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小说复习 课件(共9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高考语文小说复习 课件(共9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8.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12 17:18: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94张PPT)
小说
考情分析
知 识 点 命 题 点
小说情节 ①梳理概括情节。
②情节的作用(开头、结尾和中间)。
③情节的安排技巧(巧合、出人意料、悬念、铺垫、照应等)。
④行文线索。
小说环境 ①环境的特点。
②环境描写的手法。
③环境描写的作用。
小说形象 ①概括主要人物形象。 ②分析主要人物性格。
③分析次要人物作用。 ④揣摩人物的心理。
⑤分析物象的特点及作用。 ⑥形象描写的手法。
小说阅读命题点汇总:
考情分析
知 识 点 命 题 点
小说表达技巧 ①小说的人称。
②小说的叙述方式(顺序、倒叙、插叙、补叙等)。
③小说的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
④小说的表现手法(细节、衬托等)。
小说语言 ①词句的含义。
②词句的特点与作用。
③语言的风格。
小说探究题 1.探究人物:①确立小说的主人公;②探究人物的塑造意图;③探究人物的思想。
2.探究情节:①探究结尾的合理性;②探究情节的必要性。
3.探究主题:①探究丰富(深刻)意蕴;②探究文本主旨;③探究文本启示。
4.探究标题:①探究标题意蕴;②探究标题作用;③标题比较探究。
近年高考小说阅读命题点汇总:
四个“抓手”
人物形象
主题意蕴
故事情节
环境描写
概念: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四个“抓手”
四个“抓手”
阅读要领
2.阅读后先明确四点:①划分层次,理清情节;②依据事件,把握人物形象;
③分析环境,明确作用;④概括主旨,把握作者情感。
1.阅读文章时边读边圈点勾画重要信息(人物、线索)、关键语句。
4.树立文本意识,答案从文章中来。
6.答题思路清晰,用语准确,书写正确,分点作答。【标出①②③】
3.审题要细致深入,既要关注问题,也要关注分值。
5.答案语言组织要点面结合。形式:概括术语+阐释分析语。
小说阅读
叙述艺术
1、第三人称视角=全知视角=零视角
即:作者以(他、她、它、姓名)的口吻陈述故事。
作用:
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
②叙述显得比较客观公正,以旁观者的身份进行叙述。
2、第二人称视角
即:作者以“你”“你们”的口吻或角度展开叙述。
作用:
①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便于直接对话和抒情,增加亲切感,增强感染力;
②用于物,有拟人化效果。
一、叙述视角及作用
3、第一人称视角
即:作者以“我”“我们”的口吻或角度展开叙述。
①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感情;
②让读者认为是作者亲身经历的,便于抒发情感和进行心理描写。
二、叙述顺序
顺序 作  用
顺叙 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倒叙 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造成悬念,引人入胜。避免叙述平板、结构单调。
插叙 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着原来的事件写。
①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进行必要的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②衬托/表现人物xx形象
③照应后文,为后文xx做铺垫。
④ 突出文章xx主题。
补叙 也叫追叙,指在文中对前面说的人或事进行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是中心事情的有机组成部分。补叙实际上是在叙述时,故意“藏”去若干片段,到后面适当的地方再把这些片段“亮”出来,使读者恍然大悟,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
①对前文进行补充交代,是中心事件的有机组成部分。
②有助于更好地表现xx主题,表现人物xx性格/品质。
③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收到出人意料结果
三、情节安排的技巧
悬念 指作者为了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在艺术处理上采取的一种积极手段。通俗地说,它是指在小说的叙述中先设置一个谜面,藏起谜底,在适当的时候再予以点破,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悬念的主要作用是吸引读者,引人入胜。
