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同步练习(培优卷)
一、单选题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liǎo)。
B.荡胸生曾云,决眦(cì)入归鸟。
C.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tún)。
D.浩(hào)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答案】B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A项的“了”读“liǎo”表示未尽.
B项中,"决眦"一词的正确读音是“jué zì”,而不是“cì”。这里“决”应读“jué”,意为裂开,而“眦”应读“zì”,指的是眼角。所以整个词“决眦”表示的是“极力张大眼睛”的意思,用来形容诗人杜甫在观赏泰山时被其壮丽景色所震撼,情不自禁地瞪大了眼睛。
C项的“豚”读“tún”指的是小猪,
D项的“浩”读“hào”表示广阔,都与原句中的语境和意思相符,因此读音都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重要诗句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2.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B.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C.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答案】C
【知识点】停顿与节奏
【解析】【分析】ABD.正确
C.句意为: 不怕层层浮云遮挡我远望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站在最高层。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按形式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包括楚辞、乐府诗等。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B.“阴阳割昏晓”中“阴阳”分别指泰山的南面和北面。
C.杜甫,字子美,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佛”,与李白合称“李杜”。
D.“唐宋八大家”指的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欧阳修、陆游。
【答案】A
【知识点】诗歌文学常识;诗句与人
【解析】【分析】A.正确。
B中的“阴阳”指泰山的北面和南面:
C中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
D中唐宋八大家,宋代还有一个是曾巩,而非陆游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
二、默写
4.古诗名句默写。
诵读经典诗文,可以激发人生思考。读一读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 ”让我们领悟到时空亘古不变而生命短暂、时不我待的事理;读一读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诗人借“ , ”让我们读懂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读一读陆游的《游山西村》,“ ,柳暗花明又一村”让我们明白了在困境中坚持下去,终究会出现豁然开朗的境界的人生启迪。
诵读经典诗文,可以修身养性。读一读杜甫的《望岳》,“会当凌绝顶, ”激励我们要不畏艰险,勇于攀登;读一读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 ,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超凡脱俗的宽广胸怀感染着我们。
【答案】独怆然而涕下;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山重水复疑无路;一览众山小;落红不是无情物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怆、涕、缘
故答案为:独怆然而涕下;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山重水复疑无路;一览众山小;落红不是无情物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三、综合性学习
5.根据要求完成后面小题
(1)在开展以“古诗词赏析”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动过程中,需要小组成员从不同的角度提出研究选题,请草拟三个研究选题供小组成员讨论。
(2)哲理诗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我国古代诗词中也不乏哲理诗歌。如苏轼的《题西林壁》、陆游的《游山西村》。请选择其中的一首来论证培根的“读诗使人聪慧”这一论点。(不少于200字)
附1: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附2: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答案】(1)如古诗的意境、用典、韵律、节奏、语言、情感、平仄等。
(2)不唯一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
【解析】【分析】(1)“古诗词赏析”可以从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修辞方法。修辞的运用可以丰富表达的内容,修辞方法的分析对理解诗的内容极为重要,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双关等。表现手法。诗人常用烘托渲染、典故、借古讽今、虚实相对等表现手法来增强诗词的表现力,以利于自己情感的表达。赏“妙语”。妙语指精妙的词语,学会赏析凝练精准的词语,这是古诗词赏析的较高境界,也是具备鉴赏能力的体现。
(2)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如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这两句奇思妙发,整个意境浑然托出,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回味经验、驰骋想象的空间。这不仅仅是游历山水才有这种理性认识。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故答案为:⑴ 如古诗的意境、用典、韵律、节奏、语言、情感、平仄等。
