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画山绣水》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创作风格;掌握字词及一些词语的含义;学习准确生动的语言。
学习运用间接材料来丰富作品内容、表现事物的方法。
2.反复诵读,品味文章诗意美。让学生适当的展开想像加以复述,深对课文的理解。学习和尝试运用间接材料来丰富作品内容表现事物的方法。www.21-cn-jy.com
3.领略桂林山水特有的神态,提升对自然风景的审美能力,增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1.品味文章诗意美。
2.运用间接材料来丰富作品内容、表现事物的方法
学习难点
作者在观赏优美风景的过程中穿插一些凄惨故事的用意。
知识链接
相关资料
1.杨朔的散文
杨朔(1913—1968)散文题材广 ( http: / / www.21cnjy.com )泛,内容丰富,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他作品的基调是歌颂新时代、新生活和普通的劳动者,代表作品有《荔枝蜜》、《蓬莱仙境》、《雪浪花》、《香山红叶》、《画山绣水》、《茶花赋》、《海市》等。杨朔创造地继承了中国传统散文的长处,于托物寄情、物我交融之中达到诗的境界。他营造意境时,常在谋取“情”的新意上做文章,如借蜜蜂的勤劳创造而无所求的特点,来寄情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高尚情操。杨朔散文在写人状物时诗意浓厚。他写人善于选取感彩丰富的片断刻画人物的神貌内心;他的景物描写,在写出自然美的同时,也是创造意境,深化主题的重要手段。杨朔散文的结构精巧,初看常有云遮雾罩的迷惑,但峰回路转之后,曲径通幽,豁然展现一片崭新天地,而且结尾多寓意,耐人寻味。他的文章的语言具有苦心锤炼后的魅力,像诗一般精确、凝炼、含意丰富又富音乐感,具有清新俊朗、婉转蕴藉的风格。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杨朔散文的创作风格
追求意境美。作者曾说:“我喜欢写散文,常觉 ( http: / / www.21cnjy.com )得,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我在写每篇文章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杨朔散文既有精细的形象描绘,又有浓烈的感情表达,情由景生,情景交融,形成了一种诗情画意的美的境界。2·1·c·n·j·y
深寓哲理。这哲理从形象的描绘中表达出来,从所描述的事或人的整体中表达出来,而非抽象的说理、空洞的说教。【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巧施艺术技巧。杨朔在散文中综合运用各种艺术表现手法。
基础过关
1.指导学生积累词语
褒贬(bāo) 香醇(chún) 恍惚(huǎnɡ hū) 精髓(suǐ) 嶙峋(lín xún)
黑黝黝(yōu yōu) 瞭望(liào) 攒聚(cuán) 峭拔(qiào) 袅袅(niao)
褒贬:评论好坏。攒聚:紧紧地聚拢在一起。恍惚:精神不集中,迷迷糊糊。
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细致,孔穴明晰,结构奇巧。萧萧瑟瑟:形容风吹草木的声音。
1、找出文中最能概括桂林山水特点的短语或者句子。
(清奇峭拔,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感情和想像。)
2、说说课文的标题该怎样理解?你能否根据文章内容重新拟一个标题?并简述其理由。
(题目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意思是画出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绣出来的山和水。“画”和“绣”一般都用来形容诗文或景物,“画”指其中蕴涵的诗意,而“绣”指工巧,有华采。题目揭示了桂林山水的特色,充满了诗意,精致优美。)21·cn·jy·com
深化提升
深入朗读课文,挑选你认为最美的的段落放声朗读,试着说说美在哪里。
(意在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语言美、诗意美。教师可补充杨朔散文的创作风格。)
方法指导:可从修辞、句式、写法、内涵等方面赏析。
教师可做示范。
示例:原句:凭着我一支钝笔 ( http: / / www.21cnjy.com ),更无法替山水传神,原谅我不在这方面多费笔墨。有点东西却特别触动我的心灵。我也算游历过不少名山大川,却从来没见过一座山,这样凝聚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情感;没见过一条水,这样泛滥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的想像。只有桂林山水。
析:这段话是从上一段话桂林山水的美难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语言或色彩描绘出来这点生发出来的,作者说自己别开蹊径,以别样的手法来表现,写山最为感动自己的一点,也就是后面所提到的有关山水名称来历的种种传说。“没见过一座山……没见过一条水……”这两句是“互文”,意思是说,山和水都深蕴着劳动人民的想像和感情。“只有桂林山水”单独成为一句,用了句号,是表示强调。21教育网
拓展延伸
1.宋代诗人黄庭坚赞颂漓江山水的诗 ( http: / / www.21cnjy.com )句:“桂岭环城如雁荡,平地苍玉忽嵯峨。李成不生郭熙死,奈此千峰百嶂何!”,思考:黄庭坚的想法和课文中的哪些话相似?(注:李成、郭熙都是北宋画家。)21cnjy.com
2. 学生小结:通过读《画山绣水》,你有哪些收获?
教师适当补充:
巧于选材,构思美;
善用修辞,语言美;
朴实感人,情感美。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