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进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进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12 17:08: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基于2022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八年级下册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科目 历史 年级 八年级 课型 新授 授课人
课题 第四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课时 1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是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的第1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一单元主题紧密相连。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百废待兴,土地改革的完成还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因此本课内容承接上一单元,进一步巩固新中国成立后的民主政治和经济建设,也为下一课《三大改造》起了铺垫作用。 本课包含两个子目:其一是第一个五年计划,其二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子目之间紧密关联,从经济、政治两条线索展开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与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之路。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他们在之前的生活和学习中涉及过土地改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相关知识,知道土地改革的完成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也具备一定的识图与材料分析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地图、表格分析历史形势和经济情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引导,注重引领学生理解新中国初期经济和民主政治是如何一步步建设起来的,从而感知中国共产党在推动新中国发展中做出的巨大贡献,加深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2022年新课标: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觉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认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内涵及意义;了解“一五”计划、“三大政造”、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理解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意义。 基于2022年新课标设置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知道第一个五年计划制定的背景;了解和掌握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知道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知道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了解其意义;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2.通过指导学生利用“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说明我国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历史解释) 3.感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经济建设和民主法治建设方面所进行的探索和努力,引导学生加深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一五”计划的确立;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第一部宪法的性质。 2.难点:通过学习“一五”计划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认识其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讲授法、图示法、问题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读书指导法。 2.学习方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材料分析法、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导入新课 【教师讲授】(出示PPT)1949年12月,毛主席应邀访问苏联。一个新生的农业大国,给一个天寒地冻的工业大国,送了一份非常特别的见面礼:山东大葱五千斤,江西金橘一千斤,白菜五千斤,萝卜五千斤……在苏联向中国的大批回礼中,其中以两辆吉斯小轿车最为贵重,档次相当于德国的迈巴赫和英国的劳斯莱斯,且能阻挡子弹和步兵地雷。请同学们结合材料,分析两国互赠礼物有何不同,其背后又反映出了什么? 【学生回答】(结合PPT和教师讲授分析“一份礼物的差异”)两国互赠礼物的差异反映了两个国家之间的差距,那时中国是落后的农业国,而苏联是先进的工业国。 【教师导入】(正向评价学生的回答,进一步导入本课)同学们回答正确!虽然新中国成立以后国民经济得到恢复,但是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化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因此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你知道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怎样起步的吗?让我们一起学习第四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新课讲授 第一篇 第一个五年计划 知识点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背景 【教师行为】(出示材料)同学们,请完成【学习任务一】结合教材18页,阅读材料,说说新中国建国之初面对着怎样的经济状况? 材料1:甲午战争前,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开设的银行为8家,16个分支机构。到1926年,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在华银行数增加至65家,226个分支机构(英国汇丰、法国东方汇理、美国花旗、德国德华等银行)。这些银行是各国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的中心。 材料2:长期的战争破坏,使整个中国大地千疮百孔,工农业生产破坏严重,物资极端贫乏,人民生活困苦,经济濒于崩溃。1949年与1936年相比,重工业生产大约下降70%,轻工业生产大约下降30%,农业生产大约下降25%。农村破产,厂矿关闭,投机猖狂,市场混乱。 ——金春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1949-2007)》 黄金277万两白银1520万元美钞1537万元
材料3:(国民党败逃时掠走的部分财产) 【学生回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背景①: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于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和国民政府的搜刮,以及多年战争的破坏,国民党统治区的经济已经濒临崩溃。
【教师提问】(出示表格)结合教材和表格,你们能发现哪些历史信息? 【学生回答】1952年,粮、棉、钢、煤、发电、原油的产量都比以往增加了许多。 【教师总结】在第一单元中,我们知道新中国成立后实现了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的胜利,这都为工业化建设准备了物质条件与和平环境,使新中国得以具备大规模开展经济建设,包括工业化建设的条件。因此,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背景②: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材料4: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毛泽东 材料5:(中国与印度、美国的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 【学生回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背景③:我国还是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低,基础薄弱,门类不全。 【教师行为】提问:新中国面临这样的形势,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状呢?引导学生发现实现工业化是唯一的出路! 知识点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概况 【教师行为】(出示图片)同学们,请完成【学习任务二】根据课本自主学习,快速准确记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目的、起止时间、基本任务和特点,要求迅速准确记忆、同桌小组互相提问。完成后请同学举手发言。 【学生回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目的是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起止时间为1953-1957年;基本任务为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等等;特点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教师行为】(出示材料)结合下列材料,思考我国为什么要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材料1:“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作迟了,那就要失败。” ——摘自《斯大林选集》 材料2: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 (1954年10月周恩来和米高扬在苏联援助中国建设项目协定文本上签字) 【学生回答】分析材料,回答:国防建设的需要、苏联的影响。 知识点三: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
【教师行为】(出示历史地图)归纳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为:一桥,二铁,三路,四厂,请同学们结合教材第19、20页找到“一五”计划期间的主要成就。 【学生行为】结合地图和教材,发现“一五”计划期间的主要成就。一桥是:武汉长江大桥,二铁是宝成、鹰厦铁路,三路是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四厂是鞍山钢铁公司、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沈阳飞机制造厂。 小组交流:简要介绍一桥,二铁,三路,四厂 【教师行为】接下来,请同学们按照老师课前分好的小组领取任务,根据你们课前查阅的知识和老师的课件,分别简要介绍一桥,二铁,三路,四厂。 【学生行为】四个学习小组领取相应任务,交流分享,代表上前发言。 【师生互动】教师拨动课件,小组代表依次为大家讲解。课件如下: 【教师总结】全体同学配合默契,表达流利,顺利完成此次难度较大的学习任务,请同学们牢记“一五”计划期间的主要成就,并做到识图记忆。 知识点四: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结果和历史意义 【教师行为】(出示图表)同学们,请完成【学习任务三】根据图片并结合教材内容,说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结果和历史意义。 【学生回答】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绝大部分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知识点五: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成就的原因 【教师行为】(出示材料)同学们,请完成【学习任务四】结合下列材料,思考一五计划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下答: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决策和领导②苏联的援助③劳动人民的辛勤付出。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知识点一:人民代表大会概况 【教师提问】(出示课件)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请大家阅读课文,找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子目中的相关内容,回答课件上的问题。 【学生回答】时间地点为1954年9月,北京;会议名称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大会内容有①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②选举产生国家领导人。 知识点二:人民代表大会内容 内容一: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最高)立法权 【教师提问】(出示图片)请同学结合课本,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性质和内容。 【生1回答】宪法性质: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生2回答】宪法内容:①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②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内容二:选举产生国家领导人——任免权 【教师提问】(出示图片)请同学结合课本22页,大会都任免了哪些人? 【学生回答】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教师拓展】同学们,那你们知道“两会”都是哪两会吗?1959年开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始同步举行,“两会”概念应运而生。 知识点三:人民代表大会意义 【教师提问】(出示图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有何历史意义? 【学生回答】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知识拓展:“两会”的涵义 【教师拓展】(出示表格)“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1954年《宪法》的制订,表明由政协会议代行“人大”的职权,由《共同纲领》代替《宪法》 的过渡状态,已经结束。政协会议继续存在。
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同学们,今日我们主要从政治、经济两条线索展开学习社会主义的建设探索之路,可以用四个“一”来总结,那就是:一个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 一次会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部宪法——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一个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板书设计
随堂训练和作业设计
1.随堂训练:(出示三道选择习题)随堂检测,检验提升。 2.作业设计:课堂教学至此,学案同步教学。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