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25课《活板》同步练习(培优卷)
一、单选题
1.选出对黑体字解释正确的一项( )
①唐人尚未盛为之 ②火烧令坚 ③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④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
A.①崇尚 ②让 ③蒙、盖 ④框子
B.①还 ②让 ③蒙、盖 ④框子
C.①高尚 ②让 ③冒犯 ④框子
D.①还 ②命令 ③蒙、盖 ④典范
【答案】B
【知识点】活版;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 ①唐人尚未盛为之 :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这么做。“尚”:还;
②火烧令坚: 用火烤一下,让它变得坚硬、牢固。“令”:让;
③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把蜡和纸灰之类的东西铺在上面。“冒”:盖、蒙;
④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 在铁板上放一个铁框子,然后一个紧挨着一个地排上字印。“置”:框子;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含义。根据句意,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即可。
2.下列句中“其”字所指代的内容,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其法:用胶泥刻字(指代毕昇)
B.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指铁板)
C.则以一平板按其面(指铁框)
D.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指先设的铁板)
【答案】D
【知识点】常用文言虚词
【解析】【分析】A 项“其”应为“它,代活版印刷”;
B 项“其”应为“代词,那些”;
C项“其”应为“代词,指排好的字模”;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
3.下列句中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B.则字平如砥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C.若止印三二本若屈伸呼吸
D.此印者才毕卿今者才略
【答案】A
【知识点】一词多义
【解析】【分析】A 项均译为动词,安放;
B项动词,像/动词,及,比得上;
C 项连词,如果/代词,你;
D项副词,刚刚/名词,才干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活板的制作和印刷过程主要经历刻字、排版、印刷和拆板四大工序。
B.《活板》主要讲了印刷术的发明、制作、效能和使用方法。
C.活板的主要特征在“活”字,集中体现在字是活的,排版、印刷是活的,以及字印便于贮存重排等方面。
D.活板的字模之所以用胶泥而不用木料制作,是因为木料质地太软,且不宜用“火炀”。
【答案】D
【知识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分析】ABC.正确。
D.根据文中“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一句
可知,活板的字模之所以用胶泥而不用木料制作,是因为木料质地有疏有密,水浸后会变形,容易与药粘在一起。选项不符合原文意思,A、B、C项说法符合原文意思。本题要求选择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筛选比对能力。解答这种类型的题目应注意:1、细心审题,明确题目的要求(看清是“有错误的一项”还是“正确的一项”)。2、提高辨析异同的能力,选项表述的内容往往是经过加工整合的,多数情况下不是原文的机械罗列。做题时应用心比对,做出判断
5. 探秘活字印刷术
雕版印刷技艺起源于隋唐之际,是在版料上雕刻图文进行印刷的技术。北宋庆历年间,毕昇根据实践经验在原有雕版印刷基础上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技术,即在胶泥片上刻字,一字一印,用火烧硬后,便成活字。
下面是四位同学对《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局部)的欣赏,请结合图示,选择不正确的一项( )
A.字体端庄大方,充分展现了皇家殿本的特点
B.用笔刚劲峻拔,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
C.字形纵收横展,蚕头燕尾庄严凝重气势浑厚
D.布局严谨合度,能够看出制版者雕刻之精心
【答案】C
【知识点】图表信息;见解表述
【解析】【分析】C.图中文字字体方正,横平竖直,端庄典雅,是楷书。本项中的“字形纵收横展,蚕头燕尾庄严凝重气势浑厚”是隶书的特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书法字体鉴赏。书法字体,传统讲共有行书字体、草书字体、隶书字体、篆书字体和楷书字体五种。①.“形体宽扁,法度严谨,古朴典雅”是隶书的特点。②“形体方正,笔力遒劲,疏密得当”是楷书的特点。③“形体连绵回绕,笔画自如,结构简省”是草书的特点。 ④“形体瘦长,线条匀净,圆转挺健”是篆书的特点。⑤“行云流水、舒展有型、疏密得体”是行书的特点。
二、综合性学习
6.【活动一:关注新闻】
根据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心相约,梦闪耀。”10月22 日晚,第四届亚洲残疾人运动会开幕式在浙江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隆重举行。 本次开幕式,用“金桂花冠”向每一名运动员传递“逐梦折桂、舍我其谁”的【甲】____,以“金石篆刻”的艺术化表现诠释残疾运动员“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乙】____。 运动员入场时,不同季节、不同风格的西湖十景借助地屏和网幕惊艳亮相……杭州亚残运会开幕式上,充满东方美学的艺术构思,传递诗情画意的“中国式浪漫”,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中华文化守正创新的盛大气象。
