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捕蛇者说》 导学案 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 2. 正音、诵读。3 ( http: / / www.21cnjy.com ). 掌握积累本文的文言词语(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理解并掌握“质、赋、嗣、蹙、藉、徙、俟”等文言实词,了解“乎”、“而”的多种用法。
课前预习 学法指导 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体。其特点:简洁、典雅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习的意义在于继承文化、了解历史、丰富语言。翻译古文,主要有两个要求:正确、通顺。正确是指内容而言,要如实表达本意,不曲解、不缺漏、不滥增;通顺,是指表达而言,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具体翻译古文时,我们要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文章的词、句都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之中的。翻译古词、句,必须了解它们所处的语言环境,然后才能正确翻译。二:直译为重,意译为辅。直译,是依据原文的词语、句子,逐一翻译,还要求保持原句的句式和语气等。
相关链接 【作者简介】柳宗元(773——8 ( http: / / www.21cnjy.com )19),唐代文学家,字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厚,河东解(现在山西运城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唐德宗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798)又考取博学宏词科。先后任集贤殿正字,蓝田县尉和监察御史里行(即见习御史)。唐顺永贞元年(805),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任礼部员外郎。但这场改革仅历时7个月就失败了,王叔文被杀,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柳宗元的贬地永州(州治在今 ( http: / / www.21cnjy.com )湖南零陵市),在当时是相当荒僻落后地区。司马是刺吏的助手,有职无权。柳宗元在这里住了将近十年,到元和十年(815)才被改派到柳州当刺史。在刺史任上取得显著政绩。但因长期内心抑郁,健康状况恶化,终于病死在柳州,年仅47岁。柳宗元和韩愈同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奠基人。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象生动,语言简练,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他还写了不少政治和哲学论文。在诗词创作上,善于用简朴疏淡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内容。他的诗文稿由刘禹锡编为《柳河东集》。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这种文章往往带有杂文、杂感的性质,或因事发论,或抒发感触,行文较为自由灵活。既可以(记事), 也可以( 发表议论 ),还可以( 状物 ), 都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表明作者的见解,说明寄寓的道理)“说以感动为先”(李善),文中蕴含着感情。 “说”这种文体后来变为因事因理而述说,“与论无大异”,我们比喻它是“杂文”。本篇的特点是在末了点明主旨,即所谓“卒显其志”。
巩固训练 当堂练习 一.根据提供意思从学过课文中找出八个带“然”的形容语。例:像鸟儿张开翅膀似的坐落在泉边(翼然临于泉上)①眼泪汪汪的。( ) ②放心地躺下(睡着)。( )③被吓得哭天叫地的。( ) ④醉醺醺的倒在众宾当中。( )⑤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 ⑥房屋整齐美观。( )⑦眼前一片凄凉景象。( ) ⑧七嘴八舌表示赞成。( )二.补出下列句子中省略的成分。永州之野产异蛇,( )黑质而白章;( )触草木,( )尽死;( )以啮人,( )无御之者。三.翻译句子。1.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译文: 2.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译文: 3.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译文: 4.君将哀而生之乎译文: 一.①汪然出涕 ②弛然而卧 ③哗然而骇 ④颓然乎其间 ⑤怡然自乐 ⑥屋舍俨然 ⑦满目萧然 ⑧杂然相许二.蛇、 蛇、 草木、蛇、人 三.1、那么我干这差事遭受的不幸,是远不如恢复租赋遭受的不幸的。2、现在我即使死在这差事上,比起那些死去的乡邻已经是要晚了,我怎么敢怨恨这差事呢?3、唉!谁知道租赋的祸害大大超过这种毒蛇之害的呢!4、您想哀怜我,让我能够活下去吗?
