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 醉翁亭记 导学案(两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 醉翁亭记 导学案(两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9-07 20:27:38

内容文字预览

醉翁亭记 导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抓住文眼,理清思路,认识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者寄情山水排遣郁闷的心情及“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2.掌握全文的脉络并理解写景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活动探究】
朗读课文,请用原文填空。
“醉翁亭”是谁给命名的?命名者的名字又是从何而来?
【答案】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醉”有何而生?
【答案】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文章的主旨句是哪一句?
【答案】醉能同其乐。
【展示质疑】
第一段写了那两个方面的内容?写景顺序是什么?
【答案】内容: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命名缘由。
顺序:由远到近,由大到小,有整体到局部(由山及泉及亭)。
第二段写朝暮之景的句子和四时之景的句子分别是什么?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
【答案】朝暮之景: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四时之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抒发了作者被美景陶醉时的欢乐心情。
第三段写的是众人游琅琊山的情形,滁人为什么如此兴高采烈地出游?太守真正的醉因是什么?
【答案】滁人:生活安定富足,怡然自乐。
太守:太守励精图治,滁人生活安定、富足、欢乐,自己也能与民同乐。
“太守之乐其乐”中的“乐”的含义有哪些?
【答案】寄情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与民同乐。
太守的“醉”与“乐”之间有什么联系?
【答案】他的“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是为了写“乐”。
本文写景之中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悠然自得的心情和与民同乐的旷达胸襟。
全文的文眼是哪个字?作者是怎么表现的?
【答案】“乐”。先写山水之乐(朝暮之乐,四时之乐);再写滁人游山之乐;最后点名太守之乐其乐。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
【语言品析】
本文韵律独特,回环往复。全文共用了21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也”字,产生了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使行文显得潇洒自如,增强了语调的节奏感和委婉的抒情气氛,也使作者怡然自乐的情致得以尽情的抒发。
“也”字用法可归纳为一下集中情况:
表示陈述语气,多用于描述景物。可译为“······是······”的句式
表示肯定语气,多用于介绍人名。可译为“***是······(谁)”。
表示感叹语气,多用于直抒胸臆。可译为语气词“啊”。
请试在文中找出这21个字,并归纳其用法。
【思维拓展】
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来看,两人的思想有什么共同之处?
两个人都有被贬的政治遭遇,但“不以己悲”,都具有“忧民”及“与民同乐”的思想,具有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
面对人生的逆境,我们应该怎样做?醉翁亭记 导学案 第二课时
【评价练习】
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字形上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误的一组是( D )
A、环滁(chú) 林壑(hè) 琅玡(yá)
B、潺潺(chán) 瞑(míng) 觥(gōng)筹交错
C、山肴(yáo) 野蔌(sù) 阴翳(yì)
D、晦(huì)明 宴酣(gān) 颓(tuī)然
2.下列四句中有一句与“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请选出这一句( D )
  A、野芳发而幽香    B、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C、溪深而鱼肥     D、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对的一项( A )
A、翼然临于泉上(面对)
  B、波澜不惊(起,动)
  C、河曲智叟亡以应(同“无”,当“没有”讲)
D、树林阴翳(遮盖)
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对的一项( B )
A、委而去之(放弃)
  B、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思)
  C、苍颜白发(脸色苍老)
  D、饮少辄醉(就)
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对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项( D )
A、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尽)
  B、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做太守)
  C、连月不开(放晴)
  D、太守谓谁?(所谓)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C )
A、欧阳修,字永叔,政治家、文学家。
B、欧阳修,北宋人,号六一居士,晚年自号“醉翁”。
C、“记”,是指记载、描写事物的一类文章。
D、欧阳修与《醉翁亭记》里的太守并非一人,因为文中的太守“苍颜白发”“年又最高”。
选出加点词词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B )
A、野芳发而幽香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B、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  韦编三绝
  C、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D、溪深而鱼肥  禽鸟之山林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乐,而不知人之乐综合
 基础能力测试
1.选出“而”字不同用法的一项(D )
A、蔚然而深秀
B、野芳发而幽香
C、泉香而酒冽
D、而不知人之乐
选出“之”字不同用法的一项(B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禽鸟知山林之乐
B、名之者谁
C、四时之景不同
D、醉翁之意不在酒
3.选出“者”字不同用法的一项( C)
A、前者呼     B、作亭者谁
C、晦明变化者    D、弈者胜
4.选出“于”字不同用法的一项(B )
A、行者休于树
B、泻出于两峰之间
C、临于泉上
D、来饮于此
5.选择恰当的义项填序号释义。
①故自号曰醉翁也(C )
A、号令          B、号召
C、取别号         D、呼号
②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C)
A、居住           B、住所
C、寄托        D、寓意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D )
A、负责         B、担负
C、倚靠          D、背负
④杂然而前陈者( C)
A、陈述          B、陈旧
C、陈列          D、陈腐
6.选出对文章开篇“环滁皆山也”品析最好的一项(D )
A、用这五个字开篇,写出了滁州的全貌,文章显得大气磅礴,引人入胜。
B、开篇用五个字总写滁州全貌,为后文作铺垫,行文自然,顺理成章。
C、鸟瞰全景,由近及远,概括力强,文笔生动,写出了滁州的地理形势。
D、用五个字开篇,从大处落笔,简练、概括、形象地写出了滁州的地理特征。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7.这段文字节选自《醉翁亭记》,是对全文的归结。选出对文章主旨归纳正确的一项(C )
A、表达“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的情怀。
B、揭示“醉”与“乐”的统一关系。
C、表达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D、寄托作者被贬后的抑郁心情。
8.这段文字用了很多“而”字,朗读时应分辨轻重,指出下边一句中“而”字哪个是轻读,哪个是重读。(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A、轻读____①___ B、重读_____②__
人知从太守游而①乐,而②不知太守乐其乐也。
9.这段文字描写了暮归之时山间夕照全景,请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一景色描述出来。
答:不久,太阳落在西山,人影纵横散乱,这是宾客跟太守回去了。这时树林变得昏暗了。上上下下鸟鸣声,游人离去后,鸟儿欢乐起来了。
10.这段文字紧扣一个“乐”字写,用__禽鸟___之乐衬托游人之乐,又用游人之乐衬托____太守__之乐,曲折地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11.与《醉翁亭记》一样,《桃花源记》也是一篇熔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以寄托作者政治理想和美好情感的文章,请写出《桃花源记》中反映桃源人生活环境和社会风尚的句子。
环境;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社会:其中往来耕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