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10课阿长与《山海经》同步练习(培优卷)
一、单选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惊骇(hài) 孤孀(shuāng) 疮疤(chuāng)
B.掳去(lǔ) 惧惮(dàn) 憎恶(zèng)
C.絮说(xù) 诘问(jié) 霹雳(pī)
D.烦琐(suǒ) 粗拙(zhuō) 震悚(sǒng)
2.(2022七下·昆明期末)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木兰诗》是我国北宋时期北方的一首民歌,选自郭茂倩编写的《乐府诗集》。
B.中国古代称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如“孤常读书”中的“孤”是古时王侯的自称,“卿今当涂掌事”中的“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C.《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表达了作者对阿长这位劳动妇女真诚的怀念。
D.《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由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3.(2022七下·庆阳期中)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它与《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双璧”。“乐府”本是官署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集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见政治得失,后来发展为一种诗歌体裁。
B.《邓稼先》一文中,作者杨振宁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一百多年来的民族情结、同窗五十载的友谊为情感积淀,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邓稼先。
C.《老山界》是无产阶级革命家陆定一回忆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老山界的经过,表现了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D.《阿长与<山海经>》、《台阶》、《老王》的作者分别是鲁迅、李森祥、杨绛,文体都是散文,都是述说小人物的故事。
4.下列语法知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乌当区永乐乡的桃花很美丽。”“这段旅程美丽了我的心情。”两句中的两个“美丽”都是形容词。
B.“她生得黄胖而矮”这个句子的补语是“黄胖而矮”。
C.“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句中“在你怀里”是状语。
D.“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句子的主干是“长妈妈是女工”。
5.选出下列各句中使用比喻的一项是( )
A.我已经困软得像一团棉花了。
B.那笑声里,仿佛带着一点“非日本”的什么东西。
C.我的鼻子陡然一酸,像要哭出来。
D.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6.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元旦辟头的磨难,总算已经受完,可以下床玩耍去了。(开头)
B.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拟声词,形容细碎的说话声)
C.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大家)
D.我惧惮她什么呢!(害怕)
7.下列语句中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份试卷中的第1小题他花了10分钟时间才完成,真是小题大作。
B.篮球比赛输了,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吸取教训,提高技艺。
C.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终于登峰造极,在山顶欣赏到了美好的景色。
D.黄山的石、雾、松是大自然的造化,无一不巧夺天工,令人赞叹不已。
8.对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是( )
A.我国登山运动员不顾暴风雪的袭击,终于登上珠穆朗玛峰最高顶峰。修改:删去“最高”或删去“顶”。
B.从这件小事中,说明了一个大问题。修改:删去“从”和“中”。
C.一个“人人争三好”的热潮正在我校展开。修改:将“展开”改为“开展”。
D.迎面吹来一股寒风,不禁使我打了个寒噤。修改:将“不禁”放在“打”前面。
9.(2023七下·昆明月考)班队开展了“集文常,拓视野”知识竞赛,下列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时,常用“家”“令”等谦辞,如家父、家母、令弟、令妹等。
B.《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写的一篇怀念保姆的文章。文章通过对阿长的一些琐事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她的怀念。该文选自小说集《呐喊》。
C.中国传统历法常用干支纪年法表示年份,今年按照此方法计算应该是农历辛丑年。
D.北宋史学家司马迁主持编纂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课文《孙权劝学》就节选自该作品。
二、语言表达
10.某班同学根据课堂所学的鲁迅作品,开展了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也参与进来。
(1)【活动一:经典重温】
