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11课《老王》同步练习(基础卷)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11课《老王》同步练习(基础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06 21:36:57

文档简介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11课《老王》同步练习(基础卷)
一、填空题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dēng(   )车 huáng(   )恐 zhǒng(   )胀 荒pì(   )
取dì(   ) jiàng(   )格 镶qiàn(   ) zhì(   )笨
wǔ(   )辱 愧怍(   ) 伛着(   )  
2.《老王》的作者是   ,著名的   家、   家,代表作有散文《   》、译作《   》等。文中提到的“默存”是作者丈夫   的字。
3.(全国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课练:11 老 王)选词填空。
(1)后来我坐着老王的车和他   (谈话 闲聊 讨论)的时候,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他说,住那儿多年了。
(2)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   (欺辱 侮辱 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
4.(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同步练习:10 老王)指出下列句子的描写方法
(1)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2)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3)他……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   
(4)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   
二、问答题
5.(《老王》同步练习3)在《老王》这篇课文中,作者的善良表现在哪里?老王的善良又表现在哪里?
6.(中考新考法·引导学习方法)阿长、老王和《台阶》中的父亲同为平凡的小人物,各有特点,也有相同之处。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比较探究,并完成下表。 (要点:把握人物形象)
身份 人物形象特点
不同点 阿长: ①    阿长:粗俗无知,愚昧迷信,但又善良淳朴,仁厚慈爱
老王:人力车夫 老王:生活窘迫,孤苦伶仃②   
“父亲”:农民 “父亲”: ③   
共同点 ④    各有缺点,但是⑤   
三、语言表达
7.比较下边每组两个句子,联系《老王》上下文,说说①在表达上的好处。
(1)①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 ②我谢了他的好香油和大鸡蛋。
(2)①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同。 ②他送的冰比前一个三轮车工人送的大一倍,冰价相同。
8.老王的三轮车,见证了老王的辛酸和善良,也见证了杨绛夫妻对老王的同情和关怀。请以三轮车的口吻,讲述老王与杨绛夫妇之间的温情故事。字数150左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蹬;惶;肿;僻;缔;降;嵌;滞;侮;zuò;yǔ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蹬(dēng):踩,践踏。
惶恐(huáng kǒng):惶惧惊恐。
肿胀(zhǒng zhàng):由于发炎、淤血或充血身体某一部分体积增大。
荒僻huāngpì:人迹罕至且偏远。
取缔qǔdì:明令取消或禁止某事。
降格(jiǎng gé):降低身份、标准、等级等。
镶嵌(xiāng qiàn):以物嵌入,作为装饰。
滞笨(zhì bèn):形容人行动迟缓或思想迟钝。
侮辱(wǔ rǔ):欺侮羞辱,使蒙受耻辱。
愧怍(kuì zuò):指惭愧;羞愧。
伛着(yǔ zhe) :弯着
故答案为:第1空、蹬
第2空、惶
第3空、肿
第4空、僻
第5空、缔
第6空、降
第7空、嵌
第8空、滞
第9空、侮
第10空、zuò
第11空、yǔ
