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17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培优卷)
一、单选题
1.下列加点词解释全对的一组是( )
A.可爱者甚蕃(非常) 香远益清(清澈)
B.独爱莲(仅,只) 濯清涟而不妖(美丽而不庄重)
C.亭亭净植(美丽的样子) 亵玩(亲近而不庄重)
D.鲜有闻(新鲜) 宜乎众矣(当然)
【答案】B
【知识点】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A.前句句意:可以喜爱的有很多。蕃:多。后句句意: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清:清幽。解释不正确。B.前句句意:唯独喜欢莲花。后句句意: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艳。妖:艳丽,美丽而不端庄。解释正确。C.前句句意: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后句句意:靠近赏玩。亵:亲近而不庄重。解释不正确。D.前句句意:很少听说了。鲜:少。后句句意:应当人很多了。宜:应当。解释不正确。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2.下列句子中的“之”与其他三项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A.水陆草木之花 B.莲,花之君子者也
C.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D.无案牍之劳形
【答案】D
【知识点】常用文言虚词
【解析】【分析】A.结构助词,的;B.结构助词,的;C.结构助词,的;D.“之”没有实在意义,取消句子独立性。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
3.下列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水陆草木之花 B.予谓菊
C.宜乎众矣 D.亭亭净植
【答案】A
【知识点】古今异义
【解析】【分析】A.“陆”陆地,不属于古今异义词;B.“谓”说,古今异义;C.“宜”应该,古今异义;D.“植”立,古今异义。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古今异义词是指 古汉语中有一些字形相同而与现在的词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它常常体现为: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等几个方面。平时我们应注意积累。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
A.有仙则名(形容词用作动词,出名,有名)
B.无丝竹之乱耳(使动用法,使……乱)
C.无案牍之劳形(使动用法,使 劳累)
D.香远益清(形容词用作动词,远闻)
【答案】A
【知识点】词类活用
【解析】【分析】 A.有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意思为: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名”,有名,出名,名词用作动词。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词类活用。常见的有:名词作动词,名词做状语,动词作名词等。解答时依据句意以及在句中充当的句子成分进行分析即可。
5.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斯是陋室/唯命是从
B.无案牍之劳形/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C.有龙则灵/学而不思则罔
D.可以调素琴/蒙辞以军中多务
【答案】C
【知识点】一词多义
【解析】【分析】A项中的“是”分别是“动词,表判断”“助词,把行为对象提前,表示只这样做”;
B项中的“之”分别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动词,到,往”;
C项中的“则”都是“连词,就”;
D项中的“以”分别是“连词,来,用来”“介词,用,拿”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二、翻译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答案】(1)香气远闻更加清芬,(它)洁净地挺立,(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赏玩。
(2)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应当人很多了。
【知识点】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句中重要的词语为:益 ,更加; 植 ,站立; 予 ,我;之,助词,的; 众 ,多。
故答案为:⑴ 香气远闻更加清芬,(它)洁净地挺立,(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赏玩。
⑵ 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应当人很多了。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三、语言表达
7.《爱莲说》写的菊、牡丹、莲都有其象征意思,请再写一两种花,说说其象征意思。
【答案】竹子象征着清高不俗,紫荆象征兄弟和睦。
【知识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解析】【分析】 本题为开放类试题,此类题目不设统一答案,只需言之成理,符合题目的要求即可。课下多积累特殊花的象征意义。当然,也要明确“象征”的内涵,就是托物言志,赋予事物以人的情感、精神等等。
故答案为: 竹子象征着清高不俗,紫荆象征兄弟和睦。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的能力。要明确一些手法的内涵,比如“象征”“衬托”等等,然后联系现实生活,结合自己的积累作答即可。
四、文言文阅读
古诗文阅读
【甲】《陋室铭》
【乙】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 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获①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②然有声。 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⑤在前,触发之不顾。 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④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 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注释】①荻:多年生草本植物。 形状像芦苇。 茎秆可用来编席,也是造纸和人造丝的原料。②嶷然:卓异的样子。③机阱:这里喻指危险。④枉直乖错:冤假错案。