读完经典文学作品,总有一些场景、 一些情节、 一些人物的言行留在我们的心里,挥之不去。请你选择一篇鲁迅的作品,就其中你最难忘的内容,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一句话。
示例:四本小书,寄托怀念感激。(《阿长与<山海经>》)
(2)【活动二:薪火相传】
鲁迅去世后,不少青年学生自发地来到鲁迅墓前,挥泪宣誓:“先生,没有死;青年,莫彷徨!花谢,种子在,撒播在青年的脑海。”本周,班级要出一期主题为“花谢,种子在”的黑板报,请你也来投稿。要求;结合《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文章,用凝练的语言谈谈鲁迅作品在你心中播撒下的“种子”。
11.仿照例句,对某一文学作品写几句描绘的话。
例句:《山海经》—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世间最贵的书
崔相珍
①五六岁的时候,父亲教我认识了200多个汉字,还把他用过的第一册语文教材送给了我。母亲找出哥哥用旧了的蓝粗布书包,仔细地缝上了两个新补丁,又帮我把语文课本里的粉笔末儿抖搂干净,装进书包里。
②我如获至宝。跟着父亲去学校的时候,他的学生们在教室里大声读书,我坐在门槛上,捧着书小声咕哝。跟着母亲下地干活的时候,我背着书包,坐在细瘦的田埂上,读书给花听。碰到不认识的字,就飞快地跑到母亲身边求教。哥哥在大槐树下写作业的时候,我也找根小树枝,在平整的地面上歪歪扭扭地写字。在菜园子里忙活的父亲看着我笑,在大槐树下的柴灶边做饭的母亲也看着我 地笑了。
③自从有了自己的书,我就知道我不是个笨孩子。在父亲母亲不断的表扬里,我简直是无可救药地爱上了读书。我反复地读着父亲送的这本旧书,直到上了小学一年级,老师给我发了新课本,我才把它放进了母亲的大木箱里。
④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去县城里培训学习的父亲,用一天的饭钱,给我换回来一本旧书——《在人间》。为了让我能够真正地读懂这本书,父亲给我讲了高尔基的故事。
⑤童年的高尔基,可怜又坚强的阿廖沙,都让我心疼不已。许多个安静的夜晚,躺在温暖的土炕上,我常常在心里对自己说:“你有父慈母爱,可以无忧无虑地上学读书,真的很幸福很快乐,你必须努力上学,好好读书!”可是初中二年级第二学期刚开始,因为家里发生变故,一心想着考中专考大学的我无奈辍学了。
⑥在玉米拔节抽穗的初夏时节,我背着一个大编织袋,踏上了去城里的路。临行的前一天晚上,母亲连夜为我缝制了一个新书包,父亲把我刚发的语文、数学和英语课本装进书包,又把那本《在人间》也装进了书包。在轰隆隆的火车上,我的耳边一直回响着父亲的话:“兰,想家的时候,就读书吧!”
⑦在外打工的日子里,我一直牢记着父亲的话。累了,读书;苦了,读书;想家了,读书。在不断读书的过程中,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梦想,开始练习写作。16岁那年,我写了两篇文章投了出去。一个多月以后,我收到了编辑老师手写的退稿信。文章虽然被退稿了,我却因为那封退稿信高兴了好长一段时间。我把编辑老师的嘱咐和鼓励牢牢地记在了心里,不再投稿,而是踏踏实实地读书学习。只读书不投稿的日子,我一直坚持了30年。
⑧2016年底,我重新拾起最初的梦想,刚刚开始投稿的时候,屡次碰壁,但我没有放弃努力,当我的文章一篇篇在报刊上发表时,我开心得像个没有长大的孩子。
⑨当我捧着刚刚收到的、崭新的山东省作协会员证给父亲看时,满眶泪水的父亲,在卧室的床头柜里,拿出一本用红绸布包着的旧书,颤抖着双手递给了我。红绸布里包着的,是我只学到了第8页的“初中第四册历史课本”。课本的封面上,有我认认真真、一笔一画写下的名字。
⑩这本父亲精心保存了36年的旧书,定价虽然只有3角8分钱,可是在我的心里却是这个世间最贵的书。
(有删改)
12.请你以“书”为线索,围绕“我”与父亲之间的故事,将文章的主要情节补充完整。
父亲送“我”他用过的第一册语文教材→ → →父亲拿出所珍藏的“我”的旧书。
13.揣摩下列语句,根据括号内的要求回答问题。
①在大槐树下的柴灶边做饭的母亲也看着我 地笑了。(在横线上补充形容母亲“笑”的神态的词语,并说明理由)
②自从有了自己的书,我就知道我不是个笨孩子。在父亲母亲不断的表扬里,我简直是无可救药地爱上了读书。(体会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4.根据上下文,揣摩退稿信的内容,以编辑的口吻把他想说的话写下来。(不少于40字)
15.本文最后一段与链接材料都写到了“书”,试分析两者情感表达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链接材料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节选自《阿长与<山海经>》)
四、微写作
16.写作训练
【写法借鉴】本文中对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描写别具特色。如元旦时,作者通过“伸出……按住……惶急……”“摇……笑……塞……”这些动作的描写和“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等充满欢欣和热情的语言,写出了她真诚的祈求,表现了她善良而迷信的一面。
【片段仿写】请你仔细观察一个人吃饭的样子,提炼出最富个性的动作,描写这个人的吃相。(150字左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形近字字音
【解析】【分析】ACD无误;B“憎”应读“zēnɡ”。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字音。读准字音,考生复习时要根据汉语拼音规则认读汉字,能够准确地选择注音正确或错误的一项,能分辨常见的字音误读类型,如社会因素干扰字、形似误读字、多音误读字等。
2.【答案】A
【知识点】先秦诸子百家;历史记载类(二十四史、地方志、野史等);阿长与《山海经》;木兰诗;孙权劝学《资治通鉴》;称谓;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A:《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朝的一首民歌,故错;B:正确;C:正确;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常识及内容的识记与理解。文学常识包括作家作品、朝代、国籍、典籍等,学过的课文的体裁、写作的顺序、写法、大致内容等要记牢实,不要张冠李戴。