【点评】本题考查汉字字音和字形。给汉字注音,要注意字母的拼写、声调符号及标注位置、多音字的区别等。根据拼音写汉字,要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避免混淆。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对于形似字、同音字、多音字、易错字,要勤于积累,加强记忆。
2.【答案】杨绛;作;翻译;干校六记;堂吉诃德;钱锺书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 杨绛(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1923年,随全家迁往苏州,进入振华女校就读。1928年,进入苏州东吴大学。1932年,毕业于东吴大学,同年前往清华大学借读,并认识了钱锺书。1935年—1938年,留学英法。1942年冬,完成了其第一部剧作《称心如意》在上海公演。1944年,创作的喜剧《弄真成假》在上海公演。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冲击,被诬蔑为“资产阶级学术权威”。1970年7月,下放至“五七干校”。1978年,出版《堂吉诃德》中译本。1981年7月,出版散文集《干校六记》。
故答案为:杨绛;
作;
翻译;
干校六记;
堂吉诃德;
钱锺书
【点评】本题考查对作家作品的识记。解答此类题,关键在于平时的识记与积累。这类题的判断点是:作者的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的名称、体裁、出处、人物、内容(情节)、主题、风格、流派等。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根据积累的知识答题即可。
3.【答案】(1)闲聊
(2)欺负
【知识点】同义词;近义词;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⑴闲聊, 一般聊天就是没有主题,海阔天空,只要有话题就可以了,而谈话,一般是在谈之前就已经确定了相当具体的主题,谈话内容不会太出格,比较正式一点 。这里表现“我”和老王的亲近关系,用闲聊。
⑵欺辱意思就是用蛮横无理的手段侵犯欺压、压迫或侮辱。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欺负指用蛮横无理的手段侵犯、压迫或侮辱。这里用欺负。
【点评】本题考查选词填空。做选词填空的题,既要注意词语表达的意思,近义词的区别(从词语使用的范围,感彩,语义表达的轻重等角度辨析),还要注意上下文的联系。关联词语还要注意关联词语表示的关系。
4.【答案】(1)外貌描写
(2)语言描写
(3)动作描写
(4)心理描写
【知识点】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描写方法的辨析。外貌描写,可以从人物的容貌、衣着、姿态和神情等方面的描写;动作描写,指人的思想品质和性格是表现在行动中的描写;语言描写,写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描写。写人物的心理活动。
故答案为:⑴ 外貌描写 ⑵ 语言描写 ⑶ 动作描写 ⑷ 心理描写
【点评】描写方法的辨析,首先要把握领会每种描写方法的特点,根据不同特点进行准确判断辨析。对于此类知识点并不难掌握,我们可以通过强化练习进行记忆。
5.【答案】作者的善良是对弱者的同情,老王的善良表现在对他人的帮助。
【知识点】老王;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分析】先在文中找出相关内容,然后再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作者的善良是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车;关切地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送给他大瓶鱼肝油。老王的善良是:愿意给我们带送”冰块,车费减半;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
【点评】本题是对内容概括的考查。方法:一、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二:要素串连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6.【答案】底层劳动妇女;诚实厚道,懂得感恩;倔强、爱面子,但又勤劳朴实,吃苦耐劳,不甘落后;都是社会底层的人民,生活艰苦;都自食其力,勤劳善良,平凡仁厚
【知识点】老王;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
【解析】【分析】阿长是鲁迅儿时的保姆,是个底层的劳动妇女,鲁迅称她为“阿妈”,但憎恶她时就叫“阿长”。从长妈妈的身上,我们看到了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歌颂他们虽然生活艰苦,但是自食其力,勤劳善良、美好的一面。