⑵不唯一
【点评】⑴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⑵论据,依据其本身的性质和特征,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类。事实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和概括,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因此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就是这个道理。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等等。道理论据是指那些来源于实践,并且已被长期实践证明和检验过,断定为正确的观点。它包括经典性的著作和权威性的言论(如名人名言等),以及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等。
6.【设计活动】为了让这次活动顺利开展,需要设计多个活动环节,请你补写出两个活动名称。
环节一:“榜样力量”展区布置
环节二:
环节三:
【答案】“致青春·向榜样看齐”演讲比赛;榜样人物故事会(或榜样事迹话剧展演)
【知识点】活动设计
【解析】【分析】解答此题时,围绕“致青春·向榜样看齐”主题设计合理的环节即可。
示例:榜样诗歌朗诵会,榜样人物电影展。
故答案为:(1)“致青春·向榜样看齐”演讲比赛;(2)、榜样人物故事会(或榜样事迹话剧展演)
【点评】本题考查环节设置。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读、多看、多听、多练,逐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要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上组织的各项活动,尤其是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逐步提高自己的动手和动脑能力。本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望岳 【乙】江汉
[唐]杜甫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7.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甲】诗开篇以问答的形式,从远望的角度,写出了泰山的郁郁葱葱和雄伟阔大的气势。
B.【乙】诗首联“思归客”三字饱含无限的辛酸,诗人思归而不能归,成为天涯沦落人。
C.【甲】诗颈联既写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又写薄暮时鸟儿投林归巢,表现诗人渴望归家的心情。
D.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甲】诗由望岳产生登岳的想法,【乙】诗表明作者虽至暮年,但壮心仍在。
8.对杜甫的这两首诗歌,一位同学想知道它们哪首先写哪首后写。请你作出判断,并从内容、情感等角度阐述理由。
9.“诗情画意”小组,选取了杜甫的《望岳》和《江汉》两首诗歌进行诵读,但是他们对诗歌的内容有几处不解,请你帮这个小组补充完整。
知背景 绘画面 赏写法 悟情感
【甲】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开元二十 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作者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 颔联:神奇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山是如此巍峨,山前山后仿佛被割断一般,山南山北分出清晨黄昏。 尾联运用的抒情方式:② 全诗: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及远大抱负。
【乙】 大历三年(768)正月,杜甫自 夔州出峡,流寓湖北江陵、公 安等地。这时他已五十六岁,北归无望,生计日蹙。 颔联:① 尾联运用的表 现手 法:③ 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④
【答案】7.C
8.先写【甲】诗,后写【乙】诗。理由:【甲】诗写诗人仰慕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表达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我们可以看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全诗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乙】诗前两联写出了诗人漂泊江汉的孤独和思归之情,后两联则表达出诗人身处逆。境而自强不息、老当益壮的情怀。 由此可知,【乙】诗写得晚。
9.①茫茫天地,只有高远天边的那片浮云和我同在;长夜漫漫,陪伴自己的只有那悬挂夜空的一轮孤月。②直抒胸臆 ③用七典(比喻) ④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积极用世却不被任用的怨愤(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最后以老马自比,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壮心不已的积极心态。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意象;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寄情山水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2)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结合诗人所处的时代与诗人的经历,从诗歌主旨的角度把握。
(3)本题考查诗歌画面描绘。描绘诗歌展示的画面时,首先理解诗歌的内容。然后在翻译句子的基础上,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述。
7.ABD.正确
C.甲诗颈联“荡胸生曾云,决毗入归鸟”意思是:升腾的层层云气,使心胸摇荡,极力张大眼睛远望归鸟隐入了山林。写诗人细望眼前之景,云气升腾,鸟儿归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激荡,眼界的空阔,喜爱之情溢于言表;“表现诗人渴望归家的心情”有误
故答案为:C
