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25课《活板》同步练习(基础卷)
一、填空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毕昇( ) 炀之( )
字平如砥( ) 木格贮之( )
燔土( ) 用讫( )
2.文学常识填空。
《活板》的作者是 ,字 , (朝代)科学家、政治家。著有《 》等。
二、问答题
3.活字印刷术提高工效的具体方法有哪两条?请用课文中最关键的两句话回答。
4.《活版》运用的说明顺序是 。
5.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填入括号内,并简析它们的表达作用。
(1)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 ( )
(2)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
(3)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 )
(4)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 )
(5)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
三、翻译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异义。
(1)薄如钱唇
古义: ;今义:嘴唇
(2)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古义: ;今义:透出,往上升
(3)旋刻之
古义: ;今义:旋转
(4)有布衣毕昇
古义: ;今义:用布做的衣服
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2)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3)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四、语段阅读
探秘激光照排技术
1975年,北京大学教授王选主持研发汉字激光照排系统。 当时很多人认为汉字不可能进入计算机,汉字将在电脑时代消亡。 质疑与批评与他相伴,但他没有理会。 他放弃了所有节假日,18年里从未休息过。 经过艰苦卓绝的研发工作,王选教授把看似异想天开的事情变为了事实,让中国汉字告别铅与火,走入光与电的时代。
8.你想弄明白“异想天开”的意思。 查《现代汉语词典》,“异”的主要义项有:①有分别;②奇异,特别;③另外的。根据词典释义及文段内容,你认为“异想天开”在这里的意思是 。
9.学习结束后,有同学写了一副对联表达感受,填入对联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上联:探印刷之技艺,植字抽芽文明①
下联:传②之精神,校书分页著作成林
A.①育种 ②工匠 B.①传承 ②民族
C.①传承 ②工匠 D.①育种 ②民族
五、语言表达
课内练习。
10.用文中词句回答。
①用胶泥刻的字的特征是 。
②烧后的字印的特征是 。
③活字印刷的特征是 。
11.全文突出了活板的主要特征在“活”字,这个“活”字贯穿活板制作印刷的全过程,分别是哪些方面?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shēng;yáng;dǐ;zhù;fán;qì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出自宋代沈括的《活板》
毕昇(shēng):为北宋发明家,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
持就火炀(yáng)之:把它拿到火上烤。就,靠近。炀,烤。
字平如砥(dǐ):字印像磨刀石那样平。
木格贮(zhù)之:用木格储存它们。
燔(fán)土:指火烧过的黏土字印。燔:烧。
用讫:用完。讫(qì):终了,完毕。
故答案为:shēng;yáng;dǐ;zhù;fán;qì
【点评】本道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词的读音掌握程度。此类题的答题关键是平时读课文时要注意重点字词的读音,并积累词语,尤其是课文后面“读读写写”中要求掌握的,或是课文注解中出现的。
2.【答案】沈括;存中;北宋;梦溪笔谈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活板》的作者是沈括,字存中,号梦溪。杭州钱塘人,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文学家。是卓越的工程师,出色的外交家。晚年以平生见闻,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笔记体巨著《梦溪笔谈》,此书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誉为“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 《活板》选自《梦溪笔谈—技艺》。
故答案为:沈括;存中;北宋;梦溪笔谈
【点评】本道题考查对著名作家和相应作品的了解。做本道题需要学生了解作家与其作品的相关信息。
3.【答案】①更互用之;②每一字皆有数印。
【知识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分析】本道题考查文言文重要信息的提取。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如活版印刷提高工效的具体方法可分别提取“更互用之”和“每一字皆有数印”作为答案。
故答案为:①更互用之;②每一字皆有数印。
【点评】本道题考查文言文重要信息的提取。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
4.【答案】程序顺序
【知识点】逻辑顺序
【解析】【分析】全文按照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即时间顺序来写,其中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按照工作程序的顺序即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突出活版的主要特征“活”字。“活”字体现在活版制作印刷的全过程:字是活的——“每字为一印”;排版是活的——“密布字印”;印刷是活的——“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更互用之”;字印数目是活的——“每一字皆有数印”;做法是活的——“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拆版是活的——“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故答案为:程序顺序
【点评】本道题考查对说明顺序的理解。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分析文章或语段的内容和段落之间的关系。文章一般都有其内在的、固有的逻辑关系,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梳理和分析即可作答。
5.【答案】(1)打比方 形象地说明了刻字的厚度。
(2)打比方 形象地说明了活版字面平整的程度。
(3)列数字、作比较 突出活版印刷能提高印刷速度的优点,即印得越多速度越快。
(4)作比较 突出用胶泥印字模的优越性。
(5)举例子、列数字 具体说明了字印数目的灵活性,突出了活版印刷的“活”。
