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第二册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共34张ppt)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第二册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共34张ppt)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3-12 18:24: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中图版·必修二
1、理解地域文化的概念及类型。
2、理解国内外不同区域的地域文化特点。(重点、难点)
3、结合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分析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重点、难点)
学习目标
目录
CONTENTS
01
地域文化与地域文化景观
02
地域文化在乡村景观中的体现
03
地域文化在城镇景观中的体现
1
地域文化与地域文化景观
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之和。
文化
01
地域文化
是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下,经过长期的生产生活所创造的,具有显著特色的文化。
上海外滩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是中西文化交融的见证。
“小桥、流水、人家”,苏州周庄独特的水乡氛围,展示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图景。
湛江红土文化即雷州文化,雷州文化是“天南重地”区域文化,在南粤历史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雷州文化与广府文化、潮州文化、客家文化并称为广东四大文化,在我国众多的地域文化之林中占有重要的一席。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由于雷州半岛位居祖国大陆最南端边陲,优秀的中原文化广泛吸收融会了古老的南越、俚僚和流入文化,互相碰撞、融合,不断充实、更新,逐步形成独放异彩的雷州文化。如雷州方言、雷祖雷神、雷歌雷剧、雷州音乐、雷州傩舞、雷州石狗、雷州珍珠、雷州人龙舞等“雷字号”风物,凸显雷州文化特有风采。
雷歌雷剧
雷州傩舞
雷州石狗
雷州人龙舞
地域文化的特点
区域性: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资源物产、生活方式
与习惯以及社会结构和发展水平等差异显著,
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
多样性:主要体现在类型、组成和景观等方面,根据
属性可以分为物质方面的(建筑、服饰、饮
食等)和精神方面的(价值观、制度、习俗、
语言、艺术等)。
独特性:地域文化打上了所在地域和时代的烙印,体
现了不同的文化特质。
相对稳定性:地域文化在一定时期内是稳定的,长期
可能会发展变化。
01
判断下列地理事物是否属于地域文化
珠峰
悬空寺
南方民居
瀑布
景观:自然要素以及文化现象的地域综合体,是特定地区所
能看到的全部地表景象。
地域文化景观:在特定的地域和文化背景下,形成并留存至今的文化景观,包括物质文化景观和精神文化景观。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我国江南茶园景观
2
地域文化在乡村景观中的体现
村落景观
贵州西江千户苗寨
房屋建筑景观
陕北窑洞
土地利用景观
云南元阳梯田
乡村景观主要体现在村落景观、房屋建筑景观和土地利用景观三方面
元阳梯田位于云南省元阳县的哀牢山南部,是哈尼族人世世代代留下的杰作。元阳哈尼族开垦的梯田随山势地形变化,坡缓地大则开垦大田,坡陡地小则开垦小田,甚至沟边坎下石隙也开田,开发建设了规模宏大的梯田。
西江千户苗寨是全世界最大的苗寨。被中外人类学家和民俗学者认为是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比较完整的地方。
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陕北汉族劳动人民的象征。窑洞一般有靠崖式窑洞,下沉式窑洞、独立式等形式。靠崖式是在天然土崖上横向挖洞,宽3~4m,深可达10多m。
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地坑院、窑洞反映了当地什么样的自然环境?
反映出当地冬冷夏热,气候干旱,风沙大,黄土垂直节理发育的特征。
01
乡村景观与人地关系
豫西地区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特点是凉爽干燥,四季分明。陕县的三大塬区均自山体向下自然延伸,坡势平缓,区域广大。这里十年九旱,降雨量偏少,很少有大暴雨发生。半干旱性气候有利于保持当地土壤的干燥和坚固,使窑洞建筑经久耐用;一年四季温差较大,更能体现窑洞"穴居"冬暖夏凉的优势。
左图分别是哪种土地利用景观,体现了什么地域文化?
