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2024届高三年级百日冲刺
押题卷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想要知道媒体对人们信念的影响,只需想想20世纪最伟大的成就之一一人
类登陆月球这件事就能明白了。1999年7月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即使在所有的
证据都支持登月成功的情况下,仍有11%的美国人认为登月是一个骗局。这真是
令人难以置信,但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福克斯电视台播出了标题为“阴谋论
我们登上月球了吗?”的节目之后,相信登月是骗局的人数比例竟然上升了一倍。
人们发现的任何有意思的东西都会出现在电视和纸媒上,无论这些东西有多
么稀奇古怪。媒体不仅会让人们对怪异事物着迷,还会影响我们对正常事物的看
法。研究表明,媒体对各种健康威胁的报道数量往往与这些威胁的发生成反比。
在一段时间内,美国的犯罪率下降了20%,而网络新闻广播中犯罪故事的播
放量却飙升了600%。如此偏颇的报道会影响我们的信念。有一项研究专门分析
了10年来涉及“毒品危机”字样的新闻报道量以及公众舆论的变化。结果发现,
有时候,有多达23的美国人认为毒品问题是美国最严重的问题,而在其他一些
时候,却仅有1/20的人认为毒品问题很严重。
由此可见,公众與论的变化与媒体报道的变化相一致,这一点不足为奇。此
外,媒体报道还经常会歪曲事实,因为它只关注个人叙述,并没有科学的数据支
撑。1994年,关于食肉菌的报道横扫美国各个媒体,报道中充斥着被毁容的病人
的图像和视频。尽管医学权威指出,人们被闪电击中致死的概率是食肉菌致死率
的55倍,但媒体对这一事实置若罔闻。诚如美国广播公司在《20/20》节目中所
说:“无论统计数字如何,这对受害者来说都是毁灭性的。”
毫无疑问,食肉菌确实会毁了受害者。然而,这些绘声绘色的个案描述却让
我们为一件基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而坐立不安。
错误的信念会影响我们的决策制定。例如,某一年度美国校园中暴力事件创
历史新低,仅有110的公立学校报告了严重的犯罪案例,但是,当时《时代周刊》
和《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却以“青少年定时炸弹”为题进行报道。一方面,正
如社会学家巴里·格拉斯纳(Barry Glassner)所指出的那样,这些媒体报道提升
了公众意识,其结果就是,人们花了大价钱来保护儿童免遭危险,尽管这些危险
基本不会发生。而另一方面,美国儿童真正面临的危险在于,大约有1200万名
儿童营养不良,1100万名儿童没有医疗保险。
由此可见,媒体报道可以影响个人信念和社会公共政策。电视制作人、报纸
和杂志的编辑常常被那些耸人听闻、吸引眼球的故事打动。然而,很多最能引起
轰动的报道会涉及离奇错误的信念。因此,我们必须提高警惕,认真思考一下如
何应对媒体铺天盖地的“袭击”。如果我们能在思维方式上不轻易犯错,就不会
被这种报道蒙骗。我们的主要问题在于有过分依赖轶事证据的倾向。
研究表明,人们更喜欢听信故事而不相信统计数据。举个例子,在一项研究
中,人们观看了一段对监狱警卫的访谈录像。一些人说他们看到的警卫比较人道,
而另一些人则说这名警卫完全没有人性。然后有一半的受试者收到信息,告之这
名警卫具有典型的代表性或不具有典型的代表性。结果显示,关于警卫代表性的
信息对个人观,点的影响微乎其微。相反,人们更多单纯信赖访谈传递的信息,而
忽略了访谈信息可能不具有可靠性和代表性。
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医生也会受到轶事证据的影响。研究表明,经常治疗与吸
烟有关的疾病的医生(如胸科医生)比其他的临床医生更有可能戒烟。所有的医
生对吸烟的危害都有清晰的认识,但那些亲眼看到吸烟对病人的影响的医生会受
到最大的震撼。虽然数据信息通常应该是最值得关注的相关证据,但人们还是对
个人叙述更有感触。
有趣的是,新闻媒体发现了人们对轶事证据的依赖倾向。多数新闻媒体热衷
于报道个人故事,如《日界线》和《2020》。即使是以实事求是著称的严肃节目
《60分钟》也没有报道大量的数据和统计信息。
事实上,《60分钟》节目的制片人唐·休伊特(Don Hewitt)曾表示,除非节
目里有故事可讲,否则,他不会看迈克·华莱士(Mike Wallace)、莱斯利·斯塔
尔(Lesley Stahl)或其他任何记者的节目。事实上,休伊特含蓄地表达了人们对
美丽谎言的渴望。于是乎,媒体便大肆渲染个案,故意淡化科学和统计数据。虽
然这样可以提高节目收视率,但个策让我们深信不疑的那些事,早已被科学证明
漏洞百出。
对个人证词的依赖更是麻烦,因为这些证词很容易被操纵。数年前,魔术师
兼著名的怀疑主义者詹姆斯·兰迪就展示了炮制怪异证词有多么轻而易举。在纽
约的一档脱口秀节目中,兰迪告诉观众,当他从新泽西开车过来时,看到很多橙
色的V形物体飞过头顶。几分钟之内,电台电话总机的铃声就响个不停,一个又
一个的目击者打进来确认兰迪目睹的异象。这些电话的内容实际上包含了许多兰
