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 学案 课时28 青藏地区 中国在世界中(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 学案 课时28 青藏地区 中国在世界中(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3-12 21:44: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程标准]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说明自然条件对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 2.进行野外考察或运用相关资料,说明自然环境与地方文化景观之间的关系。 3.结合实例,描述不同区域的差异,说明区域联系和协同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体系架构]
课时28 青藏地区 中国在世界中
考点1 自然特征与农业
1.世界屋脊
     
位置 位于我国西南部,A横断山脉以西,B昆仑山脉—C祁连山脉以南,南至国界
地形 青藏地区在青藏高原上,青藏高原地势高耸,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是世界最高的大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称。显著的特征是“远看是山,近看是川”
气候 具有独特的高寒气候。其特点是冬寒夏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烈
河湖 青藏高原是长江、黄河、澜沧江、雅鲁藏布江等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湖泊
2.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
(1)高寒牧区:青海牧区和西藏牧区。植被以耐寒的高山草甸为主,主要牲畜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2)河谷农业区: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东部的湟水谷地。原因是这些地区海拔较低,气温较高,土质较肥沃,适宜喜温凉的青稞、小麦等作物的生长。
(3)饮食和民居。
①饮食:青藏地区居民的日常主食主要是糌粑;为了抵御严寒,人们都爱喝酥油茶。
②民居:牧民一般居住在用厚重的牛毛毡搭成的帐篷中,在农区和城镇多见平顶碉房。
易错警示 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农业特征
(1)青藏地区的种植业是河谷农业,西北地区的种植业是绿洲农业。
(2)制约青藏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热量不足。制约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水资源不足。
(3)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农业都以畜牧业为主。
考点2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1.江河的源地
(1)位置: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青藏高原的腹地,是长江源区、黄河源区、澜沧江源区的总称,被誉为“中华水塔”。
(2)补给水源:雪山和冰川的融水是江河的最初水源。湖泊和沼泽是三江源地区重要的调蓄器。
2.三江源地区的保护
(1)重要性: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保护好“中华水塔”,不仅对当地人们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而且直接关系到河流下游流域的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
(2)生态环境恶化。
①自然原因: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逐年萎缩,这直接影响湖泊和湿地的水源补给,湖泊、湿地面积不断缩小甚至干涸。
②人为原因:过度放牧、乱采滥挖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速了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
③主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加剧、草地沙化严重、虫鼠猖獗、野生动物锐减等。
(3)保护措施:国家设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采取退耕还草(林),全面禁猎、禁采砂金,休牧育草,实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等措施,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
考点3 中国在世界中(5年2考)
1.经济地位: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世界第一大货物出口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
2.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1)1957年,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成绩斐然。
(2)1978年,我国实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再次加速,逐渐形成全方位的开放格局。
(3)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4)目前,我国已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3.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1)协调人地关系。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突出,可持续发展的压力大。
(2)促进各区域的协调发展。我国区域发展很不平衡,主要表现为东、中、西部发展不平衡,沿海与内地以及城乡之间经济发展差距较大。
(3)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我国在海域划界和若干岛屿归属上与有关国家存在争议,我国的海洋权益面临严峻挑战。
4.做负责任的大国
(1)我国用占世界不到1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近20%的人口。
(2)我国坚定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信念,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3)2013年,我国政府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
要点 青藏地区高寒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1.青藏地区的人地关系
2.青藏地区作物穗大粒饱的原因
