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科学试题
一、选择题
1.(2023六上·洛阳期末)在探究“小车在地面上的滑行距离与小车重量的关系”实验中,可以用来减小误差的方法是( )
A.多次实验求平均值
B.更换不同材质的小车
C.避免小车与地面摩擦
2.(2023六上·洛阳期末)右图1的星座是( )
A.大熊座 B.仙后座 C.猎户座
3.(2023六上·洛阳期末)( )是影响水的蒸发、沸腾和结冰的主要因素。
A.风 B.温度 C.液面面积
4.(2023六上·洛阳期末)在“流水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模拟实验中,对泥沙在坡底部淤积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坡度骤减 B.水流速度减缓 C.泥沙风化
5.(2023六上·洛阳期末)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是( )
A.陈冬 B.杨利伟 C.王亚萍
6.(2023六上·洛阳期末)传染病高发期,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减少聚集 B.保护易感人群 C.感染者无需隔离
7.(2023六上·洛阳期末)下列关于银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银河系的直径约为10万光年,太阳位于银河系的中心
B.银河系的星系形态是旋涡星系,由4个旋臂组成
C.银河系是宇宙中最大的星系,银河系之外的星系被称为“河外星系”
8.(2023六上·洛阳期末)下面关于感冒用药说法正确的是
A.出现高烧等症状时可以酌情使用退烧药
B.细菌性感染需要使用抗病毒药
C.消炎药会减轻病毒性感染的症状
9.(2023六上·洛阳期末)下列动物的本领中,不是亲代遗传给子代的是( )
A.大雁能辦别方向 B.变色龙会变色 C.导盲犬会带路
10.(2023六上·洛阳期末)在模拟霜形成实验中,在碎冰中加入适量的食盐,目的是( )
A.减缓吸收空气中的热量
B.降低温度,加速水蒸气凝结
C.增加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11.(2023六上·洛阳期末)猛犸象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象,它身高体壮,身上有细密的长毛和极厚的脂肪层。其化石出土最多的地方是北极圈附近。根据以上信息,我们可以推测猛犸象生活的环境是( )
A.比较寒冷的地区 B.热带地区 C.温暖湿润的地区
12.(2023六上·洛阳期末)沟壑、峡谷、冲积平原等不同的地表形态,是( )的作用而形成的。
A.地震 B.流水 C.火山
13.(2023六上·洛阳期末)真空包装是防霉的有效方法,这是因为它破坏了微生物生长所必需的( )
A.空气条件 B.水分条件 C.温度条件
14.(2023六上·洛阳期末)电影《流浪地球》的热映,掀起一股“宇宙热”。电影讲述了科学家发现太阳的寿命即将终结,人类为了生存,将地球改造成一座宇宙飞船,飞向宇宙寻找新“太阳”的故事
(1)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它是一颗( )星。地球是太阳系中的()
A.行星. B.卫星 C.恒星
(2)电影中,地球“离开”太阳系时遇到木星的拦截。下面关于木星描述正确的( )
A.木星质量比地球大得多,不需要绕太阳公转
B.木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位于太阳系的最边缘
C.木星到太阳的距离比地球到太阳的距离远
(3)电影中,地球“流浪”的目的地是约4光年外的“比邻星”。光年是计量( )的单位。
A.时间 B.距离 C.速度
15.(2023六上·洛阳期末)家庭住宅由不同建筑结构及多个系统组成。
(1)家庭住宅中,一般每个房间都需要有的是( )
A.供气系统 B.供电系统 C.供水系统
(2)住宅总体布局设计时,要考虑窗户的位置、大小,它属于( )
A.供暖设计 B.供水设计 C.采光设计
二、判断
16.(2023六上·洛阳期末)地球上最大的贮水处是海洋,它的贮水量约是地球总水量的97%。
17.(2023六上·洛阳期末)水蒸气遇冷就会凝结成许多小冰晶,它们聚集在一起,飘浮在高空中,就形成了雪。
18.(2023六上·洛阳期末)环境变化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19.(2023六上·洛阳期末)将北斗七星斗前的两颗星连线,再向勺口方向延伸约2倍距离,就能找到北极。
20.(2023六上·洛阳期末)色盲、白化病不属于遗传病,可以治疗。
21.(2023六上·洛阳期末)制作第一张化学元素周期表的是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
22.(2023六上·洛阳期末)真菌、病毒、细菌等微生物个体微小,必须用显微镜才能看见,蘑菇个体庞大,所以不是微生物。
23.(2023六上·洛阳期末)烧水时,锅上方冒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凝结的小水滴。
24.(2023六上·洛阳期末)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之中。
25.(2023六上·洛阳期末)为了使房间里的温度达到舒适的效果,暖气片设计得越多越好。
三、解释说明
26.(2023六上·洛阳期末)奇奇早上到校后,发现足球场草坪上有一层薄薄的霜,你能说说霜是怎么形成的吗?
