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七下§2.6透镜和视觉(3)学案
姓名
[学习目标]
1、认识眼球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 2、理解视觉的形成过程;
3、应用凸透镜理解解释眼球的作用; 4、了解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相应的矫正措施。
一、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1、眼睛
1、眼睛的主要部分是 ,眼球相当于一架球形 ;
2、光线首先是通过透明的 和 进入眼睛的。瞳孔位于虹膜的中间,可根据光的强弱进行调节。
3、晶状体相当于一个 ,能使物体在 上成像。
4、物体的图像投影在 上,这里分布着许多对光很敏感的感光细胞。视神经把感光细胞所产生的信息传入 。
5、视觉的形成:当我们看一个物体时,来自该物体的光线经过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最后到达视网膜。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 、
的 像。视网膜上有很多感光细胞,这些细胞受到光刺激后发出信息,信息沿着 传到大脑而形成视觉,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6、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眼睛通过睫状肌改变 的形状,使我们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当我们看近处的物体时,睫状肌 ,晶状体变厚,对光的折射能力变 ,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近处物体;当我们看远处的物体时,睫状肌 ,晶状体变薄,对光的折射能力变 ,远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远处物体。
7、盲点:在视神经离开 的地方,也是视网膜上唯一没有任何 的地方,这个地方叫做盲点。
知识点2、视力缺陷与矫正
1、近视的原因主要是眼球的前后径过 或晶状体曲度过 ,来自远处物体的光聚焦在视网膜 ,使物像模糊不清。
2、要矫正近视,可以借助相应的 镜,利用其对光的 作用,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聚焦在视网膜上。
3、远视的原因主要是眼球的 过短或 过小,使来自近处物体的光聚焦在视网膜的 。
4、要矫正远视,可配戴相应的 镜,利用其对光的 作用,使来自近处物体的光能偏折而聚焦在视网膜上。
二、例题讲解
例题1、视觉形成过程中,形成图象和形成视觉的部位分别是( )
A.视网膜、视网膜 B.大脑皮层、大脑皮层 C.视网膜、大脑皮层 D.大脑皮层、视网膜
例题2、小明和小红用焦距相等的照相机给小强同学拍照,洗出的底片分别为如图所示的甲、乙,则( )
A.小红离小强的距离近
B.小明和小红离小强的距离相同
C.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减小镜头到底片的距离
D.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增大镜头到底片的距离
(例题2图) (例题3图)
例题3、请结合眼球的结构示意图,指出下列叙述中的错误( )
A.结构1病变或损伤可通过移植而使病人重见光明
B.结构2过度变凸,不易看清近处物体
C.结构4相当于数码照相机的影像传感器
D.结构2在成像过程中相当于凸透镜
例题4、小丽配戴200度的远视眼镜来矫正视力,针对这一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B.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镜
C.透过该眼镜看小丽的眼睛,看到她的眼睛没变化 D.透过该眼镜看小丽的眼睛,看到她的眼睛变小了
例题5、预防近视,关注用眼卫生。下图是模拟眼球成像的实验操作示意图和近视眼成像的示意图:
(1)模拟实验中左边的白纸板相当于眼球的[ ] ______ ,中间的双凸透镜相当于眼球的[ ] ______;
(2)在实验中,如果换上凸度较大的透镜,蜡烛应向 ______ 方向移动,才能使纸板上的图象清晰;
(3)该实验说明:正常人的眼球是通过调节[ ] ______ 的曲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的;
(4)某人眼球结构完整无损,但是看不见周围的物体,则发生病变的部位是______。
三、随堂练习: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B. 照相机的镜头是凹透镜
C. 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D. 放大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2、下列各组物体中,仅用视觉就能进行辨别的是( )
A.凉开水和温开水 B.白酒和白醋 C.苹果和橙子 D.空心铁球和实心铁球
3、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当人观察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的像是( )