8.小文在学习文言文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请帮她解释一下下列加点字的文言词义。
有仙则名 无案牍之劳形 及冠
9.“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小文发现在学习文言文时,课内知识迁移是不错的方法。同时要通读全文,理解文章主旨。请仿照示例,赏析乙文这句话的意思。
句子 加点字含义 作用
惟吾德馨 只 惟吾德馨的意思是“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惟”字写出了作者对内在美的追求。表达了作者对物质生活的洒脱和对精神世界的无上追求。
惟谈吏事
10.用“/”为画波浪线句断句。(限断两处)
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②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12.对人生不如意之事,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心态面对,刘禹锡和欧阳修给了我们很好的回答。 结合【甲】【乙】两文,谈谈他们的人生观。
【答案】8.出名,有名;使 劳累;等到
9.“惟谈吏事”,意思是只说政事。“惟”字写出了作者以民为本、与民同乐的执政主导思想,可见他始终把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10.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11.①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来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
②从此以后,遇到案件就不敢疏忽大意了。
12.【甲】文作者刘禹锡托物言志,通过对居室的描绘,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表达出陋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乙】文作者欧阳修生性刚直,“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他坦然面对挫折,心胸豁达。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文言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古今异义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3)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4)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5)本题考查阐述观点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有机的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悟或者观点看法。组织答案必须有理有据,或以情动人,或以理服人。【附参考译文】
【乙】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 四岁时便死了父亲,母亲郑氏决心不改嫁,亲自教欧阳修读书学习,因家里贫穷,以至于只能用芦获在地上练习写字。 幼年时,欧阳修就聪敏过人,读过一遍书就能背诵下来。 等到成年时,更是人品超群而享有盛誉。 欧阳修生性刚直,见义勇为,即使眼前有危险,也一往无前,即使身受其害都不回头。 多次被贬官流放,志向依然不改。 刚被贬到夷陵的时候,没有消遣的地方,就拿来以前的案件档案反复察看,发现里边冤假错案不计其数,于是仰天长叹说:“边远人稀的小城尚且是这样,天下的(冤假错案)就可想而知了。”从此以后,遇到案件就不敢疏忽大意了。 有求学的人请求会见,欧阳修与他们交谈,从来不谈文章,只说政事,说文章只能用来修身养性,政事才是根本。 凡是去做过官的地方,没有杰出的政绩,不追求声誉,政策宽松不扰民,所以到过的地方人民都安逸生活。
8.①句意为: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②句意为: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③句意为:等到成年时。
故答案为:出名,有名;使 劳累;等到
9.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惟谈吏事”,意思是只说政事。结合“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的内容可知,欧阳修认为文章只能用来修身养性,政事才是根本。
故答案为:“惟谈吏事”,意思是只说政事。“惟”字写出了作者以民为本、与民同乐的执政主导思想,可见他始终把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10.本句句意为: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放逐离开京城,他的志向却从未改变过。“放逐流离”指被放逐离开京城的事件,应断开,“至于再三”是指多次发生,应断开“志气自若也”指虽然遇这些事,但志府
却从未改变过
故答案为: 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11.①句重点词语:鸿,同“洪”,大;儒,旧指读书人;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②句重点词语:自尔,从此以后;事,指案件;忽,疏忽大意
故答案为: ①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来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②从此以后,遇到案件就不敢疏忽大意了。
12.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陋室铭》即开篇以山水起兴,山可以不用高,水可以不在深,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那么居所虽然简陋,但却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说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声名远播,刻金石以记之,山水的平凡因仙龙而生灵秀,那么陋室当然也可借道德品质高尚之士播洒芬芳。作者托物言志,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的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一中心,实际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乙文中,“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意思是他天赋刚直不阿,见义勇为,即使有陷阱在前面,都一往无前即使身受其害都不回头。由此可知,欧阳修生性刚直、见义勇为、临危不惧“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意思是多次被贬官流放,志向依然不改。由此可知,欧阳修志向坚定,面对挫折坦然面对,心胸豁达。