抑扬 指对写作对象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然后陡然一转,出乎读者所料,从而使文势曲折多变,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增强作品的可读性。
照应 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伏笔 指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做的提示或暗示。可使全文前后呼应,结构更严谨,情节发展更合理,前因后果更分明。
对比 指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一般用于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或突出主题。
衬托 指通过描绘某一事物来表现另一事物的艺术手法,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衬托可以使文章更生动,人物、事物形象更突出,主题更鲜明。
铺垫 也称铺叙衬垫,是为了衬托主要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以做衬垫。运用铺垫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突出文章主题。
突转 在小说结尾部分,作者常常采用突转的方法形成情节的某种“巧合”、某种意料之外的反转,或者是人物性格的“急剧改变”。这种突转常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对表现小说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小说阅读
人物形象
考查角度
“人物形象”鉴赏考查的三个角度及题型:
一、人物形象的概括与分析(形象特点)
二、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
三、人物形象(物象)的作用
一、概括、分析人物形象
1.人物形象的类型:外在特征、内在性格
外在特征指的是人物的外貌、职业、生活习惯等,内在特征指的是人物的心理状态、精神品质等。概括形象特点要从两点入手:一是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二是结合小说中的直接描写以及对环境等的间接描写来把握。
【判定技巧】
第一步:仔细审题,明确方向
(1)是概括还是分析。“概括”题只要求写出人物形象或性格特点即可,“分析”题要在此基础上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2)是性格还是形象。“形象”一词应大于“性格”,它以性格为中心,兼及人物的外在特征、身份地位等。答形象题时不要忘记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等因素。
第二步:总体把握,画句分析
(1)结合人物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①文中交代的与人物身份、地位、经历、教养等相关的句子。②有关人物描写的语句。(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神态)③作品中其他人物(或作者)对他的评价(议论)句。
(2)结合情节有关情节发展、事件变化的语句,把握人物性格的变化和人物间的主次关系。
(3)结合环境有关环境(包括社会环境)的语句,环境可以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烘托人物的思想性格。
第三步:归类合并,恰当表述注意题型的细微变化,怎么问就怎么答。
答题模板:(1)请概括(分析)××的形象(性格)特点。分点作答,先概括,后分析。①个性特征1(+举出实例);②个性特征2(+举出实例)……
(2)××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先总括句(人物身份),再分点作答①个性特征1(+举出实例);②个性特征2(+举出实例)……
二、刻画形象手法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无论是直接描写还是间接描写,都注重细节的描写。一般来说,细节描写有动作描写细节、心理描写细节、语言描写细节、环境描写细节等。
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描写手法 具体分析
正面描写 (直接描写) 肖像描写 肖像描写不仅指对五官、面容的描写,还包括对身材、体型、衣着、姿态、精神状态、风度等较明显的外部特征的描写。可以分为整体描绘和局部雕琢。
语言描写 小说的语言描写包括对话和独白。个性化的对话,可以显示人物的不同性格;富有特征的内心独白,也是透视人物内心隐秘、展现人物性格特点的一种重要手段。
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是指作者对人物富有性格特征的动作所进行的生动、具体的描绘和刻画。人的行为动作是人物思想感情的外在显现,是人物性格的具体展露。