A.正立、缩小的虚像 B.正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缩小的虚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
4、眼球的折光系统由( )
A.角膜、虹膜、瞳孔和晶状体组成 B.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组成
C.角膜、房水、瞳孔和晶状体组成 D.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组成
5、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如图所示,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6、下列关于生活中光学元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利用照相机拍照时,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B. 用凸透镜做放大镜时,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C. 投影仪是利用凹透镜来成像的 D. 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7、图甲为眼球的结构模式图。长时间的近距离工作或过度使用眼睛使睫状肌持续收缩,处于痉挛状态,造成晶状体过厚,焦距过 (选填“大”或“小”),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聚焦在视网膜 (选填“前”或“后”),称为假性近视。长此以往,眼球前后径变大,即使睫状肌完全放松,远处物体的所成像的像距仍然 (选填“大于”或“小于”)眼球前后径,此时就发展为真性近视。矫正近视需配戴的镜片是 (选填“乙”或“丙”)。
四、课后巩固:
1、驾驶员在夜晚会车时应将远光灯转换为近光灯,因为强光照射会影响对面驾驶员观察路况。在眼球结构中,感受光线刺激的是( )
A.角膜 B.瞳孔 C.晶状体 D.视网膜
2、某人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关于该人的视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远视眼,用凸透镜矫正 B. 远视眼,用凹透镜矫正
C. 近视眼,用凸透镜矫正 D. 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
3、全飞秒近视手术应用了新一代近视矫正技术。如图所示,削去眼角膜上的一部分组织并从切口取出,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此时角膜相当于的镜片是( )
A. B. C. D.
4、正常的人眼,能将物体的像始终成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这是由于( )
A.不断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B.不断改变物距,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C.不断改变像距,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5、小莉和外公视力都不正常,小莉看书总把书放得很近,而她外公看报纸时却把报纸放得很远,小莉和外公分别戴的眼镜应该是 ( )
A. 都是凸透镜 B. 都是凹透镜 C. 凸透镜和凹透镜 D. 凹透镜和凸透镜
6、检查视力时,视力表上的 落在被检查者视网膜上的图像是( )
7、如图所示是小明戴上眼镜前和戴上眼镜后观察到的远处帆船的情形,由此可以判断出小明视力存在的问题以及所戴眼镜的镜片类型是( )
A. 远视眼-凸透镜 B. 近视眼-凹透镜 C. 远视眼-凹透镜 D. 近视眼-凸透镜
(第7题图) (第8题图) (第9题图)
8、如图,小桃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把蔡老师的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了;接着,她再将光屏靠近凸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关于蔡老师的眼睛和眼镜说法正确的是 ( )
A. 蔡老师是近视眼,戴凸透镜 B. 蔡老师是远视眼,戴凸透镜
C. 蔡老师是近视眼,戴凹透镜 D. 蔡老师是远视眼,戴凹透镜
9、如图所示,把眼镜片放在烛焰与凸透镜之间,调节光屏得到烛焰清晰的像,撤去眼镜片,像变得模糊,调节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该眼镜片( )
A.是凹透镜,属于近视眼镜 B.是凹透镜,属于远视眼镜
C.是凸透镜,属于近视眼镜 D.是凸透镜,属于远视眼镜
10、如图是正常眼球成像原理图。据图作答:
(1)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 。
(2)小红长时间看手机屏幕,导致视力下降,医生诊断为近视眼,并画出了有关的四幅光路图,如图
所示。其中属于近视眼矫正的光路图是 (选填序号)。
11、如图是同一人的眼睛分别观看远处时的情况和近处时的情况,请根据晶状体的曲度判断图 (选填A或B)为观察远处时的情况。近视眼患者因长期过近看书或玩游戏,使得晶状体曲度过 (选填“过大”或“过小”),此时采用的矫正方法是 (选填C或D)。