历史长河,奔流浩荡;文脉延续,弦歌不(chuò)____。 中华文明经历 5000多年的历史变迁,但始终一脉相(chéng)____,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丰厚滋养。 人们在一个个文旅项目中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更加深切地认识到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文脉绵延。 今天,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也日益增长,文化建设也有了更多期待。 “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 )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我们有这样的信心和决心。
(节选自2023年 10月 24 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根据加点的汉字写拼音。
花冠 弦歌不(chuò)
一脉相(chéng) 赓 续
(2)在【甲】【乙】两处填入合适的短语( )
A.美好精神,拼搏寓意 B.美好寓意,拼搏精神
C.美好寓意,拼搏勇气 D.拼搏精神,美好寓意
(3)上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
【答案】(1)quān;辍;承;gēng
(2)B
(3)“传统文化”后面加“的魅力”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偏正短语;成分残缺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弦歌不辍,xián gē bù chuò,指来表达保持教化育人的精神上溯,shàng,sù,逆着水流往上行。从现在起往回推算(过去的年代)。不折不挠,bù zhé bù náo,意思是面对压力和困难不屈服、顽强。
(2)本题考查词语运用。结合甲处语境“向每一名运动员传递“逐梦折桂、舍我其谁的”分析,应是“美好寓意”。即“月下折桂”的美好寓意;结合乙处语境“诠释残疾运动员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分析,应用“拼搏精神”,指残疾运动员的拼搏努力。
(3)本题考查修改病句“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分残缺,应改为: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故答案为:(1)quān;辍;承;gēng。(2)B(3)“传统文化”后面加“的魅力”
【点评】(1)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2) 本题考查词语运用能力。选词填空,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根据语境判断选用,要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句子中成分搭配的关系、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
(3)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辨析并修改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三、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甲】活板(节选)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乙】梵天寺木塔
钱氏①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②之妻赂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③,六幕④相联如肤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服其精练。
(选自《梦溪笔谈》,有删改)
【注释】①钱氏:指五代十国时期割据江浙的吴越国的吴越王及其子孙。②喻皓:北宋初著名建筑工匠,曾用八年的时间做出模型并据此建造出开宝寺塔。③弥束:更加紧密约束。④六幕:文中指立方体的上、下、左、右、前、后六个面。
7.下列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见往事耳此易耳 B.用讫再火令药镕但逐层布板讫
C.公亦以此自矜乃以瓦布之 D.释担而立而动如初
8.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赂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9.小兴用文言文翻译策略理解【乙】文,请你帮助他完成下列任务。
翻译策略 文言句子 策略运用
补:补充省略的部分,使意思完整。 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① 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替:用双音节词替换单音字词。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 布字。 “常”译为“经常”,“已”译为“已经”。
调:调整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 表达习惯。 有奇字素无备者。 调整语序,并用现代汉语表述为② 。
③策略迁移:请你运用以上翻译策略,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10.小兴读了这两则短文,写了以下感想,请你和他一起完成。
千百年来,传统工匠用他们的双手和智慧创造了令我们叹为观止的古代科技文明。
《活板》中,印刷工毕昇追求“活”的技艺,创造了活字印刷术,大大提高印刷效率,比如在印刷时他会 ;刻字印时他会给每个字都刻好几个印模,如果遇到没有的字,也会立即 。
《梵天寺木塔》中,木工喻皓追求“ ”(请用一个字概括)的技艺,用 的方法解决了别人束手无策的问题。
虽然只是普通的工匠,但他们的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因为他们追求技艺上的 。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真正的“工匠精神”。
