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某地区的地理位置,简要归纳自然地理特征,说明该特征对当地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以某地区的一种自然资源为例,说出该资源在当地的分布状况、对外输出地区以及对当地乃至世界的重要意义。 3.结合实例,说明某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4.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某国家的地理位置、范围、领土构成和首都;选择与该国地理位置差异明显的国家,比较它们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差异。 5.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某国家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 6.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某国家人文地理主要特点及其与自然地理环境的联系。 7.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联系某国家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结合实例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途径。 8.结合某国家的实例,简要说明该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社会等方面的联系及其意义。
[体系架构]
课时11 中东 欧洲西部
考点1 中东(5年1考)
1.“三洲五海之地”
(1)范围:包括西亚的大部分和非洲的埃及。
(2)位置的重要性:联系亚、欧、非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自古以来是东西方交通枢纽。
(3)五海:①地中海、②黑海、③里海(内陆湖)、④阿拉伯海、⑤红海。
(4)交通要道。
a土耳其海峡 亚欧两洲分界线
b霍尔木兹海峡 被称为“石油海峡”,是波斯湾石油向外运输的重要通道
c苏伊士运河 沟通了红海与地中海,连接了印度洋和大西洋,缩短了欧洲和亚洲之间的航程
2.世界石油宝库
(1)地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石油最多的地区。
(2)分布: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
(3)主要产油国: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
(4)输出路线。
航线 经过的主要海峡、运河和海洋 目的地
A 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 欧洲西部、北美
B 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 欧洲西部、北美
C 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太平洋 东亚
3.匮乏的水资源
(1)气候:北回归线经过,属于热带沙漠气候。
(2)缺水的原因:气候干燥,河流稀少,还有大面积没有河流的沙漠地区。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中东水资源紧缺日趋严重。
(3)解决措施:海水淡化、发展节水农业等。
4.多元的文化
(1)中东是基督教、伊斯兰教以及犹太教的发源地,目前大多数居民信奉伊斯兰教。
(2)中东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通用阿拉伯语。
知识拓展 中东地区生产生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现象 原因
建筑外观和传统服装颜色均以白色为主 气候炎热,太阳辐射强,白色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吸热较少
传统的交通工具是骆驼 气候干燥,沙漠广布,水源稀少
中东地区的传统民居屋顶是平的,夜晚人们把床铺安放在屋顶 气候炎热,极少下雨,夜晚屋顶上比较凉爽
考点2 欧洲西部(5年1考)
1.工业密集,发达国家集中
(1)地理位置和主要国家。
纬度位置 北部有北极圈穿过,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寒带
海陆位置 位于亚欧大陆西部,西临A大西洋,北临B北冰洋,南临C地中海
范围 欧洲的西半部,面积约500万平方千米,占欧洲的一半左右
主要国家 ①英国,②德国,③法国,④意大利,⑤西班牙
(2)经济发展。
①工业特点:工艺精,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高,在世界工业生产中处于技术和价值的高端位置;工业中心多,是世界上著名的工业密集地带。
②农业特点: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小,但生产水平高,多用机械,自动化程度高,耗用劳动力少。
③服务业特点:体系完善,服务质量优,产值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④欧洲西部是世界上发达国家最为集中的地区。欧盟是欧洲最大的区域性国际组织。
2.现代化的畜牧业
(1)地形、地势: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南北高、中间低。中部是平原,以莱茵河为界,以西为西欧平原,以东为波德平原。南部和北部是山地,南部有阿尔卑斯山脉,北部有斯堪的纳维亚山脉。
