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3课 囚绿记 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3课 囚绿记 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9-07 20:29: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囚 绿 记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2.品味《囚绿记》中凝聚着作者情感体验和哲理思考的关键词句。
3.熟读课文,把握作者对“绿”的情感的变化过程。
4.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明确“绿”寄寓的象征意义。
知识理解与记忆
标题“记”字告诉我们这篇文章属于记叙性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散文,而一个“囚”字,暗含了拟人的手法。所谓“囚绿”,指作者通过破碎的窗口把窗外的常春藤柔条牵进居室,而被囚禁的常春藤,因为是绿色的,故称“囚绿”。
( http: / / www.21cnjy.com )
1.淳厚质朴的文人。陆蠡(1908—194 ( http: / / www.21cnjy.com )2),现代散文家、翻译家,抗日烈士。散文集有《海星》《竹刀》《囚绿记》等,其行文特点是从琐细的生活情节中,挖掘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文笔凝练,质朴,蕴藉而秀美。译著有《罗亭》《鲁宾逊漂流记》等。他也曾写过许多短篇小说,给人的感觉总是“渴望着,更有生命,更有力量,更有希望和鼓舞”。
2.铮铮铁骨的汉子。1942年4月,陆蠡工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的上海文化生活社被抄,他亲自去巡捕房交涉,结果被日本特务机关秘密杀害。据说日敌问他赞不赞成伪府,他回答不赞成;问他对于大东亚的看法,他认为一定失败。正是这种民族的骨气、坚定的信念,使他的散文充满着一种积极乐观的情绪。李健吾在《陆蠡的散文》一文中说:“生命真纯,节奏美好。陆蠡的成就得力于他的璞石一般的心。”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部分文艺工作者利用上海租界的特殊环境,在日本侵略势力的四面包围中,坚持抗日文学活动,至1941年12月珍珠港事变,日军入侵租界为止,历时四年零一个月,这一时期的文学被称为“孤岛文学”。本文作者就是当时自告奋勇留在上海的文艺工作者之一。《囚绿记》写于抗战前期(1938)“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作者当时正在沦为孤岛的上海。
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陆蠡(   )   ②淅沥(   )  ③婆娑(   )  ④涸辙(    )
⑤移徙(   ) ⑥葱茏(   ) ⑦蕈菌(   )
2.为下面的形近字组词。
( http: / / www.21cnjy.com )
3.辨析下面的几组近义词。
(1)固执·顽固
固执:坚持己见,不肯改变。常形容人的性格、言语、行为等,可以作动词用。
顽固:贬义词,程度比固执深。①指思想保守,不愿接受新鲜事物;②指在政治立场上坚持错误,不肯改变;③不易制伏或改变。顽固不可以作动词用。
辨析:①虽然被父亲的铁拳“绳之以法”,但我依然    地认为,水果糖是这个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
②尽管达赖多次声称承认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但他的所作所为处处显示其依然    地坚持分裂的立场。
(2)灵巧·灵活
灵巧:灵活而巧妙。既可用于有生命的对象,也可用于无生命的对象。
灵活:敏捷,不呆板;善于随机应变,不拘泥。主要用于有生命的对象。
辨析:①彩纸、竹签、铁丝、穗子……这些简单的材料在官兵    的双手下,变成了一盏盏可爱的兔灯、美丽的宫灯……
②总体来看,美国股票市场构建了    包容的多层市场,可以满足不同规模和背景的企业的多样化融资需求。
(3)装饰·妆饰
装饰:①动词,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美观。②名词,装饰品。
妆饰:①动词,打扮。②名词,打扮出来的样子。
辨析:①在西方文化中,另类    同样能反映其反叛性的一面。这些人将耻辱的印记变成时尚标志,是为了寻求特有的精神享受和兴奋。
②据悉,《锦绣中华》瓷采用的    方式种类繁多,都是瓷都的陶瓷绝技,釉上与釉下彩相结合的制瓷工艺非常繁复。
4.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
(1)了截:
(2)缘引:
(3)猗郁:
(4)涸辙:
(5)急不暇择:
(6)揠苗助长:
重难点探究
1.课文除运用借物抒情的手法以外,还运用了直接抒情的手法。请你仔细阅读课文,写出直接抒情的语句,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2.在作者眼里,绿枝条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
3.课文既然划分为“寻绿”“观绿”“囚绿”“放绿”和“怀绿”五个层次,可为什么作者给文章命名为“囚绿记”
4.陆蠡的《囚绿记》备受称道,是因为它不仅在思想上,而且在艺术上都闪烁着自己特有的光彩。结合全文予以分析。
5.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章内容,说说“绿”的象征意义。
知识拓展
