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国际秩序
【课标要求】了解两次世界大战引起的国际秩序的重要变化;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理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
【时空坐标】
【知识梳理】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
1.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的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
2.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它们的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各国之间矛盾尖锐。
3.主要原因:两大军事联盟扩军备战,制定战争计划,制造政治危机和局部军事冲突,国际局势日益紧张。
目的 为了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
表现 20世纪初,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同盟国”,英国、法国、俄国组成“协约国”
影响 它们竞相扩军备战,制定战争计划,制造政治危机和局部军事冲突,国际局势日益紧张。
直接原因:巴尔干半岛问题复杂,萨拉热窝事件引发两大军事集团成员国相继宣战。
二、一战过程(1914.08-1918.11)
战线及交战双方 西线 英法——德
东线 俄——德奥
南线 俄——奥
战争阶段 时间 战线 主要事件
第一阶段 1914年 西线 马恩河战役(德国“速决战”破产)
其它 对德宣战的日本占领中国山东,次年提出“二十一条”
第二阶段 1915年 东线南线 意大利倒戈;德奥取得胜利但未能摆脱两线作战的困境。
1916年 西线 凡尔登战役(“凡尔登绞肉机”、飞机、毒气。)
索姆河战役(索姆河地狱”、首现坦克)
日德兰海战(德国未能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
第三阶段 1917年 美国和中国(北洋政府)参战
1918年 俄国(十月革命后)退出战争;1918同盟国投降。
三、一战性质: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之战。
从局部看,塞尔维亚和比利时从事的是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但不能改变整个大战的性质。
一战影响
(1)带来灾难: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全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
(2)殖民体系: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3)国际格局:美国的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4)爱好和平: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
五、一战后国际秩序的演变
1.巴黎和会和《凡尔赛条约》
(1)巴黎和会:战争结束后,战胜国于1919年在巴黎召开。
(2)《凡尔赛条约》
主要内容: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承认波兰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立。
(3)实质:是战胜国列强重新瓜分欧洲和争夺世界霸权而建立的以欧洲为主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2.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
1921-1922年,战胜国召开了华盛顿会议,缔结了《九国公约》等国际条约,主要内容包括:限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海军军备;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了诸多特权;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
实质:在宰割中国、抑制英日基础上确立的以美国主导的帝国主义在亚太地区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3.国际联盟
建立 威尔逊“十四点原则”提出。 1920.1盟约正式生效,国联成立,总部日内瓦。
意图 美国企图利用国联领导世界(称霸世界)。
性质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
宗旨 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
评价 1.国联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 原则,使其失去了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 2.英法将国联作为维护自己既得利益、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 3.国联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4.美国没有加入,使国联丧失了坚定的支持力量。 5.是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开创了国际合作的新形式,顺应了世界整体发展的趋势,为后来的国际组织提供了经验教训;
实质 英法将国联作为维护自己既得利益、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
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性质: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
(2)实质:帝国主义国家按照现有的实力重新瓜分世界。
(3)构成:以《凡尔赛条约》《九国公约》等一系列国际条约为基础,国际联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4)评价:
进步性:
①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缓和了它们之间的矛盾,使世界从此走向相对稳定。
②改变了欧亚政治格局,促使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出现,有利于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