【知识点】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1.“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钱唇”比喻刻字的硬度。2.“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地突出了字印用平板按压后十分平整的特点。3、“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活板能提高印刷速度的优点,印得越多越快。4、“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胶泥字模的优越性。5、“每—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运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字印树目是活的,突出了活板的“活”。
故答案为:(1)打比方 形象地说明了刻字的厚度。
(2)打比方 形象地说明了活版字面平整的程度。
(3)列数字、作比较 突出活版印刷能提高印刷速度的优点,即印得越多速度越快。
(4)作比较 突出用胶泥印字模的优越性。
(5)举例子、列数字 具体说明了字印数目的灵活性,突出了活版印刷的“活”。
【点评】本道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等。各种说明方法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准确、更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6.【答案】(1)边缘
(2)覆盖
(3)立即,马上
(4)平民
【知识点】古今异义
【解析】【分析】①句意: 字薄得像铜钱的边缘 ;②句意: 用松脂、蜡混合纸灰这一类东西覆盖它;③句意:马上把它刻出来 ;④句意: 有位平民毕昇
故答案为: 边缘 ; 覆盖 ; 立即,马上 ; 平民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7.【答案】(1)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这一类东西覆盖好。
(2)拿它靠近火烘烤,待铁板上的药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字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铁板上的)活字平得像磨刀石。
(3)不使用的时候,就用纸来标记活字,每一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分别)贮存这些活字。
【知识点】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1)重点词语:和:混合;设:设置。这句话的意思是: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这一类东西覆盖好。
故答案为: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这一类东西覆盖好。
(2)重点词语:就:靠近;砥:磨刀石。这句话的意思是:拿它靠近火烘烤,待铁板上的药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字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铁板上的)活字平得像磨刀石。
故答案为: 拿它靠近火烘烤,待铁板上的药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字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铁板上的)活字平得像磨刀石。
(3)重点词语:帖:标签;木格:用木格;贮:贮存。这句话的意思是:不使用的时候,就用纸来标记活字,每一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分别)贮存这些活字。
故答案为:不使用的时候,就用纸来标记活字,每一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分别)贮存这些活字。
【点评】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在翻译句子时,要做到"信、达、雅",需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情况,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将翻译后的句子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进行适当调整。
【答案】8.示例一:汉字进入计算机的技术是奇异的、无法实现的。示例二:汉字进入电与光的时代是奇异的,无法实现的
9.A
【知识点】诗歌对联;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词语释义。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
(2)本题考查拟写对联。拟写对联时应注意:①字数相等;②词类相当;③结构相应;④平仄相对,仄起平收;⑤内容相关。
8.根据材料中的“当时很多人认为汉字不可能进入计算机,汉字将在电脑时代消亡”“让中国汉字告别铅与火,走入电与光的时代”可知,在当时人们看来,王选研发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让汉字进入计算机,走入电与光的时代根本就是不可能实现的。故“异想天开”的意思是汉字进入计算机的技术,进入电与光的时代是奇异的、无法实现的。“异”是奇异、特别的意思。
故答案为:示例一:汉字进入计算机的技术是奇异的、无法实现的。示例二:汉字进入电与光的时代是奇异的,无法实现的。
9.上联末字应是三声或四声。故第一空填“良种”,“承”是二声。
根据下联中的“校书分页著作成林”可知,传承的是匠人精神。故第二空填“匠人”。
故答案为:A。
【答案】10.薄如钱唇;字平如砥;极为神速
11.字活:每字为一印;排版活:密布字 印;印刷活;更互用之;字印数目活;每一字皆有数印;做法活:奇字 旋刻:拆板活;火令药镕。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文言文的写作特色;根据文言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和语境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应对古诗文的默写要做到:1.反复默写。2.整体背诵。3.理解大意,把握细节。首先保证会背,然后落实每一个字。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本题,需根据对文章内容的把握,结合被考查语句的具体内容,联系作者的写作目的或表达中心的需求,进行分析。
10.(1)依据"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可知,用胶泥刻的字的特征是:薄如钱唇。
(2)依据"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可知,烧后的字印的特征是:字平如砥。
(3)依据"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可知,活字印刷的特征是:极为神速。
(4)依据"每字为一印"说明字是活的,"乃密布字印"说明排版是活的,"每一字皆有数印"说明字印数目是活的。由此可知,活版的主要特征和优点是:活。
故答案为:(1)薄如钱唇 ; (2)字平如砥 ; (3) 极为神速
11.①字活:每字为一印。②排版活:密布字印。③排版活:更互用之。④印刷数目活:每一字皆有数印。⑤做法活:奇字旋刻。⑥拆版活:火令药熔。
故答案为:字活:每字为一印;排版活:密布字 印;印刷活;更互用之;字印数目活;每一字皆有数印;做法活:奇字 旋刻:拆板活;火令药镕。