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能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
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可以使人物“深刻化”,在人物描写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指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环境或事件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某一细微事实所进行的具体、深入的描写,能更细腻地展示人物的某一特征。
小说的三要素
塑造手法 释义 表达效果(作用)
间接描写(侧面描写) 借助其他人物对比衬托 小说在刻画一个人物时,不可能只描写他一人,往往需要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论行为来做陪衬,通过其他次要人物的表现塑造主要人物。
借助物象衬托 可分为正衬和反衬,正衬就是利用同描写的主要对象相类似的人或事物来做陪衬;反衬即从反面衬托,就是利用同描写的主要对象相异或相反的人或事物来做陪衬。
借助环境烘托 通过写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来烘托人物的形象。
其他手法 表现:象征、对比、衬托、抑扬、工笔、白描、虚实、动静、点面结合 从手法的表达效果分析其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修辞:比喻、拟人、反语、夸张、排比…… 小说的三要素
题干示例 审题定向
1.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的。(《理水》) 2.请以老舞蹈师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小步舞》) (1)考查从正面描写人物的方法,题干中往往有“形象”“手法”“技巧”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2)考查从侧面描写人物的方法,题干中往往有“间接”“侧面”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3)考查人物形象塑造手法,题干中往往有“谈谈”“分析”“塑造”等作答动词。
小说是如何塑造苏七块这个人物形象的?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①正面描写:通过外貌描写,先是“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灯”,接着“下巴须儿一山羊须,浸了油赛的乌黑锃亮;通过动作描写,“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突出了他治病手法的娴熟,医术精湛。
②侧面描写:文章结尾提及华大夫“打心眼儿里钦佩苏大夫这事这理这人”,侧面体现了苏七块倔强又不失善良的品格。
③先抑后扬(欲扬先抑):先写苏七块有“各色的规矩”,无论贫富亲疏,要看病先拿七块银元,否则决不搭理,似乎是批判他金钱至上的观念,后来给张四治病后赠药以及退钱给华大夫的情节,却赞扬了他善良的一面。
三、不同形象作用
小说的三要素
1.主要人物的作用
主要人物的作用 角度 作用
对情节 推动情节的发展:分析主要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应首先考虑与小说的情节关联,因为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性格的完成,都与情节密切相关,人物的一言一行,都在对情节产生推进作用。如果人物性格发生了变化,就要考虑情节是否发生了变化。
对主题 反映现实、寄托情感: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考虑对文章主题的作用,也就是作者塑造人物的用意:反映社会现实和寄托情感。
对社会 对当代社会的启示或影响:也就是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结合社会现实深切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对当代社会的思想产生的影响或作用,体会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这是作品真正的写作意图。
小说的三要素
2.次要人物的作用
次要人物的作用 角度 作用
自身作用 指次要人物不只是一个线索或情节上的关联人物,有的自身还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其具有的作用首先是自身的作用和价值。
牵线搭桥 推动情节 在一些小说中,主要人物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往往从次要人物的眼睛里看出来;对人物的感受、评论,往往从次要人物的嘴里说出来。通过次要人物的见闻,把故事相关的情节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推动情节发展。他们的出现主要担当特定的角色,完成一定的叙事功用,常常起到线索作用。