草原牧业景观和耕地作物景观
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文化和精耕细作的稻作文化。
01
乡村景观与人地关系
土楼(围屋)这种民居建筑方式体现了客家人聚族而居的民俗风情。土楼还具备完善的防御功能。一层、二层不开窗户,便于狙击入侵之敌。土楼最高处设有瞭望台,以便了解敌情。体现了御外凝内的集体精神。
乡村景观与社会组织形态、精神追求
3
地域文化在城市景观中的体现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集聚地,与乡村相比,城市景观结构复杂,建筑密集,受第二、三产业影响更大。地域文化对城市景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城市的空间布局、建筑风格、城市色彩等方面。
地域文化与城市空间布局
西班牙托莱多古城景观
美国亚特兰大城市景观
美国历史较短,重视经济利益,大城市中心多是摩天大楼,从中心向外,建筑物高度下降。
欧洲发展历史悠久,受神学思想影响,近代产业革命后建起的高层建筑大多位于城市中心外围区。
地域文化与建筑风格
中国北京紫禁城
体现皇家的威严、中国人含蓄内向的性格。
法国巴黎凡尔赛宫
体现西方外在开放的文化态度,西方人外向活跃的性格。
地域文化与建筑风格
中国北京紫禁城
法国巴黎凡尔赛宫
多亭台楼阁假山,绿植显而不露、忌直求曲。
多喷泉雕塑,绿植整齐划一、均衡对称。
含蓄内向
天人合一
直率敞朗
征服自然
地域文化与城市色彩
成都宽窄巷子外观呈现灰色,体现休闲从容,兼收并蓄的城市性格。
罗马老城区以橙黄色系与橙红色系为主色调,代表着古罗马帝国的辉煌历史。
这种布局风格体现了皇权至上的思想,功能分区上体现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描述明清时期,北京城的空间布局特点,说明其反映的地域文化特色。
中轴线
以皇城居中,中轴线对称,功能分区明确,道路规划为棋盘格式。
体现了维系亲情、上下尊卑、长幼有序的和谐氛围;思想相对保守。
思考:图中四合院的布局和建筑样式体现了什么样的地域文化?
北京传统四合院格局一般坐北朝南,从外边用墙包围,不开窗子。宅院中部为开敞空间,是家庭成员劳作、休闲的场所。家庭成员居住有次序,四合院住房分间分房,老人住北房(上房),中间为大客厅(中堂间),长子住东厢,次子住西厢,佣人住倒房,小姐、女儿住后院,各不影响。
广州市的骑楼出现于20世纪初,是中西合璧的建筑,体现了广东文化的包容性和文化传承的精神。其建筑形式多样,特点是把门廊扩大串通成沿街廊道。廊道上面是楼房,用来住人。廊道下面一边向街敞开,另一边是店面橱窗,顾客可以沿走廊自由选购商品。
2. 广州市骑楼体现了什么地域文化?
1. 分析骑楼在广州市广为分布的原因。
应用探究
从东南亚返乡的华侨所建,可抵挡风雨侵袭和阳光照射。
融合了中西方建筑特色,文化开放程度高,包容性强。
即学即练
1.海南省西岛渔村充分利用当地珊瑚资源,就地取材,建造民居,“珊瑚石古屋”成为当地最大的特色。该民居位于我国( )
A.华南沿海文化区 B.江南水乡文化区 C.云贵高原文化区 D.四川盆地文化区
2.地名是一个地区自然及人文地理特征的综合反映。我国某内陆地区地名中“河、井、渠”“宁、乐、孝”“关”“寺、庵”出现比例较高。该地区与地名“河、井、渠”“宁、乐、孝”“关”“寺、庙、庵”相关的地理要素依次是( )
A.河流水利 军事防御 行政区划 宗教信仰
B.水源农耕 道德伦理 军事防御 宗教信仰
C.军事防御 道德伦理 宗教信仰 行政区划
D.军事防御 宗教信仰 行政区划 道德伦理
即学即练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传统村落布局示意图,村落中宅院与巷道排列规整,通风、散热效果较好。据此完成1~3题。
1.对于宅院而言,池塘与树木可起到的作用分别为( )
A.冬夏季皆挡风 B.夏季通风,冬季挡风
C.冬夏季皆通风 D.夏季挡风,冬季通风
解析:1.本题考查环境对聚落的作用,同时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注意图中的指向标,宅院居中,池塘位于东南方,其他方向被树木环绕,夏季盛行东南风,池塘能通风、散热,AD 错误;树木可阻挡冬季的偏北风,B正确,C错误。故选B.
