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三 第1课 黄山记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必修三 第1课 黄山记 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9-06 15:52: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黄山记》 导学案
※学习目的:
1.学习本文独具匠心的构思谋篇手法;
2.学习本文简练巧妙、热情奔放的语言特色;
3.了解黄山奇险而美妙的壮丽景色,体会作者对祖国河山和对社会主义的热爱、赞颂之情。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本文构思谋篇的手法。
2.难点:语言简练巧妙、热情奔放。
※学习时数:
两课时
三、课文研讨:
※第二部分:回顾几千年来人们攀登黄山的历史。
①这部分与上部分是怎样衔接的?
——上部分以大自然“不肯随便把胜境给予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类”,“它封了山”作小结,更增添了黄山的神奇色彩,并为下文回溯人们攀登黄山的历史,描绘黄山的奇观作了铺垫。
②这部分可分几层?各层大意是什么?
——第1层(1自然段)写史前期,除了金丝猴之外,只有神话传说中的黄帝、浮丘公、容成子等仙人攀上过黄山的光明顶。
第2层(2─3自然段)写唐宋时期,只有李白及吴龙翰两人登上过莲花峰。
第3层(4─5自然段)写元明清数百年内,极大多数旅行家都没有登上莲花峰顶,而登天都,是在汪瓘以后,有记载的只有普门法师等五人。
③写黄帝在这里飞升的“传说”,有何作用
——增加黄山的神秘色彩,使黄山更显得有魅力。
④写李白等人的诗、文有什么作用
——表现了黄山的险峻,登山的艰难,也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第三部分:记作者等一行攀登天都峰的经过。
①这部分与上部分是怎样衔接的?
——提示: 本部分“胜境已成公园,绝处已经逢生”的现实情况与上部分“难登攀”相互比照。显得波澜起伏,而又貌断实续。
②这部分可分几层?每层写什么?
——第1层(1─6自然段)写作者等一行登上天都峰的经过。
文章以作者亲眼所见,极写天都之险,与第二部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相应,形成古今、虚实相映之势。文章处处都将今天的登山道路与古人登山的路径作对比,强调今天的登山道路已“化险为夷”,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张本。
写“我们”登攀的经过,只用三个“直上,直上,直上”反复(提问),表现了勇往向上的气概。
第2层(7─8自然段)写登上天都峰所见景色,抒发感慨。
登上天都峰,“千里江山,尽收眼底; ( http: / / www.21cnjy.com )黄山奇景,尽踏足下”(此为过渡句),作者深深感慨的是(提问),“我们这江山,这时代,正是这样,属于少数人的幸福已属于多数人。”这是文章点题的句子。(集体朗读)
※第四部分:写在黄山之巅见到的云海、松树、日出、摄身光等奇观。
这一部分承第一部分黄山奇观的“奇”而来,“奇”在何处
——提示:奇就奇在“变化无 ( http: / / www.21cnjy.com )定”上,云海漂泊无定,景物瞬息万变,群峰时隐时现,忽而旭日东升,忽而倾盆大雨,从彩虹到神奇的摄身光,写尽黄山的险与奇,还有神秘感。又如写松树,“从峰顶俯视,它们如苔藓,披覆住岩石;从山腰仰视,它们如仙女,亭亭而玉立。沿着岩壁折缝,一个个的走将出来,薄纱经绸,露出的身段翩然起舞。”“排云亭前,好比一座繁忙的海港,……我多么想从这儿扬帆出海去。可是暗礁太多,浪这么险恶,……”这些比喻,都把景色的奇异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四、写作特点:
1、形散神聚,大起大合。
2、顺序井然。
宏观顺序:(文章一、二部分)混沌初开──宇宙形成──人类出现(从史前时期直至元明清)
微观顺序:(文章三、四部分)早晨出发登山──登上天都峰──黄山顶上过夜──第二天凌晨观日出──白天见摄身光奇景
3、节奏明快的短句与排偶句式:
作用:以加强文章奔腾豪放的气势。
短句:
*“它是大手笔,用火山喷发的手法,迅速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在周围一百二十公里,面积千余平方公里的一个浑圆的区域里,分布了这末多花冈岩的山峰。”(比较复杂的长句,却将它们逗开成几段,以加强语势节奏。)
*“云海上下,有三十六源,二十四溪,十六泉,还有八潭,四瀑。”(一个句子,分为两个分句,五个宾语分别逗开)
排偶句(类似骈体文):
*“它打开了它的云库,拨给这区域的,有倏来倏去的云,扑朔迷离的雾,崐绮丽多采的霞光,雪浪滚滚的云海。”
*“黄山松铁骨冰饥;异萝松天下罕见。”
*“这样,大自然把紫红的峰 ( http: / / www.21cnjy.com ),雪浪云的海,虚无飘渺的雾,苍翠的松,拿过来组成了无穷尽的幻异的景。……一道温泉,能治百病。各种走兽之外,又有各种飞禽。神奇的音乐鸟能唱出八个乐音。稀世的灵芝草,有珊瑚似的的肉芝。”
4、记叙与抒情议论相结合,记叙为抒情议论作依据。(请学生做练习2)
如写天都峰之险,而今天却化险为夷,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是新时代石工们的功劳,所以引出议论,“我们这江山,这时代,正是这样,属于少数人的幸福已属于多数人。虽然这里历代有人开山筑道,却只有这时代才开成了山,筑成了道。”接着抒情:“胜境已成为公园,绝处已经逢生。……看呵,这是何等的公园!”这就有力地点明和突出了主题,歌颂了社会主义新时代。
五、练习:
1、比较阅读:
例:《黄山记》与《雨中登泰山》写法比较:
同: 对象都是名山,都有独出心裁的构思。
异: 大气磅礴,蕴蓄着深刻的思考;情趣盎然,饱含生活的气息。
2、语文活动:在书刊或网上寻找黄山的照片,或找出自己拍摄的风景照,至少两幅,并分别配上小诗或散文诗。写在练笔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