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秋期九年级学校期末考试
化学试卷
(50分钟完卷,满分7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6
一、(下列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本大题共27分)
1.在这个世界上,对于我们的生命而言,最为重要的就是空气了,虽然你看不见、摸不着它,却须臾也离不开它。下列关于空气的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我们周围的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小于的体积分数
B.分离液态空气制取的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
C.吸入人体的与体内物质发生反应的过程中伴随能量变化
D.空气质量状况对公众健康影响很大,防治大气污染人人有责
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试管倾斜与桌面成约45°角
B.为提高实验操作效率,直接用手抓取没有毒性的药品
C.烧杯底垫陶土网,用酒精灯给烧杯中的液体加热
D.将实验室内的仪器、药品悄悄带回家做实验
3.上善若水,水利万物。有了水,才有了地球上的万物生灵;有了水,才有了人类的灿烂文明。下列与水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蒸发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水分子变大
B.在电解水的反应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发生变化
C.水能溶解所有物质,是一种常用的溶剂
D.氯化钠溶液中存在、和水分子
4.火灾发生时,常常产生浓烟甚至有毒气体,在短时间内即可导致人员窒息或中毒死亡。一旦你被困在火灾区时,要冷静地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求救措施,下列方法错误的是
A.拨打火警电话并到窗口呼救 B.用湿毛巾或口罩等捂住口鼻
C.直立身子朝有火光的方向逃生 D.蹲下或匍匐前行从安全出口逃生
5.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若“●”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微观示意图表示化合物的是
A. B. C. D.
6.与世间万物如影随形,动植物呼吸、燃料燃烧、钢铁冶炼等都需要。下列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标准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鱼类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水中溶有少量
C.物质和发生化学反应的速度有快慢之分
D.将木炭放入盛有的集气瓶中,木炭立即燃烧起来
7.不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如果忽然剧烈运动,停下来一段时间后就会感到肌肉酸痛,这是身体内乳酸积累过多造成的,持续一段时间的有氧运动可以使酸痛感减轻或消失。下列关于乳酸(化学式为)的说法错误的是
A.乳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90 B.乳酸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C.乳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体内的乳酸能与吸入的发生反应
8.性质决定用途。下列有关性质与用途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A.有毒,不可用于制作碳酸饮料
B.干冰升华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作制冷剂
C.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可用作温室气体肥料
D.能用于灭火,利用了不助燃、不可燃、密度大于空气的性质
9.用燃烧法测定某物质的组成。将该物质在充足的中充分燃烧,测得生成了和(无其他产物),下列对于该物质的组成判断,最准确的是
A.一定含有、、三种元素 B.一定含有、元素,可能含有元素
C.只含有、两种元素 D.无法确定一定含有哪些元素
二、(本大题共18分,每空2分)
10.大气中的含量持续升高,由此引发全球气候变化,“碳达峰”与“碳中和”是全世界为应对过量排放带来的全球挑战达成的共识。2020年9月,我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承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如下图是近1000年大气中浓度变化的统计图。
(1)图示可知,近100年来,大气中浓度迅速升高,主要原因是______。(选填编号)
A.人类对化石燃料的大规模开采和使用
B.地表绿化面积大量增加
C.地球上人口大幅增加
(2)开发氢能源是实现“碳达峰”的有效手段之一。目前,中国氢能规模已达到8600万吨。利用氢气作燃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碳中和”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增汇”,即增加的吸收和转化。下列有关“增汇”的说法正确的有______。(选填编号)
A.用灭火可以实现“增汇”
B.转化为甲醇不仅能实现“增汇”,还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
C.工业上将煤燃烧产生的压缩封存,用于生产化肥尿素,可以实现“增汇”
11.阅读下表中的数据。
原子种类 原子核 核外电子数 1个原子的质量
质子数 中子数
氢 1 0 1
碳—12 6 6 6
碳—13 6 7 6
碳—14 6 8 6
氮 7 7 7
钠 11 12 11
铁 26 30 26
回答下列问题:
(1)碳—12、碳—13、碳—14均为碳元素的原子,属于同一类原子。依据表中提供的信息,不同类的原子, 一定不同。
(2)以一个碳—12原子实际质量的作为基准,计算出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你从表中数据还能得出的一条规律是 。
12.用途广泛,可作为生产化学肥料尿素[]的原料之一。如下图是利用空气及化石燃料燃烧生成的等作原料制尿素的主要流程。
根据流程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分离”环节中先蒸发出的气体是,则沸点: (选填“>”或“<”)。
(2)“转化”环节中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是 。
(3)“合成”环节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式为 。
三、(本大题8分,每空2分)
13.、、、、、、、、等都是九年级化学上册学习过的物质,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反应条件未标明),其中反应①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是组成空气的成分之一,它在空气中的含量虽然很低,但也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