3.【答案】D
【知识点】阿长与《山海经》;邓稼先;木兰诗;老山界;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ABC.正确。D.有误。 《台阶》 是小说。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4.【答案】A
【知识点】动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语法知识。
BCD.正确。
A.有误,后一个“美丽”是动词。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词性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需把握词性分类以及常见短语类型并能准确辨析。
5.【答案】A
【知识点】比喻
【解析】【分析】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A中把”我“比作”棉花“。
B中没有出现喻体。
C项中也没有出现喻体。
D项 ”他“和”哥哥“都是人,属一类事物,所以不能构成比喻。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比喻句的判断。比喻句必须出现本体和喻体。而且二者不可属于同一种事物。像D项就很典型,考生可积累记忆。
6.【答案】C
【知识点】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
【解析】【分析】C项中”全体“指全身。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词语的理解,当然离不开课文的语言环境。如题中的”全体“如果不理解课文,很容易以为是”大家“的意思。
7.【答案】B
【知识点】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阿长与《山海经》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学生要明确词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词语使用的正确与否.词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彩相一致.A项“小题大作”拿小题目做大文章。比喻把小事情当做大事情来处理。与对应的语境不符。B项“怨天尤人”尤:责备。埋怨上天,责备别人。形容对不如意的事一味强调客观因素。与对应的语境相符。C项“登峰造极”登:上;峰:山顶;造:到达;极:最高点。比喻学问、技能等达到最高的境界或成就。 与对应的语境不符。D项“巧夺天工”专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制成,形容技艺十分高超。与对应的语境不符。
故答案为:B。
【点评】做好本题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认真阅读,多积累课文中以及课外的词语和意思,学会恰当的使用。
8.【答案】C
【知识点】阿长与《山海经》;搭配不当
【解析】【分析】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C“热潮”和“开展”搭配不当。A、B、D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
9.【答案】C
【知识点】文化典籍;阿长与《山海经》;孙权劝学《资治通鉴》;称谓;历法
【解析】【分析】
A 有误,"令"是敬辞不是谦辞,令弟、令妹都是敬辞;
B 有误,《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C 正确;
D 有误,《资治通鉴》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不是司马迁。
故答案为: C
【点评】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古代文化常识。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文学作品中的地理、历史知识,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等知识。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广博的积累,平时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10.【答案】(1)示例:一座荒园,尽显童真童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示例:鲁迅先生的作品在我心里播下了温情的种子,当我读《阿长与《山海经》》时,我会想起我的外婆和奶奶。鲁迅的锋芒给了那个时代,他的温情给了那些童年的记忆。所以鲁迅并不遥远,他写的故事也发生在我的生活里。
【知识点】套用式仿写;作品的经典情节;对作品的体验感受;《朝花夕拾》
【解析】【分析】(1)本题仿写属于内容格式为主的仿写,应注意仿写句要注意内容与相应题目的关系。如:一间酒店,蕴藏苦辣辛酸。《孔乙己》);一幅照相,寄托怀念感激。(《藤野先生》)。
(2)按要求选两篇鲁迅的作品,概括作品中鲁迅表达的意思,谈谈自己的感悟即可。写出“种子是什么”,并能结合两篇文章来谈“种子”的含义即可。“种子”的意义可以从精神引领、文学熏陶、情感共鸣等方面回答。如:生得一身傲骨,坚持理想信念,不迁就,不逢迎,不怕碰壁。不信邪恶,不向权贵低头,不因贫贱折腰。只要能够自圆其说也可。答案不唯一。如:鲁迅先生在我心里播下了感恩的种子。鲁迅的文章总让人嚼之不尽,常读常新。如他在《阿长与<山海经>》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表达了对阿长的怀念感激之情。
故答案为:(1) 示例:一座荒园,尽显童真童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 示例:鲁迅先生的作品在我心里播下了温情的种子,当我读《阿长与《山海经》》时,我会想起我的外婆和奶奶。鲁迅的锋芒给了那个时代,他的温情给了那些童年的记忆。所以鲁迅并不遥远,他写的故事也发生在我的生活里。
