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的春天(节选)》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及其蕴含的感情,理解以“寂静的春天”为题的用意,从而明确本文的主旨。
2、体会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课时】1课时
【课前预习】
字音积累:
啮齿(niè) 拨弄(nòng) 滞留(zhì) 栖居(qī)
步履(lǚ ) 牲畜(chù ) 畜(xù)牧
2、作者作品简介:
雷切尔 卡森(1907——1964),美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生物学家、科普作家。是当代环保运动的先驱。1962年完成《寂静的春天》一书。这本书首次揭露了美国农业、商业界为追逐利润而滥用农药的事实,对美国不分青红皂白地滥用杀虫剂而造成生物及人体受害的情况进行了抨击,使人们认识到农药污染的严重性。1964年因癌症和遭受空前的诋毁、攻击而与世长辞。而人们对她的这本书的评价是:如果没有这本书,环境运动也许会被延误很长时间,或者现在还没有开始。
【整体感知】
1、作者为什么说春天是“寂静”的?从文中划出相关语句。
答案:第七段:“这些喷雾液、药粉、烟雾剂现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几乎普遍在农场、花园、森林和家庭中使用——这些化学药品能够不加选择地杀死任何昆虫,不论其是‘好’是‘坏’;能够使鸟儿不再歌唱,鱼儿不再跳跃于水中,能够以一层剧毒物质覆盖在叶片表面或长期滞留在土壤中。”
分析:“寂静的春天”是指人类滥用化学药物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杀死昆虫的同时,必将危及地球其他生物乃至人类的生存,最终会导致春天里出现“鸟儿不再歌唱,鱼儿不再跳跃于水中”的毫无生机的、死气沉沉的可怕景象。作者借此向世人提出严正警告:滥用化学药物破坏自然生态,人类将会遭到自然的强烈报复,导致自身的灾难。
2、第2—8段中,作者是怎样一步步阐明化学药品对大自然的危害?(提示:找出每段的关键句,概述各段重点)
化学药品对人类的危害——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类没有时间适应世界的变化——人类创造化学物质——人类使用化学物质——化学物质的危害——导致恶性循环效果(按逻辑先后顺序)
你认为文章要告诉我们的主旨是什么?
这篇课文以科学详实的资料,以实事求是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精神,反映了人类广泛使用化学农药给周围环境所带来的危害,呼吁人们放弃那些愚蠢的做法,要善用科学,不能让科学的东西危及人类本身。
【写作手法讨论】
课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你找出两三处,结合上下文来谈谈其表达效果。(课后练习第三题)
漫长历史中生物对环境的微弱影响与20世纪中叶人类对环境的巨大改变对比。(突出人类对环境的影响)
把人类急躁轻率的步伐与自然界稳健的步履对比。(突出化学药品的危害)
(3)再如把人对自然环境适应的缓慢与人类发明制造化学药品的惊人速度对比。(突出人类无法适应被污染的环境)
【语言探讨】
富有感彩而又形象生动是科学小品的语言特色,请在文中找出例句,说说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课后练习第二题)
①“在当今对环境的普遍污染中,化学药品是辐射线的凶恶但却被人忽视的同谋,它们共同改变着世界上生物的根本性质。”(第二段)
分析:这句话形象地表现出了化学药品的危害极大,隐蔽性极强,容易被人忽视,意在唤起人们的注意,表达了作者迫切的心情。
②“人甚至连自己创造出来的魔鬼都认不出来。”(第二段)
分析:引用施威策的话,运用比喻手法,进一步指出这种化学药品让人们或者动植物不知不觉地受到危害,增强说服力。
③“这些化学药品不应称作‘杀虫剂’,而应称为‘杀生剂’。”(第七段)
分析:“杀虫剂”与“杀生剂”一字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差,但表达的感情却有极大差别,“杀虫”指这些化学药物的功用是“杀虫”,而“杀生剂”的“杀生”则表现了这些化学药物的危害,作者悲愤之情溢于言表。
④“这门科学在使用这些武器对付害虫的同时也在打击整个地球。”
分析:“打击整个地球”不是危言耸听,滥用化学药品的人们是该清醒的时候了。
【课后练习】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 )
A.啮齿(niè) 牲畜(xù) 森林(shēn) 塑造(sù)
B.稳健(wěn) 栖居(qī) 漂浮(piāo) 滞留(zhì)
C.急躁(zào) 螺旋(luó) 覆盖(fù) 步履(lǚ)
D.骨骼(ɡé) 隐秘(mì) 瞬间(shùn) 辐射(fú)
解析 “畜”读“chù”,“森”读“sēn”。
2.下列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D )
A.这种污染多数是无法救治的,由它所引发的恶性循环在很大程度上是无可非议的。
B.而环境有条不紊地塑造和引导它所供养的生物,这环境既包含有利生物生长的成分,又包含有害的成分。
C.从我们的各个实验室会络绎不绝地冒出新的化学药品投入实际使用。
D.人们使用所有这些药品消灭的目标或许仅仅是屈指可数的几种杂草或昆虫。
解析 A项“无可非议”应为“不可逆转”;B项“有条不紊”应为“一丝不苟”;C项“络绎不绝”应为“源源不断”。
3.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D )
A.人类对环境最可怕的破坏是用致命甚至危险的物质对空气、土地、河流和海洋的污染。
B.难道有人不会相信,可以向地球表面倾泻这么多毒物而又继续使它适宜一切生物生长?
C.在这漫长的时间里,生物不断发展进化,种类越变越多,达到一种同其环境相适应、相平衡。
D.喷洒在农田、森林或花园里的化学药品长期留在土壤中,进入活的生物体内,在一种毒害和死亡的连锁反应中从一个生物体传到另一生物体。
解析 A项语序不当,应为“危险甚至致命”;B项去掉“不”;C项缺少宾语,在句末加“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