A. B. C. D.
12、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爱护眼睛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晶状体和角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镜,把来自物体的光折射后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的是 的实像。
(2)近视的同学需要佩戴眼镜矫正。图乙中属于近视眼矫正的是 (选填 “①”或“②”)。
(3)长时间用眼后,会使眼睛干涩,有的同学喜欢用眼药水缓解。下 列不支持使用眼药水的是 。
A.有的眼药水,会使睫状肌继续工作,导致疲劳更难缓解。
B.有的眼药水主要成分与泪液成分相同,眼睛干涩时,可适当缓解症状。
C.眼药水中含有防腐剂,长期过度接触防腐剂,可能会对眼睛产生伤害。
13、善于观察的小明发现,张老师上课时,观察远处的同学时要摘下眼镜,而看近处的课本时,又要戴上眼镜。这样频繁地戴上或摘下眼镜非常不方便。张老师的眼镜属于 (填“近视眼镜”或“远视眼镜”)。如图所示是一种新型眼镜,这种眼镜的镜片分为上、下两个区,A区厚薄均匀,B区可以矫正视力。张老师戴上这种眼镜就可以通过 (填“A区”或“B区”)看远处的同学,再也不需要频繁地戴上或摘下眼镜了。
(第13题图) (第14题图)
14、小明为探究近视眼的成因,找来一个圆底烧瓶当作眼球的玻璃体,把牛奶和水的混合物装人里面(如图甲),在烧瓶前放一凸透镜,用两激光灯照射,当作物体发射出的光线,实验时:
(1)小明把 当成了眼睛中的晶状体。
(2)烧瓶的后壁相当于 。
(3)如果把两激光灯照射向凸透镜(如图乙),调整光线使会聚点刚好落在瓶后壁,此时若要验证近视眼
成因,应保持光线不变,把图乙中的凸透镜换成一个比它 (填“厚”或“薄”)的,此时会聚点会落
在后壁的 (填“左”或“右”)边,实验中的会聚点相当于眼睛看到物体的像点。此时要验证校正
方法,应在凸透镜前再放上一个 透镜,使会聚点又落到烧瓶后壁。
参考答案:
一、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1、
1、 眼球 照相机 2、角膜 瞳孔
3、 凸透镜 视网膜 4、视网膜 大脑
5、 倒立 缩小 实 视神经 6、晶状体 收缩 大 放松 小
7、盲点: 视网膜 感光细胞
知识点2、
1、 长 大 前 2、凹透 发散
3、 后径过短 晶状体曲度 后面 4、凸透 会聚
二、例题讲解:
例题1、C
解析:人眼就是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因此在视网膜上成像。而形成的视觉信号通过视觉神经传输到大脑皮层形成视觉,故C正确,而A、B、D错误。
例题2、D
解析:AB.根据图片可知,甲的照片上头像较大,根据“物近像远大”可知,小明离小强的距离近,故A、B错误;CD.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即使像变大,根据“物近像远大”的规律可知,此时小红要靠近小强,且增大镜头到底片的距离,故C错误,D正确。故D符合题意。
例题3、B
解析:A.1是眼角膜,结构1病变或损伤可通过移植而使病人重见光明,A正确;B. 结构2是晶状体,过度变凸,会使得焦距变小,成像在视网膜的前面,不易看清远处物体,B错误;C. 结构4视网膜,感光细胞在视网膜上,可以感受光照,相当于数码照相机的影像传感器,C正确;D. 结构2在成像过程中相当于凸透镜,正确;故B符合题意。
例题4、C
解析:远视眼看不清近处景物,是因为景物的像落在视网膜后方,所以要佩戴凸透镜(不是凸镜)使光线提前会聚在视网膜上,故A和B不符合题意;透过眼镜看小丽的眼睛,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看到她的眼睛变大了,故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例题5、(1)3;视网膜;(2)2;晶状体;透镜;(3)2;晶状体;(4)视神经或视觉中枢
解析:(1)从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成像示意图与模拟眼球成像实验比较,可以看出:白纸板相当于3视网膜,中间的凸透镜相当于眼球的2晶状体;(2)从下面的图解(注意图中双凸透镜的曲度和光线透过透镜后的折射程度不同),我们可以看到,当凸透镜凸度增大的时候,其折光能力就会增加,其成像点离凸透镜距离就近.如果不改变双凸透镜与白纸板的距离,而只改变双凸透镜凸度的话,要形成清晰的物像,就要缩短蜡烛与双凸透镜的距离,反之亦然;