回答下列问题:
(1)的化学式是 。
(2)反应②的条件是 。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
四、(本大题共12分,每空2分)
14.在“做实验”中“学化学”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
Ⅰ、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可选用发生装置制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室选用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若选用做发生装置,你认为选用与选用相比较,其优点是 。
(3)装置、、均可用于收集,若使用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则检验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表述操作、现象、结论) 。
Ⅱ、如下图1所示,某兴趣小组借助传感器定量探究燃烧的条件。小组同学用传感器测量蜡烛在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过程中,容器内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
(4)钟罩内气体样品中的起始含量约为 。
(5)当容器内的体积分数降到 时,蜡烛燃烧停止了。
(6)通过该探究实验,关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可得出的结论是 。
五、(本大题共5分)
15.如图所示,将盛有过氧化氢溶液的烧杯放在电子秤上,向烧杯中加入二氧化锰,在以后的内,每一分钟读一次数。记录数据如下:
时间 0 1 2 3 4 5 6
质量
借助表中的数据计算所用过氧化氢溶液中的质量分数。
1.B
【详解】A、我们周围的空气中 O2 的体积分数(21%)小于 N2 的体积分数(78%),故A说法正确;
B、分离液态空气制取 O2 的过程,是利用沸点不同进行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说法错误;
C、吸入人体的 O2 与体内物质发生反应的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故C说法正确;
D、空气中的有害物质会影响人体健康,空气质量状况对公众健康影响很大,防治大气污染人人有责,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2.C
【详解】A、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实验室中的药品不能用手直接触摸,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烧杯底面积比较大,应垫上陶土网再开始加热,该选项说法正确;
D、实验室中的药品、仪器不能带出实验室,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3.B
【详解】A、水蒸发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水分子不变,但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电解水属于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该选项说法正确;
C、水是一种常见的溶剂,但并不能溶解所有的物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氯化钠溶液中含有钠离子、氯离子和水分子,钠离子符号为Na+,氯离子的符号为Cl-,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4.C
【详解】A、火灾时产生,拨打火警电话并到窗口呼救做法正确,故A正确;
B、湿毛巾可以有效的过滤空气中的烟尘进入人体的呼吸系统,故B正确;
C、火灾中烟尘,有毒气体,一氧化碳,一氧化氮,在上层空气中,所以人尽量下蹲或者匍匐前进,而且不应该朝着火光的方向逃生,故C错误;
D、火灾中烟尘,有毒气体,一氧化碳,一氧化氮,在上层空气中,所以人尽量下蹲或者匍匐前进,故D正确。
故选:C。
5.D
【详解】A、该图中含有两种分子,属于混合物,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该图中的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且只含一种原子,属于单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该图中只含一种分子,但该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属于单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该图中只含一种分子,该分子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属于化合物,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6.D
【详解】A、在标准状况下, O2 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故A说法正确;
B、氧气可以供给呼吸,鱼类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水中溶有少量 O2 ,故B说法正确;
C、物质和 O2 发生化学反应的速度有快慢之分,物质与氧气发生的缓慢的不易察觉的反应,属于缓慢氧化,物质与氧气发生剧烈的反应,属于剧烈氧化,故C说法正确;
D、将木炭放入盛有 O2 的集气瓶中,木炭不会燃烧,将红热的木炭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木炭会立即燃烧起来,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7.C
【详解】A、乳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3+1×6+16×3=90,该选项说法正确;
B、乳酸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6)=6:1,该选项说法正确;
C、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对分子质量一定,其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6):(16×3)=6:1:8,氧元素质量比最大,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乳酸能和氧气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8.A
【详解】A、 CO2无毒,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可用于制作碳酸饮料,错误;
B、干冰气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作制冷剂,正确;
C、二氧化碳是能加快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可用作温室气肥,正确;