【答案】7.B
8.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9.示例:两块板;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于是拿瓦片铺盖在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
10.准备两块板交替使用(或两块板更互用之);刻制,用草烧火烘烤(或刻制,以草火烧);稳;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或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精益求精、不断创新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概括文言文给人的启示和道理;文言文断句;一词多义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2)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3)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4)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参考译文】【甲】 通常准备两块铁板,一块板在印刷,一块板进行排字,这块板刚刚印完,第二块板已经排好。两块板交互使用,瞬息之间就可以完成。每一个字都有好几个印,例如“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印,是为了准备一块板内有重复的字。不用的时候,就用纸贴好标签,每一个韵的字作为一个标签,用木格把字印储存起来。遇到平时未曾准备的生僻字,就马上刻制,用草火烧,转眼间就能用了。
【乙】钱氏统治两浙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担心塔晃动。 工匠师傅说:“(木塔上)还没有铺瓦片,上面轻,所以才这样。”于是拿瓦片铺盖在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 没有办法,(工匠师傅)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拿金钗送给她,(要她向喻皓)请教木塔晃动的原因。 喻皓笑着说:“这很容易,只要逐层铺好木板,随即用钉子将木板钉牢,就不动了。”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约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从旁边打开的箱子。 人踩在那木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自然不会晃动。人们都佩服喻皓的技艺精熟。
7.A.耳:语气词,罢了/语气词,表肯定;
B.讫:都是“完毕”的意思;
C.以:凭借/用
D. 而:表承接/表转折
故答案为:B
8.这句话的意思为工匠师傅就暗中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赠送给她金钗,向喻皓请教木塔晃动的原因。
故答案为: 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9.①“更互用之,瞬息可就”这个句子承前省略了主语,翻译时补充上主语。②“有奇字素无备者”这是个倒装句式,正常的语序为“有素无备者奇字”。③重点词语:乃,于是,以,用。
故答案为:两块板;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于是拿瓦片铺盖在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
10.①②根据“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填写即可。③根据“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可填写;④根据“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填写即
可,也可以直接填写这一句。⑤根据两文内容看,工匠们都追求技艺上的精益求精,不断创新。
故答案为:准备两块板交替使用(或两块板更互用之);刻制,用草烧火烘烤(或刻制,以草火烧);稳;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或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精益求精、不断创新
四、语言表达
11.行走在城市的喧嚣中,一间书屋便是一片心灵净土,下面是某个书店的招牌,结合招牌的特点说说打动你的理由。
【答案】示例:这一招牌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构图丰富饱满;猫看书的简笔图案,清新而活泼,既呼应了招牌中“猫”这一关键词,也凸显了书店的店铺性质:字体采用比较灵动时尚的漫画体,符合年轻人的审美特点:“猫的天空之城”这一店名,新颖别致富有吸引力,同时暗示读者阅读的益处,即在书的世界里能够获得悠然从容的幸福体验。
【知识点】漫画释义
【解析】【分析】仔细观察招牌可知,招牌由图案和文字两部分构成。图案是猫看书的简笔画,简单而清新,呼应店名,同时也体现了书店的性质:文字是“猫的天空之城”,采用了灵动的漫画体,符合年轻人的审美特点。这一店名新颖别致,暗示着书里的世界能让人悠闲自在,有幸福的感觉。据此阐述理由即可。
故答案为:这一招牌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构图丰富饱满;猫看书的简笔图案,清新而活泼,既呼应了招牌中“猫”这一关键词,也凸显了书店的店铺性质:字体采用比较灵动时尚的漫画体,符合年轻人的审美特点:“猫的天空之城”这一店名,新颖别致富有吸引力,同时暗示读者阅读的益处,即在书的世界里能够获得悠然从容的幸福体验。
【点评】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也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认真观察图表,找到关键信息,然后进行归纳,从而得出答案
1 / 1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25课《活板》同步练习(培优卷)
一、单选题