27.(2023六上·洛阳期末)发霉腐烂的苹果切掉坏的部分,其余部分仍可以吃,这种说法正确吗 请说明理由。
四、实验探究
28.(2023六上·洛阳期末)洋葱是优良的保健食物,为了解洋葱的组成结构,探探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1)选词填空。将下列词语填在合适的横线上。
①制作洋葱表皮装片时,先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净,在 中央滴1-2滴 ;用小刀在洋葱鳞片的 上划“井字,撕取内表皮,浸人水滴中;
②用显微镜观察时,应将制作好的装片放在显微镜的 上,标本正对通光孔的 ;左眼注视显微镜的 。若观察时发现光线太暗,应转动 使更多光线反射到镜筒内;
(2)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装片时,在视野中看到的是 。
29.(2023六上·洛阳期末)据《尚书》记载,夏朝时,一天中午时分,人们突然发现太阳光线在一点点减弱,仿佛有个黑黑的“怪物”在一点点把太阳吞掉。后来民间把这一现象叫作“天狗食日”
(1)材料中提到的是一种天文现象,这种天文现象是( )、
A.日食现象 B.月食现象 C.流星现象
(2)选词填空。将下列词语填在合适的横线.上。
①月球自 向 围绕地球转动,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时,如果三者大约处在一条直线上,月球就会挡住太阳,这时就会发生
②我们可以用模拟实验模拟这种天文现象,如右图2:用“眼睛代表观测者,那么“大球”代表的是 ,“小球”代表的是 ; 当“小球”向左水 平移动时,“小球”距离“地球”较 .此时可以观测到日全食;当“小球响右水平移动时,“小球”距离“地球” ,此时可以观测到日环食
30.(2023六上·洛阳期末) 妙妙利用如右图3所示的装置探究“雨是怎样形成的”。
(1)实验所用的材料有:三脚架、陶土网、 、火柴、 、盘子、冰块、50℃的热水、夹子等。
(2)使用酒精灯给水加热是为了制造( )
A.水 B.水蒸气 C.冰
(3)下面有关酒精灯的使用方法不正确的是
A.不用酒精灯时必须盖好灯帽
B.酒精灯的外焰温度高,加热时应用外焰进行加热
C.熄灭时可以用灯帽盖灭,也可以用嘴吹灭
(4)实验时,在小盘子上放几块冰块的目的是 。在小盘子上放冰块后,会观察到判读出现了 。
(5)用流程图展示我们观察到的现象。
31.(2023六上·洛阳期末)周日,妈妈准备蒸馒头,和面时在面中加入酵母粉。
(1)妈妈在和面时用( ) 的水效果最好。
A.28~30℃ B.8~10℃ C.58~ 60℃
(2)妈妈判断面是否“发好”,主要看面团中有没有产生很多蜂窝状的小孔。这些小孔是面团中的葡萄糖代谢生成的( ) 所形成。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3) 下列食物的制作过程中,没有利用微生物发酵的是( )
A.酸奶 B.豆浆 C.米酒
(4)下列图片中,哪一个是酵母菌的细胞图
A.
B.
C.
五、材料分析题
32.(2023六上·洛阳期末)杂交水稻就是选用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的新品种。杂交优势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即杂合体在一种或多种性状上优于两个亲本。水稻具有不同的性状,它们杆有长短、穗有大小、粒有粗细,假如我们让穗大的水稻与粒粗的水稻杂交,它们的下一代是不是就会长得既穗大又粒粗呢 为解决这个问题,袁隆平先生和他的团队进行了不懈的研究。在研发杂交水稻前,全国水稻最高亩产量也只有400公斤;经过不断的努力, 2023年10月,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在四川凉山平均亩产约1250 公斤,创造了杂交水稻单季亩产的世界纪录。
(1)杂交水稻也有普通水稻的味道,这是( ) 现象,杂交后的水稻具有了与亲代不同的性状,这种被称为( )
A.遗传 B.变异 C.转基因
(2)培育出的杂交水稻的亩产量比普通水稻高很多,这是生物学上的 优势。
(3)袁隆平经过多年的努力培育出杂交水稻,杂交水稻是( ) 的结果。
A.人工选择
B.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结合
C.自然选择
(4)利用高产易倒伏水稻与低产抗倒伏水稻进行杂交,能得到的优良品种是( )
A.高产易倒伏水稻 B.低产抗倒伏水稻 C.高产抗倒伏水稻
(5)下列( )不能诱发遗传物质发生变异。
A.宇宙射线的辐射作用
B.给植 物施肥浇水
C.不同品种生物之间的杂交
(6)通过阅读请计算青计算:袁隆迢级杂交交水稻”平均亩产量比研发杂交水稻前全国最高亩产量提高了百分之多少 写出计算的过程。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设计小车
【解析】【分析】真实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存在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减小误差,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多次实验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小误差,让数据更可靠。故选A。
2.【答案】A
【知识点】星座
【解析】【分析】星座实际上是几颗彼此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穹上排列的图像。天空中看起来大小差不多的星星距离我们的远近是不同的,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形也不同。大熊座是北方天空中最醒目、最重要的星座。大熊星座中的七颗亮星组成一个勺子的形状,这就是著名的北斗七星,俗称勺子星。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明显标志。图中所示为大熊座。故选A。
3.【答案】B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物质有三种常见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状态是可以改变的。在温度发生变化时,同种物质的不同状态之间有时还可以相互转化,如水,常温下为液态,温度升高可变成气态,温度降低可变成固态。故选B。
4.【答案】B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河流会不停地侵蚀两岸的土壤,尤其是水流速度比较快的时候,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水土流失。水流比较缓慢时,发生的沉积现象,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故选B。
5.【答案】B
【知识点】探索宇宙
【解析】【分析】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故选B。
6.【答案】C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预防
【解析】【分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生物。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如果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不能流行。据此可知,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C选项做法错误。故选C。
7.【答案】B
【知识点】银河系
【解析】【分析】银河系是太阳系所在的恒星系统,包括1500~4000亿颗恒星和大量的星团、星云,还有各种类型的星际气体和星际尘埃,黑洞,它的可见总质量是太阳质量的2100亿倍。银河系的星系形态是旋涡星系,由4个旋臂组成,银河系的直径约为10万光年,太阳系位于银河系边缘,银河系第三旋臂--猎户旋臂上,我们看到的天空中闪亮的光带,实际上是由许许多多的恒星组成的,被人们称为银河。银河系是宇宙中普通的一个星系,银河系之外的星系被称为“河外星系”。AC选项说法错误;B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
8.【答案】A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预防
【解析】【分析】感冒分为两大类,病毒性感冒和细菌性感冒,病毒性感冒需要用抗病毒药来治疗,细菌性感冒需要使用抗生素。
A、出现高烧等症状时可以酌情使用退烧药。A选项说法正确。
B、细菌性感冒需要使用抗生素,不使用抗病毒药。B选项说法错误。
C、病毒性感冒需要用抗病毒药来治疗。C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9.【答案】C
【知识点】遗传