【点评】(1)本题考查对名著的积累及感悟。学生在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等,又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2)本题考查名著内容及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学生必须对名著内容熟悉,才能准确把握所给语段出自哪部名著,文中人物是谁,人物性格怎样,与之相关还有什么故事情节。
本题考查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掌握情况,对名著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大语文观。以考促读。做这种题,熟读原作品,记住重点情节及人物的特征。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11.【答案】开放性命题,无唯一答案,只要描绘的话符合原文的内容即可。
【知识点】套用式仿写;阿长与《山海经》
【解析】【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模仿能力,开放性命题,无唯一答案,只要描绘的话符合原文的内容即可。如:《水浒传》— 直爽的阮小七;多谋的吴用;仗义的宋江;烈火一样的李逵;还有从逆来顺受到奋起杀敌的林冲。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模仿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只要描绘的话符合原文的内容即可。
【答案】12.父亲给“我”买书并讲故事激励“我”;父亲将“我”的书装进书包,并鼓励“我”在逆境中继续读书
13.①欣喜;因为这个词形象地表现了母亲看到“我”热衷于读书写字而由衷喜悦的心情。②“无可救药”在这里是贬词褒用,表现出“我”对读书的痴迷程度之深。
14.示例:你的文章有可观之处,但是内容略显稚嫩,建议你多读书多积淀。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你一定会写出更精彩的文章。期待你再次投稿。
15.本文中,只有3角8分钱的旧课本却被父亲珍藏了36年,表现出父亲对女儿被迫辍学的愧疚和对女儿重新读书所寄寓的期望,突出了父爱的珍贵;链接材料中,刻印粗拙的四本书,却被“我”视为“最为心爱的宝书”,表现出“我”对阿长的感激和思念之情,突出了阿长的仁厚、善良。
【知识点】语言得体;语言简明;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点评】
⑴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梳理。梳理情节,按着题干中的提示,先找出所示情节,然后再根据情节要素(地点、时间)和情节之间的关联性了解情节的变化,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活动,依照所示情节的概括方式概括出其它情节。
⑵本题考查词语表达效果分析。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本身:如词语的感彩(贬词褒用、褒词贬用)、词语的语体色彩(方言、口语、书面语)、叠词的节奏韵律美、形容词的生动优美、动词的具体凝练传神等。答题模式:效果词(形象生动、准确传神等)+结合词语的语境义+作者的思想感情。联系句子所涉及人物的深层感情,有时还要考虑作者的感情。
⑶本题考查阅读拓展。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以编辑的口吻把他最想说的话写出来即可。
⑷本题考查阅读比较。根据题干的要求对两篇文章的侧重点进行全面地把握,比较阅读时要找准两者的比较点,对相关的内容要准确把握。一定要结合原文内容分析,不能空谈。在此基础上归纳分析出要点。
1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梳理。结合“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去县城里培训学习的父亲,用一天的饭钱,给我换回来一本旧书——《在人间》。为了让我能够真正地读懂这本书,父亲给我讲了高尔基的故事”,第一空概括为:父亲给“我”买书并讲故事激励“我”;结合“父亲把我刚发的语文、数学和英语课本装进书包,又把那本《在人间》也装进了书包。在轰隆隆的火车上,我的耳边一直回响着父亲的话:‘兰,想家的时候,就读书吧’”,第二空概括为:父亲将“我”的书装进书包,并鼓励“我”在逆境中继续读书。
13.本题考查词语表达效果分析。“无可救药”原指病已经重到无法用药医治的程度,在这里是贬词褒用,表现出自己对读书的痴迷程度。
14.本题考查阅读拓展。由文章内容“文章虽然被退稿了,我却因为那封退稿信高兴了好长一段时间。我把编辑老师的嘱咐和鼓励牢牢地记在了心里,不再投稿,而是踏踏实实地读书学习”可以推测,编辑在退稿信中应该是嘱咐她好好读书,学习好的书籍的写法,鼓励她把文学基础打好再来投稿。据此来写退稿信的内容,注意是以编辑口吻写,语气应该是比较委婉,可以先肯定她的作品有自己的特色,然后再指出问题,再鼓励她好好读书,做好积淀,最后表达期待她再次投稿。还要注意字数限制。
15.本题考查阅读比较。选文“这本父亲精心保存了36年的旧书,定价虽然只有3角8分钱,可是在我的心里却是这个世间最贵的书”只有3角8分钱的旧课本却被父亲珍藏了36年,表现出父亲对女儿被迫失学的愧疚和对女儿重新读书所寄寓的期望,突出了父爱的珍贵;链接材料“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刻印粗拙的四本书,却被“我”视为“最为心爱的宝书”,表现出“我”对阿长的感激和思念之情,突出了阿长的仁厚、善良。
16.【答案】爸爸吃得快,有他的独门秘籍:他先把爱吃的菜全部夹到碗里,然后将饭菜一起吃。他低着头不停地把饭菜送入口里,不耽误一点时间,之后又快速地嚼几口,紧接着就咽了下去。有时,他也会为他的“鲁”付出代价。这不,老爸又被噎得两眼发直,但他很淡定,不慌不忙拿起汤匙,咕咚咕咚猛喝几口汤,之后,他又继续“战斗”了
【知识点】微写作(片断写作);阿长与《山海经》
【解析】【分析】
提炼出最富个性的动作,描写这个人的吃相。
1 / 1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10课阿长与《山海经》同步练习(培优卷)