1.选出对黑体字解释正确的一项( )
①唐人尚未盛为之 ②火烧令坚 ③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④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
A.①崇尚 ②让 ③蒙、盖 ④框子
B.①还 ②让 ③蒙、盖 ④框子
C.①高尚 ②让 ③冒犯 ④框子
D.①还 ②命令 ③蒙、盖 ④典范
2.下列句中“其”字所指代的内容,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其法:用胶泥刻字(指代毕昇)
B.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指铁板)
C.则以一平板按其面(指铁框)
D.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指先设的铁板)
3.下列句中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B.则字平如砥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C.若止印三二本若屈伸呼吸
D.此印者才毕卿今者才略
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活板的制作和印刷过程主要经历刻字、排版、印刷和拆板四大工序。
B.《活板》主要讲了印刷术的发明、制作、效能和使用方法。
C.活板的主要特征在“活”字,集中体现在字是活的,排版、印刷是活的,以及字印便于贮存重排等方面。
D.活板的字模之所以用胶泥而不用木料制作,是因为木料质地太软,且不宜用“火炀”。
5. 探秘活字印刷术
雕版印刷技艺起源于隋唐之际,是在版料上雕刻图文进行印刷的技术。北宋庆历年间,毕昇根据实践经验在原有雕版印刷基础上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技术,即在胶泥片上刻字,一字一印,用火烧硬后,便成活字。
下面是四位同学对《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局部)的欣赏,请结合图示,选择不正确的一项( )
A.字体端庄大方,充分展现了皇家殿本的特点
B.用笔刚劲峻拔,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
C.字形纵收横展,蚕头燕尾庄严凝重气势浑厚
D.布局严谨合度,能够看出制版者雕刻之精心
二、综合性学习
6.【活动一:关注新闻】
根据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心相约,梦闪耀。”10月22 日晚,第四届亚洲残疾人运动会开幕式在浙江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隆重举行。 本次开幕式,用“金桂花冠”向每一名运动员传递“逐梦折桂、舍我其谁”的【甲】____,以“金石篆刻”的艺术化表现诠释残疾运动员“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乙】____。 运动员入场时,不同季节、不同风格的西湖十景借助地屏和网幕惊艳亮相……杭州亚残运会开幕式上,充满东方美学的艺术构思,传递诗情画意的“中国式浪漫”,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中华文化守正创新的盛大气象。
历史长河,奔流浩荡;文脉延续,弦歌不(chuò)____。 中华文明经历 5000多年的历史变迁,但始终一脉相(chéng)____,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丰厚滋养。 人们在一个个文旅项目中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更加深切地认识到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文脉绵延。 今天,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也日益增长,文化建设也有了更多期待。 “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 )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我们有这样的信心和决心。
(节选自2023年 10月 24 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根据加点的汉字写拼音。
花冠 弦歌不(chuò)
一脉相(chéng) 赓 续
(2)在【甲】【乙】两处填入合适的短语( )
A.美好精神,拼搏寓意 B.美好寓意,拼搏精神
C.美好寓意,拼搏勇气 D.拼搏精神,美好寓意
(3)上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
三、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甲】活板(节选)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乙】梵天寺木塔
钱氏①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②之妻赂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③,六幕④相联如肤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服其精练。
(选自《梦溪笔谈》,有删改)
【注释】①钱氏:指五代十国时期割据江浙的吴越国的吴越王及其子孙。②喻皓:北宋初著名建筑工匠,曾用八年的时间做出模型并据此建造出开宝寺塔。③弥束:更加紧密约束。④六幕:文中指立方体的上、下、左、右、前、后六个面。
7.下列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见往事耳此易耳 B.用讫再火令药镕但逐层布板讫
C.公亦以此自矜乃以瓦布之 D.释担而立而动如初
8.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赂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9.小兴用文言文翻译策略理解【乙】文,请你帮助他完成下列任务。
翻译策略 文言句子 策略运用