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作者情感。甲诗“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五岳之首的泰山怎么样 在产鲁大地上,那苍翠的美好山色没有尽头)以山峰连绵侧面体现泰山高耸;“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大自然把神
奇秀丽的景象全都汇聚其中,山南山北阴阳分界,晨昏迥然不同)”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高大的泰山一种主宰的力量,泰山以它的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侧面体现泰山的高大,展现了泰山雄浑的力量,“荡胸生曾云,决毗入归鸟(升腾的层层云气,使心胸摇荡;极力张大眼睛远望归鸟隐入了山林)诗人细望眼前之景,云气升腾,鸟儿归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激荡,眼界的空阔,喜爱之情“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定要溢于言表:“登上那最高峰,俯瞰在泰山面前显得渺小的群山)”用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典故,写诗人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表现出诗人不怕艰难险阻,敢于攀登绝顶,志向远大,具有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展现的是杜甫青年时朝气蓬勃,志向远大,对未来充满期待的状态。乙诗“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意思是:我漂泊在江汉一带,思念故土却不能归,在茫茫天地之间,我只是一个迂腐的老儒。写诗人思念故乡,四处漂泊,包含着诗人的无限辛酸。“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意思是:看着远浮天边的片云和孤悬暗夜的明月,我仿佛与云共远、与月同孤。用片云孤月自比,感慨自己虽然四处飘零,内心孤独。“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意思是: 我虽已年老体衰时日无多,但一展抱负的雄心壮志依然存在
面对飒飒秋风,我觉得病情渐有好转。运用借喻手法写出了诗人虽然身处逆境但依然壮心不已的精神状态,身处江汉,面对瑟瑟秋风,诗人不仅没有了往日的感伤情怀,反倒产生了“病欲苏”的感觉。“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意思是:自古以来养老马是因为其智可用,而不是为了取其体力,因此我虽年老多病,但还是能有所作为的。尾联借用了老马识途的典故,再一次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的情怀。“老马”是诗人自比,“长途”代指驱驰之力。诗人指出,古人存养老马,不是取它的力,而是用他的智。诗人虽是一个“腐儒“但心犹壮,病欲苏,同老马一样,意在表明自己虽然年老多病,但他还有智慧可以用,仍能有所作为。表达出诗人身处逆境而自强不息、老当益壮的情怀
故答案为: 先写【甲】诗,后写【乙】诗。理由:【甲】诗写诗人仰慕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表达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我们可以看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全诗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乙】诗前两联写出了诗人漂泊江汉的孤独和思归之情,后两联则表达出诗人身处逆。境而自强不息、老当益壮的情怀。 由此可知,【乙】诗写得晚。
9.【甲】诗的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意思是:(我)定要登上顶峰俯瞰众山,(那时)众山都会显得低矮渺小。诗人直抒胸臆,一定要登上泰山的峰顶,俯瞰群山。“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
概。【乙】诗的领联“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意思是:看着远浮天边的片云和孤悬暗夜的明月,我仿佛与云共远、与月同孤。通过眼前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把他“思归”之情表现得很深沉。他由远浮天边的片云,孤悬明月的永夜,联想到了自己客中情事,仿佛自己就与云、月共远同孤一样。【乙】诗的尾联“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意思是:自古以来养老马是因为其智可用,并不是指望它去长途跋涉。这是化用了《韩非子》中“老马识途”的典故,《韩非子·说林上》里讲,春秋时管仲随齐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失道路。管仲提议用老马领路,于是找到了归途。“老马”是诗人自比,喻指老年人经验丰富,见多知广,仍具有为国家效力所需要的才智,表达了作者老当益壮、壮心
不已,仍然渴望报效国家的爱国之情首联“江汉思归客”一句,“思归客”三字饱含无限的辛酸,因为诗人思归而不能归,成为天涯沦落人,可以看出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颈联“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中,落日象征着作者已步入晚年,但作者却没有因此消沉,反而觉得“心犹壮”,诗人漂流江汉,面对飒飒秋风,不仅没有悲秋之感,反而觉得“病欲苏”。表现出诗人身处逆境积极乐观壮心不已的精神状态;尾联借“老马识途”的典故以老马自比,表明自己同老马一样,并不是一无是处,他同样渴望得到重用,发挥自身才华,为国出力,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老当益壮、壮心不已的积极心态。
故答案为: ①茫茫天地,只有高远天边的那片浮云和我同在;长夜漫漫,陪伴自己的只有那悬挂夜空的一轮孤月。②直抒胸臆 ③用七典(比喻) ④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积极用世却不被任用的怨愤(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最后以老马自比,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壮心不已的积极心态。
五、语言表达