一、单选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惊骇(hài) 孤孀(shuāng) 疮疤(chuāng)
B.掳去(lǔ) 惧惮(dàn) 憎恶(zèng)
C.絮说(xù) 诘问(jié) 霹雳(pī)
D.烦琐(suǒ) 粗拙(zhuō) 震悚(sǒng)
【答案】B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形近字字音
【解析】【分析】ACD无误;B“憎”应读“zēnɡ”。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字音。读准字音,考生复习时要根据汉语拼音规则认读汉字,能够准确地选择注音正确或错误的一项,能分辨常见的字音误读类型,如社会因素干扰字、形似误读字、多音误读字等。
2.(2022七下·昆明期末)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木兰诗》是我国北宋时期北方的一首民歌,选自郭茂倩编写的《乐府诗集》。
B.中国古代称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如“孤常读书”中的“孤”是古时王侯的自称,“卿今当涂掌事”中的“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C.《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表达了作者对阿长这位劳动妇女真诚的怀念。
D.《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由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答案】A
【知识点】先秦诸子百家;历史记载类(二十四史、地方志、野史等);阿长与《山海经》;木兰诗;孙权劝学《资治通鉴》;称谓;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A:《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朝的一首民歌,故错;B:正确;C:正确;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常识及内容的识记与理解。文学常识包括作家作品、朝代、国籍、典籍等,学过的课文的体裁、写作的顺序、写法、大致内容等要记牢实,不要张冠李戴。
3.(2022七下·庆阳期中)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它与《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双璧”。“乐府”本是官署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集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见政治得失,后来发展为一种诗歌体裁。
B.《邓稼先》一文中,作者杨振宁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一百多年来的民族情结、同窗五十载的友谊为情感积淀,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邓稼先。
C.《老山界》是无产阶级革命家陆定一回忆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老山界的经过,表现了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D.《阿长与<山海经>》、《台阶》、《老王》的作者分别是鲁迅、李森祥、杨绛,文体都是散文,都是述说小人物的故事。
【答案】D
【知识点】阿长与《山海经》;邓稼先;木兰诗;老山界;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ABC.正确。D.有误。 《台阶》 是小说。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4.下列语法知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乌当区永乐乡的桃花很美丽。”“这段旅程美丽了我的心情。”两句中的两个“美丽”都是形容词。
B.“她生得黄胖而矮”这个句子的补语是“黄胖而矮”。
C.“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句中“在你怀里”是状语。
D.“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句子的主干是“长妈妈是女工”。
【答案】A
【知识点】动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语法知识。
BCD.正确。
A.有误,后一个“美丽”是动词。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词性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需把握词性分类以及常见短语类型并能准确辨析。
5.选出下列各句中使用比喻的一项是( )
A.我已经困软得像一团棉花了。
B.那笑声里,仿佛带着一点“非日本”的什么东西。
C.我的鼻子陡然一酸,像要哭出来。
D.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答案】A
【知识点】比喻
【解析】【分析】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A中把”我“比作”棉花“。
B中没有出现喻体。
C项中也没有出现喻体。
D项 ”他“和”哥哥“都是人,属一类事物,所以不能构成比喻。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比喻句的判断。比喻句必须出现本体和喻体。而且二者不可属于同一种事物。像D项就很典型,考生可积累记忆。
6.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元旦辟头的磨难,总算已经受完,可以下床玩耍去了。(开头)