侧面衬托, 突出主要人物 次要人物可以将原本单调的故事情节衬托得活灵活现,凸现主要人物品质,表达思想感情,使主要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清晰。
揭示主题, 增添魅力 次要人物的设置是为塑造主要人物服务的,更是为揭示小说主题服务的。小说对次要人物的刻画貌似平淡轻松,实则蕴含着厚重的力量,既揭示了小说的主题,又增添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
渲染气氛, 奠定基调 有的次要人物的出现为主要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具体环境,起到了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的作用。渲染气氛的次要人物多是群体人物。
小说的三要素
3.小说中“我”的作用
“我 ”的作用 角度 作用
作为线索 作为全文线索,贯穿全文(串连起片断故事),使全文条理清晰,结构严谨。
推动情节 发展 我”参与到故事中(作为故事的参与者/见证者/叙述者),能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形象塑造上 通过写“我”对人物的态度(褒贬爱憎及其转变等),能更好地衬托主要人物,突出人物形象,使形象更丰满、更高大、更感人,性格更鲜明。
主题表达上 通过“我”的言行表现及内心感触等能揭示主旨,深化作品主题。
叙事人称 角度 ①故事叙述者:故事由“我”叙述出来的,更真实可信,使叙事(人物事迹/人物形象)更真实感人;②便于抒情:直接表达“我”的内心感受,抒情更真切感人;③增强文章真实感与可信度。
小说的三要素
4.物象的作用
物象的作用 角度 作用
自身作用 指的是它作为小说形象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它自身独到特点、作用和审美价值,能够丰富文章的内容。
人物塑造方面 物象衬托了人物品格,突出了人物形象。应格外注意物象本身的特点从哪些方面对主要人物做了映衬,如从心理、行为、语言方面等。
情节安排方面 物象往往是组织和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物件。物象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主题方面 “物象”往往具有衬托或象征意义,有揭示和深化主题的作用。
小说阅读
情节设置及其作用
考点突破
一、概括梳理故事情节
1.按照情节的基本结构梳理: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按照小说线索来梳理。
3.按照场面(人物活动的场所)来梳理。
4.按照细节描写来梳理。
考点突破
二、设置情节(结构)手法
(1)设置悬念。有时候是全篇一个悬念,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有的时候是悬念迭出,制造紧张的气氛。
(2)埋下伏笔。
(3)一波三折: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4)延迟:在小说的进程过程中,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的进展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
考点突破
二、设置情节(结构)手法
(5)独白式:以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心理活动为线索叙述故事,推动情节的发展,便于抒发人物内心深处的情感。
(6)留白式:叙述的恰到好处,戛然而止,为读者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
(7)抑扬式:欲扬先抑或者欲抑先扬,造成鲜明对比,形成波澜起伏的情节,更突出主题。
(8)误会法:制造误会,结尾解开误会。有设置悬念的作用。
考点突破
二、设置情节(结构)手法
(9)巧合法:“巧”字是关键,“合”是基本要求,要“合”得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人意料之外。
(10)小段叙写:文笔简洁,节奏发展快,强化了紧张程度。
(11)双线结构:小说中双线结构有两种:明暗线和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并列双线。
(12)卒章显志式:指在文章结尾表明自己的志向。有解释悬念、揭示主题的作用。
考点突破
明暗线的作用
明线指在小说中由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可以是时间、地点或者文章中贯穿前后的物品、人物等。
暗线指未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所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
作用:
①暗线为明线的展开提供背景。
②明暗线可以串连起历史和现实,使情节更为集中紧凑,凸显主题。
③双线交织相互补充,相互映衬,避免平铺直叙,使文章具有可读性。