读出散文的神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我们要从寻 ( http: / / www.21cnjy.com )找语段的中心句入手,文段的中心句常出现在段首或段尾;从文章的结构层次入手,分析作者的行文思路,进而明确作者的写作重点与中心;分析语段时,还要注意从句间的关系入手,明确句群所表达的重点。注意合理运用分析、归纳语段内容的基本方法:(1)摘录法,直接用语段的中心句作为答案;(2)摘要法,选用文中的关键语句,删繁去冗,使概括的语句简明、准确;(3)归纳法,要求在对原文内容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一定要思路清晰、用语准确、抓住要点。
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综观全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我们要筛选出直接表现作者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的语句。这里主要是抓“文眼”,找关键句和中心句。在散文中,有些抒情性语句往往比较明显地表现了作者的观点和态度。阅读时,把握文章的中心内容是理解作者观点和态度的关键。有时,我们还需要对文中各语段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进而把握住作者的观点态度。另外,我们还要结合作者的生平和思想,并联系作品的社会时代背景进行分析。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1)具体分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们进行分析和评价时,必须紧密结合作品实际,不能把自己的一些猜测和没有有力证据的材料无限夸大。(2)客观评价。对于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内容,我们应给予客观而公正的评价,要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的特有艺术规律,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
技能应用与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我从破碎的窗 ( http: / / www.21cnjy.com )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叫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②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从前我有个时候,住在乡间的一所草屋里,地面是新铺的泥土,未除净的草根在我的床下茁出嫩绿的芽苗,蕈菌在地角上生长,我不忍加以剪除。后来一个友人一边说一边笑,替我拔去这些野草,我心里还引为可惜,倒怪他多事似的。
③可是每天在早晨,我起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可是我囚系住它,仍旧让柔弱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
④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 ( http: / / www.21cnjy.com )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我渐渐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把天空底下的植物移锁到暗黑的室内;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虽则我恼怒它的固执,无亲热,我仍旧不放走它。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
1.第①段中,作者用了一个比喻句来表达自己“自私的念头”,你认为是哪一句
2.第③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常春藤“固执” 这表现了常春藤的什么精神品质
3.“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结合语境,说说这句话的含意。
4.第④段中,作者一方面说自己“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另一方面却又称“魔念在我心中生长”,这是怎样的一种矛盾的心情
全新视角拓展
5.1942年,陆蠡被日本宪兵逮捕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日本人问他:“你爱不爱国 ”他大声回答:“爱国!”又问:“日本人能不能征服中国 ”答曰:“绝对不能征服!” ……假设陆蠡临牺牲时,眼前又闪现出那一抹远在旧都的绿色,他会想到什么呢,他会对他的“绿友”说些什么呢 请以“蓦然,我又想起了你,我所挚爱的绿友”作为开头,写一段话,1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知识记忆与理解
自主学习导引
1.全文以“绿”为线索,围绕一个“绿”字展开叙述。
2.文章 8~12段写“囚绿”。
3.“囚绿”之前写了“寻绿”“观绿”,之后写了“放绿”和“怀绿”。
4.(1)语句:①“我天天望着窗口 ( http: / / www.21cnjy.com )常春藤的生长。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②“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③“可是每天在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④“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
(2)特点:顽强、美丽、固执、不屈服。
基础知识梳理
1.①lǐ ②xī lì ③pó suō ④hé zhé ⑤xǐ ⑥cōng lóng  ⑦xùn
2.揠苗助长/偃旗息鼓/都江堰 猗郁/绮丽/琦行 遐想/闲暇/瑕疵 瞥见/蹩脚/弊端