【解析】【分析】生物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征传给后代的现象叫做遗传。大雁能辦别方向、变色龙会变色都属于遗传现象;导盲犬会带路属于后天习得,不会遗传。故选C。
10.【答案】B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冰里加盐就是降低了凝点,会加快冰块的融化。碎冰中加入食盐是为了降低冰的融点,制造出低于0°℃的冰水,制造出更低的温度。故选B。
11.【答案】A
【知识点】化石
【解析】【分析】目前,世界上有很多已经灭绝和濒临灭绝的物种,原因是它们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造成的。猛犸象又名毛象、长毛象,生活在距今1.1万年前。猛犸象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象之一,其中草原猛犸体重可达12吨。根据题目信息“猛犸象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象,它身高体壮,身上有细密的长毛和极厚的脂肪层。其化石出土最多的地方是北极圈附近”我们可以推测猛犸象生活的环境是比较寒冷的地区。故选A。
12.【答案】B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
【解析】【分析】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都会对土地有影响,对土地都有侵蚀作用。流水可以把风化的岩石、土壤从一个地方搬运到另一个地方,这个过程称为侵蚀。由于流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地表会形成许多溪流和沟壑,它们汇集在一起又会成为大的河流。流水和风可以使地球表面缓慢的发生变化。沟壑、峡谷、冲积平原等不同的地表形态,是流水的作用而形成的。故选B。
13.【答案】A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食物的变质发霉是微生物引起的,微生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空气、水分和适宜温度等条件。微生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因此破坏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条件可以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真空包装是因为可以隔绝空气,破坏微生物生长的环境,故选A。
14.【答案】(1)A
(2)C
(3)B
【知识点】太阳系
【解析】【分析】(1)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包括围绕行星转动的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叫做太阳系。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它是一颗恒星。地球是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之一。故选CA。
(2)木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它的体积超过地球的一千倍,质量超过太阳系中其他八颗行星质量的总和。木星到太阳的距离比地球到太阳的距离远。太阳系的八大行星都围绕太阳公转;按照到太阳的距离由近到远的顺序排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位于太阳系的最边缘的是海王星。故选C。
(3)光年是一个长度单位,一般被用于计算恒星间的距离。故选B。
15.【答案】(1)B
(2)C
【知识点】房屋
【解析】【分析】一个工程通常有多个系统组成。住房的基本系统包括供排水系统、供电系统、供暖系统、采光系统、通风系统、燃气供应系统和供电系统等。
(1)住房建造过程是一项复杂、整体、协调的有机体,系统是由多个不同部分形成的整体,各部分间相互影响。家庭住宅中,一般每个房间都需要有的是供电系统。故选B。
(2)住宅总体布局设计时,要考虑窗户的位置、大小,它属于采光设计。故选C。
16.【答案】正确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
【解析】【分析】地球上最大的贮水处是海洋,海洋中存在着全球96.5%的水资源,故是地球上储水量最丰富的。题目说法正确。
17.【答案】错误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蒸气遇冷就会凝结成许多小冰晶,它们聚集在一起,飘浮在高空中,就形成了云。雪的形成需要的温度比雨低,雨和雪是由云层托不住的小水滴或小冰晶形成的。题目说法错误。
18.【答案】正确
【知识点】进化论
【解析】【分析】生物进化是指一切生命形态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由于生物所在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经过自然选择也就形成了生物界的多样性。可见,生物进化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地球环境在不断变化,所以生物还会不断进化,题目说法正确。
19.【答案】正确
【知识点】星座
【解析】【分析】我们观察星空的时候常用北极星确定方向。夜晚利用北极星辨认方向的关键是在茫茫的星海中,准确地找到北极星。首先寻找勺状的北斗七星,由北斗七星勺子前沿的两颗星,向勺口前端延长,在这两颗星距离的约五倍处找到的那颗星就是北极星。题目说法正确。
20.【答案】错误
【知识点】遗传
【解析】【分析】生物将自身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传给后代的现象称为遗传。同种生物世代之间或同代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生理特征等方面的差异称为变异。色盲、白化病属于遗传病,不可以治疗。题目说法错误。
21.【答案】正确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现代化学的元素周期律是1869年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首创的,他将当时已知的63种元素依原子量大小并以表的形式排列,把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放在同一行,就是元素周期表的雏形。题目说法正确。
22.【答案】错误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真菌、病毒、细菌等微生物个体微小,必须用显微镜才能看见,蘑菇虽然个体庞大,但属于食用真菌,也是微生物。题目说法错误。
23.【答案】正确
【知识点】凝结
【解析】【分析】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肉眼看不到,是水的气态形式。烧水时,锅上方冒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凝结的小水滴。题目说法正确。
24.【答案】正确
【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循环
【解析】【分析】在太阳的照射下,地球水圈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海洋中和陆地上的水受热蒸发成大气水,大气水遇冷又凝结为雨雪降落到地面或海洋。正是由于地球上永不停息地进行这种大规模的水循环,地球表面才会发生沧桑巨变,万物才会生机盎然。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不间断循环,水在地球上的循环产生了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题目说法正确。
25.【答案】错误
【知识点】对流
【解析】【分析】暖气片对空气进行加热时,空气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减小,故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所以想要对整个房间加热,暖气片就要装在室内的下方,并不是越多越好。题目说法错误。
26.【答案】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0℃以下)凝华成的冰晶。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冰、水、水蒸气,就是水的三种形态,有着循环变化的关系。在天气晴朗的夜晚,当环境温度低于0摄氏度时,如果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过高,就会附着在物体表面上,发生凝华现象,形成小冰晶,这就是霜。