④双线结构使小说条理清晰,逻辑严谨,结构完整。
1.小说开头段的作用
1.平铺直叙式开头:
①点明人物的身份、特点、
②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
2.写景式开头: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
②渲染…气氛。
③奠定感情基调。
④烘托人物心情。
3.设悬式开头:
①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
②引出下文的情节。
2.小说中间段的作用
1.埋下伏笔或与前文相照应。
2.使小说情节突转一波三折。
3.制造巧合。
4.补充内容,使故事情节更完整。
5.丰富小说的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3.小说结尾段的作用
1.与前之相照应,与标题相照应,使故事圆合。
2.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3.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生波澜,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4.戛然而止,言有尽而意无穷。
5.留下空白,给读者更多的思考和想象的空间。
6.交代故事的结局,使故事情节更完整。
7.深化主题。
8.欧·亨利式结尾,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突出主题。
9.增加真实性成悲剧性,引起共鸣。
10.卡夫卡式的结局,带有隐喻的特点。
小说阅读
环境描写
 赏析小说的环境
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恰当的环境描写有助于人物的刻画和主题的表达。考查环境描写的命题角度有三种:环境特点的概括、环境描写的手法、环境描写的作用。这三种命题角度往往以两种形式呈现:一是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相结合,二是环境描写的手法和作用相结合。
环境描写
01
自然环境vs社会环境
自然 环境 指对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鱼虫、时序节令、风雨雪霜等自然景物的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天气、景物等。
社会 环境 指对人物活动、事件发生、情节展开的社会背景、历史条件、地方的风土人情、时代风貌、社会关系、政治、经济等的描写,它包括的范围很广,小至房间住所、一街一巷,大至城市地区。它涉及的内容很多,可以是室内的布局、陈设,住宅内外装饰布置,以及当地风土人情等。
 考点一: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题是小说有关环境要素考查的重点题型,分为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和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两个方面。思考时要注意构建“情节—环境—人物—主题”四级循环答题模式。
1.环境: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③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2.人物:①烘托人物心情;②体现人物的身份、职业、地位、性格、形象特点等;③暗示命运
3.情节:①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②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或埋下伏笔;③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④与标题呼应,诠释标题的内涵。⑤开头的环境描写,引出下文xx内容;结尾的环境描写与上文xx相呼应,结构完整。
4.主题:①揭示主题;②深化主旨。
自然环境的作用
1.环境: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地点;②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2.人物:①交代人物身份;②交代人物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形成人物性格的社会基础;③暗示人物命运
3.情节:①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②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
4.主题:①揭示社会本质特征,凸显主题;
社会环境的作用
 考点一:环境描写作用答题“3步骤”
第一步:审题干,定角度
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审明答题角度。
第二步:找句子,析特点
回归文本,找到环境描写的具体语句,结合文本+答题知识储备。
