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 运动和力定向测评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狗拉着雪橇沿水平冰面做直线运动.先以速度v做匀速运动,雪橇受到的水平拉力为F1,后以速度2v做匀速运动,雪橇受到的水平拉力为F2,则()
A.F2<F1 B.F2=F1 C.F2=2F1 D.F2>2F1
2、直升机沿竖直方向匀速升空时,在竖直方向上受到升力F、重力G和阻力,下面关于这三个力的关系式正确的是()
A.F=G+f B.F>G+f C.F=G-f D.F3、 “太阳东升西落”这句话所描述的运动对象和参照物分别是()
A.地球、太阳 B.太阳、地球 C.都是地球 D.都是太阳
4、同学们正“如果没有……世界会怎样”为主题展开想象。以下观点,你认为错误的是()
A.如果没有重力,水不会从高处往低处流
B.如果没有摩擦力,人不能正常行走
C.如果没有惯性,那么抛出去的篮球将一直运动下去
D.如果没有大气压强,不能用吸管吸饮料
5、力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关于力与运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运动员将足球踢出后,足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受到重力和阻力而改变运动状态
B.物体受到的一对平衡力一定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两个力
C.速度为零的物体要么不受力,要么受平衡力,且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D.在水平桌面上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摩擦力与运动速度无关
6、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2020级的同学们开学了,9月4日,他们进行了军训汇报表演,如图是他们表演的航拍图片,列队行走的同学觉得自己是静止的,他是以哪个物体为参照物的()
A.看台 B.身边一起列队行走的同学
C.站在看台观看的家长 D.草坪
7、如图所示,木块下面是一长木板,小明将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钩住长方体木块A,实验时拉着长木板沿水平地面向左运动,读出弹簧利力计示数即可测出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不计弹簧测力计的自重,在木板运动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A所受摩擦力的方向是水平向左
B.木块A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
C.拉动速度变大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
D.木块A受到的是静摩擦力
8、公共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站在车里的人在水平方向上()
A.受到向前的摩擦力 B.受到向后的摩擦力
C.不受力 D.受到汽车对它的牵引力.
9、如图甲所示,放在粗糙程度不变的水平地面上的物体,用方向不变的力F向右推物体,推力F的大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物体的运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t=1s时,物体不受摩擦力
B.在t=3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6N
C.在0~2s内,物体所受摩擦力不断增大
D.在2~4s内,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4N
10、如图所示,白鹭水平掠过平静的湖面,在水中形成了清晰的倒影。下列关于其相对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以其倒影为参照物,白鹭是运动的
B.以水面为参照物,白鹭是静止的
C.以湖边的树为参照物,白鹭的倒影是运动的
D.当白鹭向上飞行时,其倒影相对白鹭向上运动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渔船向海底发射探测鱼群的超声波,经过2s收到回波信号,则鱼群与渔船的距离是: m(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1500m/s)。神舟六号飞船在太空遨游时,地面的监测设备不能用这种方法来监控飞船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其原因是: 。
2、人站在公交车上,当汽车突然启动时,人会向 倒,这是因为人的脚受到车厢底面 力作用,使脚的底部随车一起 ,可是人的上半身由于 而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人出现上述现象。
3、如图,一列动车匀速直线通过桥的画面。已知动车长200m,桥长1300m,动车完全通过桥用了30s,则该动车的速度 m/s, 动车上的乘客通过在桥上的时间为 s。
4、小明用20N的水平推力推着重为50N的长方体木箱,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地面木箱的摩擦力大小为 N.若小明将推力增大到30N时,木箱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5、做匀速运动的甲、乙两物体,它们运动时间之比为1∶3,通过路程之比为4∶1,则甲、乙两物体运动速度之比为 。
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
1、一辆作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匀速远离一座大山,汽车鸣笛2.5s后司机听到回声,此时汽车距离大山450m,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求:
(1)鸣笛时,汽车距离高山多远?
(2)汽车行驶的速度。
2、晓军从家中出发到车站,其中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骑自行车,路程与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
⑴晓军骑车的是图中哪一段?
⑵晓军骑车的速度是多少?