B.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拟声词,形容细碎的说话声)
C.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大家)
D.我惧惮她什么呢!(害怕)
【答案】C
【知识点】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
【解析】【分析】C项中”全体“指全身。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词语的理解,当然离不开课文的语言环境。如题中的”全体“如果不理解课文,很容易以为是”大家“的意思。
7.下列语句中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份试卷中的第1小题他花了10分钟时间才完成,真是小题大作。
B.篮球比赛输了,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吸取教训,提高技艺。
C.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终于登峰造极,在山顶欣赏到了美好的景色。
D.黄山的石、雾、松是大自然的造化,无一不巧夺天工,令人赞叹不已。
【答案】B
【知识点】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阿长与《山海经》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学生要明确词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词语使用的正确与否.词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彩相一致.A项“小题大作”拿小题目做大文章。比喻把小事情当做大事情来处理。与对应的语境不符。B项“怨天尤人”尤:责备。埋怨上天,责备别人。形容对不如意的事一味强调客观因素。与对应的语境相符。C项“登峰造极”登:上;峰:山顶;造:到达;极:最高点。比喻学问、技能等达到最高的境界或成就。 与对应的语境不符。D项“巧夺天工”专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制成,形容技艺十分高超。与对应的语境不符。
故答案为:B。
【点评】做好本题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认真阅读,多积累课文中以及课外的词语和意思,学会恰当的使用。
8.对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是( )
A.我国登山运动员不顾暴风雪的袭击,终于登上珠穆朗玛峰最高顶峰。修改:删去“最高”或删去“顶”。
B.从这件小事中,说明了一个大问题。修改:删去“从”和“中”。
C.一个“人人争三好”的热潮正在我校展开。修改:将“展开”改为“开展”。
D.迎面吹来一股寒风,不禁使我打了个寒噤。修改:将“不禁”放在“打”前面。
【答案】C
【知识点】阿长与《山海经》;搭配不当
【解析】【分析】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C“热潮”和“开展”搭配不当。A、B、D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
9.(2023七下·昆明月考)班队开展了“集文常,拓视野”知识竞赛,下列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时,常用“家”“令”等谦辞,如家父、家母、令弟、令妹等。
B.《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写的一篇怀念保姆的文章。文章通过对阿长的一些琐事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她的怀念。该文选自小说集《呐喊》。
C.中国传统历法常用干支纪年法表示年份,今年按照此方法计算应该是农历辛丑年。
D.北宋史学家司马迁主持编纂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课文《孙权劝学》就节选自该作品。
【答案】C
【知识点】文化典籍;阿长与《山海经》;孙权劝学《资治通鉴》;称谓;历法
【解析】【分析】
A 有误,"令"是敬辞不是谦辞,令弟、令妹都是敬辞;
B 有误,《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C 正确;
D 有误,《资治通鉴》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不是司马迁。
故答案为: C
【点评】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古代文化常识。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文学作品中的地理、历史知识,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等知识。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广博的积累,平时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二、语言表达
10.某班同学根据课堂所学的鲁迅作品,开展了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也参与进来。
(1)【活动一:经典重温】
读完经典文学作品,总有一些场景、 一些情节、 一些人物的言行留在我们的心里,挥之不去。请你选择一篇鲁迅的作品,就其中你最难忘的内容,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一句话。
示例:四本小书,寄托怀念感激。(《阿长与<山海经>》)
(2)【活动二:薪火相传】
鲁迅去世后,不少青年学生自发地来到鲁迅墓前,挥泪宣誓:“先生,没有死;青年,莫彷徨!花谢,种子在,撒播在青年的脑海。”本周,班级要出一期主题为“花谢,种子在”的黑板报,请你也来投稿。要求;结合《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文章,用凝练的语言谈谈鲁迅作品在你心中播撒下的“种子”。