迪没有提到的细节,比如有人报告看到V形物体不止一次地飞过。这是一次多么
成功的访谈节目啊,但那从头到尾都是兰迪编造的故事一从来就没有什么V形论证。②用“一方面.另一方面..”罗列两种情况进行对比,突出“决策制定”
的错误。③以“由此可见”引出总结性文字,并剖析原因,进行道理论述。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C.“都包含离奇错误的信念“会轻易左右”错误。根据原文很多最能引起轰动的报
道会涉及离奇错误的信念”,可知不是所有耸人听闻、吸引眼球的故事都涉及离
奇错误的信念。根据原文“在思维方式上不轻易犯错,就不会被这种报道蒙骗”,
可知思维方式左右决策制定。选项属于以偏概全的错误。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正大范围爆发”错误。根据原文关于食肉菌的报道横扫美国各个媒体,报道中
充斥着被毁容的病人的图像和视频。尽管医学权威指出,人们被闪电击中致死的
概率是食肉菌致死率的55倍“食肉菌确实会毁了受害者”,可知文中阐述了食肉
菌对人有伤害,“正大范围爆发”于文无据。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
D.“出于好意而说出的谎言,是为了他人着想而说出的谎言,可以给人启发”错误。
根据原文“即使是以实事求是著称的严肃节目《60分钟》也没有报道大量的数据
和统计信息“于是乎,媒体便大肆渲染个案,故意淡化科学和统计数据”,可知“美
丽谎言”在文中指个人故事,甚至是耸人听闻、吸人眼球的故事,或是被大肆渲
染的个案。
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错误。“美国儿童真正面临的危险在于,大约有1200万名儿童营养不良,1100
万名儿童没有医疗保险”中“真正面临的危险”表明这是正面的事实报道,不是轶
事证据。
故选A。
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在一段时间内,美国的犯罪率下降了20%,而网络新闻广播中犯罪故事的播放
量却飙升了600%。如此偏颇的报道会影响我们的信念“公众舆论的变化与媒体
报道的变化相一致,这一点不足为奇。此外,媒体报道还经常会歪曲事实,因为
它只关注个人叙述,并没有科学的数据支撑。1994年,关于食肉菌的报道横扫美
国各个媒体,报道中充斥着被毁容的病人的图像和视频。尽管医学权威指出,人
们被闪电击中致死的概率是食肉菌致死率的55倍,但媒体对这一事实置若罔
闻”,原文列举网络新闻广播中犯罪故事的播放量、美国媒体报道食肉菌等事例,
论证媒体报道会歪曲事实,让人们对怪异事物着迷,影响对正常事物的看法。
一方面,正如社会学家巴里格拉斯纳(Barry Glassner)所指出的那样,这些媒
体报道提升了公众意识,其结果就是,人们花了大价钱来保护儿童免遭危险,尽
管这些危险基本不会发生。而另一方面,美国儿童真正面临的危险在于,大约有
1200万名儿童营养不良,1100万名儿童没有医疗保险”,运用对比论证,把“人
们花了大价钱来保护儿童免遭危险”和“美国儿童真正面临的危险”对比,论证错
误的信念会影响决策制定的观点。
“由此可见,媒体报道可以影响个人信念和社会公共政策。电视制作人、报纸和
杂志的编辑常常被那些耸人听闻、吸引眼球的故事打动。然而,很多最能引起轰
动的报道会涉及离奇错误的信念”,以“由此可见”引出“媒体报道可以影响个人信
念和社会公共政策”的观点,然后从电视制作人、报纸和杂志的编辑的角度阐述
其原因,,进行道理论述。
6.B
7.D
8.①透露出宝生对乡土农耕生活的留恋,对往昔农耕生活已
成为雌塑风景(追忆场景)的惋惜与无奈;②呼应开头部分有关“桃花潭高尔夫
球乡村俱乐部的标志”的描写,使得小说脉络连贯,情节紧凑,内容充实;③扣
合标题犁铧”,揭示传统农具及人们农耕劳作的命运际遇,暗示小说的主题意蕴。
9.农具的寓言,冷峻的反思:①本文通过叙述宝生在高尔夫球场草坪上拔草时
的见闻感受,展现了犁铧及其驾驭者成为雕塑的风景,这是个耐人寻味的寓言。
②五人坪所代表的乡土农耕文明成为只可念想的梦境,拔草人无法掌控自己未来
的命运。③“犁铧”及其主人们的际遇,折射了城市文明冲击下传统文明的式微,
蕴含着作者重建中华文明的冷峻反思。
传统文明的当下命运:①在《犁铧》中,作者含蓄地指出,即使最现代化的高尔
夫球场,也离不开最原始的劳动操作一拔草。②宝生热爱北京并非因为北京所
拥有的现代化特征,而是这里天天都能听见五人坪的声音,看见五人坪的人。③
现代化的发展己使纯粹意义上的传统文明变成梦境一样的存在,如何应对现实生
活的挑战而非一味地生活在家乡的幻想中,才是当下最重要的选择。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小说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
B.“表明陈总对乡土田园风光的热爱,凸显其淡泊名利的心态”错误。从小说上下
文语境看,“我就是想把五人坪留在我身边”这句话可以反映陈总对自己曾经插队
过的农村五人坪的眷恋,但“乡土田园风光的热爱淡泊名利”属于过度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