⑶晓军从家到车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如今,高铁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假期小明想去参观徐州的淮海战役纪念馆,他选择从无锡东乘坐高铁去徐州东,他通过铁路12306网站查询到G1214次的运行时刻表如下。他决定乘坐这趟车。
G1214 过 无锡东→过 徐州东
站序 站名 到达时间 发车时间 停车时长
1 上海虹桥 ﹣﹣﹣﹣﹣ 10∶20 ﹣﹣﹣﹣
2 无锡东 10∶59 11∶01 2
3 南京南 11∶52 11∶54 2
4 蚌埠南 12∶36 12∶38 2
5 徐州东 13∶16 13∶23 7
(1)无锡东到徐州东的高铁里程为495km,若该趟高铁按照时刻表,从无锡东运行到徐州东,则该趟高铁在此区间运行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2)当该趟高铁途经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时,车厢内速度显示为252km/h,小明想估测大桥的长度,假设高铁匀速通过大桥。
①当他所坐的位置到达桥头时,他用华为手机上如图所示的秒表计时,该秒表的计时单位为“秒”,他所坐的位置驶出桥尾时,秒表下方数字显示为2∶12.50,则大桥长度为多少?
②若该列高铁全长为315m,列车全部在大桥上运行的时间为多少?
4、为了生命安全,我国交通严禁超速行驶!高速公路超速行驶非常危险会给人身安全带来重大威胁!小明一家利用国庆假日到太原游玩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了一段时间,小明观察到如图甲所示的标志牌。
(1)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如图甲所示的标志牌到太原至少需要的时间是多少
(2)若小明的爸爸以如图乙速度表所示的速度行驶1.5h,通过的路程是多少
5、南通开往南京的D5538次动车途经泰州,下表列出了该次动车从泰州到南京的时刻表.
泰州 江都 扬州 南京
到达时间 18:40 19:00 19:20 20:10
发车时间 18:42 19:02 19:22 ﹣﹣﹣
里程/km 118 183 283
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列车由泰州开往江都段的平均速度为120km/h,则表格中江都段的里程数应为多少km?
(2)求列车由泰州开往南京的平均速度.
四、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20分)
1、小尼同学用质量相等的木块和小车进行以下力学实验。
(1)小尼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依据二力 原理,每次他都应该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物体做 运动,测力计示数分别如图甲所示,分析A、B两次实验数据可知 (填“小车”或“木块”)的表面更粗糙。根据A、C两次实验得岀: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 ,滑动摩擦力越大。
(2)在C实验中,若将拉力增加到3N(小车仍随木快一起运动),此时木块受摩擦力为 N,小车 (填“受”或“不受”)摩擦力作用。
(3)如图乙所示,小尼又进行了D、B、F三次实验。小尼将小车在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分别在毛巾、棉布、木板三个表面水平运动,发现小车在木板表面运动最远,说明阻力越 ,速度减小得越慢。由此推论出: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它将保持 运动。
2、在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同学们猜想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大小 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③接触面面积的大小。为此,小明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进行验证。
(1)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动长方木块,使它沿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 原理测出木块与长木板间的摩擦力。
(2)对比 两图,可以验证猜想①。
(3)若甲装置中,木块在运动过程中所受拉力突然变大,滑动摩擦力将 (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4)小明利用图甲实验装置验证猜想③,需再把木块竖放,并按正确的方法拉动木块,发现两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相等,从而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面积的大小 。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B
【解析】【解答】无论雪橇以多大的速度匀速运动,都处于平衡状态,而其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始终是平衡力,而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摩擦力不变,故拉力大小不变,即F2=F1,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平衡力大小相等。
2、【答案】A
【解析】【解答】直升机沿竖直方向匀速升空时,处于平衡状态,所以受到的是平衡力。根据题意知道,直升机在竖直方向上受到升力F、重力G和阻力f,其中升力F竖直向上,重力G和阻力f都竖直向下,故三者的关系是F=G+f
故答案为:A。
【分析】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合外力为零,对物体受到的力进行分析列等式即可。
3、【答案】B
【解析】【解答】“太阳东升西落”是描述太阳在运动,而太阳相对于地球的位置在改变,所以选择的参照物是地球。
故答案为:B。
【分析】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知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次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没发生改变,则此物体是静止的。
4、【答案】C
【解析】【解答】A.由于水受到的重力是竖直向下的,水会从高处流到低处,所以如果没有重力,水不会从高处往低处流,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人能正常行走是受到地面对人向前的摩擦力,如果没有摩擦力,人就不能正常行走,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如果没有惯性,那么抛出去的篮球将不能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C错误,符合题意;