D、液态二氧化碳用于灭火,利用了CO2不助燃、不可燃、密度大于空气的性质,正确。
故选:A。
9.A
【详解】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说明该有机物中一定有碳、氢元素,4.4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4.4g××100%=1.2g,3.6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3.6g××100%=0.4g,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和水中的氢元素来自于该有机物,1.2g+0.4g=1.6g<3.6g,故该有机物中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故选:A。
10.(1)A
(2)
(3)BC
【详解】(1)造成二氧化碳含量过高的原因为工业污染和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使得大量得化石燃料被燃烧并释放二氧化碳到大气中,超出了生态系统中植物得调节能力,因此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为化石燃料的大规模开采和使用,故选A。
(2)氢气燃烧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A、二氧化碳能用于灭火,但灭火后二氧化碳还会释放出来,则不能实现“增汇”,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不仅能实现“增汇”,甲醇还可作燃料,还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该选项说法正确;
C、将二氧化碳压缩封存,用于生产化肥尿素,也可实现“增汇”,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C。
11.(1)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55.9
(3)同一原子的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相等
【详解】(1)由表中内容可知,碳—12、碳—13、碳—14均为碳元素的原子,属于同一类原子,它们的质子数(或核外电子数)相同,但和其它原子的质子数(或核外电子数)不同,则可知不同类的原子,质子数(或核外电子数)一定不同。
(2)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可知,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3)由表中内容可知,同一原子的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相等。
12.(1)<
(2)H##氢
(3)
【详解】(1)该流程是将空气液化,然后利用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将它们进行分离,过程中氮气先蒸发出来,说明氮气的沸点比氧气低。
(2)转化过程中,氮气和氢气转化为氨气,反应前氮气和氢气均为单质,则氮、氢元素化合价均为0价,而氨气中,氢元素化合价为+1价,则氮元素化合价为-3价,其中氢元素化合价升高。
(3)由流程可知,合成”环节中,氨气和二氧化碳在低温加压条件下反应生成尿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3.(1)H2
(2)通电
(3)
(4)
【分析】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等都是九年级化学上册学习过的物质,反应①常用于实验室制取 CO2 , D 是组成空气的成分之一,它在空气中的含量虽然很低,但也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可推出D为二氧化碳,A能与I转化为B、C、D,则A、I为碳酸钙和盐酸,B、C为氯化钙和水,D能与E转化为H,H能与G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D,可推出E为碳,H为一氧化碳,G为氧气,B能转化为F和G,可推出B为水,F为氢气,则C为氯化钙,代入验证,符合题意。
【详解】(1)由分析可知,F为氢气,化学式为:H2;
(2)反应②为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故条件是通电;
(3)反应③为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反应④为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4.(1)
(2)控制反应速率
(3)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b导管口,木条复燃,证明已集满
(4)21%
(5)16%
(6)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含量达到一定的浓度
【详解】(1)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由于A装置试管口没有放一团棉花,所以A装置制取氧气的药品是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故填:。
(2)由于C装置中注射器能控制过氧化氢溶液滴加速率滴加量,所以选用C与选用B相比较,其优点是控制反应速率。故填:控制反应速率。
(3)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氧气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所以使用装置E采用排空气法收集O2,则检验O2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b导管口,木条复燃,证明已集满。故填: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b导管口,木条复燃,证明已集满。
(4)据图2 可知,钟罩内气体样品中O2的起始含量约为21%。故填:21%。
(5)据图2 可知,当容器内O2的体积分数降到16%时,蜡烛燃烧停止了。故填:16%。
(6)通过该探究实验可知,蜡烛燃烧需要氧气含量在16%以上,即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含量达到一定的浓度。故填: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含量达到一定的浓度。
15.解:反应中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28.0g-126.4g=1.6g
设过氧化氢溶液中H2O2的质量为x
过氧化氢溶液中H2O2的质量分数为:
答:过氧化氢溶液中H2O2的质量分数为6.8%。
【详解】反应前的总质量为128g,反应后的总质量为126.4g,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氧气,所以减少的质量为氧气的质量,氧气的质量为128.0g-126.4g=1.6g,根据氧气的质量计算过氧化氢的质量,再计算其质量分数即可,具体过程见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