在该实验中,凸透镜相当于眼球的晶状体,屏幕相当于眼球的视网膜.因此在实验中,如果换上凸度较大的透镜,蜡烛应向透镜方向移动,才能使纸板上的图象清晰;(3)该实验说明:眼球在成像的过程中,2晶状体和玻璃体对光线具有折射作用,其中主要起折射作用的是2晶状体,晶状体具有调节作用,通过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来看清不同远近的物体;(4)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1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2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3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3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由视觉形成的过程可知,某人眼球结构完整无损,但是看不见周围的物体,则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后边的视神经或视觉中枢。
三、随堂练习:
1、A 2、C 3、D 4、D 5、B 6、D 7、小;前;小于;丙
四、课后巩固:
1、D 2、A 3、C 4、A 5、D 6、D 7、B 8、B 9、D 10、(1)凸透镜 (2)④
11、A;大;D 12、(1)凸透;倒立缩小(2)②(3)A;C 13、远视眼镜;A区
14、(1)凸透镜(2)视网膜(3)厚;左;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共34张PPT)
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6节 透镜和视觉(3)
---眼睛、视觉缺陷及矫正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认识眼球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理解视觉的形成过
程;应用凸透镜理解解释眼球的作用;了解近视、远视的成因
及相应的矫正措施;
科学思维:通过凸透镜成像与人眼球的成像原理的学习,掌握类
比的方法;
探究实践:图片分析、小实验等方法了解近视和远视的成因,掌
握矫正的相应方法;
态度责任:认识眼睛的重要性,树立保护眼睛和用眼卫生的习惯。
新知导入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倒立 缩小 实
倒立 等大 实
倒立 放大 实
正立 放大 虚 透镜异侧 放大镜
照相机
新知讲解
一、眼睛
1、眼睛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
据统计,大脑中约有80% 的信息来自于眼睛。
2、眼球的结构:
①眼球大部分藏在眼眶内;这样有利于保护眼球;
②眼的附属结构:
新知讲解
3、眼球折光系统:
(1)眼球壁的外层:有透明的角膜和白色的巩膜;
(2)眼球壁的中层:有虹膜、睫状体、脉络膜等;
①虹膜中有色素,中央有瞳孔,根据光的强弱,可随时调节;
②睫状体可调节晶状体的曲度大小;
③脉络膜呈黑色,不透光,含毛细血管,使眼球内形成一个暗室;
(3)眼球壁的内层:有视网膜和视神经;
①物体的图像投影在视网膜上,这里分布着许多对光很敏感的感光细胞;
②视神经把感光细胞所产生的信息传入大脑;
新知讲解
(4)眼球的内容物:有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等;
①房水:透明液体,提供营养,维持眼压,对进入眼球内部光线起到折射作用;
②晶状体: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使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
③玻璃体:由一种透明的胶状物质组成,它充满着整个眼球的内部。
活动:
活动:瞳孔对进光量的调节
在光较暗的环境下仔细观察一位同学的瞳孔,然后
在他眼前约10厘米的位置,用小手电筒照向这位同学的
眼睛,留心观察瞳孔大小的变化。
这位同学眼睛的瞳孔有什么变化?