故答案为:【甲】文作者刘禹锡托物言志,通过对居室的描绘,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表达出陋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乙】文作者欧阳修生性刚直,“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他坦然面对挫折,心胸豁达。
五、微写作
13.假设你有一间书房,请你给自己的这间书房命名,并写一段文字说明命名的理由。(120字左右)
【答案】示例:有不为斋。理由:“有不为斋”,是林语堂的书房名,里面寄予了林语堂的人生态度。他时时提醒自己:人生有所为有所不为,文人应该专注于某项事业,心无旁骛地研究学问,不能什么都涉足。所以我想向林语堂先生学习他的这种“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精神,专注学业,长大之后能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知识点】创新题型
【解析】【分析】给自己的书房取名,可以借鉴古人的书房名,然后从中获得灵感,如纪晓岚的书房名为:阅微草堂,梁启超的书房名为饮冰室,蒲松龄的书房名为聊斋, 杜 甫的书房名为浣花草堂 ,刘鹗的书斋名为抱残守缺斋。这些书房名都非常的雅致,而且都有一定的寓意,要么和作者的经历有关,要么和作者的兴趣爱好有关等。因此可以给自己的书房取一个富有文化气息的名字并说中命名理由。如:不窥园斋。出自臧克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目不窥园”高度赞扬了闻一多先生专心致志进行研究工作的精神。
故答案为:示例:有不为斋。理由:“有不为斋”,是林语堂的书房名,里面寄予了林语堂的人生态度。他时时提醒自己:人生有所为有所不为,文人应该专注于某项事业,心无旁骛地研究学问,不能什么都涉足。所以我想向林语堂先生学习他的这种“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精神,专注学业,长大之后能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点评】本题考查个性展示与创新意识。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读、多看、多听、多练,逐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要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上组织的各项活动,尤其是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逐步提高自己的动手和动脑能力。本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1 / 1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17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培优卷)
一、单选题
1.下列加点词解释全对的一组是( )
A.可爱者甚蕃(非常) 香远益清(清澈)
B.独爱莲(仅,只) 濯清涟而不妖(美丽而不庄重)
C.亭亭净植(美丽的样子) 亵玩(亲近而不庄重)
D.鲜有闻(新鲜) 宜乎众矣(当然)
2.下列句子中的“之”与其他三项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A.水陆草木之花 B.莲,花之君子者也
C.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D.无案牍之劳形
3.下列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水陆草木之花 B.予谓菊
C.宜乎众矣 D.亭亭净植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
A.有仙则名(形容词用作动词,出名,有名)
B.无丝竹之乱耳(使动用法,使……乱)
C.无案牍之劳形(使动用法,使 劳累)
D.香远益清(形容词用作动词,远闻)
5.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斯是陋室/唯命是从
B.无案牍之劳形/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C.有龙则灵/学而不思则罔
D.可以调素琴/蒙辞以军中多务
二、翻译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三、语言表达
7.《爱莲说》写的菊、牡丹、莲都有其象征意思,请再写一两种花,说说其象征意思。
四、文言文阅读
古诗文阅读
【甲】《陋室铭》
【乙】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 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获①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②然有声。 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⑤在前,触发之不顾。 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④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 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注释】①荻:多年生草本植物。 形状像芦苇。 茎秆可用来编席,也是造纸和人造丝的原料。②嶷然:卓异的样子。③机阱:这里喻指危险。④枉直乖错:冤假错案。
8.小文在学习文言文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请帮她解释一下下列加点字的文言词义。
有仙则名 无案牍之劳形 及冠
9.“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小文发现在学习文言文时,课内知识迁移是不错的方法。同时要通读全文,理解文章主旨。请仿照示例,赏析乙文这句话的意思。
句子 加点字含义 作用
惟吾德馨 只 惟吾德馨的意思是“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惟”字写出了作者对内在美的追求。表达了作者对物质生活的洒脱和对精神世界的无上追求。