【答案】(1)示例:一座荒园,尽显童真童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示例:鲁迅先生的作品在我心里播下了温情的种子,当我读《阿长与《山海经》》时,我会想起我的外婆和奶奶。鲁迅的锋芒给了那个时代,他的温情给了那些童年的记忆。所以鲁迅并不遥远,他写的故事也发生在我的生活里。
【知识点】套用式仿写;作品的经典情节;对作品的体验感受;《朝花夕拾》
【解析】【分析】(1)本题仿写属于内容格式为主的仿写,应注意仿写句要注意内容与相应题目的关系。如:一间酒店,蕴藏苦辣辛酸。《孔乙己》);一幅照相,寄托怀念感激。(《藤野先生》)。
(2)按要求选两篇鲁迅的作品,概括作品中鲁迅表达的意思,谈谈自己的感悟即可。写出“种子是什么”,并能结合两篇文章来谈“种子”的含义即可。“种子”的意义可以从精神引领、文学熏陶、情感共鸣等方面回答。如:生得一身傲骨,坚持理想信念,不迁就,不逢迎,不怕碰壁。不信邪恶,不向权贵低头,不因贫贱折腰。只要能够自圆其说也可。答案不唯一。如:鲁迅先生在我心里播下了感恩的种子。鲁迅的文章总让人嚼之不尽,常读常新。如他在《阿长与<山海经>》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表达了对阿长的怀念感激之情。
故答案为:(1) 示例:一座荒园,尽显童真童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 示例:鲁迅先生的作品在我心里播下了温情的种子,当我读《阿长与《山海经》》时,我会想起我的外婆和奶奶。鲁迅的锋芒给了那个时代,他的温情给了那些童年的记忆。所以鲁迅并不遥远,他写的故事也发生在我的生活里。
【点评】(1)本题考查对名著的积累及感悟。学生在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等,又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2)本题考查名著内容及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学生必须对名著内容熟悉,才能准确把握所给语段出自哪部名著,文中人物是谁,人物性格怎样,与之相关还有什么故事情节。
本题考查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掌握情况,对名著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大语文观。以考促读。做这种题,熟读原作品,记住重点情节及人物的特征。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11.仿照例句,对某一文学作品写几句描绘的话。
例句:《山海经》—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答案】开放性命题,无唯一答案,只要描绘的话符合原文的内容即可。
【知识点】套用式仿写;阿长与《山海经》
【解析】【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模仿能力,开放性命题,无唯一答案,只要描绘的话符合原文的内容即可。如:《水浒传》— 直爽的阮小七;多谋的吴用;仗义的宋江;烈火一样的李逵;还有从逆来顺受到奋起杀敌的林冲。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模仿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只要描绘的话符合原文的内容即可。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世间最贵的书
崔相珍
①五六岁的时候,父亲教我认识了200多个汉字,还把他用过的第一册语文教材送给了我。母亲找出哥哥用旧了的蓝粗布书包,仔细地缝上了两个新补丁,又帮我把语文课本里的粉笔末儿抖搂干净,装进书包里。
②我如获至宝。跟着父亲去学校的时候,他的学生们在教室里大声读书,我坐在门槛上,捧着书小声咕哝。跟着母亲下地干活的时候,我背着书包,坐在细瘦的田埂上,读书给花听。碰到不认识的字,就飞快地跑到母亲身边求教。哥哥在大槐树下写作业的时候,我也找根小树枝,在平整的地面上歪歪扭扭地写字。在菜园子里忙活的父亲看着我笑,在大槐树下的柴灶边做饭的母亲也看着我 地笑了。
③自从有了自己的书,我就知道我不是个笨孩子。在父亲母亲不断的表扬里,我简直是无可救药地爱上了读书。我反复地读着父亲送的这本旧书,直到上了小学一年级,老师给我发了新课本,我才把它放进了母亲的大木箱里。
④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去县城里培训学习的父亲,用一天的饭钱,给我换回来一本旧书——《在人间》。为了让我能够真正地读懂这本书,父亲给我讲了高尔基的故事。
⑤童年的高尔基,可怜又坚强的阿廖沙,都让我心疼不已。许多个安静的夜晚,躺在温暖的土炕上,我常常在心里对自己说:“你有父慈母爱,可以无忧无虑地上学读书,真的很幸福很快乐,你必须努力上学,好好读书!”可是初中二年级第二学期刚开始,因为家里发生变故,一心想着考中专考大学的我无奈辍学了。
⑥在玉米拔节抽穗的初夏时节,我背着一个大编织袋,踏上了去城里的路。临行的前一天晚上,母亲连夜为我缝制了一个新书包,父亲把我刚发的语文、数学和英语课本装进书包,又把那本《在人间》也装进了书包。在轰隆隆的火车上,我的耳边一直回响着父亲的话:“兰,想家的时候,就读书吧!”
⑦在外打工的日子里,我一直牢记着父亲的话。累了,读书;苦了,读书;想家了,读书。在不断读书的过程中,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梦想,开始练习写作。16岁那年,我写了两篇文章投了出去。一个多月以后,我收到了编辑老师手写的退稿信。文章虽然被退稿了,我却因为那封退稿信高兴了好长一段时间。我把编辑老师的嘱咐和鼓励牢牢地记在了心里,不再投稿,而是踏踏实实地读书学习。只读书不投稿的日子,我一直坚持了30年。
⑧2016年底,我重新拾起最初的梦想,刚刚开始投稿的时候,屡次碰壁,但我没有放弃努力,当我的文章一篇篇在报刊上发表时,我开心得像个没有长大的孩子。
⑨当我捧着刚刚收到的、崭新的山东省作协会员证给父亲看时,满眶泪水的父亲,在卧室的床头柜里,拿出一本用红绸布包着的旧书,颤抖着双手递给了我。红绸布里包着的,是我只学到了第8页的“初中第四册历史课本”。课本的封面上,有我认认真真、一笔一画写下的名字。
