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3-12 18:24: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题 圆的认识 学科 数学
课型 新授课 章节名称 圆 学时 1
目标确定依据 课标 分析 课标摘录: 图形的认识主要是对图形的抽象。学生经历从实际物体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认识图形的特征,感悟点、线、面、体的关系;积累观察和思考的经验,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会用圆规画圆,能描述圆的特征;例举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概括圆的特点,利用圆规画圆,加深对圆的理解。 ⑴学生学什么:利用圆规会画圆,并能认识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圆心,直径,半径)圆心只有一个,并且决定圆的位置。同一个圆内所有半径和直径是有无数条,并且决定圆的大小,同一个圆内所有半径相等,所有直径相等,直径是半径的两倍。 ⑵学到什么程度:灵活使用圆规画圆,并且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圆的定义,和圆的各部分名称(圆心,半径,直径)所蕴含的规律。 ⑶怎么学:通过自主学习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并通过动手操作与合作交流知道圆的特征。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学过了直线图形的认识和面积计算及圆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是学生研究曲线图形的开始是学生认识发展的又一次飞跃。教材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激活已经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经验促使学生逐步归纳内化 上升到数学层面来认识圆 体会到圆的本质特征,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 感受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关系。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而且从空间观念方面来说 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
学情分析 圆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研究圆的时候,学习的材料应多从生活中来,而研究得到的结论又可以反过来应用于生活。 学生已经学习了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也了解图形的自由的特征。
学习目标 (重难点在相应条目后标注) 学生学会用圆规画圆,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并掌握其特征,用圆规正确地画圆。(重点) 2、深刻认识圆的特征。(难点) 3、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思考等探索活动,提升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评估任务 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圆,会用圆规画圆。“圆”是一个图形,它包括:圆的意义、圆的特征、圆的画法、圆的面积、圆的周长等内 容。“圆的认识”包括“圆的定义、圆的特征、圆的画法等。“观察和操作”是脑和手并用的行为动词,可以分解为: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等。“认识”可以理解为:说出、写出、描述等。 (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自学、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准确理解“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体会圆的特征,并会用圆规画圆。 (2)引导学生经历尝试、探究、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深刻把握圆的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交流能力。 (3)通过生活实例,数学史料,感受数学之美,了解数学文化,提高学习兴趣。
学习策略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汇报展学。
教学过程(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环节设计)
学习环节 学习任务设计与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评估要点 (评估要点就是评估任务的分解)
目标导入 让学生知道要到哪里去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基本特征,理解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会用圆规画圆。 经历探索圆的基本特征的过程,初步形成空间观念,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在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圆的特征的过程中,体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培养乐于思考、勇于质疑、言必 有据的良好品质。 通过实际情境了解学习内容与目标
活动一 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相对应 一、复习导入探究新知: 1.复习导入 师: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已经学过平面图形了,来检查一下同学们掌握情况。用皮筋做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图形。 生: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 师:再拿出圆形卡片问,这个是什么图形? 生:圆。 师:生活中还在哪儿见过圆呢? 生:硬币,纽扣,井盖,车轮的外形等等 师:看来同学们对圆都不陌生。生活中到处有圆,因为有圆我们的世界变得如此美妙和神奇,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索其中的奥秘,好吗?这是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默读一遍(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2.利用手边的工具画圆 师:有目标就有方向 要想认识圆首先得会画圆,会画圆吗?同学们利用手边的工具画一个自己喜欢的圆。你是怎么画的圆?组内讨论准备汇报。 师:哪个小组汇报呢? 生:用硬币,用水杯,用圆规 3.用什么方式画圆好 师:相对其他工具画圆,你更喜欢用哪种方式来画圆呢 为什么? 生:用圆规。用物体画完只能画出同样大的圆,有局限限制。用圆规画圆可大可小。 师:请同学们拿起你们的圆规,圆规是画圆的专用工具,你能说出圆规的组成吗? 生:圆规有两只脚,一只上有针尖,另一只上有笔尖。上面有手柄,手柄是旋转用的。 师:用圆规的时候要多加注意针尖,不要被伤到自己跟其他同学。 4.圆规画圆的方法: 师:同学们想不想用圆规怎样又科学又准确的画出一个圆呢?老师给大家做一下师范。(首先在纸上确定一个点, 然后把圆规的两脚分开给它固定,再把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这点上,最后捏住圆规的手柄旋转一周。)一个圆就画好了 师:下面请同学们用圆规在A4纸上画一个圆。 师:老师发现你们画的圆有大有小,那你们说说因什么原因出现这种情况的呢? 生:圆规的两脚之间的距离。 师:你们能画出同样大的圆吗?我们来画一个两脚之间的距离是2厘米的圆,好吗?请在练习单上完成。 利用圆形的实物模型的外框画圆;用线绕钉子旋转画圆;用三角尺;用圆规……
活动二 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相对应 二、教学新知 认识圆的特征 1.师:下面我们来认识下自己画的圆。请同学们带着这三个问题(1.什么叫圆心?2.什么叫半径?3.什么叫直径?)自学课本56页第一自然段的内容。并在刚刚画的圆上表示出来。 师:通过自学有什么收获? 生:针尖所在的点叫圆心用字母O来表示。 生:链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用字母r表示。 生: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用什么字母d表示。 师:半径和直径都了解了,你会找出来吗?(课件第7页) 2.探究新知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圆心,半径,直径。这其中还蕴含着很多很多规律想不想自己动手来研究研究。 找同学读探究新知里的学习要求。 学习要求: 1.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记录在任务单上。 3.记录完组内交流,准备汇报。(课件第8页) 1、圆有( )条半径,( )条直径。 2、在( )圆内,( )都相等,( )都相等。 3、在同一个圆内,直径长度是半径长度的( ),半径长度是直径长度的( )。 4、( )决定圆的位置,( )决定圆的大小。 5,沿直径对折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3.巩固练习 学到这里大家对圆是不有了更深的了解呢?检查一下同学们的成果。 师:请同学们完成练习单上的第2题跟第3题。(课件第9页) 小组长检查自己组内成员完成情况。 。
活动三 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相对应 三.扩展学习 师:你们知道吗?其实关于圆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墨子也得出过和我们相似的结论。“圆,一中同长也”一中指的是什么?(圆心)同长是指什么?(同一圆中半径,直径相等)墨子的这个发现比西方国家整整早了1000多年 你们说厉害吗?为此感到自豪吗?仅仅用几个字将圆的特征表达的明明白白。 师:车轮为什么是圆形? 生:要方的就不稳了颠簸了。 师:我们一起看一下视频。 师:现在你知道车轮为什么是圆的了吧。 本节课到这里也接近尾声了你有什么收获想跟大家分享呢?
板书 设计 圆的认识 (轴对称图形) 圆心 一个 决定圆的位置 同圆或等圆:半径 相等 无数条 决定圆的大小 直径 相等 无数条 决定圆的大小 d=2r r=d/2
小结 师:本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呢? 生:我知道了圆心,半径,直径。还有它们之间的关系。
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