补:补充省略的部分,使意思完整。 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① 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替:用双音节词替换单音字词。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 布字。 “常”译为“经常”,“已”译为“已经”。
调:调整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 表达习惯。 有奇字素无备者。 调整语序,并用现代汉语表述为② 。
③策略迁移:请你运用以上翻译策略,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10.小兴读了这两则短文,写了以下感想,请你和他一起完成。
千百年来,传统工匠用他们的双手和智慧创造了令我们叹为观止的古代科技文明。
《活板》中,印刷工毕昇追求“活”的技艺,创造了活字印刷术,大大提高印刷效率,比如在印刷时他会 ;刻字印时他会给每个字都刻好几个印模,如果遇到没有的字,也会立即 。
《梵天寺木塔》中,木工喻皓追求“ ”(请用一个字概括)的技艺,用 的方法解决了别人束手无策的问题。
虽然只是普通的工匠,但他们的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因为他们追求技艺上的 。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真正的“工匠精神”。
四、语言表达
11.行走在城市的喧嚣中,一间书屋便是一片心灵净土,下面是某个书店的招牌,结合招牌的特点说说打动你的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活版;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 ①唐人尚未盛为之 :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这么做。“尚”:还;
②火烧令坚: 用火烤一下,让它变得坚硬、牢固。“令”:让;
③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把蜡和纸灰之类的东西铺在上面。“冒”:盖、蒙;
④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 在铁板上放一个铁框子,然后一个紧挨着一个地排上字印。“置”:框子;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含义。根据句意,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即可。
2.【答案】D
【知识点】常用文言虚词
【解析】【分析】A 项“其”应为“它,代活版印刷”;
B 项“其”应为“代词,那些”;
C项“其”应为“代词,指排好的字模”;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
3.【答案】A
【知识点】一词多义
【解析】【分析】A 项均译为动词,安放;
B项动词,像/动词,及,比得上;
C 项连词,如果/代词,你;
D项副词,刚刚/名词,才干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4.【答案】D
【知识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分析】ABC.正确。
D.根据文中“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一句
可知,活板的字模之所以用胶泥而不用木料制作,是因为木料质地有疏有密,水浸后会变形,容易与药粘在一起。选项不符合原文意思,A、B、C项说法符合原文意思。本题要求选择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筛选比对能力。解答这种类型的题目应注意:1、细心审题,明确题目的要求(看清是“有错误的一项”还是“正确的一项”)。2、提高辨析异同的能力,选项表述的内容往往是经过加工整合的,多数情况下不是原文的机械罗列。做题时应用心比对,做出判断
5.【答案】C
【知识点】图表信息;见解表述
【解析】【分析】C.图中文字字体方正,横平竖直,端庄典雅,是楷书。本项中的“字形纵收横展,蚕头燕尾庄严凝重气势浑厚”是隶书的特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书法字体鉴赏。书法字体,传统讲共有行书字体、草书字体、隶书字体、篆书字体和楷书字体五种。①.“形体宽扁,法度严谨,古朴典雅”是隶书的特点。②“形体方正,笔力遒劲,疏密得当”是楷书的特点。③“形体连绵回绕,笔画自如,结构简省”是草书的特点。 ④“形体瘦长,线条匀净,圆转挺健”是篆书的特点。⑤“行云流水、舒展有型、疏密得体”是行书的特点。
6.【答案】(1)quān;辍;承;gēng
(2)B
(3)“传统文化”后面加“的魅力”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偏正短语;成分残缺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弦歌不辍,xián gē bù chuò,指来表达保持教化育人的精神上溯,shàng,sù,逆着水流往上行。从现在起往回推算(过去的年代)。不折不挠,bù zhé bù náo,意思是面对压力和困难不屈服、顽强。
(2)本题考查词语运用。结合甲处语境“向每一名运动员传递“逐梦折桂、舍我其谁的”分析,应是“美好寓意”。即“月下折桂”的美好寓意;结合乙处语境“诠释残疾运动员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分析,应用“拼搏精神”,指残疾运动员的拼搏努力。
(3)本题考查修改病句“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分残缺,应改为: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故答案为:(1)quān;辍;承;gēng。(2)B(3)“传统文化”后面加“的魅力”
【点评】(1)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2) 本题考查词语运用能力。选词填空,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根据语境判断选用,要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句子中成分搭配的关系、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