(2)气候:以A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全年温和湿润。地中海沿岸为B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东部地区以C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3)河流:河网较密,水量充沛,河流较短。多瑙河(欧洲第二大河)自西向东注入黑海,是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莱茵河自南向北注入北海。
(4)农业以畜牧业为主。
①饮食:以牛羊肉和乳产品为主要食物,餐桌上常见牛排、羊腿、奶油、奶酪等食品。
②畜牧业发达的原因:地处中纬度大陆西岸,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草场广布。
知识拓展 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成因
(1)欧洲三面临海,向西凸出, 形似“大半岛”。
(2)欧洲大陆轮廓破碎,海岸线漫长曲折,大部分地区距海近。
(3)欧洲西部大部分位于北纬40°~ 60°,终年盛行来自大西洋的温暖湿润的西风。
(4)欧洲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使西北部沿海地区增温增湿。
(5)欧洲山脉多为东西走向,平原广阔,连成一片,有利于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长驱直入。
3.繁荣的旅游业
(1)旅游胜地。
国家 挪威 英国 荷兰 法国 瑞士 意大利 希腊
旅游资源 峡湾风光 伦敦白金汉宫 风车 巴黎卢浮宫博物馆 阿尔卑斯山滑雪场 罗马古斗兽场、“水城”威尼斯 奥林匹克遗址公园
(2)旅游业发达的原因:欧洲西部居民收入高,休闲时间较多;大多数国家使用统一的货币——欧元,跨国旅游过境方便;交通发达,接待服务水平高、设施完善。
要点1 中东地区成为世界热点地区的原因
1.重要的战略地位:中东联系亚、欧、非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自古以来是东西方交通枢纽,战略位置极为重要。中东地区有许多战略要地和通道,如霍尔木兹海峡、曼德海峡、苏伊士运河、土耳其海峡等,是西方大国赖以生存的生命线,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2.丰富的石油资源:中东号称“世界石油宝库”,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中东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以波斯湾为中心,有一条巨大的石油带,主要的产油国有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伊拉克、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
3.匮乏的水资源:中东主要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全年气候干燥,河流稀少,还有大面积没有河流的沙漠地区。水资源对中东各国的生产以及人们的生活影响很大。所以,有关河流、湖泊水资源的分配和争夺成为中东地区的焦点之一。
4.复杂的民族、宗教矛盾:中东民族文化不尽相同,历史上东西方文化在这里频繁交流。目前,中东大多数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少数居民信奉基督教、犹太教等。宗教文化上的巨大差异也是导致中东局势不安定的重要因素。
典例1 (2018·广东)读“世界部分地区示意图”,完成(1)~(3)题。
(1)该地区被称为“五海三洲之地”,其中“五海”不包括( )
A.红海 B.波斯湾 C.地中海 D.里海
(2)该地区战争冲突不断,主要的原因是( )
①领土之争 ②宗教之争 ③石油之争 ④铁矿之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阿拉伯半岛上没有河流的原因是( )
A.没有山脉分布,不易发育河流
B.距海遥远,水汽难以到达
C.气候终年炎热干燥,蒸发旺盛
D.半岛面积狭小,没有河流发育的空间
答案 (1)B (2)A (3)C
解析 第(1)题,该地区地处“五海三洲”之地,其中“五海”是指红海、里海、地中海、阿拉伯海、黑海,不包括波斯湾。第(2)题,重要的地理位置、民族矛盾、宗教文化纠纷、领土纷争、对石油和水资源的争夺,是该地区发生战争和冲突的主要原因。第(3)题,该地区终年炎热干燥,蒸发旺盛,阿拉伯半岛上的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曼等国由于降水少,地面上没有河流,被称为“无流国”。
要点2 欧洲西部东西气候差异及变化规律
地区 西部 东部
气候类型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成因 深受北大西洋暖流、盛行西风影响 距大西洋较远,受大陆影响显著
特点 冬季温和,夏季凉爽;降水较多,季节分配均匀;雨天多,晴天少 冬冷夏热,降水少;与西部同纬度地区相比年温差较大
变化规律 自西向东,降水量逐渐减少,气温年较差逐渐增大,气候的海洋性逐渐减弱,大陆性逐渐增强
典例2 (2023·广东模拟)在建筑保温材料还没有普遍应用的时代,从大西洋沿岸向东至俄罗斯,欧洲传统民居的墙壁在厚度上有一定的变化规律。读“欧洲墙壁厚度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1)从大西洋沿岸向东至俄罗斯,欧洲传统民居墙壁厚度的变化规律是( )
A.越来越厚 B.厚薄交替变化 C.越来越薄 D.没有变化