局限性:
它是建立在宰割战败国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基础之上的,具有反动性和非正义性。不但没有消除各大国间矛盾,而且埋下更大冲突。
【课中探究】
1、有学者在其研究文章中,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产生的重要影响进行了如下分析:
1、欧洲淡出世界舞台中心;
2、俄罗斯(苏俄、苏联)与西方对抗长期化;
3、帝国解体一发不可收;
4、一战之后还会有二战;
请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分析中选择三项,进行说明。要求:史实清晰,史论结合。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分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欧洲形势示意图。
材料二 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
——【苏】列宁《在莫斯科省的县、乡、村执行委员会主要会议上的讲话》,《列宁全集》第三十九卷
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曾把凡尔赛体系称为“胜利者的蠢事”。
(1)比较材料一中两幅图,指出欧洲国家版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三处明显的变化,并简要说明造成这些变化的主要因素。
(2)据材料二谈谈你对上述观点的认识。
【课后巩固】
1.一战后期,英国虽然缺少吃的,人们每天要排队购买食物,并且政府宣传要求“少吃一点面包”,但是英国没有发生德国那样的食物短缺危机。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在于英国( )
A.社会保障更为健全 B.工业制造水平先进
C.海军实力占据优势 D.战争计划制定周密
2.英国人厄斯金·柴德斯在 1903年出版的小说《沙岸之谜》中讲述了英国外交官员卡拉瑟斯在德国北部度假时,意外发现德国人在波罗的海秘密建造军事基地,策划进攻英国的企图,之后冲破德国间谍的重重阻挠,将消息带回英国的故事。这部小说出版后大获成功,不断加印。这反映了( )
A.英国和德国的关系正日益紧张 B.德国的势力扩张使得英国倍感威胁
C.英国社会对德国充满不信任感 D.英德之间的海军军备竞赛日趋激烈
3.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核心是在欧陆各国实力均衡的情况下,英国保持“孤立”。一旦出现一方力量打破平衡状态时,英国即放弃“孤立”,加入弱势一方对抗强势一方,重新回复均衡状态。下图中,英国两度放弃“孤立”政策的时间标注是( )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4.据梁启超在1920年发表的文章记载,他在欧洲遇见了一位美国记者,这位记者觉得“西洋文明已经破产了”,不赞成梁启超将之“带些回去”的打算。梁启超问:“你回到美国却干什么?”他叹气说:“我回去就关起大门老等,等你们把中国文明输进来救拔我们。”由此可见( )
A.一战瓦解了资本主义体系 B.中华文明得到西方社会认可
C.西方文明的发展面临困境 D.一战对欧美造成全方位冲击
5.华盛顿会议期间,日、美、英、法、意五国签订《美英法意日五国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即《五国海军条约》。条约规定美、英、日、法、意五国的主力舰总吨位的比例为5:5:3:1.75:1.75。对航空母舰的总吨位也进行了限制;美国和英国不得在菲律宾、关岛、中国香港及太平洋东经110°以东的岛屿修建海军基地和新的要塞,日本则主要承诺不在台湾设防。这一条约反映出( )
A.国际关系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 B.英美日在亚洲的扩张受到限制
C.亚太地区的和平得到有效维护 D.列强既合作又竞争的复杂关系
6.1922年华盛顿会议刚结束,日本军部便在帝国国防计划中将美国列为假想敌,制定了详细的作战方案。而美国也在1924年制定针对性方案,实战性更强。在这种氛围下,国联几次裁军努力都无果而终。这说明( )
A.美日争夺的焦点已经转移 B.美国放弃“门罗主义”
C.“全体一致”的原则失效 D.亚太地区不稳定性增强
7.当列宁对全世界劳动者描绘共产主义的美好未来时,威尔逊针锋相对地提出了他著名的“十四点计划”。陈独秀在1918年底所作的《每周评论》的《发刊词》中曾称威尔逊为“世界上第一个好人”,巴黎和会后,以前颇吹棒威尔逊的陈独秀也不得不认为他“好发理想的大议论”,其实又“不可实行”。陈独秀前后看法的转变表明( )
A.中国民主革命的深入发展 B.知识分子对西方文明认识的深化
C.中国知识分子的普遍觉醒 D.欧美列强对中国政策发生了转变
8.《国际联盟盟约》规定会员国“必须减缩各本国军备至适足保卫国家安全及共同履行国际义务的最少限度”,会员国要“维护各国间公开、公正、荣誉之邦交”。这一规定( )
A.确保了一战后国际秩序的稳定 B.确立国际法主体是主权国家
C.对侵略战争有一定程度的制约 D.消除了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
【参考答案】
课中探究:
1.①欧洲淡出世界舞台中心。一战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战后欧洲不再是世界唯一的中心。 如原为世界霸主的英国,其政治、经济影响力出现严重衰落。
②俄罗斯与西方对抗长期化。一战期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一苏维埃俄国。此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的并存与竞争成为历史发展的重要内容。
③帝国解体一发不可收。一战后期,俄罗斯帝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等纷纷解体。随后民族民主运动风起云涌,推动了世界政治版图的变化。
④一战之后还会有二战。《凡尔赛条约》对德国做出了严苛制裁,而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也未能解除。一战后以强权政治原则建立的国际秩序,为新的世界冲突埋下祸根。
2.(1)变化:在原来奥匈帝国领土上,出现了许多新的国家,如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波兰重新建国;出现了社会主义国家苏俄(联)。(其他符合图片信息的答案亦可)
主要因素:一战后巴黎和会召开,协约国重新划分了欧洲国家版图;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建立苏维埃政权。
