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学问和智慧》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清学问与智慧两者之间的关系;
2.学习文章中运用的多种论证方法;
3.语言积累;总结归纳全文。
知识预习: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陶冶(yě) 寸积铢累(zhū) 矻矻穷年(kū) 探骊得珠(lí)
二、积累关于学问与智慧关系的一些名言:
1.知识如树叶,它的命运总是从新生到枯黄,蝉联飘坠,再让位给来年春天新的叶芽,而智慧则宛如树干基部一圈圈的年轮。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知识能够诱发智慧,是打开智慧大门的钥匙,但它不等于就是智慧。
课堂探究:
一、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理清思路: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中心论点在文末:“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同时也是文章的结论。21教育网
二、研读课文。
思考:1.读文章的第一节,理解文章是怎样来阐明学问与智慧的。
明确:作者作了一系列的精彩的比喻。这些比喻贴切,是因为对学问与智慧及其相互关系认识准确。
2.在同一个人的身上,如果只有学问而没有智慧,会怎么样?相反如果没有智慧只有学问又是怎么样?如果同时具备学问与智慧呢?21cnjy.com
明确:第一种则是“有学问的笨伯”或“两脚 ( http: / / www.21cnjy.com )书橱”“冬烘先生”;第二种情况则可能不见得有很好的学问或者是对于人情事理,都很通达,凭借经验,运用心得。第三种则是既有学问又有智慧的人,他们对人情和事理都有独特的见解,对于学问有自己的独见。只有同时兼备了这两种的人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智者或学问家。21·cn·jy·com
3.在论述第二个方面的问题时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
明确:既采用了对比论证,又引用了《庄子 苞丁解牛》的例子来进行论证。可见比喻是生动而又贴切的,例证是形象而又典型的。www.21-cn-jy.com
4.阅读第三节与第五节,比较这两段的论证方法有何不同之处?
明确:第三节论述学问离不开智慧,运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了对比和举例论证的方法。先将没有智慧的人研究学问和有智慧的人研究学问,取得的效果大不一样,做对比论证;然后列举了孟德尔、达尔文等因有智慧研究取得巨大成就的例证。对比鲜明,例证典型,有很强的说服力量。2·1·c·n·j·y
第五节论述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运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将无学问的智慧比喻成“肥皂泡”,尽管外表五光十色,但裨瞬起瞬灭。交从学问中产生出来的智慧比喻成“探照灯”,有很强的穿透力;比喻成“珍珠泉的泉水”,因为这是“有根底的智慧,才是最靠得住的,最为清澈,最为宝贵。”这些比喻,不仅形象生动,而且贴切,因为它揭示了智慧与学问之间本质的联系。【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知识拓展:第四节重在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问题?运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
明确: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来说明著书、读书要有智慧。
课堂检测:第六节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在篇末指出文章的中心 ( http: / / www.21cnjy.com )论点,同时也作为这篇文章的结论。结束语用“不但……而且……”句式对全文进行了归纳总结,使全文脉络更加清楚,结构更加紧凑,形成一气呵成、不可辩驳的雄辩气势。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