(2)从大西洋沿岸向东至俄罗斯,欧洲传统民居墙壁厚度变化的主要气候原因是( )
A.降水逐渐增多 B.气温逐渐降低 C.降水逐渐减少 D.气温逐渐升高
答案 (1)A (2)B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从大西洋沿岸向东至俄罗斯,欧洲传统民居墙壁越来越厚。第(2)题,欧洲东部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较大,欧洲西部主要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受海陆因素的影响,越往内陆,气候的大陆性越强。从大西洋沿岸向东至俄罗斯,冬季气温越来越低,为了御寒,传统民居的墙壁也越来越厚。
要点3 欧洲西部畜牧业发达的原因
1.自然条件
地处中纬度大陆西岸的地理位置→温带海洋性气候,以平原为主的地形→适宜多汁牧草生长,草场广布→畜牧业发达。
2.人文环境
(1)人口、城市密集,消费市场广阔。(2)经济发达,居民生活水平高。(3)欧洲居民有多食乳畜产品的生活习惯。(4)生产乳畜产品的技术水平高、集约化程度高。(5)欧洲西部交通发达,便于乳畜产品的快速运输。
典例3 (2022·湖南湘西)读“欧洲西部乳畜业生产、消费链示意图”,回答(1)~(2)题。
(1)据图判断,图中餐桌上的食物可能是( )
A.米饭、蔬菜 B.牛奶、牛肉 C.馒头、米粉 D.糍粑、酥油茶
(2)欧洲西部乳畜业发达的社会经济条件是( )
A.地形以平原为主 B.气候温凉、潮湿,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C.城市较少,人口稀疏 D.经济发达,居民收入高,购买力强
答案 (1)B (2)D
解析 第(1)题,欧洲西部乳畜业发达,当地人餐桌上常见牛奶、牛肉、牛排、奶油、奶酪等食品,选B。第(2)题,欧洲西部人口、城市密集,消费市场广阔,经济发达,居民收入水平高,购买力强,适合发展乳畜业,选D。其他选项不属于社会经济条件,排除。
考点1 中东
(2023·广东)沙特阿拉伯第一条双线电气化高铁——麦麦高铁,是我国设计和承建的首条速度达到360千米/时的海外高铁,途经地区沙漠广布、高温缺水。下图为“麦麦高铁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麦麦高铁途经地区主要属于( )
A.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2.修建麦麦高铁时遇到的困难有( )
①风沙侵袭 ②高寒缺氧 ③高温缺水 ④昼夜温差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麦麦高铁通车后,给当地带来的积极影响有( )
①方便了人们出行 ②促进了文化交流 ③降低了能源运输成本 ④带动了经济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1.B 2.D 3.C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麦麦高铁是沙特阿拉伯第一条双线电气化高铁,途经地区位于阿拉伯半岛,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第2题,由上题可知,麦麦高铁途经地区位于阿拉伯半岛,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以沙漠景观为主,因此修建麦麦高铁时遇到的困难主要有风沙侵袭、高温缺水、昼夜温差大等,①③④正确;阿拉伯半岛气候炎热干燥,海拔较低,修建麦麦高铁时不会遇到高寒缺氧的现象,②错误。第3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麦麦高铁通车后方便了人们出行、促进了文化交流、带动了经济发展,①②④正确;麦麦高铁以客运为主,通车后不能降低能源的运输成本,③错误。
(2023·山东烟台)当地时间2022年11月20日至12月18日,第22届世界杯足球赛在卡塔尔举行,卡塔尔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读“卡塔尔世界杯吉祥物图”(图甲)和“卡塔尔位置示意图”(图乙),完成4~6题。
4.卡塔尔世界杯足球赛吉祥物名为“拉伊卜”,“拉伊卜” 设计灵感来自当地人的传统服饰。据此推测卡塔尔( )
A.以印第安人为主 B.主要是黄色人种
C.通行阿拉伯语 D.居民大多信仰基督教
5.在卡塔尔观看世界杯足球赛期间,还可以( )
①在热带雨林中欣赏“独木成林”景观 ②骑着骆驼欣赏大漠风光 ③在户外滑雪 ④品尝新鲜香甜的椰枣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在卡塔尔世界杯足球赛举办期间,中国与卡塔尔签署“史诗级”合作大单。这一合作最大可能与哪种资源有关?( )
A.铁矿 B.煤炭 C.油气 D.水能
答案 4.C 5.D 6.C
解析 第4题,“拉伊卜”设计灵感来自卡塔尔人的传统服饰,卡塔尔以阿拉伯人为主;主要是白色人种;通行阿拉伯语;居民大多信仰伊斯兰教。故选C。第5题,卡塔尔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沙漠广布,不能在热带雨林中欣赏“独木成林”景观,也不能在户外滑雪,①③错误;当地沙漠广布,可以骑着骆驼欣赏大漠风光,②正确;中东地区盛产椰枣,在卡塔尔观看世界杯足球赛期间,可以品尝新鲜香甜的椰枣,④正确。故选D。第6题,卡塔尔位于波斯湾沿岸,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该地区也被称为“世界石油宝库”,中国与卡塔尔签署“史诗级”合作大单,这一合作最大可能与油气资源有关。故选C。
(2023·湖南岳阳)在中国积极斡旋下,沙特阿拉伯与伊朗两国外长于2023年4月6日在北京宣布恢复外交关系。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绘制了一幅框图(如下图),探究沙特阿拉伯的气候类型。据此回答7~8题。
