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下3.12【大单元教学】《善用自然资源》课件(35张PPT)+教案+单元规划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六年级下3.12【大单元教学】《善用自然资源》课件(35张PPT)+教案+单元规划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4-08 10:54:0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12《善用自然资源》教学设计
一、素养目标
1.科学观念:
(1)认识人类与自然资源和能源的关系。
(2)知道区分什么是可再生资源,什么是不可再生资源。
2.科学思维:
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交流自然资源短缺与人类关系,知道善用自然资源方法与途径。
3.探究实践:
(1)通过阅读和交流,能按再生性给资源分类,能列举自然资源短缺的原因、现象、后果。
(2)通过模拟装置,体验双层玻璃的保温效果,能说明低碳建筑采用双层玻璃的优势。
(3)能举例说明保护自然资源、善用资源的种种方法和合理性。
4.态度责任:
通过互动交流,强化从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科学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列举自然资源短缺的原因、现象、后果,能举例说明保护自然资源、善用资源的种种方法和合理性。
难点:能说明低碳建筑采用双层玻璃的优势,初步解释现代建筑善用自然资源的方式方法。
三、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 评价标准 表现程度 自评 互评 师评
☆☆☆ ☆☆ ☆
自然资源短缺问题 能了解自然资源短缺严重性 能 基本能 不能
守护自然资源 能认识守护自然资源的方法,树立资源保护意识 能 基本能 不能
学习收获
四、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效果评价
(一)情境导入 1. 下列两组能源有什么不同? (1)组:土地、太阳能、水、森林、地热 (2)组:煤、石油、天然气 明确: (1)组:土地、太阳能、水、森林、地热等自然资源,在较短时间内能再生或再循环,被称为可再生资源。 (2)煤、石油、天然气等在地下要经过漫长而复杂的地质变化才能形成,使用后蕴藏量不断减少,被称为不可再生资源。 【温馨提示】 如何区分较短时间、较长、漫长? 较短时间可理解为在人类平均寿命范围内,超过这个时间为较长,漫长可达到亿万年。 2. 活动手册:按是否可再生,用连线的方式将自然资源归类。 3.教师小结 即便是可再生资源,过度使用超过其再生能力也会枯竭。煤、石油、天然气、核能一旦耗尽,不可能在数百年乃至数万年内再生。许多自然资源在人类寿命内是不可再生或不可替换的。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自然资源都是有限的,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 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要加深学生对地球上各种自然资源特点的了解,为后续学习活动埋下伏 笔,激发他们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认识自然资源的类别和特点。
(二)探究活动 一、评价活动一:自然资源短缺问题 【资料】自然资源短缺日益严重 当今世界人口不断增长。人越多,需要的资源就越多,对土地、水、矿物等自然资源的需求量也越大。自然资源面临枯竭与短缺的问题日益严重。 全世界约四分之一的人口缺乏安全的饮用水,约十分之一的人口长期遭受饥饿。预计到 21 世纪中期,全球能源消耗量将是目前水平的两倍以上。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将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 阅读《自然资源短缺日益严重》资料,回答: (1)自然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水是一种可再生资源,为什么全球有四分之一的人口缺水? (3) 哪些自然资源会面临短缺? (4)自然资源短缺将怎样威胁人类生存? 明确: (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人口增长速率明显加快——每年超过1.8%。