27.【答案】错误,发霉腐烂的苹果切掉坏的部分,其余部分也已经生长霉菌,所以不能继续食用。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食物的变质发霉是微生物引起的,食物在霉变过程中产生的霉菌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所以发霉变质的食物是绝对不能食用的。发霉腐烂的苹果切掉坏的部分,其余部分也已经生长霉菌,所以不能继续食用。
28.【答案】(1)载玻片;清水;内表皮;载物台;中心;物镜;反光镜
(2)洋葱表皮细胞
【知识点】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解析】【分析】(1)①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取、展、盖、染。“擦”,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取”,先用小刀把洋葱切开。用小刀在洋葱内表皮轻轻划“#”字,用镊子轻轻撕取内表皮;“展”,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的把水滴中的薄膜展开;“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
②显微镜是观察微观世界的重要工具,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可分为5步,分别为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一手握镜臂,另一只手托镜座,将显微镜平放在桌面上。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左眼观察目镜,调节反光镜,能在视野范围内看到一个明亮的光圈。把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好,标本正对通光孔中心。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下降,同时眼镜注视物镜,避免物镜压破玻片标本;然后左眼看目镜,缓慢上升镜筒,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微调细准焦螺旋,使图像更清晰。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发现光线太暗,应调整反光镜,让更多的光线进入光圈,增加亮度。
(2) 洋葱表皮结构的共同特点:都是由细胞构成的都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包括各种细胞器和细胞核等结构。细胞图像上的小黑点就是洋葱细胞的细胞核,是不规则的多边形状。
29.【答案】(1)A
(2)西;东;日食;太阳;月亮;近;远
【知识点】日食
【解析】【分析】(1)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月球是不透光的球体,遮蔽了射向地球的太阳光,月球影子落在地球上,从而发生日食现象。日食发生时,太阳、月球、地球三者位于同一直线上,月球运行至太阳与地球中间位置。材料中提到的是一种天文现象,这种天文现象是日食现象。故选A。
(2)①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时刻不停地自西向东围绕地球转动,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时,如果三者大约处在一条直线上,因为月球是不透光的,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影子落到地球上出现“天狗吃日”现象,这时就发生日食。
②如图所示,我们可以用模拟实验模拟这种天文现象,用“眼睛”代表地球上的观测者,那么“大球”代表的是太阳,“小球”代表的是月球;当“小球”向左水平移动时,“小球”距离“地球”较近,遮挡地球的面积变大,此时可以观测到日全食;当“小球”向右水平移动时,“小球”距离“地球”较远,这挡地球的面积变小,此时可以观测到日环食。
30.【答案】(1)酒精灯;烧杯
(2)B
(3)C
(4)制造低温环境;水滴
(5)
【知识点】凝结
【解析】【分析】(1)探究问题:雨是怎样形成的。
实验材料:酒精灯、铁夹、三脚架、陶土网、平底烧瓶、橡皮塞、曲形玻璃导管、烧杯、瓷碟、冰袋、热水、火柴等。
实验猜想: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凝结能形成雨
实验步骤:按要求组装实验装置;将热水倒入烧瓶插上橡皮塞,垫好陶土网,用酒精灯加热;待到烧瓶中的水沸腾时,在小盘子上放冰块。
实验现象:①烧瓶内的水沸腾时,首先在小烧杯中看到了有白雾生成。②接着小烧杯内出现水珠,这是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凝结现象。③将小瓷碟放在小烧杯上方加上一个冰袋,制造低温环境,雨滴生成的更多。
实验结论:雨来自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
(2)使用酒精灯给水加热是为了制造水蒸气。
(3)A.不用酒精灯时必须盖好灯帽,A选项观点正确;
B.酒精灯的外焰温度高,加热时应用外焰进行加热,B选项观点正确;
C.熄灭时可以用灯帽盖灭,不可以用嘴吹灭,C选项观点错误。故选C。
(4)实验中,将冰块放在小盘子上起的作用是制造低温环境,让水蒸气遇到冰冷的盘子更容易凝结,有利于增加实验效果。在小盘子上放冰块后,会观察到盘底出现了水滴。
(5)根据这次模拟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可以推测大自然中雨的形成过程是:在太阳辐射下,地表水受热蒸发变成水蒸气进入空气中去,水蒸气上升过程中或遇到冷空气受冷发生凝结现象,形成小水滴,漂浮在空气中形成云。受空气震动或湍流影响,小水滴不断合并形成较大的雨滴,空气托不住时,就会下降到地面,形成降雨,雨水回到地面。
31.【答案】(1)A
(2)C
(3)B
(4)A
【知识点】微生物与健康
【解析】【分析】(1)面团会膨大是因为酵母粉中的酵母菌利用面粉中的葡萄糖代谢生成了二氧化碳和酒精,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各种面食暄软多孔。适当的温度是影响酵母菌细胞产生二氧化碳的量的主要因素。所以在发面的时候,如果用温水和面,面团就会发得快一些。故选A。
(2)馒头是一种发酵食品。蒸馒头时面团之所以慢慢变大是因为面团里加了酵母菌,酵母菌可吸收面团中的养分生长繁殖,并产生二氧化碳,使面团形成膨大、松软、蜂窝状的组织结构。酵母菌能够将生面团中的葡萄糖代谢生成二氧化碳和酒精。故选C。
(3)发酵食品是指人们利用有益微生物加工制造的一类食品。在我们身边,常见的发酵食品有谷物发酵成品、豆类发酵成品、乳类发酵成品、蔬菜发酵成品。酸奶、米酒都是发酵食品,豆浆不是发酵食品。故选B。
(4)酵母菌具有典型的真核细胞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液泡、线粒体等,样子呈体细胞环形、椭圆型或柱状。故选A。
32.【答案】(1)A;B
(2)杂交
(3)A
(4)C
(5)B
(6)(1250-400)÷400=212.5%。
【知识点】变异;遗传
【解析】【分析】(1)生物将自身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传给后代的现象称为遗传。同种生物世代之间或同代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生理特征等方面的差异称为变异。杂交水稻也有普通水稻的味道,这是遗传现象,杂交后的水稻具有了与亲代不同的性状,这种现象被称为变异。故选A。
(2)遗传和变异是生命最基本的两种特征,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杂交水稻的亩产量比普通水稻高很多,这是因为杂交。
(3)人工选择是杂交育种过程中不断去掉不需要的性状(或者选择需要的性状),最终培育出新品种的过程。袁隆平经过多年的努力培育出杂交水稻,杂交水稻是人工选择的结果。故选A。
(4)生物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征传给后代的现象叫做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不同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上的差异,叫做变异。科学家利用高产易倒伏水稻和低产抗倒伏水稻培育出了高产抗倒伏水稻,这一情况说明了基因的变异现象。故选C。
(5)变异是指亲代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根据变异是否可以遗传,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给植物施肥浇水不能诱发遗传物质发生变异;宇宙射线的辐射作用,给植物施肥浇水能诱发遗传物质发生变异。故选B。
(6)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平均亩产量比研发杂交水稻前全国最高亩产量提高的百分比:(1250-400)÷400=212.5%。