(3)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辨析并修改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答案】7.B
8.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9.示例:两块板;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于是拿瓦片铺盖在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
10.准备两块板交替使用(或两块板更互用之);刻制,用草烧火烘烤(或刻制,以草火烧);稳;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或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精益求精、不断创新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概括文言文给人的启示和道理;文言文断句;一词多义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2)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3)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4)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参考译文】【甲】 通常准备两块铁板,一块板在印刷,一块板进行排字,这块板刚刚印完,第二块板已经排好。两块板交互使用,瞬息之间就可以完成。每一个字都有好几个印,例如“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印,是为了准备一块板内有重复的字。不用的时候,就用纸贴好标签,每一个韵的字作为一个标签,用木格把字印储存起来。遇到平时未曾准备的生僻字,就马上刻制,用草火烧,转眼间就能用了。
【乙】钱氏统治两浙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担心塔晃动。 工匠师傅说:“(木塔上)还没有铺瓦片,上面轻,所以才这样。”于是拿瓦片铺盖在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 没有办法,(工匠师傅)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拿金钗送给她,(要她向喻皓)请教木塔晃动的原因。 喻皓笑着说:“这很容易,只要逐层铺好木板,随即用钉子将木板钉牢,就不动了。”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约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从旁边打开的箱子。 人踩在那木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自然不会晃动。人们都佩服喻皓的技艺精熟。
7.A.耳:语气词,罢了/语气词,表肯定;
B.讫:都是“完毕”的意思;
C.以:凭借/用
D. 而:表承接/表转折
故答案为:B
8.这句话的意思为工匠师傅就暗中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赠送给她金钗,向喻皓请教木塔晃动的原因。
故答案为: 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9.①“更互用之,瞬息可就”这个句子承前省略了主语,翻译时补充上主语。②“有奇字素无备者”这是个倒装句式,正常的语序为“有素无备者奇字”。③重点词语:乃,于是,以,用。
故答案为:两块板;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于是拿瓦片铺盖在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
10.①②根据“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填写即可。③根据“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可填写;④根据“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填写即
可,也可以直接填写这一句。⑤根据两文内容看,工匠们都追求技艺上的精益求精,不断创新。
故答案为:准备两块板交替使用(或两块板更互用之);刻制,用草烧火烘烤(或刻制,以草火烧);稳;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或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精益求精、不断创新
11.【答案】示例:这一招牌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构图丰富饱满;猫看书的简笔图案,清新而活泼,既呼应了招牌中“猫”这一关键词,也凸显了书店的店铺性质:字体采用比较灵动时尚的漫画体,符合年轻人的审美特点:“猫的天空之城”这一店名,新颖别致富有吸引力,同时暗示读者阅读的益处,即在书的世界里能够获得悠然从容的幸福体验。
【知识点】漫画释义
【解析】【分析】仔细观察招牌可知,招牌由图案和文字两部分构成。图案是猫看书的简笔画,简单而清新,呼应店名,同时也体现了书店的性质:文字是“猫的天空之城”,采用了灵动的漫画体,符合年轻人的审美特点。这一店名新颖别致,暗示着书里的世界能让人悠闲自在,有幸福的感觉。据此阐述理由即可。
故答案为:这一招牌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构图丰富饱满;猫看书的简笔图案,清新而活泼,既呼应了招牌中“猫”这一关键词,也凸显了书店的店铺性质:字体采用比较灵动时尚的漫画体,符合年轻人的审美特点:“猫的天空之城”这一店名,新颖别致富有吸引力,同时暗示读者阅读的益处,即在书的世界里能够获得悠然从容的幸福体验。
【点评】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也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认真观察图表,找到关键信息,然后进行归纳,从而得出答案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