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2600年前,孔子虽然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甚至有过“乘桴(fú)浮于海”的梦想,但终其一生,他的足迹也没有走出过今天山东、河南两省的地界。然而,孔老夫子可能做梦也不会想到,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国力增强,他的学说作为中国的文化名片走向了五大洲、走进了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中间。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多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199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获得者集会巴黎时的宣言
孔子学院标志津巴布韦大学孔子学院首个汉语教学班的师生正在上课。 在德国柏林的一座公园中,中德学者为孔子树立雕像。底座上用德文写着孔子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你的印象里,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但事实证明,孔子是个面容凶悍的猛男,还是身高1米8的那种。关于孔子的身高,不少史料中都有记载。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有言:“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如果按照现在一尺长33.33厘米、一寸长3.33厘米来算,身长九尺六寸的孔子足有3米多高!当然,想想这也不太可能 。直到2015年,伴随着江西南昌的海昏侯墓的发掘,一件能证实孔子身高的文物——漆器屏风,出土了。漆器屏风被发现于一个主椁室西室中,上面有孔子的画像和一些文字。文字上记载了孔子身高“七尺九寸”,换算过来约为182.4厘米。我不是最后一个知道孔子身高快2米吧?印象中的孔子长得慈眉善目。但实际上,孔子不仅和慈眉善目完全不沾边,甚至称得上“奇人异相”。《荀子·非相》记载:“仲尼之状,面如蒙倛”,唐杨倞注曰:“倛,方相也。其首蒙茸然,故曰蒙倛”。蒙倛是上古时代人们用于避魔驱邪的一种神兽,面目极其狰狞,说孔子长得像蒙倛,可见他从长相来看绝非“善类”。我不是最后一个知道孔子“奇人异相”的吧?孔子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被尊称为圣人。晚年整理了“六经”。 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入仕。汉代以后,其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了解作者《论语》 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六艺六经:《诗》《书》《礼》 《易》《乐》《春秋》六种科目:礼、乐、射、御、书、数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 坐(由)(点)(求)(赤)陪长者闲坐古人有姓、名、字以及号。名:古人一出生就由长辈取名。长辈对晚辈说话\尊敬对方或自谦。字:男子20岁成年举行冠礼,由长辈取字;女子15岁成年举行笈礼,长辈取字。称字表示尊敬。号:自己取。谥号:人去世之后,后人按其平生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与或褒或贬评价的文字,始于西周。解题 “陪长者闲坐”,这样的语境就容易使气氛和谐融洽,师生平等、轻松自由,弟子们能各抒己见,为下文对话渲染了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饥馑 曾皙 哂
舞雩 铿尔 小相
沂 冠者 喟
俟 撰 摄
比及 毋 冉
j n
xī
sh n
yú
kēng
xiàng
yí
guàn
kuì
sì
zhuàn
shè
bǐ
wú
r n
听读正音
通读文本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介词,因为相当于“于”,介词,放在形容词之后,可译为“比”。你们通‘已’,停止在平时、闲居,指平时在家的时候常常,总是,就了解,知道连词,假如,如果代词,在这里指人。以:用,做。何以:以何,如何。不吾知也: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句,即“不知吾也”则何以哉: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句,即“则以何哉”状语后置(一)翻译以前学过的句子,注意句式特点1、吾谁与归?(《岳阳楼记》)2、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3、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4、唯利是图(成语)5、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寻找规律和方法1、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3、以结构助词“是”、“之”提前宾语。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shèng)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shěn)之。 轻率急忙的样子。尔,放在形容词或拟声词之后,相当于“然”。摄:夹。 乎:相当于“于”,可译为“在”。加到……上。军队。古时2500人为一师,500人为一旅接着饥馑:这里泛指荒年。饥,五谷不熟;馑,蔬菜不熟。为:治理。等到合乎礼仪的行事准则笑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也:句中语气词,表停顿,不译。可以表修饰状语后置在春秋后期,千乘之国是中等国家。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计算面积的单位,纵横各一里连词,或者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富足连词,至于等待怎么样“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语气词)。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连词,或者端章甫:穿着礼服,戴着礼帽。端,古代用整幅布做的礼服;章甫,古代礼帽,用布制。在这里都作动词用。能做……事,胜任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诸侯祭祀、会盟或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的司仪官。所谓“小相”,也是公西华的谦辞。代词,表示职位、岗位会同: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通称。会,诸侯在非规定时间朝见天子。同,诸侯一起朝见天子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guàn)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yí),风乎舞雩(yú),咏而归(kui)。”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同“稀”,稀疏
助词,在拟声词之后
放下
起身,站起来
为政的才能
只是,不过
同“暮”
已经
相当于“于”
名作动,吹风,乘凉
唱歌
长叹的样子
赞同、赞成
弹奏
何妨。有什么关系呢
成年人
穿上,穿定,指不再换上冬衣
表顺承
表修饰
状语后置
状语后置
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欤)?”“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走在后头。方位名词作动词。指示代词,那罢了谦让国家。此处指治理国家大事句首语气助词,无义疑问代词,怎么见得指诸侯治理用因此形容词作名词,小相、大相连词,表承接,就谁一、分角色朗读课文
选六名同学分角色共同完成课文的朗读,其中一人旁白,五人角色朗读。读的过程中注意要尽可能贴近人物的身份、语气、动作。
思考这篇文章大概在讲什么?