1 / 1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25课《活板》同步练习(基础卷)
一、填空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毕昇( ) 炀之( )
字平如砥( ) 木格贮之( )
燔土( ) 用讫( )
【答案】shēng;yáng;dǐ;zhù;fán;qì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出自宋代沈括的《活板》
毕昇(shēng):为北宋发明家,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
持就火炀(yáng)之:把它拿到火上烤。就,靠近。炀,烤。
字平如砥(dǐ):字印像磨刀石那样平。
木格贮(zhù)之:用木格储存它们。
燔(fán)土:指火烧过的黏土字印。燔:烧。
用讫:用完。讫(qì):终了,完毕。
故答案为:shēng;yáng;dǐ;zhù;fán;qì
【点评】本道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词的读音掌握程度。此类题的答题关键是平时读课文时要注意重点字词的读音,并积累词语,尤其是课文后面“读读写写”中要求掌握的,或是课文注解中出现的。
2.文学常识填空。
《活板》的作者是 ,字 , (朝代)科学家、政治家。著有《 》等。
【答案】沈括;存中;北宋;梦溪笔谈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活板》的作者是沈括,字存中,号梦溪。杭州钱塘人,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文学家。是卓越的工程师,出色的外交家。晚年以平生见闻,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笔记体巨著《梦溪笔谈》,此书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誉为“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 《活板》选自《梦溪笔谈—技艺》。
故答案为:沈括;存中;北宋;梦溪笔谈
【点评】本道题考查对著名作家和相应作品的了解。做本道题需要学生了解作家与其作品的相关信息。
二、问答题
3.活字印刷术提高工效的具体方法有哪两条?请用课文中最关键的两句话回答。
【答案】①更互用之;②每一字皆有数印。
【知识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分析】本道题考查文言文重要信息的提取。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如活版印刷提高工效的具体方法可分别提取“更互用之”和“每一字皆有数印”作为答案。
故答案为:①更互用之;②每一字皆有数印。
【点评】本道题考查文言文重要信息的提取。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
4.《活版》运用的说明顺序是 。
【答案】程序顺序
【知识点】逻辑顺序
【解析】【分析】全文按照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即时间顺序来写,其中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按照工作程序的顺序即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突出活版的主要特征“活”字。“活”字体现在活版制作印刷的全过程:字是活的——“每字为一印”;排版是活的——“密布字印”;印刷是活的——“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更互用之”;字印数目是活的——“每一字皆有数印”;做法是活的——“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拆版是活的——“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故答案为:程序顺序
【点评】本道题考查对说明顺序的理解。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分析文章或语段的内容和段落之间的关系。文章一般都有其内在的、固有的逻辑关系,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梳理和分析即可作答。
5.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填入括号内,并简析它们的表达作用。
(1)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 ( )
(2)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
(3)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 )
(4)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 )
(5)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
【答案】(1)打比方 形象地说明了刻字的厚度。
(2)打比方 形象地说明了活版字面平整的程度。
(3)列数字、作比较 突出活版印刷能提高印刷速度的优点,即印得越多速度越快。
(4)作比较 突出用胶泥印字模的优越性。
(5)举例子、列数字 具体说明了字印数目的灵活性,突出了活版印刷的“活”。
【知识点】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1.“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钱唇”比喻刻字的硬度。2.“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地突出了字印用平板按压后十分平整的特点。3、“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活板能提高印刷速度的优点,印得越多越快。4、“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胶泥字模的优越性。5、“每—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运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字印树目是活的,突出了活板的“活”。
故答案为:(1)打比方 形象地说明了刻字的厚度。
(2)打比方 形象地说明了活版字面平整的程度。
(3)列数字、作比较 突出活版印刷能提高印刷速度的优点,即印得越多速度越快。
(4)作比较 突出用胶泥印字模的优越性。
(5)举例子、列数字 具体说明了字印数目的灵活性,突出了活版印刷的“活”。
【点评】本道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等。各种说明方法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准确、更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三、翻译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异义。
(1)薄如钱唇
古义: ;今义:嘴唇
(2)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古义: ;今义:透出,往上升
(3)旋刻之
古义: ;今义:旋转
(4)有布衣毕昇
古义: ;今义:用布做的衣服