(1)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日照时间长,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
(2)海拔高,气温低,作物的生长周期长。
(3)高寒气候,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养分的积累。
3.青藏地区太阳辐射强烈
(1)原因:海拔高,空气稀薄,云层少,阳光的透射能力强;晴天多,日照时间长。
(2)影响:太阳能丰富;农作物单产高;人们去旅游需要防紫外线照射。
4.青藏铁路沿线采用全封闭车厢的原因:海拔高,氧气不足,全封闭可以供暖、供氧;避免了阳光中强紫外线的照射;保护环境。
典例 (2022·山东德州)茶马古道是历史上汉、藏之间茶马互换而形成的交通要道。暑期时几位地理爱好者进行茶马古道游。读“茶马古道局部示意图”,完成(1)~(2)题。
(1)从拉萨到成都,沿着茶马古道依次可以看到(  )
A.河谷农业、林业、水田农业 B.旱作农业、渔业、水田农业
C.河谷农业、林业、旱作农业 D.高寒牧业、灌溉农业、旱作农业
(2)途中他们对青藏地区的利用、保护提出了一些建议。下列建议中,你认为最合理的是(  )
A.大力发展旅游业,开发新的旅游景点,增加收入
B.多种植冬虫夏草等名贵中药材,不用保护其他生物
C.制定法律法规,加强生态建设,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D.加大森林砍伐量,发展木材加工工业,增加财政收入
答案 (1)A (2)C
解析 第(1)题,拉萨到成都经过青藏高原、横断山脉和四川盆地,青藏高原的农业以河谷农业和高寒牧业为主;横断山脉山高谷深,以林业为主;四川盆地地势平坦,水源充足,以水田农业为主。第(2)题,青藏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大力发展旅游业,大面积砍伐森林以及忽视对各种动植物的保护都会破坏生态环境。
考点1 自然特征与农业
(2019·广东广州)2018年12月28日,川藏铁路成雅段(成都—雅安)开通运营。读“川藏铁路示意图”(图甲)、“拉萨气候资料图”(图乙)和“成都气候资料图”(图丙),完成1~3题。
 
1.川藏铁路依次经过的地形区是(  )
A.四川盆地—横断山脉—青藏高原 B.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东南丘陵
C.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青藏高原 D.四川盆地—黄土高原—东北平原
2.据图乙和图丙,关于拉萨和成都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拉萨气温年较差比成都大 B.成都冬季温暖干燥,适合避寒
C.拉萨海拔高,四季降水少 D.影响两地气候差异的因素是纬度位置
3.在川藏铁路沿途看到的景象真实的是(  )
A.山高谷深,山重水复,桥梁隧道众多 B.穿着藏袍骑着骆驼的人
C.滑坡、崩塌、台风现象常常可见 D.拉萨黄沙漫天,晚上不见繁星
答案 1.A 2.C 3.A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川藏铁路从成都到拉萨,依次经过四川盆地、横断山脉、青藏高原。 第2题,读图可知,拉萨气温年较差比成都小;成都冬季温暖少雨;拉萨海拔高,四季降水少;拉萨和成都纬度相差不大,影响两地气候差异的因素是地势高低不同。第3题,由图中成都到拉萨的铁路可以看出,该铁路线经过了四川盆地、横断山脉和青藏高原,这里可以看到山高谷深,山重水复,桥梁隧道众多的景象;黄沙漫天是西北地区的景象;骆驼是沙漠中的特有动物,在青藏地区基本没有沙漠分布;川藏铁路地处内陆,没有台风。
(2023·江苏连云港)如图为“柴达木盆地简图”。读图,完成4~5题。
4.柴达木盆地被称为“聚宝盆”的原因是(  )
A.矿产资源丰富
B.稀土资源丰富
C.生物资源丰富
D.森林资源丰富
5.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该地应治理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
A.耕地退化 B.湿地退化 C.林地退化 D.草地退化
答案 4.A 5.D
解析 第4题,读图可知,柴达木盆地有丰富的石油、煤、钾盐等矿产资源,所以柴达木盆地有“聚宝盆”的美称;读图例可知,柴达木盆地稀土资源并不丰富;柴达木盆地自然环境恶劣,生物资源和森林资源匮乏,故选A。第5题,结合所学知识,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地区,是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土地利用类型以草地为主,农业生产部门以畜牧业为主。近年来,该地区由于过度放牧,导致草地退化,所以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该地应治理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草地退化。故选D。
(2023·四川广安)为了更好地复习和巩固青藏地区的相关知识,乐乐构建了“青藏地区地理知识树”。读图,完成6~7题。
6.下列对“知识树”中信息的解读能真实反映青藏地区特征的是(  )
A.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纬度高
B.高寒农牧业—畜牧业—牦牛
C.资源丰富—地热能—拉萨“日光城”
D.少数民族—藏族—火把节
7.青藏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为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以下措施可行的有(  )
A.开垦高原湿地,扩大农作物种植面积 B.开发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
C.发展独特的民族风情文化旅游业 D.兴建草场,扩大放牧规模
答案 6.B 7.C
解析 第6题,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由于海拔高,被称为“世界屋脊”;青藏地区畜牧业属于高寒农牧业,牦牛是其代表畜种;青藏地区资源丰富,由于地势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太阳能充足,因此拉萨被称为“日光城”,与地热能无关;火把节是彝族的传统节日。故选B。第7题,开垦高原湿地,扩大农作物种植面积,会破坏生态环境,不利于生态可持续发展;开发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会污染环境,不利于生态可持续发展;加强对外联系,发展独特的民族风情文化旅游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最小,有利于生态可持续发展;兴建草场,扩大放牧规模,过度放牧,会破坏生态环境,不利于生态可持续发展。故选C。
考点2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2018·广东广州)2017年7月7日,青海可可西里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51处世界遗产,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世界自然遗产地。读“可可西里核心保护区示意图”,完成8~10题。
  
8.下列关于可可西里自然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地高天寒,湖泊星罗 B.树木常绿,山清水秀