惟谈吏事
10.用“/”为画波浪线句断句。(限断两处)
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②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12.对人生不如意之事,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心态面对,刘禹锡和欧阳修给了我们很好的回答。 结合【甲】【乙】两文,谈谈他们的人生观。
五、微写作
13.假设你有一间书房,请你给自己的这间书房命名,并写一段文字说明命名的理由。(120字左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A.前句句意:可以喜爱的有很多。蕃:多。后句句意: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清:清幽。解释不正确。B.前句句意:唯独喜欢莲花。后句句意: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艳。妖:艳丽,美丽而不端庄。解释正确。C.前句句意: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后句句意:靠近赏玩。亵:亲近而不庄重。解释不正确。D.前句句意:很少听说了。鲜:少。后句句意:应当人很多了。宜:应当。解释不正确。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2.【答案】D
【知识点】常用文言虚词
【解析】【分析】A.结构助词,的;B.结构助词,的;C.结构助词,的;D.“之”没有实在意义,取消句子独立性。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
3.【答案】A
【知识点】古今异义
【解析】【分析】A.“陆”陆地,不属于古今异义词;B.“谓”说,古今异义;C.“宜”应该,古今异义;D.“植”立,古今异义。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古今异义词是指 古汉语中有一些字形相同而与现在的词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它常常体现为: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等几个方面。平时我们应注意积累。
4.【答案】A
【知识点】词类活用
【解析】【分析】 A.有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意思为: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名”,有名,出名,名词用作动词。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词类活用。常见的有:名词作动词,名词做状语,动词作名词等。解答时依据句意以及在句中充当的句子成分进行分析即可。
5.【答案】C
【知识点】一词多义
【解析】【分析】A项中的“是”分别是“动词,表判断”“助词,把行为对象提前,表示只这样做”;
B项中的“之”分别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动词,到,往”;
C项中的“则”都是“连词,就”;
D项中的“以”分别是“连词,来,用来”“介词,用,拿”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6.【答案】(1)香气远闻更加清芬,(它)洁净地挺立,(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赏玩。
(2)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应当人很多了。
【知识点】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句中重要的词语为:益 ,更加; 植 ,站立; 予 ,我;之,助词,的; 众 ,多。
故答案为:⑴ 香气远闻更加清芬,(它)洁净地挺立,(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赏玩。
⑵ 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应当人很多了。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7.【答案】竹子象征着清高不俗,紫荆象征兄弟和睦。
【知识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解析】【分析】 本题为开放类试题,此类题目不设统一答案,只需言之成理,符合题目的要求即可。课下多积累特殊花的象征意义。当然,也要明确“象征”的内涵,就是托物言志,赋予事物以人的情感、精神等等。
故答案为: 竹子象征着清高不俗,紫荆象征兄弟和睦。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的能力。要明确一些手法的内涵,比如“象征”“衬托”等等,然后联系现实生活,结合自己的积累作答即可。
【答案】8.出名,有名;使 劳累;等到
9.“惟谈吏事”,意思是只说政事。“惟”字写出了作者以民为本、与民同乐的执政主导思想,可见他始终把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10.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11.①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来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
②从此以后,遇到案件就不敢疏忽大意了。
12.【甲】文作者刘禹锡托物言志,通过对居室的描绘,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表达出陋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乙】文作者欧阳修生性刚直,“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他坦然面对挫折,心胸豁达。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文言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古今异义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3)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4)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5)本题考查阐述观点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有机的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悟或者观点看法。组织答案必须有理有据,或以情动人,或以理服人。【附参考译文】
