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 根据南极、北极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特殊性,说明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体系架构]
课时14 极地地区
考点1 独特的自然环境(5年2考)
项目 南极地区 北极地区
图示
纬度位置 主要位于南极圈以南 主要位于北极圈以北
海陆位置 被A大西洋、B太平洋、C印度洋包围 被亚、欧、北美三大洲包围
范围 包括南极洲及其周边的海域 包括北冰洋大部分及其周边的亚、欧、北美三洲部分地区
气候 酷寒、干燥、烈风,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素有“冰雪高原”之称。降水量极少,被称为“白色荒漠” 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但没有南极那么严寒。降水量比南极地区高得多,风速远不及南极地区
代表动物 企鹅 北极熊
考点2 科学考察的宝地(5年1考)
1.两极地区丰富的资源
资源类型 北极地区 南极地区
矿产资源 (种类多,储量丰富) 石油、天然气、煤、铁等 石油、天然气及多种矿物
淡水资源 地球上68%的淡水以冰雪形式储存在两极地区
生物资源 北极熊、北极狐、驯鹿等 企鹅、磷虾等
2.极地科学考察
名称 南极地区 北极地区
我国科考站 长城站(我国第一个南极科考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罗斯海新站(建设中) 我国第一个北极科考站——黄河站
科学考察时间 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是南极的极昼期,又是南极地区的暖季,是南极科考的最佳季节 7—9月是北极地区科考的最佳时间
考点3 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5年1考)
1.极地地区的环境问题:生物资源遭到破坏;南极臭氧层空洞;全球变暖,极地地区的冰川大面积融化,固体淡水资源减少。
2.极地地区的保护措施
(1)南极地区——签订《南极条约》,规定南极的利用只限于和平目的,禁止一切军事活动和任何核爆炸或处理放射性废物等;禁止对极地地区的动物进行滥捕滥杀活动。
(2)北极地区——制定《北极环境保护战略》。
要点 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气候的异同点
项目 内容
相同点 严寒、干燥(纬度高,降水稀少)
不同点 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气温更低、降水更少、风力更大
原因 ①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陆地升温和降温比海洋快,气温变化幅度比海洋大。 ②海拔高度不同。南极地区海拔高,北极地区海拔较低。 ③覆冰情况不同。北极地区覆冰较少,接收太阳辐射较多;南极地区覆冰多,反射强,接收太阳辐射少
典例 (2022·广东)南极洲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是各国开展科研活动的热点区域。下图为“南极洲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属于南极洲气候特征的是( )
A.冷湿 B.多雨 C.光照强 D.酷寒
(2)在南极洲进行研学活动,可行的项目有( )
①参观中国南极科考站 ②观察企鹅的生活习性 ③考察南极洲地形特征 ④探访因纽特人的民居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 (1)D (2)A
解析 第(1)题,南极洲位于高纬度地区,纬度高,气候寒冷,且南极洲海拔高,地面覆盖着厚厚的冰层,所以南极洲的气候特征是酷寒、干燥、烈风。第(2)题,南极地区自然环境特殊,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了长城站、中山站等科学考察站,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企鹅,所以到南极进行研学活动,可以参观中国南极科考站、观察企鹅的生活习性、考察南极洲地形特征。因纽特人生活在北极地区,南极地区没有常住人口。
考点 极地地区
(2023·广东)近20年来,科学家对北极海冰、植被和格陵兰冰川进行了监测,发现全球增温使北极地区的冰雪与植被分布发生了快速变化,夏季尤为明显。黄河站是我国在北极地区建立的首个科考站。下图为“北极地区图”。据此完成1~2题。
1.导致近20年北极冰雪与植被分布发生快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开展极地旅游 B.开发极地资源
C.全球气候变暖 D.开展极地科考
2.一般情况下,北极地区冰川融化速度最快的时段是( )
A.1—2月 B.3—4月 C.8—9月 D.11—12月
答案 1.C 2.C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发现全球增温使北极地区的冰雪与植被分布发生了快速变化”可知,导致近20年北极冰雪与植被分布发生快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第2题,气温越高,冰川融化的速度越快。四个选项所示时间段中,北极地区8—9月气温最高。
(2019·广东广州)海拔4 093米的冰穹A是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被称为“不可接近之极”。我国科考队员于2005年初捷足先登,掌握了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的主动权。读“南极科考常规路线示意图”,完成3~5题。
3.中山站的经纬度位置是( )
A.(69°22′N,76°22′E) B.(69°22′S,76°22′E)
C.(69°22′N,76°22′W) D.(69°22′S,76°22′W)
4.对弗里曼特尔地理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B.位于低纬度、热带
C.位于上海市的南面 D.位于太平洋沿岸
5.南极冰穹A是地球上最好的天文观测点之一,在此进行天文观测的有利条件是( )
①晴天达90%以上,极夜漫长 ②尘埃极少,大气透明度高 ③风力强,被称为“风库”
④降水丰富,被称为“冰雪高原”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 3.B 4.C 5.A
解析 第3题,中山站位于南极地区,沿纬线顺时针为正东。读图可知,中山站的经纬度约为(69°22′S,76°22′E)。第4题,读图可知,弗里曼特尔的经纬度约为(32°S,115°E),位于东半球、南半球;位于中纬度、南温带;位于上海市的南面;位于印度洋沿岸。第5题,南极冰穹A适合作为天文观测点的原因:南极冰穹A大气稀薄、干燥、尘埃少,大气透明度高,晴天达90%以上,极夜漫长。风力强会影响天文观测,是不利条件;南极地区降水少。
