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7《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12 22:32: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教学设计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是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前面的学
习提示有四个,体现了该单元的语文要素。根据单元语文要素和这篇课文的特点,
我们可以借助由原著改编的影视作品,引导学生在“一篇”与“一本”的多维联读中,
拓展阅读视界,落实单元语文要素和课文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马克·吐温及其文学地位,了解《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把握故事的情节发展和人物性格特点。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分析、讨论并评价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4.通过阅读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默读课文 ,运用人物梳理法梳理情节,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 聚焦汤姆的语言和行动,感受人物形象。
3. 品读夸张的语言,赏析离奇的情节,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走近作家,知人论世
1.师:同学们,本单元是“外国文学名著”单元。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不仅认识了
乐观坚强的鲁滨逊、调皮懂事的尼尔斯,还掌握了通过梗概知晓名著主要内容和通过节选作品了解情节、评析人物的方法。这节课,我们将走进《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板书课题),去了解汤姆·索亚具有传奇色彩的经历。
2.师:《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名著的作者是谁?(板书:马克·吐温)课前预学
单“查找资料”板块要求大家了解马克·吐温的成就以及《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创作
背景,现在谁来跟大家简单分享一下自己的预习所得?
预设。
马克·吐温(1835年11月30日—1910年4月21日),原名萨缪尔·兰亨·克莱门,美国作家、演说家,“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原是密西西比河水手使用的表示在航道上所测水的深度的术语。12岁时,父亲去世,他只好停学,到工厂当小工。曾做过密西西比河的领航员、矿工及新闻记者工作。渐渐地手写一些有趣的小说,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生涯。
代表作品有小说《百万英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
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马克·吐温一生写了大量作品,体裁涉及小说、剧本、散文、诗歌等各方面。从内容上说,他的作品批判了不合理现象或人性的丑恶之处,表达了这位当过排字工人和水手的作家强烈的正义感和对普通人民的关心;从风格上说,专家们和一般读者都认为,幽默和讽刺是他的写作特点。他经历了美国从初期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发展过程,其思想和创作也表现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发展阶段,前期以辛辣的讽刺见长,到了后期语言更为暴露激烈。
2006年,马克·吐温被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第16名。
二、以影联文,感受离奇情节
1. 看电影片段。
插入电影片段。
电影《汤姆·索亚历险记》里密西西比河河畔小镇的田园风光,以及三个“小恶魔”的恶作剧和离奇冒险,代表着汤姆美好的少年时代和他对自由、正义的追求。适当插入电影片段,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时代背景,降低阅读外国名著的难度。
总之,经典名著不仅情节引人入胜,背后还有丰富的内涵。《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更深刻的意义是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社会的讽刺。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经典名著中,锤炼阅读的“眼光”,发现时代的印记和字里行间深藏的情感,打开一个“新”世界。
2. 读节选课文。
在观看的过程中,你看到哪个部分时心情最为紧张?(板书心情节点与小标题)课
文是接着刚才的片段往下讲的,你能像这样补充好小标题吗?(学生尝试在场记板
里填小标题)
3. 感离奇情节。
(全班交流,师连接场记板,形成心情线。)将课文与原著前面的情节联
系起来一读,我们就发现故事情节非常紧张刺激,却又是有惊无险。这样曲折、离
奇的情节正是《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经久不衰、引人入胜的原因之一。
4.学生自主默读后,概括列出选文是汤姆和贝琪历险回归后的内容,梳理如下:
两个失踪的孩子还没有找到,全村陷入悲伤和绝望。
汤姆和贝琪平安回家,全村人激动的心情无法抑制。
汤姆大肆渲染了这次历险经过。
汤姆身体恢复后看望了好朋友哈克。
法官把洞口封死,汤姆说洞里还有印江·乔埃。
三、以影对文,感受文字魅力
1. 这部作品之所以经典,就是因为里面的人物形象有我们自己的影子,读着读着
就仿佛看到了我们自己。这样有趣的电影片段,你们还想看吗?
2. 学生观看“刷墙”片段,教师适时提问引导:你知道是什么原因让汤姆不再沮
丧,积极投入地开始粉刷起来吗?这半只苹果是意外的收获还是汤姆计划内的“战
利品”?猜猜汤姆在这个下午,用“刷墙”换来了多少物品?
3. 改编的电影如此精彩有趣,我们还需要去读原著吗?看看书里是怎么描写这个
片段的。(学生朗读原著片段)
4. 文字有着电影无法诠释的独特魅力和想象空间。我们可以带着刚才观看影片时
的问题,再去读读原著,感受电影所无法展示出来的马克·吐温的语言魅力,相信
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四、品味夸张语言,感受作者的写作风格
(一)自主学习
刚才我们走进课文4~15自然段,汤姆立体、多维的性格特点,让我们记忆犹新,
那么,让我们走进课文1~3自然段,感受一下作者的语言风格是什么
出示学习要求:
默读课文第1~3自然段,思考:作者的语言风格是什么 用“_”画出相关的句子,
并圈画出关键词语,不动笔墨不读书。
(二)全班交流,发表看法
品味语言,感受大人的伤心绝望。
指名说。师总结,作者用夸张的语言,刻画了两位人物的动作和外貌,将他们的悲
伤、绝望的心情,清晰地呈现在了我们眼前,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对孩子的那份爱。
自由感情朗读,指名感情朗读。
(三)感知作家写作风格
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突出代表。夸张是他的语言风格,幽默和讽
刺是他的写作特点。
作者特别善于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来助推故事情节的发展。在原著中,也有很多地
方描写汤姆受到众人关注的样子,生动地体现了作家夸张的语言风格,深受读者喜爱。
他让我们在读的时候,总是忍不住抿嘴一笑,又情不自禁地感叹,马克·吐温不愧
是幽默大师啊。
师总结:节选的内容一定要放入整本书中才能看懂。要真正读懂这篇文章,就要带
着问题意识去读整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