【乙】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 四岁时便死了父亲,母亲郑氏决心不改嫁,亲自教欧阳修读书学习,因家里贫穷,以至于只能用芦获在地上练习写字。 幼年时,欧阳修就聪敏过人,读过一遍书就能背诵下来。 等到成年时,更是人品超群而享有盛誉。 欧阳修生性刚直,见义勇为,即使眼前有危险,也一往无前,即使身受其害都不回头。 多次被贬官流放,志向依然不改。 刚被贬到夷陵的时候,没有消遣的地方,就拿来以前的案件档案反复察看,发现里边冤假错案不计其数,于是仰天长叹说:“边远人稀的小城尚且是这样,天下的(冤假错案)就可想而知了。”从此以后,遇到案件就不敢疏忽大意了。 有求学的人请求会见,欧阳修与他们交谈,从来不谈文章,只说政事,说文章只能用来修身养性,政事才是根本。 凡是去做过官的地方,没有杰出的政绩,不追求声誉,政策宽松不扰民,所以到过的地方人民都安逸生活。
8.①句意为: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②句意为: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③句意为:等到成年时。
故答案为:出名,有名;使 劳累;等到
9.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惟谈吏事”,意思是只说政事。结合“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的内容可知,欧阳修认为文章只能用来修身养性,政事才是根本。
故答案为:“惟谈吏事”,意思是只说政事。“惟”字写出了作者以民为本、与民同乐的执政主导思想,可见他始终把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10.本句句意为: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放逐离开京城,他的志向却从未改变过。“放逐流离”指被放逐离开京城的事件,应断开,“至于再三”是指多次发生,应断开“志气自若也”指虽然遇这些事,但志府
却从未改变过
故答案为: 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11.①句重点词语:鸿,同“洪”,大;儒,旧指读书人;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②句重点词语:自尔,从此以后;事,指案件;忽,疏忽大意
故答案为: ①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来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②从此以后,遇到案件就不敢疏忽大意了。
12.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陋室铭》即开篇以山水起兴,山可以不用高,水可以不在深,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那么居所虽然简陋,但却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说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声名远播,刻金石以记之,山水的平凡因仙龙而生灵秀,那么陋室当然也可借道德品质高尚之士播洒芬芳。作者托物言志,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的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一中心,实际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乙文中,“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意思是他天赋刚直不阿,见义勇为,即使有陷阱在前面,都一往无前即使身受其害都不回头。由此可知,欧阳修生性刚直、见义勇为、临危不惧“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意思是多次被贬官流放,志向依然不改。由此可知,欧阳修志向坚定,面对挫折坦然面对,心胸豁达。
故答案为:【甲】文作者刘禹锡托物言志,通过对居室的描绘,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表达出陋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乙】文作者欧阳修生性刚直,“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他坦然面对挫折,心胸豁达。
13.【答案】示例:有不为斋。理由:“有不为斋”,是林语堂的书房名,里面寄予了林语堂的人生态度。他时时提醒自己:人生有所为有所不为,文人应该专注于某项事业,心无旁骛地研究学问,不能什么都涉足。所以我想向林语堂先生学习他的这种“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精神,专注学业,长大之后能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知识点】创新题型
【解析】【分析】给自己的书房取名,可以借鉴古人的书房名,然后从中获得灵感,如纪晓岚的书房名为:阅微草堂,梁启超的书房名为饮冰室,蒲松龄的书房名为聊斋, 杜 甫的书房名为浣花草堂 ,刘鹗的书斋名为抱残守缺斋。这些书房名都非常的雅致,而且都有一定的寓意,要么和作者的经历有关,要么和作者的兴趣爱好有关等。因此可以给自己的书房取一个富有文化气息的名字并说中命名理由。如:不窥园斋。出自臧克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目不窥园”高度赞扬了闻一多先生专心致志进行研究工作的精神。
故答案为:示例:有不为斋。理由:“有不为斋”,是林语堂的书房名,里面寄予了林语堂的人生态度。他时时提醒自己:人生有所为有所不为,文人应该专注于某项事业,心无旁骛地研究学问,不能什么都涉足。所以我想向林语堂先生学习他的这种“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精神,专注学业,长大之后能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点评】本题考查个性展示与创新意识。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读、多看、多听、多练,逐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要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上组织的各项活动,尤其是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逐步提高自己的动手和动脑能力。本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