7.框图中,各数码与填入其中的内容,组合恰当的是( )
A.①—位于南半球
B.②—地处温带
C.③—各月降水量大于100 毫米
D.④—热带沙漠气候
8.下列地理现象的形成,与框图所探究的气候无关的是( )
A.大多居民信仰基督教 B.传统交通工具为骆驼
C.墙厚窗小的传统民居 D.传统服饰为宽大的白色长袍
答案 7.D 8.A
解析 第7题,沙特阿拉伯位于赤道以北,属于北半球;地跨热带和北温带;全年平均降水量不到100毫米;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故选D。第8题,沙特阿拉伯大多居民信仰伊斯兰教,且信仰宗教与气候无关;传统交通工具为骆驼,墙厚窗小的传统民居,传统服饰为宽大的白色长袍,这些均与当地热带气候有关。故选A。
考点2 欧洲西部
(2020·广东佛山顺德)芬兰小镇伊瓦洛位于北极圈以北,冬季严寒漫长,被誉为“白色幻境”。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是伊瓦洛旅游的黄金季节。读“伊瓦洛位置图”,完成9~11题。
9.伊瓦洛位于( )
A.北温带 B.北寒带 C.南温带 D.南寒带
10.伊瓦洛被称为“白色幻境”是因为( )
A.冰雪覆盖 B.森林密布 C.河湖众多 D.地形崎岖
11.每年11月至次年4月,伊瓦洛的特色旅游项目有( )
A.滑雪 B.游泳 C.冲浪 D.泼水
答案 9.B 10.A 11.A
解析 第9题,读图可知,伊瓦洛的纬度位于68°N~70°N,故可判定伊瓦洛位于北寒带。第10题,伊瓦洛位于北极圈以北,冬季严寒漫长,冰雪覆盖,所以被称为“白色幻境”。第11题,根据前面分析可知,伊瓦洛位于北寒带,每年11月至次年4月为冬半年,气候寒冷,结冰期长,多冰雪,滑雪是其特色旅游项目。
(2023·山东滨州)独特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使欧洲西部成为世界上乳畜业发达的地区。读“欧洲西部地形图”(图甲)和“欧洲西部气候类型分布图”(图乙),完成12~13题。
12.下列关于该地区河流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多长河,流速快,水能丰富 B.多季节性河流,含沙量大
C.水流平稳,利于航运 D.地中海沿岸的河流没有明显的汛期
13.该地区乳畜业发达的自然条件是( )
A.位于太平洋沿岸,利于湿润气流深入
B.经济发达,居民收入高,购买力强
C.地形以高原为主,城市人口密集
D.气候温和湿润,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答案 12.C 13.D
解析 第12题,欧洲西部地域狭小,无长河,水流落差并不大,水能并不丰富;欧洲西部受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影响,全年湿润,所以河流无断流现象,且流经地区水土流失很少,河流含沙量较小;欧洲西部全年湿润,降水均匀,所以河流水流平稳,利于航运;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降水集中在冬季,以冬汛为主。故选C。第13题,欧洲西部位于大西洋沿岸,并不濒临太平洋;经济发达不属于自然条件;欧洲西部地形以平原为主;欧洲西部常年受北大西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全年温和湿润,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所以乳畜业发达。故D正确。
14.(2022·湖南衡阳)欧洲西部旅游资源丰富。下列旅游活动安排合理的是( )
A.乘船游览峡湾,观看午夜的太阳—意大利
B.游“水城”威尼斯,参观庞贝古城—西班牙
C.去阿尔卑斯山滑雪,参观“世界表都”伯尔尼—德国
D.登埃菲尔铁塔,在卢浮宫欣赏名画《蒙娜丽莎》—法国
答案 D
解析 乘船游览峡湾,观看午夜的太阳,应去挪威,对应错误,A不符合题意;游“水城”威尼斯,参观庞贝古城,应去意大利,对应错误,B不符合题意;去阿尔卑斯山滑雪,参观“世界表都”伯尔尼,应去瑞士,对应错误,C不符合题意;登埃菲尔铁塔,在卢浮宫欣赏名画《蒙娜丽莎》,应去法国,对应正确,D符合题意。故选D。
15.(2019·广东)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柑橘是世界种植面积较大的水果,北半球的柑橘产地主要分布在北纬35°以南的区域。一般气温低于-8 ℃时柑橘会冻伤,高于37 ℃则停止生长。
材料二 血橙是柑橘的一个品种,我国血橙主产区在四川、江西,一般在12月上市。意大利西西里岛的血橙是世界上含维生素C最丰富的橙子,一般在2月初上市。首批进入中国市场的西西里血橙于2019年2月5日装箱,3月19日运抵中国。
材料三 下图分别为“意大利示意图 ”(图甲)和“西西里岛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图乙)。
(1)西西里岛位于意大利南端的________海之中,38°N穿过该岛的________部。
(2)首批进入中国市场的西西里血橙采用的运输方式最可能是__________,这种运输方式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西西里岛与江西两地血橙树越冬条件有何不同。
(4)请简要列出西西里血橙进入中国市场的有利条件。
答案 (1)地中 北 (2)水运(海运) 运量大 运费低 (3)西西里岛深受周围广阔的海洋影响,冬季较为温暖,血橙树越冬条件好;我国冬季深受来自高纬度的西北季风影响(冬季多寒潮),气温低,血橙树易受冻害。(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4)成熟时间与中国不同(与中国血橙上市的时间错开);中国市场需求量大;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