他(她)的瞳孔变__________(填“大”或“小”)了。
这样的变化说明:在光亮的环境中瞳孔能让_____________( 填“较少”或“较多”) 的光进入眼睛。
虹膜可以通过调节_________ 的大小,控制进入眼睛的光的量。
小
较少
瞳孔
新知讲解
4、瞳孔对进光量的调节:
(1)调节:光线强,瞳孔收缩;光线弱时,瞳孔扩张;
(2)作用:在强光下瞳孔缩小,减少进入眼球内的光量,以保护视网膜不受过强光线的刺激;在弱光下瞳孔扩大,增加进入的眼球内的光量,使视网膜能够得到足够的刺激。
瞳孔正常 瞳孔收缩
新知讲解
5、人的眼睛相当于一架球形照相机:
(1)角膜与晶状体组合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2)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感光传感器(光屏)。
新知讲解
6、视觉的形成:
(1)形成视觉的必要条件:
①有光进入眼球;
②眼球结构的各部分功能正常;
③视神经传导功能正常;
④大脑皮层上的视觉中枢正常。
新知讲解
(2)形成视觉的过程:
当我们看一个物体时,来自该物体的光线经过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最后到达视网膜。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倒立、缩小的实像。视网膜上有很多感光细胞,这些细胞受到光刺激后发出信息,信息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而形成视觉,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视频:
视觉的形成
(点击图片播放)
新知讲解
(3)眼睛的正常调节:
通过睫状肌改变晶状体的形状,使我们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①看近处物体时的调节:
当我们看近处的物体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变厚,对光的折射能力变大,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近处物体;
②看远近物体时的调节:
当我们看远处的物体时,睫状肌放松,晶状体变薄,对光的折射能力变小,远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远处物体。
活动:
1)将课本放在眼睛前方约 30厘米的地方,
看着右边的两条平行黑线。
2)凝视这两条平行黑线。慢慢将眼睛移近,
直至你不能再清楚看到这两条线为止。请同学用直尺帮你量一下这时你的眼睛与课本之间的距离。你能清晰看到的最近距离是___厘米。
正常情况下,眼睛的近点在约10厘米处;
正常情况下,眼睛可看到无限远处,但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的物体最清晰而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25cm,这个距离叫做明视距离。
但这个无论是近点还是明视距离都可能会因为个体差异或眼镜的矫正而有所不同。
新知讲解
二、 人类视觉上的限制
1、人的视觉存在着一定的限制;
2、视网膜上存在盲点:
在视神经离开视网膜的地方,也是视网膜上唯一没有任何感光细胞的地方,这个地方叫做盲点。
3、测量盲点的方法:
活动:
请班中戴有近视眼镜的同学摘掉眼镜,并说一说你看到的远处和近处的物体有什么特点?
看得清近处的物体,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新知讲解
三、视力缺陷与矫正
1、视力缺陷:
(1)视力缺陷:指由于遗传、环境等因素导致的眼部结构异常或功能障碍,包括近视、远视、弱视、斜视、色盲等。这些眼缺陷会影响人们的视力和视觉能力,从而对日常生活和学习产生不利影响。
(2)近视和远视是最常见的两类视力缺陷;
新知讲解
2、近视眼:
(1)近视:只能看清楚近处物体,看不清远处物体。
(1)近视的成因:主要是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来自远处物体的光聚焦在视网膜前,使物像模糊不清。
(2)近视的矫正:佩戴凹透镜制作的眼镜。
新知讲解
3、远视眼:
(1)远视(或老花)的特点:
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2)远视的成因:主要是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来自远处物体的光聚焦在视网膜后,使物像模糊不清。
(3)远视的矫正:佩戴凸透镜制作的眼镜。
视频:
近视的成因及矫正
(点击图片播放)
阅读:
颜色的分辨
新知讲解
4、其他眼疾:
(1)色盲:
失去正常人辨别颜色能力的先天性色觉障碍,
称为色盲。色盲有红色盲、绿色盲、红绿色盲、
黄蓝色盲和全色盲之分。
(2)其他眼病:
眼睛的疾病除了远视、近视、色盲以外,还有斜视、白内障等。
新知讲解
5、爱护眼睛,保护视力
课堂练习
1、为了预防近视,下列习惯不正确的是( )
A.看书时,眼与书本的距离随光线亮暗进行调节