世界人口增长到第1个10亿用了近100万年的时间;从19世纪初到1930年的100余年,世界人口实现了第2个10亿的增长过程;1960-1975年世界人口发展到40亿;1999年世界人口突破了60亿大关。从19世纪后半期开始,出生率逐渐下降。现有人口70亿。人口不断增长是自然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之一。 (2)地球上的水资源相对其他资源开采容易,储量也相对丰富,但是其中9成以上都是人类和其他大部分生物无法直接使用的海水,淡水资源所占份额很小,加之地域上和时空上的分布不均,全球有四分之一的人口缺水。 (3)水、粮食、能源三种资源短缺现象日趋严重。自然资源短缺将给人类生存带来种种威胁: ①影响衣食住行等民生问题,甚至推动物价上涨、通货膨胀。 ②容易发生资源抢夺行为,引发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冲突,导致更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和不稳定的安全局势。 ③引起制造业停滞,经济下滑,社会事业滑坡,失业率上升等连锁问题,使得人们生活更加困难。 二、活动评价二:守护自然资源 (一)减缓自然资源短缺 1.下面做法是如何减缓自然资源短缺的? 明确: (1)使用节能电器:减少对电能的消耗。 (2)不浪费粮食:能减少对食物和加工食物所用能源的消耗,按需取用。 (3)少用一次性用品:减少生产和运输一次性用品用到的资源,充分利用可重复使用的日用品。 (4)使用它们加工成再生原料,能大幅度减少生产新原料所消耗的各种资源 (5)建设垂直农场:种植面积没有减少,垂直种植减少了占地面积,使土地资源和空间得到了重复利用。 (6)绿色出行:少乘私家车,多骑车、多乘公共交通工具,能减少对化石能源的消耗,提高了公共交通工具的单次服务人数和重复利用率。 2. 能给减缓自然资源短缺的做法进行归纳概括吗? 明确: 守护自然资源的三种方法:一是减少消耗——尽可能少用,只买真正要用的东西。 二是重复使用——尽可能避免使用一次性用品。三是回收利用——回收可重复使用的材料,加工成再生材料。 3. 根据守护方法,列举减缓自然资源短缺的常见做法。 (二)分析建筑的资源有效利用 1.我们家的房屋用到了哪些自然资源? 学生结合具体情况回答。 2. 这座建筑是如何有效利用自然资源的? 明确: 小型风力发电机——利用永不枯竭的风能为建筑供电; 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为建筑供 电; 软木双层玻璃窗——利用自然光源采光,利用真空腔阻隔室内外热传递; LED灯具——将绝大部分电能转换为光能,提高利用率; 地源热泵——利用地球表面浅层地热资源(通常小于400米深)作为冷热源,为建筑供暖;地板供暖系统——地板辐射采暖具有舒适性、节能性两大优点; 小型热电联产——由天然气供电以产生电力和热能,为建筑供暖,为通风系统和空调提供电力; 雨水收集和净化系统——根据需求将雨水进行收集和处理,可以节约水资源; 改良的房屋隔热板——更有效阻隔室内外热传递,起到保温作用,降低空调使用需求。 (三)体验双层玻璃的保温效果 1.实验材料 2只小烧杯、1只大烧杯、热水、2支温度计、2个烧杯夹、2个带孔小烧杯杯盖 2.实验方法 (1)取两个同样的烧杯,将其中一个放到更大的烧杯中。 (2)在两个同样的烧杯中倒入等量热水,在杯口盖上带孔硬纸板,插入温度计。 (3)每隔 1 分钟记录一次水温,比较哪个烧杯中的水冷却得慢。 3.实验记录 4.解释双层玻璃保温工作原理 双层玻璃能保温,是利用了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的特性,让热传导和热辐射大大减少。 (四)资源的回收利用 阅读教材资料《资源的回收和利用》,说说资源回收利用有什么好处? 明确: (1)废纸回收 每回收 1 吨废纸可以生产 800 千克纸,可以少砍 17 棵大树,可以节约一半以上的造纸能源,并减少 35% 的水污染。我国废纸浆消耗量已占到总纸浆消耗量的 65%以上。 (2)铝制易拉罐回收 回收铝制易拉罐造再生铝,可以比用铝矿石提炼原生铝节省 95%的电力资源。 (3)废塑料回收 废塑料经分类回收后,加工成再生料,可以用于制造各种日常用品。我国每年塑料废弃量达 3000 多万吨,做好废塑料的回收利用工作,就相当于提高了石油资源的利用率,有利于缓解石油资源短缺的状况,促进节能减排。 活动一:由于学生缺乏相关的直接经验,因此通过资料和数据,帮助他们以全球视角,真正意识到全人类、整个地球正面临自然资源严重短缺的困境,以增强他们的使命感。 活动二:关注身边节约能源、善用资源的事例,了解如何有效利用 自然资源并落实这些举措,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的资源意识。 活动一:了解自然资源短缺的严重性。 活动二:认识守护自然资源的方法,树立资源保护意识。
(三)知识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谈收获、启示,实现科学育人。 鼓励学生多谈收获,及时给予表扬。