10.小蓓在采风过程中看到落花,联想到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中的后两句,准备搜集相关的书法作品展示在采风报告里,你觉得右边哪幅书法作品更加合适
请简要说明理由。(要求:结合书体特点和内容作答,50字左右)
【答案】选择甲图,甲图是一幅行书作品。《己亥杂诗(其五)》抒发了诗人虽不在官场但仍牵挂国家命运的家国情怀,行书流动活泼、注重情感表达,更能够表现出诗人的胸怀和豪情。
【知识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己亥杂诗;书法
【解析】【分析】甲图是行书,笔断意连,潇洒自如,笔画灵动,收放自如。
乙图是小篆,笔画繁琐,线条匀净。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中的后两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是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展现出诗人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更具一种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无畏精神。用潇洒自如,灵动的、收放自如的笔画更符合诗人此刻的情怀,用甲。
故答案为:选择甲图,甲图是一幅行书作品。《己亥杂诗(其五)》抒发了诗人虽不在官场但仍牵挂国家命运的家国情怀,行书流动活泼、注重情感表达,更能够表现出诗人的胸怀和豪情。
【点评】本题考查书法理解。要求掌握常见书法字体及特点。篆书:比较圆滑,笔画繁琐,线条匀净,体正势圆。隶书:蚕头燕尾,左右分展。行书:笔断意连,潇洒自如,笔画灵动,收放自如。草书:笔意奔放,体势连绵。楷书:清寒硬瘦,神气充足,形体方正,笔画平直。结合古诗情感选择合适的书法即可。
11.展开想象,描绘出陆游《游山西村》诗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山村风光。
要求:①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②符合诗歌的意境。③不少于60字。
【答案】诗人在青翠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的溪流中浅唱慢吟淙淙穿行,草木你追我赶愈渐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渐依稀难认。正在迷茫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家农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顿觉豁然开朗。
【知识点】微写作(片断写作);游山西村
【解析】【分析】想象描述题。这种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诗化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请用你的话把诗中的画面描绘出来。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
【点评】此次作文要求 以记叙、描写为主,展开想象 表达真情实感,行文流畅。
1 / 1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同步练习(培优卷)
一、单选题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liǎo)。
B.荡胸生曾云,决眦(cì)入归鸟。
C.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tún)。
D.浩(hào)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2.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B.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C.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按形式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包括楚辞、乐府诗等。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B.“阴阳割昏晓”中“阴阳”分别指泰山的南面和北面。
C.杜甫,字子美,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佛”,与李白合称“李杜”。
D.“唐宋八大家”指的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欧阳修、陆游。
二、默写
4.古诗名句默写。
诵读经典诗文,可以激发人生思考。读一读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 ”让我们领悟到时空亘古不变而生命短暂、时不我待的事理;读一读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诗人借“ , ”让我们读懂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读一读陆游的《游山西村》,“ ,柳暗花明又一村”让我们明白了在困境中坚持下去,终究会出现豁然开朗的境界的人生启迪。
诵读经典诗文,可以修身养性。读一读杜甫的《望岳》,“会当凌绝顶, ”激励我们要不畏艰险,勇于攀登;读一读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 ,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超凡脱俗的宽广胸怀感染着我们。
三、综合性学习
5.根据要求完成后面小题
(1)在开展以“古诗词赏析”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动过程中,需要小组成员从不同的角度提出研究选题,请草拟三个研究选题供小组成员讨论。
(2)哲理诗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我国古代诗词中也不乏哲理诗歌。如苏轼的《题西林壁》、陆游的《游山西村》。请选择其中的一首来论证培根的“读诗使人聪慧”这一论点。(不少于200字)
附1: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附2: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6.【设计活动】为了让这次活动顺利开展,需要设计多个活动环节,请你补写出两个活动名称。
环节一:“榜样力量”展区布置
环节二:
环节三: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望岳 【乙】江汉
[唐]杜甫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7.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甲】诗开篇以问答的形式,从远望的角度,写出了泰山的郁郁葱葱和雄伟阔大的气势。
B.【乙】诗首联“思归客”三字饱含无限的辛酸,诗人思归而不能归,成为天涯沦落人。
C.【甲】诗颈联既写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又写薄暮时鸟儿投林归巢,表现诗人渴望归家的心情。
D.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甲】诗由望岳产生登岳的想法,【乙】诗表明作者虽至暮年,但壮心仍在。
8.对杜甫的这两首诗歌,一位同学想知道它们哪首先写哪首后写。请你作出判断,并从内容、情感等角度阐述理由。
9.“诗情画意”小组,选取了杜甫的《望岳》和《江汉》两首诗歌进行诵读,但是他们对诗歌的内容有几处不解,请你帮这个小组补充完整。
知背景 绘画面 赏写法 悟情感
【甲】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开元二十 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作者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 颔联:神奇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山是如此巍峨,山前山后仿佛被割断一般,山南山北分出清晨黄昏。 尾联运用的抒情方式:② 全诗: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及远大抱负。
【乙】 大历三年(768)正月,杜甫自 夔州出峡,流寓湖北江陵、公 安等地。这时他已五十六岁,北归无望,生计日蹙。 颔联:① 尾联运用的表 现手 法:③ 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④
五、语言表达
10.小蓓在采风过程中看到落花,联想到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中的后两句,准备搜集相关的书法作品展示在采风报告里,你觉得右边哪幅书法作品更加合适
请简要说明理由。(要求:结合书体特点和内容作答,50字左右)
11.展开想象,描绘出陆游《游山西村》诗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山村风光。
要求:①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②符合诗歌的意境。③不少于60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A项的“了”读“liǎo”表示未尽.
B项中,"决眦"一词的正确读音是“jué zì”,而不是“cì”。这里“决”应读“jué”,意为裂开,而“眦”应读“zì”,指的是眼角。所以整个词“决眦”表示的是“极力张大眼睛”的意思,用来形容诗人杜甫在观赏泰山时被其壮丽景色所震撼,情不自禁地瞪大了眼睛。
C项的“豚”读“tún”指的是小猪,
D项的“浩”读“hào”表示广阔,都与原句中的语境和意思相符,因此读音都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重要诗句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2.【答案】C
【知识点】停顿与节奏
【解析】【分析】ABD.正确
C.句意为: 不怕层层浮云遮挡我远望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站在最高层。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3.【答案】A
【知识点】诗歌文学常识;诗句与人
【解析】【分析】A.正确。
B中的“阴阳”指泰山的北面和南面:
C中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
D中唐宋八大家,宋代还有一个是曾巩,而非陆游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
4.【答案】独怆然而涕下;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山重水复疑无路;一览众山小;落红不是无情物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怆、涕、缘
故答案为:独怆然而涕下;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山重水复疑无路;一览众山小;落红不是无情物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5.【答案】(1)如古诗的意境、用典、韵律、节奏、语言、情感、平仄等。
(2)不唯一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
【解析】【分析】(1)“古诗词赏析”可以从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修辞方法。修辞的运用可以丰富表达的内容,修辞方法的分析对理解诗的内容极为重要,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双关等。表现手法。诗人常用烘托渲染、典故、借古讽今、虚实相对等表现手法来增强诗词的表现力,以利于自己情感的表达。赏“妙语”。妙语指精妙的词语,学会赏析凝练精准的词语,这是古诗词赏析的较高境界,也是具备鉴赏能力的体现。
(2)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如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这两句奇思妙发,整个意境浑然托出,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回味经验、驰骋想象的空间。这不仅仅是游历山水才有这种理性认识。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故答案为:⑴ 如古诗的意境、用典、韵律、节奏、语言、情感、平仄等。
⑵不唯一