《老王》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回忆了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段,刻画了一个虽是底层小人物,生活艰苦,但是自食其力,勤劳善良、老实厚道,懂得感恩的“老王”形象,表达了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不幸者的关心、同情和尊重。
《台阶》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虽是底层小人物,生活艰苦,但是自食其力,勤劳善良。
故答案为:①底层劳动妇女
②诚实厚道,懂得感恩
③倔强、爱面子,但又勤劳朴实,吃苦耐劳,不甘落后
④都是社会底层的人民,生活艰苦
⑤都自食其力,勤劳善良,平凡仁厚
【点评】本题考查文章对比阅读。读懂文章内容,在文中找到描写人物言行举止、旁观者角度、作者评价等内容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理解人物身份,根据题目要求答题即可。
7.【答案】(1)①句重复两次“谢了”表明作者的感激之情,更突出香油和鸡蛋的贵重。
(2)①句“前任”一词简炼之至,大词小用,又很风趣。
【知识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分析】(1)比较前后两个句子,①句是连用了两个“谢了”来引出感谢的内容,能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突出面对这些“香油”“鸡蛋”我的感激;而②句的表述则显得过于随意,情感平淡。(2)比较前后两个句子,①句将“前一个三轮车工人”用“前任”替代,表意简洁,同时又显得把老王的身份看得很重,为后文突出作者内心的“平等”意识作铺垫。
故答案为: ⑴ ①句重复两次“谢了”表明作者的感激之情,更突出香油和鸡蛋的贵重。
⑵ ①句“前任”一词简炼之至,大词小用,又很风趣。
【点评】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8.【答案】示例:
我的主人年纪大,一个人孤苦伶仃,因为眼睛有病,别人不愿让他拉,杨绛先生就经常照顾他的生意。主人给杨绛先生家捎带冰,说车费可以减半,杨绛先生不肯少付车费,主人给他们送的冰比原来的大一倍。有一次,钱锺书先生生了病,主人送他去医院,却坚决不肯拿钱,还担心他们没有钱看病。主人得了重病,临去世前,特意给杨绛先生家送去了珍贵的香油和鸡蛋。
【知识点】创新题型;语言生动;语言得体;语言简明
【解析】【分析】以三轮车的口吻讲述故事,老王是三轮车的主人,三轮车见证了老王和杨绛夫妇的故事,包括杨绛夫妇经常坐车、主人送冰、主人送鸡蛋和香油等。语言温和,字数150左右。
故答案为:我的主人年纪大,一个人孤苦伶仃,因为眼睛有病,别人不愿让他拉,杨绛先生就经常照顾他的生意。主人给杨绛先生家捎带冰,说车费可以减半,杨绛先生不肯少付车费,主人给他们送的冰比原来的大一倍。有一次,钱锺书先生生了病,主人送他去医院,却坚决不肯拿钱,还担心他们没有钱看病。主人得了重病,临去世前,特意给杨绛先生家送去了珍贵的香油和鸡蛋。
【点评】本题考查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根据题目要求,围绕某个主题展开描写,语言有逻辑,突出重点即可。
1 / 1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11课《老王》同步练习(基础卷)
一、填空题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dēng(   )车 huáng(   )恐 zhǒng(   )胀 荒pì(   )
取dì(   ) jiàng(   )格 镶qiàn(   ) zhì(   )笨
wǔ(   )辱 愧怍(   ) 伛着(   )  
【答案】蹬;惶;肿;僻;缔;降;嵌;滞;侮;zuò;yǔ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蹬(dēng):踩,践踏。
惶恐(huáng kǒng):惶惧惊恐。
肿胀(zhǒng zhàng):由于发炎、淤血或充血身体某一部分体积增大。
荒僻huāngpì:人迹罕至且偏远。
取缔qǔdì:明令取消或禁止某事。
降格(jiǎng gé):降低身份、标准、等级等。
镶嵌(xiāng qiàn):以物嵌入,作为装饰。
滞笨(zhì bèn):形容人行动迟缓或思想迟钝。
侮辱(wǔ rǔ):欺侮羞辱,使蒙受耻辱。
愧怍(kuì zuò):指惭愧;羞愧。
伛着(yǔ zhe) :弯着
故答案为:第1空、蹬
第2空、惶
第3空、肿
第4空、僻
第5空、缔
第6空、降
第7空、嵌
第8空、滞
第9空、侮
第10空、zuò
第11空、yǔ