五、成果集成
能列举自然资源短缺的原因、现象、后果,能举例说明保护自然资源、善用资源的种种方法和合理性;能说明低碳建筑采用双层玻璃的优势,初步解释现代建筑善用自然资源的方式方法。
六、作业设计
【知识技能类作业】
1.填空题
(1)预计到21世纪中期,全球能源消耗量将是目前水平的 ________以上。
(2)守护自然资源的三种方法:一是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三是__________。
(3)双层玻璃能保温,是利用了________是热的不良导体的特性,让热传导和热辐射大大减少。
2.判断题
(1)做好废塑料回收利用工作,相当于提高了石油资源的利用率。( )
(2)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自然资源都是有限的。( )
(3)环境污染、资源利用率提高是自然资源短缺的根本原因。( )
(4)人口不断增长是自然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之一。( )
(5)建设垂直农场、多用一次性用品、出行选择乘坐公交车这些做法可以减缓自然资源短缺。( )
3.选择题
(1)双层玻璃窗的保温效果好的主要原因是( )
A.夹层里的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 B.变厚了 C.玻璃是热的不良导体
(2)下列不能减缓自然资源短缺的做法是( )
A.使用节能电器 B.不费粮食 C.尽量使用一次性用品
(3)“光盘行动是指按需做饭、按需取菜,吃光盘中的食物,不浪费粮食。从环保的角度来看,这有助于解决( )问题。
A.粮食短缺 B.水污染 C.大气污染
【综合实践类作业】
你还知道哪些善用自然资源的做法?
参考答案
1.(1)两倍 (2)减少消耗 重复使用 回收利用 (3)空气
2.(1)√ (2)√ (3) (4)√ (5)
3.(1)A (2)C (3)A
七、板书设计
善用自然资源 可再生 减少消耗 自然资源 重复使用 不可再生 回收利用
八、教学反思
本课承接本单元前面三课,重在探讨自然资源的保护,起到指导生产生活的作用。学生将认识到自然资源都是有限的,有的可再生,有的不可再生;将意识到人类正面临自然资源短缺的问题,并结合具体事例理解三种守护自然资源的方法——减少消耗、重复使用、回收利用,树立资源保护意识,学会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自觉做一个保护自然资源、善用自然资源、负责任的公民。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单元《自然资源》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 苏教版(2017) 单元(或主题)名称 自然资源
主题概述 本单元重在引导学生建立关于自然资源构成、用途、有限性等方面的整体认识,初步具备识别身边各种自然资源的能力,能区分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初步了解地球为人类生存提供必需的资源和能源;尝试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增强珍爱生命、热爱自然、保护地球资源与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课标要求 一、核心概念: 1. 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 2. 人类活动与环境 二、学习内容: 4.2.5了解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化石能等能源。 11.1.1知道海洋为人类生存提供了能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等,树立海洋国土意识。 11.1.2知道资源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以垃圾分类为例,通过践行垃圾减量与分类回收,树立循环利用资源的意识。 11.3.4正确认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结合实例,说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提出保护环境的建议,参与保护环境的行动。 三、学业要求: 1.意识到能源开发和使用关系到生产生活方方面面,以及新能源、绿色能源开发重要性。 2.