3.(1)①固执 ②顽固 (2)①灵巧 ②灵活 (3)①妆饰
②装饰
4.(1)明了简单。(2)攀缘,牵引。( ( http: / / www.21cnjy.com )3)茂盛的样子。(4)干涸了的车辙。涸,水干,枯竭,语出《庄子·外物》。(5)在紧急的情况下来不及选择。(6)比喻不管事物发展的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思维探究与创新
1.(1)“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
这几句话连用排比和比喻,直接倾诉对绿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热爱和渴盼。前面说:“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可见作者把绿色当作希望、幸福和快乐的象征。接着说“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说明作者“观绿”“亲绿”的愿望,也说明作者境遇不佳,生活在大都市北平举目无亲的困境,他正需要绿色来愉悦自己的眼睛,安慰自己的心灵。另外,这句话还对后面写作者与绿枝条的“亲密交往”起了铺垫作用。
(2)“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
这两句话点明了绿色的象征意义和作者对绿 ( http: / / www.21cnjy.com )色的挚爱:绿色在作者心中就是生命中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作者的赞美、歌颂之情蕴含其中,同时也为自己“囚绿”交代原因。
(3)“植物是多固执啊!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
作者责怪常春藤,表现了对自己“ ( http: / / www.21cnjy.com )囚绿”行为的自省。作者对“绿”的认识逐渐起了变化,但仍然不肯彻底改变自己的决定,这种矛盾心理很能反映作者对“绿”爱得“执着”。
(4)“离开北平一年了。我怀念着我的圆窗和绿友。有一天,得重和它们见面的时候,会和我面生吗 ”
两者的关系改变了,由主宰者和被支配者的关系,化为了朋友关系。同时这句话也隐含了作者对沦陷于敌人手中的土地和人民的深情怀念。
2.作者描写绿枝条,一半是写实景实情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半是带着感情与想象的。它具有美的特点,“伸开柔软的卷须”“舒开折叠着的嫩叶”,下雨时带着“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它是青春、爱和幸福的象征,就像作者说的,“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它是柔弱的,离开阳光就“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它是倔强的、坚贞的,“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它是“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这些特点既有现实依据,又有作者拟人化的加工和美化。
3.作者选定“囚绿”来给文章命名,这是与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章想要表现的主题有关的。文章的五个层次中,“囚绿”写绿枝条最艰难的状况,这暗示着艰难的国运家运;“囚绿”表明作者复杂的心情,是卢沟桥事变之后,在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略我国领土的时代背景下,作者内心极度痛苦和精神上坚决反抗的真实写照。
从文章的行文思路看,“寻绿” ( http: / / www.21cnjy.com )“观绿”写作者对“绿”的感情逐渐加深,为下文的“囚绿”做铺垫,至“囚绿”,这种“爱”达到了极点,同时也达到了畸爱的程度,于是才有了下文作者理解绿枝条之后“放绿”的行为,以及分别之后的“怀绿”。
总之,无论是作者的感情触发,还是文章的行文结构,都与“囚绿”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作者将文章命名为“囚绿记”。
4.(1)新奇精巧的结构。文章开篇不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采用破题法,开门见山,而是从“去年夏间”的事情开始,娓娓道来,逐层展开。文章先写“我”何以一下子就选定这简陋、炎热的房间,接着补叙理由:能见到一片绿影。文章进而写“我留恋于这片绿色”,极写“我”对绿色之爱;而“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一句,把文章推入中心:囚绿。然而后来,“我”发现“绿友”追求光明,永远向着阳光;要是没有阳光,它就会枯萎变色。至此,作者才借写“绿友”点出“文眼”:它是个“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于是“我”决定开释这“绿友”。最后文章以怀念这“圆窗”和“绿友”作结。末了的一个问号,含蓄隽永,发人深省。文章行文疏密相间(如细写“囚绿”,略写“念绿”),虚实相生(如把装饰“实”的房间的绿移就来装饰“虚”的心情),富有变化。作者独具匠心的安排,精巧谨严,平实自然,同时又平中见奇,出奇制胜。
(2)深沉婉转的抒情。作者是个富有强烈 ( http: / / www.21cnjy.com )爱憎精神的斗士。沉默、内向的性格,使他的行文含而不露,抒情深沉委婉。当时,作者留居在已成“孤岛”的上海,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把他与广大文化战士隔离开来,这使“我”感到“孤独”。但作为一个永不屈服于黑暗,强烈追求光明的战士,在这民族危亡之际,作者的心情悲切痛苦。他巧妙地借爱恋绿色——生命的象征,委婉而深沉地抒发了对光明自由生活的爱和对窒息我们民族生机的日本强盗的恨。植物的本性是永远向着阳光生长,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是“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坚强民族。作者以深沉委婉的笔触,极赞了中华民族忠贞不屈的气节。“绿”是囚不住的,自由光明也终究要回来。平淡的文字,饱蘸着作者炽烈的感情。