6.(2023·湖南衡阳)极地地区是研究地球环境的“天然实验室”,各国掀起了极地科学考察的热潮。2023年,中国第39次南极考察任务圆满完成,考察队于4月6日全部返回。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南极科考队员发现当地原住居民是因纽特人 ②北极地区、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分别是北极熊、企鹅 ③南极地区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是2月 ④极地酷寒,多狂风,降水丰富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北极地区的原住居民是因纽特人,故①错误;北极地区、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分别是北极熊、企鹅,故②正确;南极地区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是2月,因为2月是南极洲的暖季,故③正确;南极地区酷寒,多狂风,但降水稀少,故④错误。故选B。
(2023·陕西)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在两极地区已建成五个极地科学考察站。据此完成7~9题。
7.下图为“黄河站所在的斯匹次卑尔根岛简图”,其中黄河站( )
A.距海洋较远
B.位于南极地区
C.有极昼极夜现象
D.位于该岛最高处
8.极地科考人员工作和居住的科考站最有可能是( )
9.在极地开展科学考察( )
A.可为气象、冰川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帮助
B.与人类生存、国际关系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无关
C.可帮助人类了解地球的过去,但对未来意义不大
D.可大量开发矿产资源,缓解地球能源危机
答案 7.C 8.D 9.A
解析 第7题,读图可知,黄河站距海洋较近;黄河站位于北极地区;黄河站位于北极圈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黄河站位于沿海平原,没有位于该岛最高处。故选C。第8题,读图可知,A是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窑洞;B是北极因纽特人的传统民居——冰屋;C是福建的传统民居——土楼;D最有可能是极地科考人员工作和居住的科考站,房屋架空,窗户较小,有利于防寒保暖。故选D。第9题,在极地开展科学考察可为气象、冰川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帮助。有利于人类生存、国际关系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帮助人类了解地球的过去,展望未来;极地地区禁止大规模开发矿产资源,B、C、D错误。故选A。
(2022·成都)下图是“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分布图”。读图,完成10~12题。
10.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中,纬度最高的是( )
A.中山站 B.泰山站 C.昆仑站 D.长城站
11.南极科考站多选择在2月建设,是因为此时南极地区( )
A.正值暖季 B.出现极夜
C.降水丰富 D.风平浪静
12.在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时,为保护极地环境,建议( )
A.就地焚烧废弃物品 B.捕捉、喂养企鹅
C.运回生活垃圾 D.掩埋老旧设备
答案 10.C 11.A 12.C
解析 第10题,读图可知,我国南极科考站中,昆仑站位于80°S以南地区,最靠近南极点,纬度最高;长城站位于62°S附近,纬度最低。故选C。第11题,南极科考站多选择在2月建设,是因为2月是南极洲的暖季,气温较高,而且是极昼期,有利于建站工作的开展,A正确,B错误;南极气候干燥,降水极少,有“白色荒漠”之称,且降水多也不利于建站,C错误;南极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2月不会风平浪静,D错误。故选A。第12题,在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时,为保护极地环境,建议运回生活垃圾,减少对南极的环境污染,C正确;焚烧废弃物品会造成空气污染,A错误;捕捉、喂养企鹅会破坏南极的生态平衡,B错误;掩埋老旧设备会造成长期的固体废弃物污染,D错误。故选C。
13.(2023·福建)南极地区自然环境独特、自然资源丰富,是开展科学考察和探险的宝地。2019年,我国某探险家拖拽约180千克物资,以越野滑雪的方式成功抵达南极点。下图为“南极地区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据图读出昆仑站纬度是________。昆仑站位于南极圈内,冬至日会出现________现象,理论上可全天观测太阳。
(2)科学家在南极地区发现了丰富的煤炭资源。依据大陆漂移说可推测:南极大陆曾经所处的纬度位置较________,气温较________,降水较多,植被覆盖率较________。
(3)列举该探险家需携带的一种防护用品并说出理由。
(4)列举该探险家可提前进行的两项体能训练项目或方法。
答案 (1)80.5°S(南纬80.5°) 极昼 (2)低 高 高
(3)特制羽绒服。 因为南极地区酷寒、烈风、多暴雪,带此防护物品是为了保暖、防风雪。(答出防寒物品类、护肤用品类、防紫外线物品类、护眼用品类等其中任意一种防护物品及其对应的理由即可)
(4)越野滑雪、长跑。(写出以身体练习为主的任意两项具体运动项目或训练方法均可)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昆仑站地处南半球,其纬度位置为80.5°S;昆仑站位于南极圈内,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煤是深埋在地下的古代植物经过漫长的时间演化而形成的,现在人们在冰雪覆盖的南极地区发现了丰富的煤炭资源,根据大陆漂移说推测,南极大陆很久以前位于气候温暖的区域,纬度较低,气温较高,降水较多,生长着茂密的森林,植被覆盖率较高,后经过大陆漂移才到达现在的位置。第(3)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烈风、酷寒、干燥,故探险家需携带特制羽绒服,防寒保暖;可携带护目镜,避免冰雪反射的强烈光线伤害眼睛;可携带防晒霜,南极地区紫外线强烈,防晒霜利于保护皮肤。第(4)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极气候恶劣,为了适应南极的气候条件,应增强体质,可提前进行越野滑雪、长跑、垂直攀登训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