1 / 1河南省洛阳市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科学试题
一、选择题
1.(2023六上·洛阳期末)在探究“小车在地面上的滑行距离与小车重量的关系”实验中,可以用来减小误差的方法是( )
A.多次实验求平均值
B.更换不同材质的小车
C.避免小车与地面摩擦
【答案】A
【知识点】设计小车
【解析】【分析】真实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存在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减小误差,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多次实验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小误差,让数据更可靠。故选A。
2.(2023六上·洛阳期末)右图1的星座是( )
A.大熊座 B.仙后座 C.猎户座
【答案】A
【知识点】星座
【解析】【分析】星座实际上是几颗彼此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穹上排列的图像。天空中看起来大小差不多的星星距离我们的远近是不同的,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形也不同。大熊座是北方天空中最醒目、最重要的星座。大熊星座中的七颗亮星组成一个勺子的形状,这就是著名的北斗七星,俗称勺子星。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明显标志。图中所示为大熊座。故选A。
3.(2023六上·洛阳期末)( )是影响水的蒸发、沸腾和结冰的主要因素。
A.风 B.温度 C.液面面积
【答案】B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物质有三种常见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状态是可以改变的。在温度发生变化时,同种物质的不同状态之间有时还可以相互转化,如水,常温下为液态,温度升高可变成气态,温度降低可变成固态。故选B。
4.(2023六上·洛阳期末)在“流水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模拟实验中,对泥沙在坡底部淤积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坡度骤减 B.水流速度减缓 C.泥沙风化
【答案】B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河流会不停地侵蚀两岸的土壤,尤其是水流速度比较快的时候,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水土流失。水流比较缓慢时,发生的沉积现象,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故选B。
5.(2023六上·洛阳期末)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是( )
A.陈冬 B.杨利伟 C.王亚萍
【答案】B
【知识点】探索宇宙
【解析】【分析】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故选B。
6.(2023六上·洛阳期末)传染病高发期,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减少聚集 B.保护易感人群 C.感染者无需隔离
【答案】C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预防
【解析】【分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生物。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如果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不能流行。据此可知,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C选项做法错误。故选C。
7.(2023六上·洛阳期末)下列关于银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银河系的直径约为10万光年,太阳位于银河系的中心
B.银河系的星系形态是旋涡星系,由4个旋臂组成
C.银河系是宇宙中最大的星系,银河系之外的星系被称为“河外星系”
【答案】B
【知识点】银河系
【解析】【分析】银河系是太阳系所在的恒星系统,包括1500~4000亿颗恒星和大量的星团、星云,还有各种类型的星际气体和星际尘埃,黑洞,它的可见总质量是太阳质量的2100亿倍。银河系的星系形态是旋涡星系,由4个旋臂组成,银河系的直径约为10万光年,太阳系位于银河系边缘,银河系第三旋臂--猎户旋臂上,我们看到的天空中闪亮的光带,实际上是由许许多多的恒星组成的,被人们称为银河。银河系是宇宙中普通的一个星系,银河系之外的星系被称为“河外星系”。AC选项说法错误;B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
8.(2023六上·洛阳期末)下面关于感冒用药说法正确的是
A.出现高烧等症状时可以酌情使用退烧药
B.细菌性感染需要使用抗病毒药
C.消炎药会减轻病毒性感染的症状
【答案】A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预防
【解析】【分析】感冒分为两大类,病毒性感冒和细菌性感冒,病毒性感冒需要用抗病毒药来治疗,细菌性感冒需要使用抗生素。
A、出现高烧等症状时可以酌情使用退烧药。A选项说法正确。
B、细菌性感冒需要使用抗生素,不使用抗病毒药。B选项说法错误。
C、病毒性感冒需要用抗病毒药来治疗。C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9.(2023六上·洛阳期末)下列动物的本领中,不是亲代遗传给子代的是( )
A.大雁能辦别方向 B.变色龙会变色 C.导盲犬会带路
【答案】C
【知识点】遗传
【解析】【分析】生物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征传给后代的现象叫做遗传。大雁能辦别方向、变色龙会变色都属于遗传现象;导盲犬会带路属于后天习得,不会遗传。故选C。
10.(2023六上·洛阳期末)在模拟霜形成实验中,在碎冰中加入适量的食盐,目的是( )
A.减缓吸收空气中的热量
B.降低温度,加速水蒸气凝结
C.增加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答案】B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冰里加盐就是降低了凝点,会加快冰块的融化。碎冰中加入食盐是为了降低冰的融点,制造出低于0°℃的冰水,制造出更低的温度。故选B。
11.(2023六上·洛阳期末)猛犸象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象,它身高体壮,身上有细密的长毛和极厚的脂肪层。其化石出土最多的地方是北极圈附近。根据以上信息,我们可以推测猛犸象生活的环境是( )
A.比较寒冷的地区 B.热带地区 C.温暖湿润的地区
【答案】A
【知识点】化石
【解析】【分析】目前,世界上有很多已经灭绝和濒临灭绝的物种,原因是它们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造成的。猛犸象又名毛象、长毛象,生活在距今1.1万年前。猛犸象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象之一,其中草原猛犸体重可达12吨。根据题目信息“猛犸象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象,它身高体壮,身上有细密的长毛和极厚的脂肪层。其化石出土最多的地方是北极圈附近”我们可以推测猛犸象生活的环境是比较寒冷的地区。故选A。
12.(2023六上·洛阳期末)沟壑、峡谷、冲积平原等不同的地表形态,是( )的作用而形成的。
A.地震 B.流水 C.火山
【答案】B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
【解析】【分析】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都会对土地有影响,对土地都有侵蚀作用。流水可以把风化的岩石、土壤从一个地方搬运到另一个地方,这个过程称为侵蚀。由于流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地表会形成许多溪流和沟壑,它们汇集在一起又会成为大的河流。流水和风可以使地球表面缓慢的发生变化。沟壑、峡谷、冲积平原等不同的地表形态,是流水的作用而形成的。故选B。
13.(2023六上·洛阳期末)真空包装是防霉的有效方法,这是因为它破坏了微生物生长所必需的( )
A.空气条件 B.水分条件 C.温度条件