课后作业 2011年上海市(三)阅读“蒋氏大戚……其余则熙熙而乐”,完成第9-11题。(8分)9.上文节选自课文《 》,作者柳宗元是 (朝代)的作家。(2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意。(3分)谨食之,时而献焉。译文: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蒋氏上交捕来的蛇是为了抵充税赋。B.上文写出了百姓生活困苦不堪的现实。C.凶残的官吏把乡里搅得鸡犬不宁。D.蒋氏的生活态度是随遇而安。9、捕蛇者说 唐朝 10、(我)小心地喂养那些毒蛇,到了规定献蛇的时间我就把蛇献上去。 11、D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韩魏公知北都①,有中外亲 ( http: / / www.21cnjy.com )②献玉盏一只,云耕者入坏冢③而得,表里无纤瑕可指,真绝宝也,特设一桌④,致玉盏其上,且将用之酌酒,遍劝坐客。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坐客皆愕然,吏将伏地待罪。公神色不动,笑谓坐客曰:“物破亦自有时。”谓吏将曰:“非故也,何罪之有?”12.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云耕者入冢而得 ( ) ( )13.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你)不是故意的,有什么罪呢?B.不是这个原因,(你)有什么罪呢?C.(你)不是故意的,何必怪罪你呢?D.不是这个原因,何必怪罪你呢?14.“吏将伏地待罪”的原因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15.本文表现了韩魏公 的品质。(3分)12、说获得,得到 13、A 14、“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15、待下宽厚课题 《捕蛇者说》 导学案 第二课时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
学习目标 1.了解“说”的特点;2.背诵第4、5段,注意语调,揣摩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前预习 学法指导 文言文快速、准确背诵的方法:
如分层背 ( http: / / www.21cnjy.com )译法、语言标志法、尝试抢记法、诵听背诵法、整体反复法等等。告诉学生不管用哪种方法背诵,都要理解文意,理解文路,都要抓住文章表达的突出特征。
相关链接 2010年绵阳市中考题二.(9分,每 ( http: / / www.21cnjy.com )小题3分) 阅读“永州之野产异蛇……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完成6-8题。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吾嗣为之十二年 嗣:后代 B.若毒之乎 毒:痛恨,怨恨 C.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往往:处处 D.以尽吾齿 齿:年龄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啮人,无御之者 B、殚其地之出 宁可以急相弃邪 前人之述备矣 C.则弛然而卧 D、苛政猛于虎也 杀而鬻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8.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是古代文体名,内容大多是一事一议,也就是借一件事或一种现象来表述作者对某些事物或问题的见解。 B.永州郊外出产一种奇异的毒蛇,朝廷每年都向百姓征收,弄得民不聊生,不能捕蛇抵押租税的百姓纷纷逃亡他乡。 C.文章第四段写蒋氏自陈心曲,作者反复运用对比、衬托手法,使“赋敛之毒”比“异蛇之毒”更加怵目惊心。 D.本文通过蒋氏祖孙三代人宁可死于毒蛇之害而免于苛税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残酷压迫剥削劳动人民的罪行。 9.把第1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4分) 答: (2)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4分) 答: 6.A 7.B 8.B9.(8分)(1)假使我不干这件差事,那早就困苦不堪了。(4分,画线处各1分,大意1分) (2)所以(我)为此事写了这篇“说”,期待(等待) 着那些考察民情的人能了解这种情况。(4分,画线处各1分,大意1分)
知识预习 一.指出下列各句运用了什么修辞 ( http: / / www.21cnjy.com )方法。1.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2.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3.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二.填空。
1.文中能表明作者观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句子是 ,表明作者写作此文目的的句子是 。2.“蒋氏”用对比的方法回答作者向他提出的问题,具体说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请用原文回答:(1) 回顾过去,六十年以来,乡邻的情况怎样,而蒋氏的情况怎样: (2 )从现在的情况看,乡邻们的情况怎样,而蒋氏的情况怎样: 3.蒋氏悲痛的哭诉中,核心的一句话是什么 ( http: / / www.21cnjy.com )?答: 4.《捕蛇者说》的“吾尝疑乎是”一句中“是”字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写作者曾经对一种社会现实表示 ( http: / / www.21cnjy.com )怀疑,哪句话概括这一现实?答: 6.作者面对蒋氏诉说的悲惨遭遇表示同情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语句是 ;作者发出慨叹,进而揭露赋敛毒害的语句是 。一.①对偶 ②对比、反问 ③排比二.1、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2、从“自吾氏三世居是乡”到“又安敢毒焉”选择句子3、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4、苛政猛于虎5、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6、余闻而愈悲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课堂探究 理清文章脉络