【点评】⑴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⑵论据,依据其本身的性质和特征,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类。事实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和概括,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因此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就是这个道理。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等等。道理论据是指那些来源于实践,并且已被长期实践证明和检验过,断定为正确的观点。它包括经典性的著作和权威性的言论(如名人名言等),以及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等。
6.【答案】“致青春·向榜样看齐”演讲比赛;榜样人物故事会(或榜样事迹话剧展演)
【知识点】活动设计
【解析】【分析】解答此题时,围绕“致青春·向榜样看齐”主题设计合理的环节即可。
示例:榜样诗歌朗诵会,榜样人物电影展。
故答案为:(1)“致青春·向榜样看齐”演讲比赛;(2)、榜样人物故事会(或榜样事迹话剧展演)
【点评】本题考查环节设置。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读、多看、多听、多练,逐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要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上组织的各项活动,尤其是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逐步提高自己的动手和动脑能力。本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答案】7.C
8.先写【甲】诗,后写【乙】诗。理由:【甲】诗写诗人仰慕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表达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我们可以看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全诗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乙】诗前两联写出了诗人漂泊江汉的孤独和思归之情,后两联则表达出诗人身处逆。境而自强不息、老当益壮的情怀。 由此可知,【乙】诗写得晚。
9.①茫茫天地,只有高远天边的那片浮云和我同在;长夜漫漫,陪伴自己的只有那悬挂夜空的一轮孤月。②直抒胸臆 ③用七典(比喻) ④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积极用世却不被任用的怨愤(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最后以老马自比,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壮心不已的积极心态。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意象;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寄情山水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2)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结合诗人所处的时代与诗人的经历,从诗歌主旨的角度把握。
(3)本题考查诗歌画面描绘。描绘诗歌展示的画面时,首先理解诗歌的内容。然后在翻译句子的基础上,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述。
7.ABD.正确
C.甲诗颈联“荡胸生曾云,决毗入归鸟”意思是:升腾的层层云气,使心胸摇荡,极力张大眼睛远望归鸟隐入了山林。写诗人细望眼前之景,云气升腾,鸟儿归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激荡,眼界的空阔,喜爱之情溢于言表;“表现诗人渴望归家的心情”有误
故答案为:C
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作者情感。甲诗“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五岳之首的泰山怎么样 在产鲁大地上,那苍翠的美好山色没有尽头)以山峰连绵侧面体现泰山高耸;“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大自然把神
奇秀丽的景象全都汇聚其中,山南山北阴阳分界,晨昏迥然不同)”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高大的泰山一种主宰的力量,泰山以它的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侧面体现泰山的高大,展现了泰山雄浑的力量,“荡胸生曾云,决毗入归鸟(升腾的层层云气,使心胸摇荡;极力张大眼睛远望归鸟隐入了山林)诗人细望眼前之景,云气升腾,鸟儿归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激荡,眼界的空阔,喜爱之情“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定要溢于言表:“登上那最高峰,俯瞰在泰山面前显得渺小的群山)”用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典故,写诗人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表现出诗人不怕艰难险阻,敢于攀登绝顶,志向远大,具有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展现的是杜甫青年时朝气蓬勃,志向远大,对未来充满期待的状态。乙诗“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意思是:我漂泊在江汉一带,思念故土却不能归,在茫茫天地之间,我只是一个迂腐的老儒。写诗人思念故乡,四处漂泊,包含着诗人的无限辛酸。“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意思是:看着远浮天边的片云和孤悬暗夜的明月,我仿佛与云共远、与月同孤。用片云孤月自比,感慨自己虽然四处飘零,内心孤独。“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意思是: 我虽已年老体衰时日无多,但一展抱负的雄心壮志依然存在