【答案】(1)边缘
(2)覆盖
(3)立即,马上
(4)平民
【知识点】古今异义
【解析】【分析】①句意: 字薄得像铜钱的边缘 ;②句意: 用松脂、蜡混合纸灰这一类东西覆盖它;③句意:马上把它刻出来 ;④句意: 有位平民毕昇
故答案为: 边缘 ; 覆盖 ; 立即,马上 ; 平民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2)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3)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答案】(1)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这一类东西覆盖好。
(2)拿它靠近火烘烤,待铁板上的药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字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铁板上的)活字平得像磨刀石。
(3)不使用的时候,就用纸来标记活字,每一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分别)贮存这些活字。
【知识点】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1)重点词语:和:混合;设:设置。这句话的意思是: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这一类东西覆盖好。
故答案为: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这一类东西覆盖好。
(2)重点词语:就:靠近;砥:磨刀石。这句话的意思是:拿它靠近火烘烤,待铁板上的药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字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铁板上的)活字平得像磨刀石。
故答案为: 拿它靠近火烘烤,待铁板上的药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字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铁板上的)活字平得像磨刀石。
(3)重点词语:帖:标签;木格:用木格;贮:贮存。这句话的意思是:不使用的时候,就用纸来标记活字,每一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分别)贮存这些活字。
故答案为:不使用的时候,就用纸来标记活字,每一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分别)贮存这些活字。
【点评】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在翻译句子时,要做到"信、达、雅",需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情况,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将翻译后的句子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进行适当调整。
四、语段阅读
探秘激光照排技术
1975年,北京大学教授王选主持研发汉字激光照排系统。 当时很多人认为汉字不可能进入计算机,汉字将在电脑时代消亡。 质疑与批评与他相伴,但他没有理会。 他放弃了所有节假日,18年里从未休息过。 经过艰苦卓绝的研发工作,王选教授把看似异想天开的事情变为了事实,让中国汉字告别铅与火,走入光与电的时代。
8.你想弄明白“异想天开”的意思。 查《现代汉语词典》,“异”的主要义项有:①有分别;②奇异,特别;③另外的。根据词典释义及文段内容,你认为“异想天开”在这里的意思是 。
9.学习结束后,有同学写了一副对联表达感受,填入对联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上联:探印刷之技艺,植字抽芽文明①
下联:传②之精神,校书分页著作成林
A.①育种 ②工匠 B.①传承 ②民族
C.①传承 ②工匠 D.①育种 ②民族
【答案】8.示例一:汉字进入计算机的技术是奇异的、无法实现的。示例二:汉字进入电与光的时代是奇异的,无法实现的
9.A
【知识点】诗歌对联;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词语释义。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
(2)本题考查拟写对联。拟写对联时应注意:①字数相等;②词类相当;③结构相应;④平仄相对,仄起平收;⑤内容相关。
8.根据材料中的“当时很多人认为汉字不可能进入计算机,汉字将在电脑时代消亡”“让中国汉字告别铅与火,走入电与光的时代”可知,在当时人们看来,王选研发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让汉字进入计算机,走入电与光的时代根本就是不可能实现的。故“异想天开”的意思是汉字进入计算机的技术,进入电与光的时代是奇异的、无法实现的。“异”是奇异、特别的意思。
故答案为:示例一:汉字进入计算机的技术是奇异的、无法实现的。示例二:汉字进入电与光的时代是奇异的,无法实现的。
9.上联末字应是三声或四声。故第一空填“良种”,“承”是二声。
根据下联中的“校书分页著作成林”可知,传承的是匠人精神。故第二空填“匠人”。
故答案为:A。
五、语言表达
课内练习。
10.用文中词句回答。
①用胶泥刻的字的特征是 。
②烧后的字印的特征是 。
③活字印刷的特征是 。
11.全文突出了活板的主要特征在“活”字,这个“活”字贯穿活板制作印刷的全过程,分别是哪些方面?
【答案】10.薄如钱唇;字平如砥;极为神速
11.字活:每字为一印;排版活:密布字 印;印刷活;更互用之;字印数目活;每一字皆有数印;做法活:奇字 旋刻:拆板活;火令药镕。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文言文的写作特色;根据文言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和语境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应对古诗文的默写要做到:1.反复默写。2.整体背诵。3.理解大意,把握细节。首先保证会背,然后落实每一个字。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本题,需根据对文章内容的把握,结合被考查语句的具体内容,联系作者的写作目的或表达中心的需求,进行分析。
10.(1)依据"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可知,用胶泥刻的字的特征是:薄如钱唇。
(2)依据"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可知,烧后的字印的特征是:字平如砥。
(3)依据"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可知,活字印刷的特征是:极为神速。
(4)依据"每字为一印"说明字是活的,"乃密布字印"说明排版是活的,"每一字皆有数印"说明字印数目是活的。由此可知,活版的主要特征和优点是:活。
故答案为:(1)薄如钱唇 ; (2)字平如砥 ; (3) 极为神速
11.①字活:每字为一印。②排版活:密布字印。③排版活:更互用之。④印刷数目活:每一字皆有数印。⑤做法活:奇字旋刻。⑥拆版活:火令药熔。
故答案为:字活:每字为一印;排版活:密布字 印;印刷活;更互用之;字印数目活;每一字皆有数印;做法活:奇字 旋刻:拆板活;火令药镕。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