⑩这本父亲精心保存了36年的旧书,定价虽然只有3角8分钱,可是在我的心里却是这个世间最贵的书。
(有删改)
12.请你以“书”为线索,围绕“我”与父亲之间的故事,将文章的主要情节补充完整。
父亲送“我”他用过的第一册语文教材→ → →父亲拿出所珍藏的“我”的旧书。
13.揣摩下列语句,根据括号内的要求回答问题。
①在大槐树下的柴灶边做饭的母亲也看着我 地笑了。(在横线上补充形容母亲“笑”的神态的词语,并说明理由)
②自从有了自己的书,我就知道我不是个笨孩子。在父亲母亲不断的表扬里,我简直是无可救药地爱上了读书。(体会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4.根据上下文,揣摩退稿信的内容,以编辑的口吻把他想说的话写下来。(不少于40字)
15.本文最后一段与链接材料都写到了“书”,试分析两者情感表达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链接材料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节选自《阿长与<山海经>》)
【答案】12.父亲给“我”买书并讲故事激励“我”;父亲将“我”的书装进书包,并鼓励“我”在逆境中继续读书
13.①欣喜;因为这个词形象地表现了母亲看到“我”热衷于读书写字而由衷喜悦的心情。②“无可救药”在这里是贬词褒用,表现出“我”对读书的痴迷程度之深。
14.示例:你的文章有可观之处,但是内容略显稚嫩,建议你多读书多积淀。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你一定会写出更精彩的文章。期待你再次投稿。
15.本文中,只有3角8分钱的旧课本却被父亲珍藏了36年,表现出父亲对女儿被迫辍学的愧疚和对女儿重新读书所寄寓的期望,突出了父爱的珍贵;链接材料中,刻印粗拙的四本书,却被“我”视为“最为心爱的宝书”,表现出“我”对阿长的感激和思念之情,突出了阿长的仁厚、善良。
【知识点】语言得体;语言简明;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点评】
⑴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梳理。梳理情节,按着题干中的提示,先找出所示情节,然后再根据情节要素(地点、时间)和情节之间的关联性了解情节的变化,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活动,依照所示情节的概括方式概括出其它情节。
⑵本题考查词语表达效果分析。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本身:如词语的感彩(贬词褒用、褒词贬用)、词语的语体色彩(方言、口语、书面语)、叠词的节奏韵律美、形容词的生动优美、动词的具体凝练传神等。答题模式:效果词(形象生动、准确传神等)+结合词语的语境义+作者的思想感情。联系句子所涉及人物的深层感情,有时还要考虑作者的感情。
⑶本题考查阅读拓展。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以编辑的口吻把他最想说的话写出来即可。
⑷本题考查阅读比较。根据题干的要求对两篇文章的侧重点进行全面地把握,比较阅读时要找准两者的比较点,对相关的内容要准确把握。一定要结合原文内容分析,不能空谈。在此基础上归纳分析出要点。
1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梳理。结合“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去县城里培训学习的父亲,用一天的饭钱,给我换回来一本旧书——《在人间》。为了让我能够真正地读懂这本书,父亲给我讲了高尔基的故事”,第一空概括为:父亲给“我”买书并讲故事激励“我”;结合“父亲把我刚发的语文、数学和英语课本装进书包,又把那本《在人间》也装进了书包。在轰隆隆的火车上,我的耳边一直回响着父亲的话:‘兰,想家的时候,就读书吧’”,第二空概括为:父亲将“我”的书装进书包,并鼓励“我”在逆境中继续读书。
13.本题考查词语表达效果分析。“无可救药”原指病已经重到无法用药医治的程度,在这里是贬词褒用,表现出自己对读书的痴迷程度。
14.本题考查阅读拓展。由文章内容“文章虽然被退稿了,我却因为那封退稿信高兴了好长一段时间。我把编辑老师的嘱咐和鼓励牢牢地记在了心里,不再投稿,而是踏踏实实地读书学习”可以推测,编辑在退稿信中应该是嘱咐她好好读书,学习好的书籍的写法,鼓励她把文学基础打好再来投稿。据此来写退稿信的内容,注意是以编辑口吻写,语气应该是比较委婉,可以先肯定她的作品有自己的特色,然后再指出问题,再鼓励她好好读书,做好积淀,最后表达期待她再次投稿。还要注意字数限制。
15.本题考查阅读比较。选文“这本父亲精心保存了36年的旧书,定价虽然只有3角8分钱,可是在我的心里却是这个世间最贵的书”只有3角8分钱的旧课本却被父亲珍藏了36年,表现出父亲对女儿被迫失学的愧疚和对女儿重新读书所寄寓的期望,突出了父爱的珍贵;链接材料“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刻印粗拙的四本书,却被“我”视为“最为心爱的宝书”,表现出“我”对阿长的感激和思念之情,突出了阿长的仁厚、善良。
四、微写作
16.写作训练
【写法借鉴】本文中对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描写别具特色。如元旦时,作者通过“伸出……按住……惶急……”“摇……笑……塞……”这些动作的描写和“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等充满欢欣和热情的语言,写出了她真诚的祈求,表现了她善良而迷信的一面。
【片段仿写】请你仔细观察一个人吃饭的样子,提炼出最富个性的动作,描写这个人的吃相。(150字左右)
【答案】爸爸吃得快,有他的独门秘籍:他先把爱吃的菜全部夹到碗里,然后将饭菜一起吃。他低着头不停地把饭菜送入口里,不耽误一点时间,之后又快速地嚼几口,紧接着就咽了下去。有时,他也会为他的“鲁”付出代价。这不,老爸又被噎得两眼发直,但他很淡定,不慌不忙拿起汤匙,咕咚咕咚猛喝几口汤,之后,他又继续“战斗”了
【知识点】微写作(片断写作);阿长与《山海经》
【解析】【分析】
提炼出最富个性的动作,描写这个人的吃相。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