【答案】A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食物的变质发霉是微生物引起的,微生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空气、水分和适宜温度等条件。微生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因此破坏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条件可以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真空包装是因为可以隔绝空气,破坏微生物生长的环境,故选A。
14.(2023六上·洛阳期末)电影《流浪地球》的热映,掀起一股“宇宙热”。电影讲述了科学家发现太阳的寿命即将终结,人类为了生存,将地球改造成一座宇宙飞船,飞向宇宙寻找新“太阳”的故事
(1)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它是一颗( )星。地球是太阳系中的()
A.行星. B.卫星 C.恒星
(2)电影中,地球“离开”太阳系时遇到木星的拦截。下面关于木星描述正确的( )
A.木星质量比地球大得多,不需要绕太阳公转
B.木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位于太阳系的最边缘
C.木星到太阳的距离比地球到太阳的距离远
(3)电影中,地球“流浪”的目的地是约4光年外的“比邻星”。光年是计量( )的单位。
A.时间 B.距离 C.速度
【答案】(1)A
(2)C
(3)B
【知识点】太阳系
【解析】【分析】(1)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包括围绕行星转动的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叫做太阳系。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它是一颗恒星。地球是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之一。故选CA。
(2)木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它的体积超过地球的一千倍,质量超过太阳系中其他八颗行星质量的总和。木星到太阳的距离比地球到太阳的距离远。太阳系的八大行星都围绕太阳公转;按照到太阳的距离由近到远的顺序排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位于太阳系的最边缘的是海王星。故选C。
(3)光年是一个长度单位,一般被用于计算恒星间的距离。故选B。
15.(2023六上·洛阳期末)家庭住宅由不同建筑结构及多个系统组成。
(1)家庭住宅中,一般每个房间都需要有的是( )
A.供气系统 B.供电系统 C.供水系统
(2)住宅总体布局设计时,要考虑窗户的位置、大小,它属于( )
A.供暖设计 B.供水设计 C.采光设计
【答案】(1)B
(2)C
【知识点】房屋
【解析】【分析】一个工程通常有多个系统组成。住房的基本系统包括供排水系统、供电系统、供暖系统、采光系统、通风系统、燃气供应系统和供电系统等。
(1)住房建造过程是一项复杂、整体、协调的有机体,系统是由多个不同部分形成的整体,各部分间相互影响。家庭住宅中,一般每个房间都需要有的是供电系统。故选B。
(2)住宅总体布局设计时,要考虑窗户的位置、大小,它属于采光设计。故选C。
二、判断
16.(2023六上·洛阳期末)地球上最大的贮水处是海洋,它的贮水量约是地球总水量的97%。
【答案】正确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
【解析】【分析】地球上最大的贮水处是海洋,海洋中存在着全球96.5%的水资源,故是地球上储水量最丰富的。题目说法正确。
17.(2023六上·洛阳期末)水蒸气遇冷就会凝结成许多小冰晶,它们聚集在一起,飘浮在高空中,就形成了雪。
【答案】错误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蒸气遇冷就会凝结成许多小冰晶,它们聚集在一起,飘浮在高空中,就形成了云。雪的形成需要的温度比雨低,雨和雪是由云层托不住的小水滴或小冰晶形成的。题目说法错误。
18.(2023六上·洛阳期末)环境变化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答案】正确
【知识点】进化论
【解析】【分析】生物进化是指一切生命形态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由于生物所在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经过自然选择也就形成了生物界的多样性。可见,生物进化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地球环境在不断变化,所以生物还会不断进化,题目说法正确。
19.(2023六上·洛阳期末)将北斗七星斗前的两颗星连线,再向勺口方向延伸约2倍距离,就能找到北极。
【答案】正确
【知识点】星座
【解析】【分析】我们观察星空的时候常用北极星确定方向。夜晚利用北极星辨认方向的关键是在茫茫的星海中,准确地找到北极星。首先寻找勺状的北斗七星,由北斗七星勺子前沿的两颗星,向勺口前端延长,在这两颗星距离的约五倍处找到的那颗星就是北极星。题目说法正确。
20.(2023六上·洛阳期末)色盲、白化病不属于遗传病,可以治疗。
【答案】错误
【知识点】遗传
【解析】【分析】生物将自身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传给后代的现象称为遗传。同种生物世代之间或同代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生理特征等方面的差异称为变异。色盲、白化病属于遗传病,不可以治疗。题目说法错误。
21.(2023六上·洛阳期末)制作第一张化学元素周期表的是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
【答案】正确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现代化学的元素周期律是1869年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首创的,他将当时已知的63种元素依原子量大小并以表的形式排列,把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放在同一行,就是元素周期表的雏形。题目说法正确。
22.(2023六上·洛阳期末)真菌、病毒、细菌等微生物个体微小,必须用显微镜才能看见,蘑菇个体庞大,所以不是微生物。
【答案】错误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真菌、病毒、细菌等微生物个体微小,必须用显微镜才能看见,蘑菇虽然个体庞大,但属于食用真菌,也是微生物。题目说法错误。
23.(2023六上·洛阳期末)烧水时,锅上方冒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凝结的小水滴。
【答案】正确
【知识点】凝结
【解析】【分析】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肉眼看不到,是水的气态形式。烧水时,锅上方冒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凝结的小水滴。题目说法正确。
24.(2023六上·洛阳期末)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之中。
【答案】正确
【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循环
【解析】【分析】在太阳的照射下,地球水圈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海洋中和陆地上的水受热蒸发成大气水,大气水遇冷又凝结为雨雪降落到地面或海洋。正是由于地球上永不停息地进行这种大规模的水循环,地球表面才会发生沧桑巨变,万物才会生机盎然。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不间断循环,水在地球上的循环产生了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题目说法正确。
25.(2023六上·洛阳期末)为了使房间里的温度达到舒适的效果,暖气片设计得越多越好。
【答案】错误
【知识点】对流
【解析】【分析】暖气片对空气进行加热时,空气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减小,故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所以想要对整个房间加热,暖气片就要装在室内的下方,并不是越多越好。题目说法错误。
三、解释说明
26.(2023六上·洛阳期末)奇奇早上到校后,发现足球场草坪上有一层薄薄的霜,你能说说霜是怎么形成的吗?