面对飒飒秋风,我觉得病情渐有好转。运用借喻手法写出了诗人虽然身处逆境但依然壮心不已的精神状态,身处江汉,面对瑟瑟秋风,诗人不仅没有了往日的感伤情怀,反倒产生了“病欲苏”的感觉。“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意思是:自古以来养老马是因为其智可用,而不是为了取其体力,因此我虽年老多病,但还是能有所作为的。尾联借用了老马识途的典故,再一次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的情怀。“老马”是诗人自比,“长途”代指驱驰之力。诗人指出,古人存养老马,不是取它的力,而是用他的智。诗人虽是一个“腐儒“但心犹壮,病欲苏,同老马一样,意在表明自己虽然年老多病,但他还有智慧可以用,仍能有所作为。表达出诗人身处逆境而自强不息、老当益壮的情怀
故答案为: 先写【甲】诗,后写【乙】诗。理由:【甲】诗写诗人仰慕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表达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我们可以看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全诗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乙】诗前两联写出了诗人漂泊江汉的孤独和思归之情,后两联则表达出诗人身处逆。境而自强不息、老当益壮的情怀。 由此可知,【乙】诗写得晚。
9.【甲】诗的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意思是:(我)定要登上顶峰俯瞰众山,(那时)众山都会显得低矮渺小。诗人直抒胸臆,一定要登上泰山的峰顶,俯瞰群山。“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
概。【乙】诗的领联“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意思是:看着远浮天边的片云和孤悬暗夜的明月,我仿佛与云共远、与月同孤。通过眼前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把他“思归”之情表现得很深沉。他由远浮天边的片云,孤悬明月的永夜,联想到了自己客中情事,仿佛自己就与云、月共远同孤一样。【乙】诗的尾联“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意思是:自古以来养老马是因为其智可用,并不是指望它去长途跋涉。这是化用了《韩非子》中“老马识途”的典故,《韩非子·说林上》里讲,春秋时管仲随齐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失道路。管仲提议用老马领路,于是找到了归途。“老马”是诗人自比,喻指老年人经验丰富,见多知广,仍具有为国家效力所需要的才智,表达了作者老当益壮、壮心
不已,仍然渴望报效国家的爱国之情首联“江汉思归客”一句,“思归客”三字饱含无限的辛酸,因为诗人思归而不能归,成为天涯沦落人,可以看出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颈联“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中,落日象征着作者已步入晚年,但作者却没有因此消沉,反而觉得“心犹壮”,诗人漂流江汉,面对飒飒秋风,不仅没有悲秋之感,反而觉得“病欲苏”。表现出诗人身处逆境积极乐观壮心不已的精神状态;尾联借“老马识途”的典故以老马自比,表明自己同老马一样,并不是一无是处,他同样渴望得到重用,发挥自身才华,为国出力,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老当益壮、壮心不已的积极心态。
故答案为: ①茫茫天地,只有高远天边的那片浮云和我同在;长夜漫漫,陪伴自己的只有那悬挂夜空的一轮孤月。②直抒胸臆 ③用七典(比喻) ④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积极用世却不被任用的怨愤(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最后以老马自比,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壮心不已的积极心态。
10.【答案】选择甲图,甲图是一幅行书作品。《己亥杂诗(其五)》抒发了诗人虽不在官场但仍牵挂国家命运的家国情怀,行书流动活泼、注重情感表达,更能够表现出诗人的胸怀和豪情。
【知识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己亥杂诗;书法
【解析】【分析】甲图是行书,笔断意连,潇洒自如,笔画灵动,收放自如。
乙图是小篆,笔画繁琐,线条匀净。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中的后两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是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展现出诗人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更具一种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无畏精神。用潇洒自如,灵动的、收放自如的笔画更符合诗人此刻的情怀,用甲。
故答案为:选择甲图,甲图是一幅行书作品。《己亥杂诗(其五)》抒发了诗人虽不在官场但仍牵挂国家命运的家国情怀,行书流动活泼、注重情感表达,更能够表现出诗人的胸怀和豪情。
【点评】本题考查书法理解。要求掌握常见书法字体及特点。篆书:比较圆滑,笔画繁琐,线条匀净,体正势圆。隶书:蚕头燕尾,左右分展。行书:笔断意连,潇洒自如,笔画灵动,收放自如。草书:笔意奔放,体势连绵。楷书:清寒硬瘦,神气充足,形体方正,笔画平直。结合古诗情感选择合适的书法即可。
11.【答案】诗人在青翠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的溪流中浅唱慢吟淙淙穿行,草木你追我赶愈渐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渐依稀难认。正在迷茫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家农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顿觉豁然开朗。
【知识点】微写作(片断写作);游山西村
【解析】【分析】想象描述题。这种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诗化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请用你的话把诗中的画面描绘出来。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
【点评】此次作文要求 以记叙、描写为主,展开想象 表达真情实感,行文流畅。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