【点评】本题考查汉字字音和字形。给汉字注音,要注意字母的拼写、声调符号及标注位置、多音字的区别等。根据拼音写汉字,要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避免混淆。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对于形似字、同音字、多音字、易错字,要勤于积累,加强记忆。
2.《老王》的作者是   ,著名的   家、   家,代表作有散文《   》、译作《   》等。文中提到的“默存”是作者丈夫   的字。
【答案】杨绛;作;翻译;干校六记;堂吉诃德;钱锺书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 杨绛(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1923年,随全家迁往苏州,进入振华女校就读。1928年,进入苏州东吴大学。1932年,毕业于东吴大学,同年前往清华大学借读,并认识了钱锺书。1935年—1938年,留学英法。1942年冬,完成了其第一部剧作《称心如意》在上海公演。1944年,创作的喜剧《弄真成假》在上海公演。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冲击,被诬蔑为“资产阶级学术权威”。1970年7月,下放至“五七干校”。1978年,出版《堂吉诃德》中译本。1981年7月,出版散文集《干校六记》。
故答案为:杨绛;
作;
翻译;
干校六记;
堂吉诃德;
钱锺书
【点评】本题考查对作家作品的识记。解答此类题,关键在于平时的识记与积累。这类题的判断点是:作者的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的名称、体裁、出处、人物、内容(情节)、主题、风格、流派等。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根据积累的知识答题即可。
3.(全国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课练:11 老 王)选词填空。
(1)后来我坐着老王的车和他   (谈话 闲聊 讨论)的时候,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他说,住那儿多年了。
(2)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   (欺辱 侮辱 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
【答案】(1)闲聊
(2)欺负
【知识点】同义词;近义词;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⑴闲聊, 一般聊天就是没有主题,海阔天空,只要有话题就可以了,而谈话,一般是在谈之前就已经确定了相当具体的主题,谈话内容不会太出格,比较正式一点 。这里表现“我”和老王的亲近关系,用闲聊。
⑵欺辱意思就是用蛮横无理的手段侵犯欺压、压迫或侮辱。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欺负指用蛮横无理的手段侵犯、压迫或侮辱。这里用欺负。
【点评】本题考查选词填空。做选词填空的题,既要注意词语表达的意思,近义词的区别(从词语使用的范围,感彩,语义表达的轻重等角度辨析),还要注意上下文的联系。关联词语还要注意关联词语表示的关系。
4.(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同步练习:10 老王)指出下列句子的描写方法
(1)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2)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3)他……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   
(4)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   
【答案】(1)外貌描写
(2)语言描写
(3)动作描写
(4)心理描写
【知识点】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描写方法的辨析。外貌描写,可以从人物的容貌、衣着、姿态和神情等方面的描写;动作描写,指人的思想品质和性格是表现在行动中的描写;语言描写,写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描写。写人物的心理活动。
故答案为:⑴ 外貌描写 ⑵ 语言描写 ⑶ 动作描写 ⑷ 心理描写
【点评】描写方法的辨析,首先要把握领会每种描写方法的特点,根据不同特点进行准确判断辨析。对于此类知识点并不难掌握,我们可以通过强化练习进行记忆。
二、问答题
5.(《老王》同步练习3)在《老王》这篇课文中,作者的善良表现在哪里?老王的善良又表现在哪里?