B.经常做眼保健操,注意用眼卫生
C.看书时间不能太长,连续看书1小时左右要休息片刻
D.躺、卧、走路、乘车时不要看书
A
课堂练习
2、如图所示是小明戴上眼镜前和戴上眼镜后观察到的远处帆船的情形,由此可以判断出小明视力存在的问题以及所戴眼镜的镜片类型是( )
A. 远视眼:凸透镜
B. 近视眼:凹透镜
C. 远视眼:凹透镜
D. 近视眼:凸透镜
B
课堂练习
3、把一副眼镜放在太阳光下,在地面上看到如图所示的情形。关于该眼镜镜片的类型和可以矫正的视力缺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B. 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C. 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D. 凸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C
课堂练习
4、某小组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在图所示光具座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他们把一个近视眼镜镜片放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不清。他们想再次得到清晰的像,下面是他们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近视眼镜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光屏应向左调
B.近视眼镜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光屏应向右调
C.近视眼镜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光屏应向左调
D.近视眼镜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光屏应向右调
B
课堂练习
5、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如图所示,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B
课堂练习
6、小明为探究近视眼的成因,找来一个圆底烧瓶当作眼球的玻璃体,把牛奶和水的混合物装人里面(如图甲),在烧瓶前放一凸透镜,用两激光灯照射,当作物体发射出的光线,实验时:
(1)小明把 当成了眼睛中的晶状体。
(2)烧瓶的后壁相当于 。
(3)如果把两激光灯照射向凸透镜(如图乙),调整光线使会聚点刚好落在瓶后壁,此时若要验证近视眼成因,应保持光线不变,把图乙中的凸透镜换成一个比它 (填“厚”或“薄”)的,此时会聚点会落在后壁的 (填“左”或“右”)边,实验中的会聚点相当于眼睛看到物体的像点。此时要验证校正方法,应在凸透镜前再放上一个 透镜,使会聚点又落到烧瓶后壁。
凸透镜
视网膜
厚
左
凹
课堂总结
1、眼球结构中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2、眼球成像于视网膜上,视觉形成于大脑;
3、物体成像于视网膜前而无法自我调节时形成近视;近视可佩戴凹透镜眼镜进行矫正;
4、物体成像于视网膜后而无法自我调节时形成远视,远视可佩戴凸透镜眼镜进行矫正。
5、每年的6月6日是爱眼日。
板书设计
2.6 透镜与视觉(3)
1、眼球:晶状体-凸透镜 视网膜-光屏
2、成像:视网膜 视觉形成:大脑
3、成像于视网膜前→近视;
矫正:凹透镜眼镜
4、成像于视网膜后→远视
矫正:凸透镜眼镜
5、爱眼日:6月6日
作业布置
1、复习本课时主要内容;
2、完成作业本中相应练习;
3、完成学案中“课后巩固”;
4、复习“2.6透镜和视觉”的全部知识点。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七下科学2.6透镜和视觉(3)教学设计
课题 2.6透镜和视觉(2) 单元 二 学科 科学 年级 七下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选 自浙教版七下科学第二章第6节的第3课时,主要介绍眼睛、视觉的形成等内容;本节是在学生已有凸透镜成像及照相机工作原理、以及此前所学的感觉的形成等内容的基础上的继续下深入;近视和远视现象很普遍,如何矫正也是学生所关心的问题;用眼卫生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所以本节内容相对重要。
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 认识眼球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理解视觉的形成过程;应用凸透镜理解解释眼球的作用;了解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相应的矫正措施;科学思维: 通过凸透镜成像与人眼球的成像原理的学习,掌握类比的方法;探究实践: 图片分析、小实验等方法了解近视和远视的成因,掌握矫正的相应方法;态度责任: 认识眼睛的重要性,树立保护眼睛和用眼卫生的习惯。