能举例说出海洋为人类提供的多种资源,知道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及其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知道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3.能通过比较与分类,区分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资源;能结合身边的环境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建议。 4.能设计探究计划或项目研究活动,通过查阅资料、调查问卷、案例分析等方法,了解自然资源循环利用和濒危动植物保护面临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教材分析 本单元侧重认识自然资源的构成、多用性与有限性,由《多种多样的自然资源》《煤、石油和天然气》《开发新能源》《善用自然资源》四课组成。按照由点到面、由微观到宏观、先现象后本质、先观念后行动的逻辑顺序展开,从识别各种自然资源入手,聚焦到认识化石能源,延伸到认识人类对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最后回到资源安全、善用自然资源的人地协调观念,符合学生认知特点。 《多种多样的自然资源》引导学生辨识生产牛仔裤等物品用到的自然资源,根据资源的物质种类给身边的自然资源归类,并借助科普阅读进一步认识距离日常生活较远的热带雨林资源和海洋资源。《煤、石油和天然气》聚焦常见的化石能源,描述它们的外部特征,借助阅读认识化石能源的成因,模拟石油开采方法,最后查阅资料认识它们的更多用途和异同。《开发新能源》则指向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先向学生介绍新能源,认识利用太阳能的产品,再通过制作太阳能小车并探究太阳能小车速度的影响因素发现提高能效的一些措施,最后借助阅读资料初步认识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常见的新能源。《善用自然资源》首先帮助学生发现自然资源的有限性,接着呈现日益严重的自然资源短缺问题,以实例让学生懂得应采用减少消耗、重复使用、回收利用的方法应对自然资源短缺问题。
学情分析 小学生天生具有好奇心和同理心,他们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和利用过程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对自然资源利用不当引发的社会问题感到忧虑。另外,通过前五年的学习,他们已经认识了许多常见的自然物质,因而具备开展自然资源教学的认知和心理基础。然而,小学生不是自然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只是各种产品的使用者。他们不熟悉生产制造所需的各种自然资源,因此对可供利用的自然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特征、分布缺乏了解。他们不知道自然资源是有限的,缺乏应有的忧患意识,甚至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出现肆意糟蹋和浪费人类共有的资源的现象。因此,让他们从小认识自然资源的有用性、有限性、整体性和社会性,有利于形成崇尚资源保护的价值观,养成资源节约型生活方式,以科学观念参与社会决策并解决资源安全问题。
单元目标 一、科学观念 认识人类与自然资源和能源的关系,知道地球是人类应当珍惜的家园。 二、科学思维 1.运用模拟实验、探究实验、科普阅读、互动研讨等探究方法,识别自然资源,区分资源类型。 2.运用查阅和分析的方法,了解地球自然资源现状,树立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意识。 3.通过联系和调查尝试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探究实践 1. 能举例说明地球为人类生存提供各种自然资源。 2. 能详细说明煤、石油、天然气的成因和异同,举例说明新能源的构成和利用方式。 四、态度责任 1.乐于探究石油开采装置、光电板、双层玻璃的应用效果。 2.能举例说明自然资源短缺现象,列举多个力所能及保护自然资源的举措。
单元结构化活动
达成评价 围绕课时学习目标 1.关注课堂问题预设与学生课堂反馈表现。 2.作业设计与学生答题正确率的及时分析。 3.对《自然资源》的测试性评价。 围绕单元和主题目标 分层设置单元测试。