第三步:分条列,规范答(很重要)
整合答案时,要每个角度的作用单列一条,这样答案要点更明晰,并注意结合文本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链接课文《百合花》
原文: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现在虽放了晴,路上还是滑得很,两边地里的秋庄稼,却给雨水冲洗得青翠水绿,珠烁晶莹。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清鲜湿润的香味。(自然环境)
作用:
①景物描写有色有味,展现一派生机勃勃的和平景象。此处景物
描写出现在残酷的战斗之前,巧妙地烘托了人物的心情,表现了
“我”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人物)
②也饱含了哪怕是在战争年间,人们也并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的
向往和追求。(主旨)
 链接课文《百合花》
原文:47段:啊,中秋节,在我的故乡,现在一定又是家家门前放一张竹茶几上面供一副香烛,几碟瓜果月饼.....也许,几年以前,他还唱过这些歌吧!...(社会环境)
作用:
①照应开头的“一九四六年中秋”,又与后面战地情形的紧张形成对比;(情节)
②让“我”自然联想到同乡的小通讯员,便于写出“我”对小通讯员的牵挂。(人物)
③写中秋节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主旨)
环境描写的手法及其作用
02
环境描写的手法及其作用
鉴赏角度 类 型 解 说
描写角度 感觉角度 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形、声、色角度)。
观察角度 移步换景、俯视仰视等。
写景顺序 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等。
鉴赏角度 类 型 解 说
描写手法 白描 对人物活动的背景或者人物本身,不作精细描写,而是用简明的笔墨勾画特征,简练、生动、传神。
工笔 用精细的笔墨进行描写,能突出主要景物的特征,浓墨重彩的描绘能感染读者,更有利于表现主题。
正侧描写 突出特点,全方位地表现景物的特征,使对象更鲜明突出。
虚实结合 激发读者的联想、想象,或突出景物的特征,或拓展表现空间,或扩大意境,或深化主题
动静结合 包括: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使景物更生动,更鲜活,更富有感染力
鉴赏角度 类型 解 说
描写手法 点面 结合 “面”指场景的整体,包括场景中的所有的人、事、物;
“点”指场景的个别情景,一般是作者描写最为突出的人或物。点面结合,要求场景的描写既注意整体,又要突出重点。
渲染 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营造某种意境,突出形象。
衬托(正/反衬) 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它可以使主体形象显得更加突出,形象。(蝉噪林逾静, 鸟鸣山更幽运用衬托的手法,以动衬静,渲染山林的幽静。)
对比 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并列在一起,以共同表现某种意境或情感。
鉴赏角度 类型 解 说
修辞手法 比喻 比喻化平淡为生动,使描写的事物形象丰满
拟人 把人的形态情感赋予物,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夸张 夸张烘托气氛, 增强感染力,营造气氛
排比 排比节奏鲜明, 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利于抒情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更鲜明, 更突出
知识总结
小说阅读
语言风格
(此处为广义的表现手法,即表达技巧、艺术手法)
① 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
② 理解重要语句的含义
③ 赏析语言特色
④赏析表现手法
四 大 题 型
用 词 特 点
用 词 特 点 感彩 是否鲜明 褒还是贬 语体色彩 文言词(化用成语/古语) 言简意赅、典雅优美、含蓄深沉
口头语 平易浅显、风趣生动、地方色彩浓郁
书面语 简练严密、典雅规范
方言 风趣生动、有地方特色。
口语书面语混用 亦庄亦谐、幽默诙谐
叠词、叠字 ①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使语言具有绘画美; ②韵律铿锵悦耳,使语言富有音乐美; ③叠字可以组成整齐的句式,使语言具有建筑美; ④叠字能使意思强化,起到强调作用; ⑤叠字能使上下文联系紧密,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动词、形容词 ①精练、有动感 ②生动、形象。 副词、关联词 ①准确 反复 突出某种思想,强调某种情感,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感染力。
句 式 特 点
角度 特点或作用
长句 表义严密、准确、细致
短句 表义简洁、有力,节奏明快