C.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D.黄沙漫漫,荒漠广布
9.下列剪纸作品反映藏族民族风情的是(  )
10.到可可西里进行科考、旅游,考虑到高原环境,要准备的物品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8.A 9.D 10.D
解析 第8题,可可西里位于青海省,属于青藏地区,海拔高,自然环境恶劣。其自然环境最显著的特点是地高天寒,湖泊星罗。第9题,根据选项中服饰特点可判断,A为维吾尔族,B为满族,C为傣族,D为藏族。第10题,读图可知,可可西里位于青藏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气候高寒,进行科考、旅游要准备的物品是御寒衣物、氧气袋;光照强,要准备防晒霜、太阳镜等物品;不需要准备的物品是游泳衣和沙滩鞋。
(2023·云南)读“我国已设立的国家公园分布示意图”,完成11~13题。
1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目前没有设立国家公园的是(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青藏地区 D.西北地区
12.下列国家公园中,游览时需克服高寒、缺氧困难的是(  )
A.三江源国家公园
B.武夷山国家公园
C.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D.东北虎豹国家公园
13.大熊猫国家公园地跨川、陕、甘三个省级行政区域,游览该公园常看到(  )
A.山高水急 B.冰川连绵 C.沙漠戈壁 D.雨林茂密
答案 11.D 12.A 13.A
解析 第11题,读图可知,北方地区有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南方地区有武夷山国家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青藏地区有三江源国家公园;目前没有设立国家公园的是西北地区。故选D。第12题,三江源国家公园位于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空气稀薄,气候高寒,游览时需克服高寒、缺氧困难。故选A。第13题,读图分析,大熊猫国家公园地跨川、陕、甘三个省级行政区域,跨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游览该公园常看到山高水急;冰川连绵景观分布在青藏地区;沙漠戈壁分布在西北地区;雨林景观在我国南部热带季风气候区有分布。故选A。
考点3 中国在世界中
(2021·广东)“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等于二氧化碳吸收量。2020年9月,习近平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引发国际社会关注。据此完成14~15题。
14.我国重视二氧化碳排放,采取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努力实现碳中和,主要是为了(  )
A.减少全球贫困人口 B.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C.提高全球煤炭产量 D.推动全球防疫合作
15.为二氧化碳减排作出贡献的生活方式是(  )
A.多用空调,少开电扇 B.多用一次性餐具,少用公筷
C.豪吃海喝,讲究排场 D.多乘公共交通出行,少开车
答案 14.B 15.D
解析 第14题,工业发展导致二氧化碳排放增多,全球气候变暖加剧。我国重视二氧化碳排放,采取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努力实现碳中和,主要是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故选B。第15题,节能减排、低碳出行是我们倡导的生活方式,“减排”指的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分析选项可知,A、B、C属于浪费资源的表现,也会造成环境污染,不属于为二氧化碳减排作出贡献的生活方式;D属于低碳出行的生活方式,有利于节能减排。故选D。
16.(2023·湖南衡阳)建设美丽中国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下列做法不符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是(  )
A.低碳出行 B.光盘行动 C.节约用水 D.使用一次性碗筷
答案 D
解析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一种健康、环保的生活理念,低碳出行、光盘行动、节约用水符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使用一次性碗筷会造成浪费,不符合该理念。故选D。
17.(2023·新疆)下列事实能说明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体现中国是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是(  )
A.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
B.参加世博会
C.派中国救援队飞赴尼泊尔抢险救火
D.国家领导人出访俄罗斯
答案 C
解析 四个事实中,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参加世博会和国家领导人出访俄罗斯能看出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只有派中国救援队飞赴尼泊尔抢险救火可以看出我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故C正确。
18.(2020·广东佛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青藏铁路穿越戈壁荒漠、沼泽湿地和雪山草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数万名青藏铁路建设者挑战生命极限,破解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等难题,将中国奇迹定格在雪域高原。
材料二 三江源素有“中华水塔”的美誉,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自然保护区。青藏铁路从设计、施工建设到运营维护,始终秉持环保先行理念。为保障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建立了33个野生动物专用通道;为保护湿地,建成了世界上首个人造湿地;为保护沿线景观,实现了地面和列车的“污染物零排放”;为改善沿线生态环境,通过恢复植被,打造出一条千里“绿色长廊”。
材料三 如图为“三江源位置示意图”。
(1)青藏铁路连接了__________省和__________自治区,位于我国__________高原,被称为天路。
(2)三江源孕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条世界著名河流。
(3)分析说明青藏铁路建设过程中建设者所面临的主要挑战。
(4)说明青藏铁路建设中为保护环境所采取的措施。
答案 (1)青海 西藏 青藏 (2)长江 黄河 澜沧江 (3)空气稀薄,高寒缺氧。 (4)建立了野生动物专用通道,建设人造湿地,实现了地面和列车的“污染物零排放”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