单元课时课型规划 课 时课型课时内容课时目标 (单元目标分配)课时学习任务(或问题)(一般1-2个)达成评价1研讨多种多样的自然资源1. 能有条理地分析和描述生产某个物品可能用到的自然资源。 2.能说明自然资源的用途,学会给常见自然资源归类。 3.能说出热带雨林资源和海洋资源的功能与价值,并综合所学知识解释海洋资源的应用前景。1.分析生产牛仔裤或学习用品可能用到的自然资源,知道自然资源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2. 给自然资源归类,学会科学描述自然资源的构成和用途。 3. 阅读资料,了解海洋资源的战略地位和重要性。1.能有条理地分析和描述生产某个物品可能用到的自然资源。 2.学会给自然资源归类,并解释海洋资源的应用前景。1实验煤、石油和天然气 1.通过观察、比较和阅读,学会描述煤、石油、天然气的特点。 2.乐于模拟石油开采,能解释石油开采的原理。 3.通过查阅资料,能列举煤、石油、天然气的多种用途。 4.通过互动交流,强化从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科学问题的意识。1. 描述煤、石油、天然气,认识它们的外部特征。 2. 阅读资料,认识煤、石油、天然气的成因。 3. 模拟石油开采,初步认识石油开采的基本方法。 4. 查阅资料,了解煤、石油、天然气的更多用途及它们的异同。1.认识煤、石油、天然气的特点和用途。 2.理解煤、石油、天然气的形成原因和过程,强化问题意识。1实验开发新能源 1. 通过阅读和交流研讨,能简单说明新能源的主要特点和常见类型,能列举太阳能的利用方式。 2.通过制作太阳能小车和探究实验,能找到提高太阳能小车能效的合理方法,解释原理。 3.通过自主学习,能用自己的方式介绍一种新能源。 1. 阅读资料,认识 新能源的特点。 2. 制作太阳能小车,探究提高光电板能效的措施,认识太阳能的广泛用途。 3. 阅读资料,认识风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常见新能源。1.制作太阳能小车,探究提高太阳能小车能效的合理方法。 2.探究提高太阳能小车能效的合理方法,用自己的方式介绍一种新能源。1实验善用自然资源1.通过阅读和交流,能按再生性给各种资源分类,能列举自然资源短缺的原因、现象、后果。 2.通过模拟装置,体验双层玻璃的保温效果,能说明低碳建筑采用双层玻璃的优势。 3.能举例说明保护自然资源、善用资源的种种方法和合理性。 4.树立保护自然资源、善用自然资源的意识并自觉践行。1. 阅读资料,了解 自然资源的类别和特点。 2. 通过阅读与交流,意识到自然资源短 缺的严重性。 3. 通过一系列活 动,知道有哪些方法可以减缓自然资源短缺和更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1.能列举自然资源短缺的原因、现象、后果,能举例说明保护自然资源、善用资源的种种方法和合理性。 2.能说明低碳建筑采用双层玻璃的优势,初步解释现代建筑善用自然资源的方式方法。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7张PPT)
善用自然资源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
内容总览
新知讲解
05
课堂练习
06
课堂总结
07
板书设计
08
作业布置
09
目录
03
核心素养目标
04
新知导入
01
02
单元主题概述
单元教学结构图
单元主题概述
本单元重在引导学生建立关于自然资源构成、用途、有限性等方面的整体认识,初步具备识别身边各种自然资源的能力,能区分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初步了解地球为人类生存提供必需的资源和能源;尝试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增强珍爱生命、热爱自然、保护地球资源与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单元教学结构图
善用自然资源
了解海洋资源
自然资源
多种多样的自然资源
煤、石油和天然气
开发新能源
分析可能用到的资源
自然资源分类
新能源特点
制作太阳能小电车
认识常见新能源
描述特点
认识成因
模拟石油开采
了解用途及异同
自然资源类别与特点
自然资源的短缺问题
善待自然资源方法
核心素养目标
科学观念
科学思维
探究实践
态度责任
(1)认识人类与自然资源和能源的关系。
(2)知道区分什么是可再生资源,什么是不可再生资源。
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交流自然资源短缺与人类关系,知道善用自然资源方法与途径。
(1)通过阅读和交流,能按再生性给资源分类,能列举自然资源短缺的原因、现象、后果。
(2)通过模拟装置,体验双层玻璃的保温效果,能说明低碳建筑采用双层玻璃的优势。
(3)能举例说明保护自然资源、善用资源的种种方法和合理性。
树立保护自然资源、善用自然资源的意识并自觉践行。
新知导入
土地、太阳能、水、森林、地热
煤、石油、天然气
第(1)组
第(2)组
下列两组能源有什么不同?
