看到了英雄的另一面——儿女情长。可以说,他死的时候,既是一个豪气冲天的英雄,又是一个完美的殉情者。所以,项羽的绝笔除了悲,更多的是壮,是情,是美。《虞美人》是亡国后主李煜所作,其作品总体基调为“愁”,也透露出一股绝望之情。
3.上文“春花秋月何时了”,词人感叹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光流逝,宇宙永恒不变;这一句说明,自然界又一次春风吹拂,而自己的故国却早已灭亡。自然界的春天去了又来,为什么人生的春天却一去不复返呢 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
4.想象中,故国的江山、旧日的宫殿 ( http: / / www.21cnjy.com )都还在吧,只是物是人非,江山易主。而朱颜则指后宫佳丽的容颜、词人自己的容颜、国家的容颜。更重要的是,改变的不仅仅是朱颜,还有人的地位和感受。
课后作业
1.(1)它们的确是美好的事物,然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随着词人身份地位的改变,这些美好的事物也在词人的心里改变颜色。原来锦衣玉食,在如花宫女朝歌夜弦伴着的“春花秋月”般的生活只能徒增一个“阶下囚”的无限悲伤,这样美好的的事物不如结束才好。 (2)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名虽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生命已经绝望之时,“春花秋月”是对他的一种讽刺,让他觉得厌烦,希望这一切都结束。(3)这是以“乐景写哀情”,用美好的事物反衬内心的悲伤。
2.本词表现了一个亡国国君的故国之恋。念念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忘过去的美好生活,念念不忘东风是故国吹来,春水又向故乡流去,这在宋太祖看来不是有“东归故国”之意吗 可以这样说,两个“东”字,断送了一代文章圣手的性命。
3.(1)身世:李煜生于9 ( http: / / www.21cnjy.com )37年,当时正是南唐盛世。他25岁在金陵继承父亲的王位,成为南唐君主。当时是宋太祖建隆二年,南唐已经是宋国的属国。他当政期间,沉湎声色,不思国事,逃避现实。李煜在位15年,975年冬,他39岁的时候蒙羞投降,随军北上,在宋都汴梁过了约三年的囚居生活,于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去世,死时42岁。《虞美人》写于他被俘之后、软禁汴京时期,据说《虞美人》引起了宋太祖的杀机,导致李煜被牵机药毒死。
(2)理解:李煜被俘后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词作不同于前期摹写宫廷生活的艳情作品。亡国被俘,对于他来说,是生活中的巨大转折。李煜本是具有纯真气质的诗人,但“天上人间”的巨大落差在李煜敏感懦弱的心灵上留下了巨大的创伤。所以李煜后期的词作多折射出内心的亡国之痛,把传统诗歌里的那种个体间的离愁别恨升华为对故国家园的思念,境界豁大而深远,字字血泪、感慨深重。王国维评价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正是看到了李煜以纯真的悲情表现出来的身世之痛、家国之悲、无限愁闷。
《虞美人》中表现出来的盼望春花秋月早 ( http: / / www.21cnjy.com )日结束的绝望之情,回首故国物是人非的凄凉悲慨,像春水那样奔流不息、汪洋恣肆的愁绪,都浸透了词人的血泪。没有惨痛的人生经历,就写不出饱含血泪的作品,也就不可能打动人的心灵。正所谓“文章憎命达”,“国家不幸诗家幸”。
4.(1)选取典型的景物。春花秋月、往 ( http: / / www.21cnjy.com )事、小楼、东风、故国、明月、雕栏玉砌、 朱颜、一江春水。词人运用这么多的意象,创设了生动形象的一幅幅画境:春花秋月图、小楼东风图、故国月明图等。
(2)对比。春花秋月与往事的对比,小楼东风与故国明月的对比,雕栏玉砌与已改朱颜的对比——真是“物是人非”。
(3)意象。“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春花秋月何时了”——“月”的意象的沉淀意义。 “月”这一意象常常含有“怀念故乡,怀念亲人”的意蕴,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4)比喻。结尾的名句用了比喻,化无形为有形,把抽象的感情写得很形象。
(5)虚实结合。对往事的回忆,引起现在的愁苦,前虚后实。
5.观点一:“朱颜改”,词人自伤,形容憔悴。
观点二:“朱颜”即红颜,盛年的容颜。“朱颜改”暗指失国之变。
观点三:“朱颜”,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
观点四:“朱颜”为“楣”。“雕栏玉砌应犹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只是朱颜改”,栏:栏杆;砌:台阶;颜:门楣。《辞海》释“颜”为堂上或门上的楣,《新唐书·马燧传》:“勒石起义堂,帝榜其颜以宠之。”《中国对联大辞典》也引《新唐书·马燧传》例,释“颜”为题匾额处,门楣。可见“栏”“砌”“颜”是建成一座宫殿的三个不同部分。站在宫殿正前方,顾盼得“栏”,俯视得“砌”,仰观得“颜”。句中所运用的“应……只是……”的行文结构,也决定了“雕栏”“玉砌”与“朱颜”的紧密关系。“朱颜”可解作“红色的门楣”,但就本词而言还可以引申为挂于“朱颜”位置的横匾。“朱颜改”指换了横匾。殿依旧、匾还悬、题已更,“雕栏、玉砌”的“在”与“朱颜”的“改”,这“宫在名改”不正是亡国后的正常现象吗
能力提升
1.(1)开篇两句直接叙述,貌似平平 ( http: / / www.21cnjy.com )无奇,但却“语意宏阔、气势沉雄”。这是写南唐家国经过近四十年的经营,有了壮阔的国土和为君立国的自豪。(2)这两句看似实事实写,但细一玩味,其中实在是蕴含了无限的留恋和无限的感慨,悔恨与自责之情也隐约可见。先人基业,富饶山河,竟由自己无端断送,个中应有多少的悲苦和憾恨!
2.(1)这不符合李煜这样一个“做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的性格特点。
(2)当初李煜拥有天下时觉得平平常常,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在一旦被人夺去,内心的屈辱可想而知。他忘不了“仓皇”离开金陵时的惨痛情景,那是他从天堂掉进地狱的关口。对宫娥垂泪,是李煜当时真情实事的写照,也符合他懦弱的性格。如果在词的末尾来一番政治说教或忏悔,那既不符合李煜的性格,艺术上也索然无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