【答案】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0℃以下)凝华成的冰晶。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冰、水、水蒸气,就是水的三种形态,有着循环变化的关系。在天气晴朗的夜晚,当环境温度低于0摄氏度时,如果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过高,就会附着在物体表面上,发生凝华现象,形成小冰晶,这就是霜。
27.(2023六上·洛阳期末)发霉腐烂的苹果切掉坏的部分,其余部分仍可以吃,这种说法正确吗 请说明理由。
【答案】错误,发霉腐烂的苹果切掉坏的部分,其余部分也已经生长霉菌,所以不能继续食用。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食物的变质发霉是微生物引起的,食物在霉变过程中产生的霉菌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所以发霉变质的食物是绝对不能食用的。发霉腐烂的苹果切掉坏的部分,其余部分也已经生长霉菌,所以不能继续食用。
四、实验探究
28.(2023六上·洛阳期末)洋葱是优良的保健食物,为了解洋葱的组成结构,探探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1)选词填空。将下列词语填在合适的横线上。
①制作洋葱表皮装片时,先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净,在 中央滴1-2滴 ;用小刀在洋葱鳞片的 上划“井字,撕取内表皮,浸人水滴中;
②用显微镜观察时,应将制作好的装片放在显微镜的 上,标本正对通光孔的 ;左眼注视显微镜的 。若观察时发现光线太暗,应转动 使更多光线反射到镜筒内;
(2)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装片时,在视野中看到的是 。
【答案】(1)载玻片;清水;内表皮;载物台;中心;物镜;反光镜
(2)洋葱表皮细胞
【知识点】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解析】【分析】(1)①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取、展、盖、染。“擦”,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取”,先用小刀把洋葱切开。用小刀在洋葱内表皮轻轻划“#”字,用镊子轻轻撕取内表皮;“展”,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的把水滴中的薄膜展开;“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
②显微镜是观察微观世界的重要工具,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可分为5步,分别为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一手握镜臂,另一只手托镜座,将显微镜平放在桌面上。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左眼观察目镜,调节反光镜,能在视野范围内看到一个明亮的光圈。把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好,标本正对通光孔中心。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下降,同时眼镜注视物镜,避免物镜压破玻片标本;然后左眼看目镜,缓慢上升镜筒,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微调细准焦螺旋,使图像更清晰。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发现光线太暗,应调整反光镜,让更多的光线进入光圈,增加亮度。
(2) 洋葱表皮结构的共同特点:都是由细胞构成的都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包括各种细胞器和细胞核等结构。细胞图像上的小黑点就是洋葱细胞的细胞核,是不规则的多边形状。
29.(2023六上·洛阳期末)据《尚书》记载,夏朝时,一天中午时分,人们突然发现太阳光线在一点点减弱,仿佛有个黑黑的“怪物”在一点点把太阳吞掉。后来民间把这一现象叫作“天狗食日”
(1)材料中提到的是一种天文现象,这种天文现象是( )、
A.日食现象 B.月食现象 C.流星现象
(2)选词填空。将下列词语填在合适的横线.上。
①月球自 向 围绕地球转动,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时,如果三者大约处在一条直线上,月球就会挡住太阳,这时就会发生
②我们可以用模拟实验模拟这种天文现象,如右图2:用“眼睛代表观测者,那么“大球”代表的是 ,“小球”代表的是 ; 当“小球”向左水 平移动时,“小球”距离“地球”较 .此时可以观测到日全食;当“小球响右水平移动时,“小球”距离“地球” ,此时可以观测到日环食
【答案】(1)A
(2)西;东;日食;太阳;月亮;近;远
【知识点】日食
【解析】【分析】(1)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月球是不透光的球体,遮蔽了射向地球的太阳光,月球影子落在地球上,从而发生日食现象。日食发生时,太阳、月球、地球三者位于同一直线上,月球运行至太阳与地球中间位置。材料中提到的是一种天文现象,这种天文现象是日食现象。故选A。
(2)①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时刻不停地自西向东围绕地球转动,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时,如果三者大约处在一条直线上,因为月球是不透光的,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影子落到地球上出现“天狗吃日”现象,这时就发生日食。
②如图所示,我们可以用模拟实验模拟这种天文现象,用“眼睛”代表地球上的观测者,那么“大球”代表的是太阳,“小球”代表的是月球;当“小球”向左水平移动时,“小球”距离“地球”较近,遮挡地球的面积变大,此时可以观测到日全食;当“小球”向右水平移动时,“小球”距离“地球”较远,这挡地球的面积变小,此时可以观测到日环食。
30.(2023六上·洛阳期末) 妙妙利用如右图3所示的装置探究“雨是怎样形成的”。
(1)实验所用的材料有:三脚架、陶土网、 、火柴、 、盘子、冰块、50℃的热水、夹子等。
(2)使用酒精灯给水加热是为了制造( )
A.水 B.水蒸气 C.冰
(3)下面有关酒精灯的使用方法不正确的是
A.不用酒精灯时必须盖好灯帽
B.酒精灯的外焰温度高,加热时应用外焰进行加热
C.熄灭时可以用灯帽盖灭,也可以用嘴吹灭
(4)实验时,在小盘子上放几块冰块的目的是 。在小盘子上放冰块后,会观察到判读出现了 。
(5)用流程图展示我们观察到的现象。
【答案】(1)酒精灯;烧杯
(2)B
(3)C
(4)制造低温环境;水滴
(5)
【知识点】凝结
【解析】【分析】(1)探究问题:雨是怎样形成的。
实验材料:酒精灯、铁夹、三脚架、陶土网、平底烧瓶、橡皮塞、曲形玻璃导管、烧杯、瓷碟、冰袋、热水、火柴等。