全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1):交待人们捕蛇的缘由。可分二层:
第一层(从开头到“杀三虫”):说明异蛇毒性之剧及其特殊医疗功效。在结构上的作用:为下文作铺垫。
第二层(“其始”到段末):叙述捕蛇来由。永之人争奔与蛇毒形成对比,要害是“当其租人”暗示赋敛之毒有甚于蛇。全文主旨已寓含其中。
第二部分(2~4):文章主体部分,借蒋氏之口说明了“赋敛之毒有甚是蛇”。
第2自然段:概述蒋氏三代人的悲惨遭遇。先说蒋氏三世专利,使人以为可羡;再由蒋氏说出三代人的遭遇,却又使人感到可悲。这样由羡入悲,把事情的本质揭露得更深刻——原来这所谓的“利”是用生命换来的。本段可看作是下面所要说到的社会悲剧的序幕。
第3自然段:叙述作者向蒋氏提出“更役复赋”的建议。
这是作者的劝慰之辞。作者既要求蒋氏在“役”和“赋”之间进行选择,则蒋氏不能不道出其难言之隐。这一段在结构上起过渡作用。
第4自然段:蒋氏自陈心曲。可分两层:
第一层(开头到“而吾以捕蛇独存”):回顾过去,以乡邻们在重赋逼迫下非死即徙以致十室九空的情形跟自己“以捕蛇独存”的情形作对比。
第二层(“悍吏之来吾乡”到段末):叙述现在,以悍吏来乡索租闹得鸡犬不宁的情形,跟自己“弛然而卧”“甘食其土之有”和“熙熙而乐”的情形作对比。
第三部分(5):点明文章主旨。
本文议论仅此一段,却是全文的核心。开头用“余闻而愈悲”结束叙事,由此自然转入议论。接着用孔子的话作为立论根据,并用跌宕笔法,先表“疑”而后表“信”,为主旨句出现蓄势。最后卒章显志,用“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点明全篇主旨即揭露封建统治阶级横征暴敛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劳苦大众的同情。三.背诵课文四五节
巩固训练 当堂练习 1.文章第一部分交代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 ,分三层来写。先交代 ,再写 ,最后写 。2.出自“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 ( http: / / www.21cnjy.com )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一句的成语是 ,多用来形容 3.文章中为什么要引用孔子的“苛政猛于虎”这句话?参考答案:1.文章第一部分交代了捕蛇的缘由,分三层来写。先交代蛇奇异的外形,再写蛇异常的毒性,最后写蛇巨大的药用价值。2.鸡犬不宁 搅扰得很厉害,连鸡狗都不得安宁。3.答:从内容上看,是作为立论根据,以此突出蒋氏遭遇的社会意义,说明“苛政”害民不是一时一地的现象,而是从来如此;从文章形式上看,以此引出自己由“尝疑乎是”到“今……犹信”的认识过程,使下文得出“赋敛之毒有甚是蛇”的结论显得水到渠成。
课后作业 2011年湖南省邵阳市(四) 【甲 ( http: / / www.21cnjy.com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 ( http: / / www.21cnjy.com )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 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 http: / / www.21cnjy.com )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节选自柳宗元《捕蛇者说》)【乙】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白居易《观刈麦》)2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驰然而卧 (2)苛政猛于虎 (3)故为之说 (4)但惜夏日长2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君将哀而生之乎?译文: (2)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译文: 23. 用“/”线划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2分)乡 邻 之 生 日蹙24. 阅读上诗文材料,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2分)A.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种近乎变态的矛盾心理写出了刈麦都的 痛苦生活与不幸遭遇。B.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中“事农桑”指的是从事农业劳动。C.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写出了一个古代贪官的形象。D. 蒋氏自陈心曲的核心内容是“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25.比较《捕蛇者说》与《观刈麦》在写作手法或内容上的相同之处。(2分)答: 21、(1)轻松的样子。(2)比。(3) ( http: / / www.21cnjy.com )因此。(4)只。22、(1)你将要同情我,使我活下去吗?(2)谁知道苛捐杂税搜括百姓的毒害有比这蛇毒更厉害的呢?23、乡 邻 之 生 /日 蹙 24、C 25、都运用了对比手法。《捕蛇者说》把“赋敛之毒”和“蛇之毒”、乡邻的生活和蒋氏的生活进行对比,突出封建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表现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观刈麦》把“贫妇人”的悲惨生活和“我”“曾不事农桑”“岁晏有余粮”进行对比。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思想内容上的相同之处是:都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悲惨生活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