新知导入
土地、太阳能、水、森林、地热等自然资源,在较短时间内能再生或再循环,被称为可再生资源。
第(1)组
新知导入
煤、石油、天然气等在地下要经过漫长而复杂的地质变化才能形成,使用后蕴藏量不断减少,被称为不可再生资源。
第(2)组
新知导入
较短时间可理解为在人类平均寿命范围内,超过这个时间为较长,漫长可达到亿万年
温馨提示
如何区分较短时间、较长、漫长?
新知导入
活动手册:按是否可再生,用连线的方式将自然资源归类。
新知导入
即便是可再生资源,过度使用超过其再生能力也会枯竭。煤、石油、天然气、核能一旦耗尽,不可能在数百年乃至数万年内再生。许多自然资源在人类寿命内是不可再生或不可替换的。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自然资源都是有限的,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
新知讲解
自然资源短缺日益严重
当今世界人口不断增长。人越多,需要的资源就越多,对土地、水、矿物等自然资源的需求量也越大。自然资源面临枯竭与短缺的问题日益严重。
全世界约四分之一的人口缺乏安全的饮用水,约十分之一的人口长期遭受饥饿。预计到 21 世纪中期,全球能源消耗量将是目前水平的两倍以上。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将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
活动1:自然资源短缺问题
【资料】
新知讲解
阅读《自然资源短缺日益严重》资料,回答:
(1)自然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水是一种可再生资源,为什么全球有四分之一的人口缺水?
(3) 哪些自然资源会面临短缺?
(4)自然资源短缺将怎样威胁人类生存?
新知讲解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人口增长速率明显加快——每年超过1.8%。世界人口增长到第1个10亿用了近100万年的时间;从19世纪初到1930年的100余年,世界人口实现了第2个10亿的增长过程;1960-1975年世界人口发展到40亿;1999年世界人口突破了60亿大关。从19世纪后半期开始,出生率逐渐下降。现有人口70亿。人口不断增长是自然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之一。
新知讲解
地球上的水资源相对其他资源开采容易,储量也相对丰富,但是其中9成以上都是人类和其他大部分生物无法直接使用的海水,淡水资源所占份额很小,加之地域上和时空上的分布不均,全球有四分之一的人口缺水。
新知讲解
水、粮食、能源三种资源短缺现象日趋严重。自然资源短缺将给人类生存带来种种威胁:
(1)影响衣食住行等民生问题,甚至推动物价上涨、通货膨胀。
(2)容易发生资源抢夺行为,引发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冲突,导致更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和不稳定的安全局势。
(3)引起制造业停滞,经济下滑,社会事业滑坡,失业率上升等连锁问题,使得人们生活更加困难。
新知讲解
活动2:守护自然资源
下面做法是如何减缓自然资源短缺的?
(一)减缓自然资源短缺
使用它们加工成再生原料,能大幅度减少生产新原料所消耗的各种资源
新知讲解
减少对电能的消耗
能减少对食物和加工食物所用能源的消耗,按需取用
减少生产和运输一次性用品用到的资源,充分利用可重复使用的日用品
新知讲解
种植面积没有减少,垂直种植减少了占地面积,使土地资源和空间得到了重复利用。
少乘私家车,多骑车、多乘公共交通工具,能减少对化石能源的消耗,提高了公共交通工具的单次服务人数和重复利用率。
新知讲解
能给减缓自然资源短缺的做法进行归纳概括吗?
一是减少消耗——尽可能少用,只买真正要用的东西。
二是重复使用——尽可能避免使用一次性用品。
三是回收利用——回收可重复使用的材料,加工成再生材料。
守护自然资源的三种方法
新知讲解
根据守护方法,列举减缓自然资源短缺的常见做法。
适量饮食不浪费;少量多次洗涤;减少购物
重复使用餐具;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循环用水
垃圾分类;回收旧手机、旧书;回收旧家具
新知讲解
(二)分析建筑的资源有效利用
我们家的房屋用到了哪些自然资源?