重点 视觉的形成;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
难点 眼球的结构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知识回顾: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眼睛 1、眼睛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 据统计,大脑中约有80% 的信息来自于眼睛。 2、眼球的结构: ①眼球大部分藏在眼眶内;这样有利于保护眼球; ②眼的附属结构: 3、眼球折光系统: (1)眼球壁的外层:有透明的角膜和白色的巩膜; (2)眼球壁的中层:有虹膜、睫状体、脉络膜等; ①虹膜中有色素,中央有瞳孔,根据光的强弱,可随时调节; ②睫状体可调节晶状体的曲度大小; ③脉络膜呈黑色,不透光,含毛细血管,使眼球内形成一个暗室; (3)眼球壁的内层:有视网膜和视神经; ①物体的图像投影在视网膜上,这里分布着许多对光很敏感的感光细胞; ②视神经把感光细胞所产生的信息传入大脑; (4)眼球的内容物:有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等; ①房水:透明液体,提供营养,维持眼压,对进入眼球内部光线起到折射作用; ②晶状体: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使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 ③玻璃体:由一种透明的胶状物质组成,它充满着整个眼球的内部。 活动:瞳孔对进光量的调节 在光较暗的环境下仔细观察一位同学的瞳孔,然后在他眼前约10厘米的位置,用小手电筒照向这位同学的眼睛,留心观察瞳孔大小的变化。 这位同学眼睛的瞳孔有什么变化? 他(她)的瞳孔变__________(填“大”或“小”)了。 这样的变化说明:在光亮的环境中瞳孔能让_____________( 填“较少”或“较多”) 的光进入眼睛。 虹膜可以通过调节_________ 的大小,控制进入眼睛的光的量。 4、瞳孔对进光量的调节: (1)调节:光线强,瞳孔收缩;光线弱时,瞳孔扩张; (2)作用:在强光下瞳孔缩小,减少进入眼球内的光量,以保护视网膜不受过强光线的刺激;在弱光下瞳孔扩大,增加进入的眼球内的光量,使视网膜能够得到足够的刺激。 5、人的眼睛相当于一架球形照相机: (1)角膜与晶状体组合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2)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感光传感器(光屏)。 6、视觉的形成: (1)形成视觉的必要条件: ①有光进入眼球; ②眼球结构的各部分功能正常; ③视神经传导功能正常; ④大脑皮层上的视觉中枢正常。 (2)形成视觉的过程: 当我们看一个物体时,来自该物体的光线经过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最后到达视网膜。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倒立、缩小的实像。视网膜上有很多感光细胞,这些细胞受到光刺激后发出信息,信息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而形成视觉,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视频:视觉的形成(3)眼睛的正常调节: 通过睫状肌改变晶状体的形状,使我们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①看近处物体时的调节: 当我们看近处的物体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变厚,对光的折射能力变大,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近处物体; ②看远近物体时的调节: 当我们看远处的物体时,睫状肌放松,晶状体变薄,对光的折射能力变小,远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远处物体。 活动:(教材P80)测试自己的近点 二、 人类视觉上的限制 1、人的视觉存在着一定的限制; 2、视网膜上存在盲点: 在视神经离开视网膜的地方,也是视网膜上唯一没有任何感光细胞的地方,这个地方叫做盲点。 3、测量盲点的方法: 教材P80活动:请班中戴有近视眼镜的同学摘掉眼镜,并说一说你看到的远处和近处的物体有什么特点?三、视力缺陷与矫正 1、视力缺陷: (1)视力缺陷:指由于遗传、环境等因素导致的眼部结构异常或功能障碍,包括近视、远视、弱视、斜视、色盲等。这些眼缺陷会影响人们的视力和视觉能力,从而对日常生活和学习产生不利影响。 (2)近视和远 视是最常见的两类视力缺陷; 2、近视眼: (1)近视:只能看清楚近处物体,看不清远处物体。 (1)近视的成因:主要是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来自远处物体的光聚焦在视网膜前,使物像模糊不清。 (2)近视的矫正:佩戴凹透镜制作的眼镜。 3、远视眼: (1)远视(或老花)的特点: 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2)远视的成因:主要是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来自远处物体的光聚焦在视网膜后,使物像模糊不清。 (3)远视的矫正:佩戴凸透镜制作的眼镜。 视频:近视的成因及矫正阅读:颜色的分辨 4、其他眼疾: (1)色盲: 失去正常人辨别颜色能力的先天性色觉障碍, 称为色盲。色盲有红色盲、绿色盲、红绿色盲、 黄蓝色盲和全色盲之分。 (2)其他眼病: 眼睛的疾病除了远视、近视、色盲以外,还有斜视、白内障等。5、爱护眼睛,保护视力 眼睛的附属结构对眼有保护等作用体会结构与其功能有关瞳孔和睫状肌的调节作用,使眼球这架球形照相机能正工作调节不利时出现视力障碍正常情况下,眼球能自我调节,不论看近处还是远处物体时,成像都在视网膜上,近视与远视,先知道成因,才能知道解决的对策眼的视力缺陷种类较多,明白保护视力的重要 性及方法介绍
课堂练习 1、为了预防近视,下列习惯不正确的是( A ) A.看书时,眼与书本的距离随光线亮暗进行调节 B.经常做眼保健操,注意用眼卫生 C.看书时间不能太长,连续看书1小时左右要休息片刻 D.躺、卧、走路、乘车时不要看书2、如图所示是小明戴上眼镜前和戴上眼镜后观察到的远处帆船的情形,由此可以判断出小明视力存在的问题以及所戴眼镜的镜片类型是( B ) A. 远视眼:凸透镜 B. 近视眼:凹透镜 C. 远视眼:凹透镜 D. 近视眼:凸透镜 (第2题图) (第3题图)3、把一副眼镜放在太阳光下,在地面上看到如图所示的情形。关于该眼镜镜片的类型和可以矫正的视力缺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B. 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C. 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D. 凸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4、某小组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在图所示光具座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他们把一个近视眼镜镜片放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不清。他们想再次得到清晰的像,下面是他们的分析,正确的是( B ) A.近视眼镜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光屏应向左调 B.近视眼镜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光屏应向右调 C.近视眼镜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光屏应向左调 D.近视眼镜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光屏应向右调 5、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如图所示,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B )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6、小明为探究近视眼的成因,找来一个圆底烧瓶当作眼球的玻璃体,把牛奶和水的混合物装人里面(如图甲),在烧瓶前放一凸透镜,用两激光灯照射,当作物体发射出的光线,实验时:(1)小明把 当成了眼睛中的晶状体。(2)烧瓶的后壁相当于 。(3)如果把两激光灯照射向凸透镜(如图乙),调整光线使会聚点刚好落在瓶后壁,此时若要验证近视眼成因,应保持光线不变,把图乙中的凸透镜换成一个比它 (填“厚”或“薄”)的,此时会聚点会落在后壁的 (填“左”或“右”)边,实验中的会聚点相当于眼睛看到物体的像点。此时要验证校正方法,应在凸透镜前再放上一个 透镜,使会聚点又落到烧瓶后壁。 [参考:(1)凸透镜 (2)视网膜 (3)厚 左 ] 及时训练,有利于巩固刚刚学习的新知识。同时还有发现学生理解所学知识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纠正、修补。
课堂小结 1、眼球结构中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2、眼球成像于视网膜上,视觉形成于大脑; 3、物体成像于视网膜前而无法自我调节时形成近视;近视可佩戴凹透镜眼镜进行矫正; 4、物体成像于视网膜后而无法自我调节时形成远视,远视可佩戴凸透镜眼镜进行矫正。 5、每年的6月6日是爱眼日。 帮助学生掌握重点,更加容易的学习。
板书 形成知识体系框架,便于学生记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