长短句结合 行文错落有致,生动活泼,富于变化。
整句 节奏和谐、气势贯通、印象深刻
散句 形式灵活、富于变化、生动感人
整散句集合 句式参差,错落有致,节奏顿挫,音韵和谐。
对偶句 句式整齐,语调铿锵有音韵美
排比句 句式整齐,富有节奏感,气贯长虹,意蕴深厚
整句和散句的区别
小积累
整句示例:朝阳光芒四射,松柏四季常青,山峰庄严屹立。
散句示例:朝阳光芒四射,还有四季常青的松柏,庄严屹立的是山峰。
语 言 风 格
语言风格
豪 放 与 婉 约 豪 放 景象→境界开阔
动词→富有力度
形容词和副词→色彩鲜明
抒情→大多激越昂扬
修辞手法→多用排比、夸张、反复、反问等
婉约 对象→纤巧细致
情感→细腻缠绵
画面→色调柔和
修辞手法→少用排比、夸张、设问
语言风格
直露与含蓄 直露 表达感受和观点→比较直接 含蓄 表达情意→不直接 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
多用象征、设问、比喻
质朴与华丽 质朴(平实) 语言→通俗化、口语化 少用修饰,少描绘性 华丽(典雅) 多描绘性语言→讲究节奏韵律,句式工整 修辞手法→多引用、排比、对偶、用典等 语言风格
庄重与诙谐 庄重 话题→较为严肃
语言→凝重
句式→整齐、完整而绵长
关联词运用→完整准确
诙谐 语气→轻松幽默
修辞→多夸张、反语、比喻(有趣味)
简洁与细腻 简洁 多用短句→语势流畅
细腻 多用长句→多用对比和辩证性语言
语言风格
现当代作家的语言风格
鲁迅:冷峻。
老舍:语言风格风趣幽默、俏皮洒脱、生动活泼、简洁朴茂、雅俗共赏。其独特性表现在提炼口 语,纯净至极,清浅俗白,雅俗共赏;创造“始则发笑,继则感动,终于愤怒”的幽默。
沈从文:语言格调古朴,单纯而又厚实,朴讷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诗意、含蓄、唯美的语言形式,又成就了他健康、高雅的美学追求。
赵树理:通俗化,大众化,诙谐幽默。
孙犁:诗化小说。淡雅聪俊,清新隽永, 优美冼练,“质以传真”,具有浓厚的乡土风味。
王安忆:清丽单纯,素淡粗朴,冷峻理智,细腻平实。
铁凝:语言风格是诗意、温情、风趣。以清丽、简洁、富有音乐性和诗意的语言,用中国传统的创 造意境的手法以呈现,营造空灵、淡远、含蓄的艺术境界。
宗璞:其语言如诗般优美,有诗般韵味,明朗而有含蓄,流畅而有余韵,字字锤炼,句句经营。
汪曾祺:清新自然,韵味悠长,散文化的语言风格,语言与人物的身份贴近。
冯骥才:描绘市井风俗的“津味儿”。
贾平凹:简练隽永传神,间或掺以陕南方言,形成文白杂糅,雅俗兼具,以拙见巧,晓畅可读的语言风格。
莫言:奇诡而涌动着勃勃生机,不拘一格。
池莉:她的小说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是“汉味小说”的代表。
刘震云:辛辣,荒诞,凝重,不拘一格,朴实多变。
知识储备
(1)时代特色。常表现为文章的一些词语只在某一些特定的时代使用,有明显的时代气息。
(2)地域特色。常表现为大量使用方言、俚语等。比如老舍出生并长期生活在北京,他的《骆驼祥子》中就带有浓郁的北京口语化的词汇。
(3)语体特色。口语充满生活气息,书面语则典雅庄重。
手 法


“赏析语言特色”题型中“表现手法(广义)”方面以“修辞手法”“描写手法”“表现手法(狭义)”为主,但也会涉及到
其他“表现手法(广义)”。
角度 分类
修辞手法 比喻、排比、比拟、反问等
描写手法 环境描写:白描,工笔,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视、嗅、听结合,对比衬托,铺陈渲染等
人物描写:细节、肖像、动作、心理描写等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表现手法(狭义) 对比、衬托、渲染、铺垫、象征 等
手法(广义的表现手法)之美
语 言 类 型
3.语言类型
类型 释义
品味小说中人物的语言 不同性格的人,在相同的场合,面对相同的对象,说话的语言风格不一样。有的幽默,有的庄重;有的委婉含蓄,有的直来直去;有的简洁,有的啰唆;有的羞羞答答,有的大大方方;有的粗俗,有的文雅……如《林黛玉进贾府》中黛玉的知书达理、王熙凤的八面玲珑、贾宝玉的率性自然等鲜明个性都是借助极富个性的语言表现出来的
品味小说作者的语言 不同的作者,会有不同的语言特点。这个特点有时是指作者的语言风格。如老舍的小说,平实、朴素;如鲁迅的小说,冷峻、辛辣;如林语堂的小说,幽默、含蓄;如路遥的小说,简洁、晓畅;如张爱玲的小说,华丽、优美,等等。有时候作者的语言特点是指在特定的作品中表现出来的遣词造句等修辞方面的特点,如炼字、句式、修辞手法,等等。另外,也包括作者语言的地域色彩、语体色彩
赏析语言特色
答题步骤

看词语

看句式

看风格

看手法
叠字、叠词、反复、化用、口语书面语
整句、散句、长句、短句、整散句、
长短句
豪放、直白、华丽、精练、凝练……
修辞手法、描写手法、表现手法(狭义)
2010年山东卷《骆驼祥子》
土混混出身,他晓得怎么对付穷人,什么时候该紧一把儿,哪里该松一步儿,他有善于调动的天才。车夫们没有敢跟他耍骨头(注:调皮捣乱)的。他一瞪眼,和他哈哈一笑,能把人弄得迷迷糊糊的,仿佛一脚登在天堂,一脚登在地狱,只好听他摆弄。
1.第一段中划线部分突出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请举例分析。