新知讲解
(二)分析建筑的资源有效利用
这座建筑是如何有效利用自然资源的?
用风能为建筑供电
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为建筑供电
利用自然光源采光,利用真空腔阻隔室内外热传递
将绝大部分电能转换为光能,提高利用率
用地球表面浅层地热资源作为冷热源,为建筑供暖
地板辐射采暖舒适、节能
由天然气供电以产生电力和热能,为建筑供暖,为通风系统和空调提供电力
将雨水进行收集和处理,可以节约水资源
更有效阻隔室内外热传递,起到保温作用,降低空调使用需求
新知讲解
(三)体验双层玻璃的保温效果
实验材料
2只小烧杯、1只大烧杯、热水、2支温度计、2个烧杯夹、2个带孔小烧杯杯盖
新知讲解
实验方法
(1)取两个同样的烧杯,将其中一个放到更大的烧杯中。
(2)在两个同样的烧杯中倒入等量热水,在杯口盖上带孔硬纸板,插入温度计。
(3)每隔 1 分钟记录一次水温,比较哪个烧杯中的水冷却得慢。
新知讲解
实验记录
第1秒 第2秒 第3秒 ……
单层烧杯
双层烧杯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双层烧杯中的水冷却的慢
双层玻璃具有保温效果
双层玻璃能保温,是利用了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的特性,让热传导和热辐射大大减少。
新知讲解
(四)资源的回收利用
阅读教材资料《资源的回收和利用》,说说资源回收利用有什么好处?
每回收 1 吨废纸可以生产 800 千克纸,可以少砍 17 棵大树,可以节约一半以上的造纸能源,并减少 35% 的水污染。我国废纸浆消耗量已占到总纸浆消耗量的 65%以上。
废纸回收
新知讲解
回收铝制易拉罐造再生铝,可以比用铝矿石提炼原生铝节省 95%的电力资源。
铝制易拉罐回收
新知讲解
废塑料经分类回收后,加工成再生料,可以用于制造各种日常用品。我国每年塑料废弃量达 3000 多万吨,做好废塑料的回收利用工作,就相当于提高了石油资源的利用率,有利于缓解石油资源短缺的状况,促进节能减排。
废塑料回收
课堂练习
1.填空题
(1)预计到21世纪中期,全球能源消耗量将是目前水平的 ________以上。
(2)守护自然资源的三种方法:一是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三是__________。
(3)双层玻璃能保温,是利用了________是热的不良导体的特性,让热传导和热辐射大大减少。
两倍
减少消耗
重复使用
回收利用
空气
课堂练习
2.判断题
(1)做好废塑料回收利用工作,相当于提高了石油资源的利用率。( )
(2)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自然资源都是有限的。( )
(3)环境污染、资源利用率提高是自然资源短缺的根本原因。( )
(4)人口不断增长是自然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之一。( )
(5)建设垂直农场、多用一次性用品、出行选择乘坐公交车这些做法可以减缓自然资源短缺。( )





课堂练习
3.选择题
(1)双层玻璃窗的保温效果好的主要原因是( )
A.夹层里的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 B.变厚了 C.玻璃是热的不良导体
(2)下列不能减缓自然资源短缺的做法是( )
A.使用节能电器 B.不费粮食 C.尽量使用一次性用品
(3)“光盘行动是指按需做饭、按需取菜,吃光盘中的食物,不浪费粮食。从环保的角度来看,这有助于解决( )问题。
A.粮食短缺 B.水污染 C.大气污染
A
C
A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能列举自然资源短缺的原因、现象、后果,能举例说明保护自然资源、善用资源的种种方法和合理性;能说明低碳建筑采用双层玻璃的优势,初步解释现代建筑善用自然资源的方式方法。
板书设计
善用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
可再生
不可再生
减少消耗
重复使用
回收利用
作业布置
你还知道哪些善用自然资源的做法?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