(3)纯朴清丽的语言。作者像聊天一样信笔 ( http: / / www.21cnjy.com )写来,文字纯厚质朴。“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从“伸长”“攀缘”“舒放”看,整个句子层层递进,而且整中有散,长短交错,读起来既简洁明快又舒展自如。作者如同画家调和色彩那样运用词语,准确地描绘出绚丽多变的色彩。如绿有“嫩绿”“柔绿”,黄有“嫩黄”“瘦黄”等。同时,新奇贴切的比喻,更为文章增辉添色。
5.(1)一般象征意义:生命、希望、慰安、快 ( http: / / www.21cnjy.com )乐。当作者来到北平,选择公寓的房间时,他选择了一间在常人看来不甚理想的房间,但作者在有选择自由的情况下却选定了这间房,那是因为作者喜欢破玻璃外的那根常春藤。这种对绿的喜爱应该是缘于人类一种与生俱来的天性,那就是把绿当作生命、希望、慰安、快乐的化身。所以看着窗口的那片绿,作者联想到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和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所以在作品中,“绿”象征生命、希望、慰安、快乐。
(2)深层象征意义:对自由光明的追求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文章中,作者心中滋生了一种自私的“魔念”,把绿的枝从破窗中牵引到自己黑暗的房间来。当作者开始对“绿”产生怜悯之情时,他一定认为是他掌握着这“绿”的命运。“绿”在他心中的形象大大打了折扣,作者对“绿”的感情由高峰转向低谷。当作者打算临行时开释这片绿时,他看到这片绿仍然顽强地生长着,这时一种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所以他是“珍重”地开释这位“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的,并向它致以诚挚的祝福。由开始对“绿”的一般意义上的认识、喜爱到后来对“绿”的曲解、同情,再到对“绿”的崇敬,作者完成了对“绿”本身的感情升华,展示了“绿”的深层象征意义:对自由光明的追求。
(3)最高象征意义:中华民族在日寇的铁 ( http: / / www.21cnjy.com )蹄下不屈的精神。作者和“绿”的那段交往是发生在1937年夏的,即卢沟桥事件发生前后,但文章却写在一年以后——作者已经回到上海。可见作者和“绿”的交往虽深,但对“绿”的认识的最后升华,却是日军铁蹄践踏北平之后才完成的,作者把“绿”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同中华民族的命运、不屈的精神结合起来,从而展示了“绿”的最高象征意义:中华民族在日寇的铁蹄下的不屈的精神。
技能应用与拓展
1.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2.“固执”指“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 ( http: / / www.21cnjy.com )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或者说“向着阳光”。表现了常春藤对光明的热切向往和执著追求的不屈不挠的精神。
3.这句话点明了绿色的象征意义和作者对绿色的挚爱。作者的赞美、歌颂之情蕴含其中。
4.“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是因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者为了更好地亲近“绿”,引“绿”入室,却伤了“绿”。作者在绿藤身上看到了生命的力量,觉得自己隐隐然做错了。但另一方面作者却仍然执著地存着“魔念”,囚禁着“绿”,不愿放走它。
5.A、D
6.①思想进步,坚持斗争。在沦为“孤 ( http: / / www.21cnjy.com )岛”的上海,出版了很多洋溢着爱国主义热情的书籍。②营救同事,挺身而出。在得知同事被巡捕房抓走后,直接去交涉。③针锋相对,毫不畏惧。面对日寇逼问,他直面回击,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7.①(从身份)他是一个“绝代散文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绝妙的文章是一笔宝贵的财富。②(人格魅力)他的硬气、实干、百折不挠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传扬。③他的成就和历史地位不匹配,我们对他所知甚少,应该去了解、宣传和研究。
8.观点一:他优美的散文,使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留名青史。理由有以下几条。①散文的内容:多是故乡山水,童年回忆。②散文的情感:字里行间涌动着他特有的激情和深挚的眷恋。③散文的主旨:表达了向往光明,追求快乐的美好理想。④散文的风格:奇丽明朗,清新可诵,充满乡土气息。
观点二:人格魅力使他成为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们永远怀念的人。理由:①富有正义感,充满爱国热情。面对巡捕和日寇,他都充满大无畏英雄气概。②忠臣善良,淳朴厚道。保有一个地道山乡人的本质,这是他能为祖国献出生命的根基。③热心肠,讲义气,挺身而出,营救同事,不惜牺牲生命。④默默耕耘,注重实干,沉默寡言,不趋时媚俗。
观点三:两者兼而有之。理由略。(将观点一与观点二中的理由综合起来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