即学即练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传统村落布局示意图,村落中宅院与巷道排列规整,通风、散热效果较好。据此完成1~3题。
2.仅考虑采光,宅院的建筑布局应该是( )
A.南高北低,南疏北密 B.南高北低,南密北疏
C.南低北高,南疏北密 D.南低北高,南密北疏
解析:2、本题考查采光对房屋建筑的影响,同时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阳光从南方射入,楼层南低北高,北部的房屋不会被南部给挡住阳光,AB 错误:南密北疏,尤其是冬季太阳高度角较小时,则可以尽可能的让北部宅院接受到更多的阳光,C 错误,D 正确。故选D.
即学即练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传统村落布局示意图,村落中宅院与巷道排列规整,通风、散热效果较好。据此完成1~3题。
3.该地街道与子午线约呈45°夹角,其目的是( )
A.利于通风遮阳 B.顺应地形地势
C.充分利用光照 D.平地少,方位观弱
解析:本题考查街道与子午线的夹角,同时考查学生调
动和运用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该地街道与
子午线约呈45°夹角,街道的这种设计是为了充分利用
光照资源,因为建筑物的日照条件与街道方位有关。街
道的方位影响街道内建筑物的朝向,进而影响建筑物的
日照条件。使街道与子午线成约呈45°夹角,可以使街
道两侧内建筑物较好地、公平地获得光照,A 错误,C正确;材料未体现地形地势的影响,B错误。材料无法看出平地的影响,D错误。故选C.
即学即练
“穿斗式”民居为轻型木构架,在我国南方广泛应用。该民居沿房屋的进深方向按檩数立一排柱,每柱上架一檩,屋面荷载直接由檩传至柱,不用梁,屋顶重量较轻,每排柱子靠穿枋贯穿起来,成一榀构架。道宁盆地(湖南省古道州,今永州市)古村落民居多采取穿斗式建筑构架。下图为“道宁盆地古村落分布及穿斗式建筑构架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道宁盆地古村落( )
A.多沿盆地周边分布
B.多沿着河流分布
C.民居的主材多石料
D.房屋可有效防火
即学即练
“穿斗式”民居为轻型木构架,在我国南方广泛应用。该民居沿房屋的进深方向按檩数立一排柱,每柱上架一檩,屋面荷载直接由檩传至柱,不用梁,屋顶重量较轻,每排柱子靠穿枋贯穿起来,成一榀构架。道宁盆地(湖南省古道州,今永州市)古村落民居多采取穿斗式建筑构架。下图为“道宁盆地古村落分布及穿斗式建筑构架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2.穿斗式民居的主要
优点有( )
①省工、省料,便于施工
②防御功能强
③抗风、防沙、保暖
④防震性能好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即学即练
“穿斗式”民居为轻型木构架,在我国南方广泛应用。该民居沿房屋的进深方向按檩数立一排柱,每柱上架一檩,屋面荷载直接由檩传至柱,不用梁,屋顶重量较轻,每排柱子靠穿枋贯穿起来,成一榀构架。道宁盆地(湖南省古道州,今永州市)古村落民居多采取穿斗式建筑构架。下图为“道宁盆地古村落分布及穿斗式建筑构架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3.当前政府修缮古村落
的主要目的是( )
A.鼓励原居民回迁居住
B.吸引地产商入驻开发
C.发展旅游业振兴乡村
D.缓解人地紧张的状况
即学即练
读伦敦大本钟及北京故宫景观图,完成1~2题。
1.导致两地建筑风格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 B.历史 C.文化 D.经济
2.故宫虽位于北京城市中心,但这里并没有形成中心商务区,主要影响因素( )
A.经济 B.政治 C.历史 D.环境
知识结构
地域文化与
城乡景观
地域文化与地域文化景观
地域文化在城市景观中的体现
文化景观
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在乡村景观中的体现
村落景观
房屋建筑景观
土地利用景观
城市的空间布局
建筑风格
城市色彩
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精练《固学案》16-18页。
2、预习第三节 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