(2)认识:凡尔赛体系是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掠夺的基础上的,必然导致战胜国与战败国矛盾的加剧。帝国主义的侵略特征和战胜国内部分赃不均,使得战胜国之间矛盾重重。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以及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矛盾加剧。
【课后巩固】
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一战后期欧洲。结合所学可知,英国的食物供应得以保证的根本原因,是英国处在全球经济中心的位置和英国皇家海军的绝对海上优势,这意味着不管德军潜艇如何千方百计地骚扰,商船都可以源源不断地跨洋把食物运输到后方,尽管有时候情况差一些,C项正确;战争时期,各国的社会保障都很难保障,排除A项;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德国的工业水平已经超过英国,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英、德战争计划与食品供应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
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3年(英国)。根据材料可知,以德国密谋进攻英国为题材的小说大受欢迎,说明这样的题材迎合了民众的心理,英国民众普遍对德国不信任,C项正确;材料反映了英国社会对德国充满不信任感,“英国和德国的关系正日益紧张”材料未体现,排除A项;材料只表现了小说的成功,无法推知英国政府的态度,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英国社会对德国充满不信任感,没有反映出英德之间海军军备竞赛日趋激烈,排除D项。故选C项。
3.C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现代欧洲。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世纪初,随着法国大革命的发展,拿破仑帝国的建立,拿破仑在欧洲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扩张。为了维持欧洲大陆均势,英国放弃“孤立”政策,先后组织多次反法同盟,干涉法国革命,②正确;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德国的崛起,英德矛盾日益尖锐,英国再次放弃“孤立”政策,调整与法国和俄国的政策,遏制德国的崛起,④正确;综上所述,②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18世纪初和19世纪中期,英国没有放弃“孤立”政策。①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4.C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1920年(中国)。根据“1920年”可知,当时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记者对“西洋文明”持悲观态度,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战争,给参战各国带来巨大的灾难,严重打击了西方人对西方文明的信念,可见一战后西方文明的发展面临困境,C项正确;“瓦解”一词表述绝对,排除A项;仅由材料中美国记者的看法无法得出整个西方社会对中华文明的认识,排除B项;一战对欧洲的冲击很大,美国反倒是一战的受益者,排除D项。故选C项。
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空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中“美国和英国不得在菲律宾、关岛、中国香港及太平洋东经110°以东的岛屿修建海军基地和新的要塞,日本则主要承诺不在台湾设防”可知,在华盛顿体系下列强在远东、太平洋地区既有竞争也相互妥协,D项正确;国际关系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于20世纪60、70年代,排除A项;根据材料中“美、英、日、法、意五国的主力舰总吨位的比例为5:5:3:1.75:1.75”可知,《五国海军条约》维护美国的权益、限制日本的扩张,排除B项;《五国海军条约》对日本的限制加剧了美日矛盾,不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排除C项。故选D项。
6.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美国和日本)。据题意可知,华盛顿会议后,美国和日本互相以对方为假想敌,说明他们在加紧相互争夺,争夺的地区主要是亚太地区,D项正确;美日争夺的焦点是亚太地区,没有发生转移,排除A项;门罗主义是指美国于1823年宣布的一项外交政策,旨在禁止欧洲列强干涉美洲事务,同时也标志着美国在西半球的霸权地位确立,材料未涉及该政策,排除B项;材料强调美日矛盾加剧,材料的主旨不是体现国联的“全体一致”的原则失效,排除C项。故选D项。
7.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前期中国。据所学可知,五四运动前中国知识界长期以英美为学习榜样。威尔逊提出的“十四点”计划,反对既存的帝国主义国际秩序,倡导民族自决,受到中国知识界的欢迎。然而随着巴黎和会的召开,威尔逊一些列主张根本无法实现,中国知识界开始寻求新的救国道路,由效仿英美转向苏俄。因此,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受到时代影响,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认识逐步深化,B项正确;材料反映了知识分子对西方文明认识的深化,材料不能反映中国民主革命的深入发展,排除A项;C项错在“普遍”说法绝对化,排除C项;材料涉及时间是20世纪初期中国,据所学可知,此时列强对中国政策并未变化,只是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排除D项。故选B项。
8.C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影响题。时空是20世纪前期的世界。根据材料“必须减缩各本国军备至适足保卫国家安全及共同履行国际义务的最少限度”及所学可知,国际联盟的主要宗旨是维护和平、裁减军备、进行国际裁军和采取仲裁制度、和平解决国际争端,这对侵略战争有一定程度的制约,C项正确;“确保了一战后国际秩序的稳定”的说法夸大了国际联盟的作用,排除A项;确立国际法主体是主权国家的是1648年的 威斯特伐利亚条约体系的确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消除了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的说法绝对化,排除D项。故选C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