实验猜想: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凝结能形成雨
实验步骤:按要求组装实验装置;将热水倒入烧瓶插上橡皮塞,垫好陶土网,用酒精灯加热;待到烧瓶中的水沸腾时,在小盘子上放冰块。
实验现象:①烧瓶内的水沸腾时,首先在小烧杯中看到了有白雾生成。②接着小烧杯内出现水珠,这是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凝结现象。③将小瓷碟放在小烧杯上方加上一个冰袋,制造低温环境,雨滴生成的更多。
实验结论:雨来自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
(2)使用酒精灯给水加热是为了制造水蒸气。
(3)A.不用酒精灯时必须盖好灯帽,A选项观点正确;
B.酒精灯的外焰温度高,加热时应用外焰进行加热,B选项观点正确;
C.熄灭时可以用灯帽盖灭,不可以用嘴吹灭,C选项观点错误。故选C。
(4)实验中,将冰块放在小盘子上起的作用是制造低温环境,让水蒸气遇到冰冷的盘子更容易凝结,有利于增加实验效果。在小盘子上放冰块后,会观察到盘底出现了水滴。
(5)根据这次模拟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可以推测大自然中雨的形成过程是:在太阳辐射下,地表水受热蒸发变成水蒸气进入空气中去,水蒸气上升过程中或遇到冷空气受冷发生凝结现象,形成小水滴,漂浮在空气中形成云。受空气震动或湍流影响,小水滴不断合并形成较大的雨滴,空气托不住时,就会下降到地面,形成降雨,雨水回到地面。
31.(2023六上·洛阳期末)周日,妈妈准备蒸馒头,和面时在面中加入酵母粉。
(1)妈妈在和面时用( ) 的水效果最好。
A.28~30℃ B.8~10℃ C.58~ 60℃
(2)妈妈判断面是否“发好”,主要看面团中有没有产生很多蜂窝状的小孔。这些小孔是面团中的葡萄糖代谢生成的( ) 所形成。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3) 下列食物的制作过程中,没有利用微生物发酵的是( )
A.酸奶 B.豆浆 C.米酒
(4)下列图片中,哪一个是酵母菌的细胞图
A.
B.
C.
【答案】(1)A
(2)C
(3)B
(4)A
【知识点】微生物与健康
【解析】【分析】(1)面团会膨大是因为酵母粉中的酵母菌利用面粉中的葡萄糖代谢生成了二氧化碳和酒精,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各种面食暄软多孔。适当的温度是影响酵母菌细胞产生二氧化碳的量的主要因素。所以在发面的时候,如果用温水和面,面团就会发得快一些。故选A。
(2)馒头是一种发酵食品。蒸馒头时面团之所以慢慢变大是因为面团里加了酵母菌,酵母菌可吸收面团中的养分生长繁殖,并产生二氧化碳,使面团形成膨大、松软、蜂窝状的组织结构。酵母菌能够将生面团中的葡萄糖代谢生成二氧化碳和酒精。故选C。
(3)发酵食品是指人们利用有益微生物加工制造的一类食品。在我们身边,常见的发酵食品有谷物发酵成品、豆类发酵成品、乳类发酵成品、蔬菜发酵成品。酸奶、米酒都是发酵食品,豆浆不是发酵食品。故选B。
(4)酵母菌具有典型的真核细胞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液泡、线粒体等,样子呈体细胞环形、椭圆型或柱状。故选A。
五、材料分析题
32.(2023六上·洛阳期末)杂交水稻就是选用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的新品种。杂交优势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即杂合体在一种或多种性状上优于两个亲本。水稻具有不同的性状,它们杆有长短、穗有大小、粒有粗细,假如我们让穗大的水稻与粒粗的水稻杂交,它们的下一代是不是就会长得既穗大又粒粗呢 为解决这个问题,袁隆平先生和他的团队进行了不懈的研究。在研发杂交水稻前,全国水稻最高亩产量也只有400公斤;经过不断的努力, 2023年10月,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在四川凉山平均亩产约1250 公斤,创造了杂交水稻单季亩产的世界纪录。
(1)杂交水稻也有普通水稻的味道,这是( ) 现象,杂交后的水稻具有了与亲代不同的性状,这种被称为( )
A.遗传 B.变异 C.转基因
(2)培育出的杂交水稻的亩产量比普通水稻高很多,这是生物学上的 优势。
(3)袁隆平经过多年的努力培育出杂交水稻,杂交水稻是( ) 的结果。
A.人工选择
B.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结合
C.自然选择
(4)利用高产易倒伏水稻与低产抗倒伏水稻进行杂交,能得到的优良品种是( )
A.高产易倒伏水稻 B.低产抗倒伏水稻 C.高产抗倒伏水稻
(5)下列( )不能诱发遗传物质发生变异。
A.宇宙射线的辐射作用
B.给植 物施肥浇水
C.不同品种生物之间的杂交
(6)通过阅读请计算青计算:袁隆迢级杂交交水稻”平均亩产量比研发杂交水稻前全国最高亩产量提高了百分之多少 写出计算的过程。
【答案】(1)A;B
(2)杂交
(3)A
(4)C
(5)B
(6)(1250-400)÷400=212.5%。
【知识点】变异;遗传
【解析】【分析】(1)生物将自身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传给后代的现象称为遗传。同种生物世代之间或同代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生理特征等方面的差异称为变异。杂交水稻也有普通水稻的味道,这是遗传现象,杂交后的水稻具有了与亲代不同的性状,这种现象被称为变异。故选A。
(2)遗传和变异是生命最基本的两种特征,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杂交水稻的亩产量比普通水稻高很多,这是因为杂交。
(3)人工选择是杂交育种过程中不断去掉不需要的性状(或者选择需要的性状),最终培育出新品种的过程。袁隆平经过多年的努力培育出杂交水稻,杂交水稻是人工选择的结果。故选A。
(4)生物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征传给后代的现象叫做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不同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上的差异,叫做变异。科学家利用高产易倒伏水稻和低产抗倒伏水稻培育出了高产抗倒伏水稻,这一情况说明了基因的变异现象。故选C。
(5)变异是指亲代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根据变异是否可以遗传,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给植物施肥浇水不能诱发遗传物质发生变异;宇宙射线的辐射作用,给植物施肥浇水能诱发遗传物质发生变异。故选B。
(6)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平均亩产量比研发杂交水稻前全国最高亩产量提高的百分比:(1250-400)÷400=212.5%。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