【答案】作者的善良是对弱者的同情,老王的善良表现在对他人的帮助。
【知识点】老王;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分析】先在文中找出相关内容,然后再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作者的善良是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车;关切地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送给他大瓶鱼肝油。老王的善良是:愿意给我们带送”冰块,车费减半;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
【点评】本题是对内容概括的考查。方法:一、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二:要素串连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6.(中考新考法·引导学习方法)阿长、老王和《台阶》中的父亲同为平凡的小人物,各有特点,也有相同之处。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比较探究,并完成下表。 (要点:把握人物形象)
身份 人物形象特点
不同点 阿长: ①    阿长:粗俗无知,愚昧迷信,但又善良淳朴,仁厚慈爱
老王:人力车夫 老王:生活窘迫,孤苦伶仃②   
“父亲”:农民 “父亲”: ③   
共同点 ④    各有缺点,但是⑤   
【答案】底层劳动妇女;诚实厚道,懂得感恩;倔强、爱面子,但又勤劳朴实,吃苦耐劳,不甘落后;都是社会底层的人民,生活艰苦;都自食其力,勤劳善良,平凡仁厚
【知识点】老王;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
【解析】【分析】阿长是鲁迅儿时的保姆,是个底层的劳动妇女,鲁迅称她为“阿妈”,但憎恶她时就叫“阿长”。从长妈妈的身上,我们看到了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歌颂他们虽然生活艰苦,但是自食其力,勤劳善良、美好的一面。
《老王》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回忆了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段,刻画了一个虽是底层小人物,生活艰苦,但是自食其力,勤劳善良、老实厚道,懂得感恩的“老王”形象,表达了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不幸者的关心、同情和尊重。
《台阶》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虽是底层小人物,生活艰苦,但是自食其力,勤劳善良。
故答案为:①底层劳动妇女
②诚实厚道,懂得感恩
③倔强、爱面子,但又勤劳朴实,吃苦耐劳,不甘落后
④都是社会底层的人民,生活艰苦
⑤都自食其力,勤劳善良,平凡仁厚
【点评】本题考查文章对比阅读。读懂文章内容,在文中找到描写人物言行举止、旁观者角度、作者评价等内容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理解人物身份,根据题目要求答题即可。
三、语言表达
7.比较下边每组两个句子,联系《老王》上下文,说说①在表达上的好处。
(1)①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 ②我谢了他的好香油和大鸡蛋。
(2)①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同。 ②他送的冰比前一个三轮车工人送的大一倍,冰价相同。
【答案】(1)①句重复两次“谢了”表明作者的感激之情,更突出香油和鸡蛋的贵重。
(2)①句“前任”一词简炼之至,大词小用,又很风趣。
【知识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分析】(1)比较前后两个句子,①句是连用了两个“谢了”来引出感谢的内容,能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突出面对这些“香油”“鸡蛋”我的感激;而②句的表述则显得过于随意,情感平淡。(2)比较前后两个句子,①句将“前一个三轮车工人”用“前任”替代,表意简洁,同时又显得把老王的身份看得很重,为后文突出作者内心的“平等”意识作铺垫。
故答案为: ⑴ ①句重复两次“谢了”表明作者的感激之情,更突出香油和鸡蛋的贵重。
⑵ ①句“前任”一词简炼之至,大词小用,又很风趣。
【点评】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8.老王的三轮车,见证了老王的辛酸和善良,也见证了杨绛夫妻对老王的同情和关怀。请以三轮车的口吻,讲述老王与杨绛夫妇之间的温情故事。字数150左右。
【答案】示例:
我的主人年纪大,一个人孤苦伶仃,因为眼睛有病,别人不愿让他拉,杨绛先生就经常照顾他的生意。主人给杨绛先生家捎带冰,说车费可以减半,杨绛先生不肯少付车费,主人给他们送的冰比原来的大一倍。有一次,钱锺书先生生了病,主人送他去医院,却坚决不肯拿钱,还担心他们没有钱看病。主人得了重病,临去世前,特意给杨绛先生家送去了珍贵的香油和鸡蛋。
【知识点】创新题型;语言生动;语言得体;语言简明
【解析】【分析】以三轮车的口吻讲述故事,老王是三轮车的主人,三轮车见证了老王和杨绛夫妇的故事,包括杨绛夫妇经常坐车、主人送冰、主人送鸡蛋和香油等。语言温和,字数150左右。
故答案为:我的主人年纪大,一个人孤苦伶仃,因为眼睛有病,别人不愿让他拉,杨绛先生就经常照顾他的生意。主人给杨绛先生家捎带冰,说车费可以减半,杨绛先生不肯少付车费,主人给他们送的冰比原来的大一倍。有一次,钱锺书先生生了病,主人送他去医院,却坚决不肯拿钱,还担心他们没有钱看病。主人得了重病,临去世前,特意给杨绛先生家送去了珍贵的香油和鸡蛋。
【点评】本题考查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根据题目要求,围绕某个主题展开描写,语言有逻辑,突出重点即可。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