①运用了口语方言(北京方言,或有点京味儿)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例如:土混混,耍骨头,紧一把儿,松一步儿,迷迷糊糊。(词语:口语)
②质朴(自然、通俗)、形象(活泼、生动)。如“土混混,耍骨头,紧一把儿”。(语言风格)
③最后一句用比喻手法,用“天堂”“地狱”比喻别人任他摆弄,被他糊弄得迷迷糊糊,或高兴或痛苦的状态。(表现手法)
④多用短句,表义简洁,节奏明快。如“土混混出身……他有善于调动的天才。”(句式)
《雪》:赏析文中划线部分的语言特点。
穿过小城,一片暮霭中,波塔波夫终于走到了房子跟前。小心翼翼地打开小门,可是小门还是咯吱地响了一声。花园仿佛抖动了一下。树枝上有雪花簌簌飘落,沙沙作响。他环视四周。雪地里,一条已打扫干净的小径通向旧亭子,他不知不觉地走到了亭子里,把手放在年代已久的栏杆上。远方,森林的尽头,天空雾蒙蒙一片,呈现出粉红色的霞光,大概是月亮在云层后面慢慢升起的缘故。
用词: (1)使用叠词、拟声词。如用“簌簌”“沙沙”等摹写环境,衬托人物心理。
手法: (2)语言具有暗示性(或具有象征色彩)。如通过描写月亮升起,暗示(或象征)波塔波夫内心重燃希望。
语言风格:(3)语言具有诗化风格。如通过“花园仿佛抖动了一下”的拟人化描写,表现波塔波夫内心的情感波澜。情景交融,充满诗意。
小说阅读
标题含义和作用
 小说标题考查角度
对小说标题、主题和文本特征的考查,是近两年高考全国卷的热点。标题或是情节的高度概括,或是人物性格的突出体现等,在某种程度上说,标题有时就是作者写作意图的精要概括。明确考查角度:
1.理解小说标题的内涵(含义、意蕴);
2.体会小说标题的作用(原因、用意、效果、好处)。
小说常见的 拟题方法 以人物为题,如《棋王》《阿Q正传》《哦,香雪》。
以事件为题,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范进中举》。
以地点为题,如《边城》《故乡》《荷花淀》。
以线索为题,如《药》《项链》。
以悬念为题,如《丧钟为谁而鸣》。
以背景(寓意、情感)为题,如《祝福》。
 小说常见的拟题方法
 小说标题的作用解题思路
①标题是否交代时间、地点、环境;
②标题是否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③标题是否是小说的线索;
④标题是否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
⑤标题是否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转折;
⑥标题是否一语双关,是否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小说标题的作用思路归纳如下:
 小说标题的作用答题模板
标题 作用
人物 ①交代主要人物形象②暗示人物形象③表明作者的情感与态度
情节 ①概括故事情节②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
③结构线索,贯穿全文,使结构严谨
环境 ①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②渲染环境氛围③暗示社会背景
主旨 ①含蓄或形象地揭示主旨②深化主旨,使小说的主题思想更深刻
手法 ①典型的艺术手法或者修辞手法,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标题的意蕴
01
表层义——标题本义(字面义)
深层义
指代义
比喻义
象征义
双关义
与手法、情节、人物、环境、主题等相关。
标题含意(意蕴)
补充“象征”
定义: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具体和抽象的关系)
如茅盾《白杨礼赞》中,用白杨树象征北方广大的抗日军民和不屈的精神意志。
补充“双关”
定义: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
(1)谐音双关:利用词的同音,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叫作谐音双关。如:“道是无晴却有晴”中的“晴”表面上是晴天的“晴”,内含感情的“情”。
(2)意义双关:利用词的多义,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叫作意义双关。如2021年新高考全国1卷《石门阵》,“门”既指木头门,又指“石门阵”还指“国门”。
 小说标题的意蕴举例
标题 表层意 深层意

变色龙
爸爸的花儿落了
审丑
华老栓给儿子治肺病的人血馒头
夏瑜式的奋斗和牺牲是医治旧社会的“药”
身体颜色能随环境变化而改
变的一种动物
比喻官场中见风使舵的人
爸爸种的夹竹桃花凋谢了
象征爸爸的生命走到了尽头
一种绘画理论
老人外貌丑陋,成为学生们的“审丑”对象
小臭儿不孝,嫌弃爷爷,内心丑陋
引申义指代义
比喻义
象征义
双关义
简言之:先看表达技巧,再看表层含义,再看深层含义。
 小说标题的意蕴解题思路
链接课文《百合花》
《百合花》一文的标题有何丰富含义?
表达技巧+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表层含义:被子上的百合花图案)
(深层含义:纯洁的百合花象征人性美、人情美,暗示军民鱼水深情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