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二 第4课 毛泽东词两首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必修二 第4课 毛泽东词两首 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9-06 18:14: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毛泽东词两首》学案
作者简介
伟人——毛泽东
毛泽东(1893-1976),马克思列宁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冲(今属韶山市)人。1893年12月26日出生。1976年逝世于北京。从1949年到1976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是毛泽东思想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他的诗词立意高远,感情深邃,构思精巧,意境优美,语言凝练。情感激越、深沉、寓意深刻。
其著名的诗词有《沁园春·雪》、《七律·长征》、《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卜算子·咏梅》、《娄山关·忆秦娥》、《蝶恋花·答李淑一》。
背景回放
1.《沁园春·长沙》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先后建立了多个农民协会,创建了湖南农村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的秋色,展望大好的革命形势,回忆过去的战斗岁月,不禁心潮澎湃,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动人的词作。
2.《忆秦娥·娄山关》
这首词作于1935年2月25日。1935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1月,党的遵义会议以后,红军第一次攻打娄山关,取得了胜利,企图经过川南,渡江北上,进入川西,直取成都,击灭刘湘,在川西建立根据地。但是事与愿违,红军遇到了川军的重重阻力。红军由娄山关一直向西,经过古蔺、古宋诸县打到了川滇黔三省交界的一个地方,叫做“鸡鸣三省”,突然遇到了云南军队的强大阻力,无法前进。中央政治局决定循原路反攻遵义,出其不意,打回马枪,这是当年2月,在接近娄山关几十华里的地点,清晨出发,还有月亮,午后二三时到达娄山关,一战攻克,消灭敌军一个师,这时已近黄昏了。乘胜直追,夜战遵义,又消灭敌军一个师。此役共消灭敌军两个师,重占遵义。
知识链接

词,是中国古代诗体的一种, ( http: / / www.21cnjy.com )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也称宋词、曲子词、诗余。一开始伴曲而唱,所以写词又称作填词、倚声。
词有词牌,如《西江月》、《破阵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沁园春》等,词牌一定了,每首词就有固定的字数、固定的句数、固定的平仄用韵。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的曲调名(曲牌),它规定了可供演唱的词的音乐,也规定了作为歌词的“词”的字数、句数、韵数、韵位等。
词按篇幅长短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小令、中调、长调。
识记知识必备
三、用准词语
1.词义理解
(1)峥嵘岁月:不寻常的日子。峥嵘,不平凡,不寻常。
(2)风华正茂:正是青春焕发、风采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
(3)挥斥方遒:热情奔放,劲头正足。
(4)指点江山:评论天下大事。
(5)激扬文字:激扬,激浊扬清。抨击恶浊的,褒扬善良的文章。
(6)苍山如海:望不尽的起伏山峦,就像无边无际的翻腾的大海波涛。
2.辨析正误
他们风华正茂,有着激扬文字的壮志豪情。
辨析:“激扬文字”,是一个动宾式短语,一般用作谓语,不用作定语。
探究文本研读
文本层析
《沁园春·长沙》
赏形象
1.这首词描述了几幅画面?试分别给这几幅图画加小标题。
提示:描述了四幅画面: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
赏语言
2.上阕中作者描绘湘江秋景图是由哪个字领起的?试分析该字的作用及整个句子的作用。
提示: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诗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这七句,为下面的抒情烘托了背景,准备了气氛。
赏技巧
3.请分析这首词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提示:词中含有多种对比,使描绘的形 ( http: / / www.21cnjy.com )象鲜明。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主要是动作的对比;“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是明比;“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的被压迫是暗比。
这种手法的运用,为下文抒情作铺垫。
赏内容
4.这首词的上阕写了什么?下阕写了什么?上下阕有什么内在联系?
提示:上阕主要写景,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的深 ( http: / / www.21cnjy.com )秋景色,面对充满生机之景提出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阕侧重抒情,通过回忆,形象地概括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进步青年的特征:他们以天下为己任,肩荷着历史的重任,主宰着民族的命运,指点着祖国的江山,豪情满怀,壮志凌云。同时,艺术地回答了“谁主沉浮”这一问题,即由革命青年以及站起来的全国人民来主宰这个世界。上阕写景是下阕抒情的基础,下阕抒情则是上阕含蓄情感的直接再现、升华。全词借景抒情,由实到虚,由自然情趣到人生哲理,逐层推进,步步深入。
《忆秦娥·娄山关》
赏形象
5.“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
提示:交代了时间和环境,西风、长空、雁群、霜晨、冷月、凄冷的五个意象衬托出一种凄冷的气氛,也确定了上阕的基调——悲凉沉郁。
6.中心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有什么意蕴? 写娄山关的险要有什么作用?
提示:①这两句的大意是不要说这雄伟险要的娄山关真像铁一般地难以攻破,如今红军迈开脚步重新越过。
②写娄山关之险要,是为了反衬红军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的自豪,艺术地反映了遵义会议这个伟大的历史转折所带来的巨大变化。
赏技巧
7.“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有什么象征意义?在艺术上有什么效果?
提示:①表达方式:写景、抒情。娄山关的胜利,红军上下的沉郁心情一扫而空,那喜悦的心胸真像大海起伏难平,胜利的情怀像残阳那样火红壮丽。
②象征意义:如海的苍山象征 ( http: / / www.21cnjy.com )革命征途上还会遇到更多的关隘,面临更多的困难;如血的残阳象征革命的胜利需要红军战士浴血奋战、前仆后继,辉煌的胜利是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预示着未来斗争的艰辛和曲折。
③艺术效果:这是全词最为光彩照人的两句,放在整首词的结尾处,势如撞击洪钟,大声远去,余韵悠扬,使词的审美境界为之升华,艺术魅力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