孔子和四名弟子畅谈人生志向
研读文本
课文围绕谈“志”展开问“志”言“志”评“志”二、问题探究思考1:全文围绕着哪个字展开?文章的逻辑层次是什么样的?四位弟子的人生志向和孔子对他们表现出的态度各是什么?你更认同谁的志向?(完成下表)
人物 动作、神态、性格特点 志向 孔子态度
子路
冉有
公西华
曾皙
“率尔而对”
有抱负,自信,失之鲁莽、轻率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侧重“强国”(军事)
赞成他的治国志向 ,但认为他谈话的态度不谦虚 。
指名后再发言,所举的国家也小很多,并合理说明自己能取得的成就,可见其谨慎小心、谦虚退让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侧重“富国”(经济)
没有正面加以评论,但可以看出是 满意的。
本有志于礼乐,但因刚冉有说“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如直说自己抱负,则有以君子自居之嫌,可见其谦恭有礼;但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其实都是国家大事,可见娴于辞令
“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侧重“以礼治邦”(文明)
认为他低估了自己,完全可以担任更重要的工作。
志向虽各有侧重,但都愿意在仕途上创一番事业,都是参加政治。
人物 动作、神态、性格特点 志向 孔子态度
曾皙 (点)
洒脱高雅
从容淡定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侧重“教化治国”
与之
赞同他的志向 ,即希望社会上 人人懂礼爱乐,天下太平,社会大同。
曾皙——终极理想:诗意生活提示:“莫春”,阴历三月,即阳历四月,“舞雩”,鲁国的祈雨台。王充在《论衡》中解释曾点的所述是一种祭祀仪式,即舞雩的仪式。《礼记》中也有解释:“舞雩,祭水旱也。”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曾点所意是在春天水旱时,率领人们行祈雨礼,以求得丰年,从而进一步实现他的治国理想。¤为何“与”曾点?一、描绘了一幅春日畅游的欢愉图景,是太平盛世的一个缩影,体现孔子追求大同社会的理想二、孔子本有行道救世之心,而终不得志,因此他有‘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话和‘欲居九夷’的想法;孔子又说:‘饭疏食(吃粗糙的食物)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可见符合孔子当时恬退避世之心。三、符合儒家的礼乐治国的理想。以礼治国读完本文,你觉得孔子是怎样的一位老师? 教学民主因材施教1、用温和自谦的话首先解除了学生的思想顾虑,给学生创造了说真话的条件,创造了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从而鼓励学生敢于发表意见,大胆地谈个人的理想。3、“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4、最后一段“评志”。和蔼可亲、平易近人2、而后假设了一种情况,如果有人了解你们,你们怎么办 从而水到渠成地启发学生谈出自己的想法。循循善诱题目中四弟子的年龄分别是51、39、31、18,孔子当时60岁。孔子四弟子回答问题的顺序有何特点?能否换成和题目一致? 写作特点1、人物形象鲜明,性格突出。扣紧人物的性格特点记述,人物的发言都合乎各自的个性、身份、志趣、教养,显得深刻而生动,语言简洁传神。2、以“志”为中心组织材料,思路清晰,富有条理。一、通假字
1.鼓瑟希,铿尔:
2.莫春者,春服既成:
3.毋吾以也:
希,通“稀”,稀疏
莫,通“暮”,暮春,阴历三月
以,通“已”,止
重点回顾
1.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2.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3.宗庙之事,如会同。
4.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如果
至于
或者
或者
如
二、一词多义
方
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2.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3.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名词,表示纵横若干长度
名词,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
屠户正想走,转身看见柴草堆后面
1.以吾一日长乎尔:
2.毋吾以也:
3.则何以哉:
4.加之以师旅:
5.以俟君子:
介词,因为
通“已”,止
动词,用、做
介词,用
以
与
1.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2.唯求则非邦也与?
赞成
“欤”,相当于“吗”
连词,表顺承
1.以吾一日长乎尔
2.摄乎大国之间
3.异乎三子者之撰
4.浴乎沂,风乎舞雩
5.何伤乎?
比
在
和、跟
到、在
乎
尔
1.以吾一日长乎尔
2.子路率尔而对曰
3.鼓瑟希,铿尔
4.尔何如
你们
助词,表状态,放在形容词或拟声后,……的样子
你
语气词,表反问“呢”
1.如会同,端章甫
2.鼓瑟希,铿尔
3.三子者出,曾皙后
4.冠者五六人
5.浴乎沂,风乎舞雩
(2)形容词用作名词
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弹奏
走在后面。
戴帽子
吹风,乘凉
三、词类的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1.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2.赤也为之小,
孰能为之大?
道,是非标准。译成“为人的道理”。
小的国家,大的国家
1.异乎三子者之撰
(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才能。这里指为政的才能
(3)动词用作名词
1.可使足民
使……富足
古代汉语的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2.则何以哉
3.何伤乎
古代汉语的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1)宾语前置
四、特殊句式——倒装句
1.不吾知也
2、异乎三子者之撰。
译文:我和他们三位的才能不一样呀!
(2)状语后置
1、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3、以吾一日长乎尔
译文: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
冠者 :成年人,20岁以上的人。
孩提 :指二三岁的儿童。
龆龀[tiáo chèn] :儿童换齿,指七八岁的儿童。
垂髫、总角、总髫: 指幼年儿童 。
豆蔻: 指女子十三四岁 。
及笄、笄年 :指女子十五岁 。
束发:古人以15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到头顶上。
冠、加冠、弱冠 :指男子二十岁。
而立 :指三十岁。
不惑 :指四十岁。
知(天)命、知非、半百 :指五十岁。
花甲、耳顺 :指六十岁。
古稀 :指七十岁。
耄耋[mào dié] :指八、九十岁。
期颐[yí] :一百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