D.用吸管吸饮料是在嘴里形成一个低压区小于大气压,在大气压作用下把饮料压入嘴里,如果没有大气压强,就没有把饮料压入嘴里的力,就不能用吸管吸饮料,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重力使物体下落,摩擦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惯性使物体保持原有状态,用吸管喝饮料利用了大气压的作用。
5、【答案】C
【解析】【解答】A.运动员将足球踢出后,足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受到重力和阻力作用,重力和阻力不是平衡力,所以运动状态改变,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竖直上抛的物体在最高点速度为零,只受重力,不是平衡力,C错误,符合题意;
D.在水平桌面上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摩擦力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速度无关,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改变时,受力不平衡;速度为零时,可能受到非平衡力。
6、【答案】B
【解析】【解答】列队行走的同学觉得自己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和该同学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只有和身边一起列队行走的同学之间的位置没发生变化,和看台、站在看台观看的家长、草坪之间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知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次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没发生改变,则此物体是静止的。
7、【答案】A
【解析】【解答】A相对地面的位置保持不变,因此它是静止的,故B错误;
A处于静止状态,则它受到的测力计的拉力与摩擦力相互平衡,即二者方向相反。因为拉力的方向水平向右,所以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故A正确;
拉动速度增大时,由于木块对木板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因此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不变。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故C错误;
木块A和木板之间发生相对滑动,因此木块受到滑动摩擦力,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1)对A进行受力分析,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摩擦力的方向;
(2)如果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改变,则它是运动的;否则,它就是静止的;
(3)当速度变大时,分析影响滑动摩擦力的两个因素是否改变,从而确定摩擦力大小是否改变即可;
(4)当两个物体发生相对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叫滑动摩擦;发生相对滚动时,发生的摩擦叫滚动摩擦;两个物体相对静止但是有运动的趋势时,产生的摩擦叫静摩擦。
8、【答案】C
【解析】【解答】①人和车之间既无相对运动也无发生相对运动的趋势,故而没有摩擦力存在于车河人之间,A、B选项是错误的.
②汽车的牵引力受力物体是汽车,故而人并不会受到牵引力的作用,D是错误的.所以站在车里的人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的作用.
故答案为:C.
【分析】物体间没有相对运动和运动趋势时,物体间没有摩擦力的产生。
9、【答案】D
【解析】【解答】AC.在t=1s时,由丙可知,物体静止,由图乙知,物体受2N的力,所以静摩擦力为2N,同理知在0~2s内,物体所受摩擦力不变,为2N,AC不符合题意;
BD.在4~6s内,物体匀速运动,所以受力平衡,滑动摩擦力等于拉力4N,在2~4s内,物体运动,因为压力和粗糙程度没变,滑动摩擦力仍为4N,B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物体受到平衡力时,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二力平衡时,力的大小相等。
10、【答案】C
【解析】【解答】A.以其倒影为参照物,白鹭是相对静止的,A不符合题意;
B.以水面为参照物,白鹭与水面的位置在不断发生改变,故以水面为参照物,白鹭是运动的,B不符合题意;
C.以湖边的树为参照物,白鹭的倒影相对于湖边的树的位置在不断发生改变,故以湖边的树为参照物,白鹭的倒影是运动的,C符合题意;
D.当白鹭向上飞行时,其倒影相对白鹭的位置在不断发生改变,即其倒影相对白鹭向下运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需要事先选取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那么物体就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改变,那么物体就是静止的。
二、填空题
1、【答案】1500m;地球与月球之间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
【解析】【解答】(1)已知声音从海面传到海底鱼群的时间为t= ×2s=1s,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v=1500m/s;鱼群与渔船的距离s=vt=1500m/s×1s=1500m(2)由于地球与月球之间是真空,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不能用这种方法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不能探测地月之间的距离;结合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和运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解距离。
2、【答案】后;摩擦;运动;惯性
【解析】【解答】人站在公交车上,当汽车突然启动时,人的下半身会突然向前运动,上半身由于惯性,继续保持静止,所以人会向后倒,这是因为人的脚受到车厢地面摩擦力的作用,脚随车一起运动,上半身由于惯性而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向后倒。
【分析】由于惯性,上半身保持静止,下半身受摩擦力被带动,所以向后倒。
3、【答案】50;26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知道此动车全部通过此大桥通过的路程s=L桥+L车=1300m+200m=1500m
所需要的时间t=30s,则动车的速度
坐在座位上的乘客通过此大桥的路程等于桥长,即1300m,故乘客通过在桥上的时间为
【分析】此动车全部通过此大桥通过的路程为桥长与车长之和,坐在座位上的乘客通过此大桥的路程等于桥长,再利用速度计算公式v=进行计算。
4、【答案】20;不变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知道,重50N的木箱,在20N水平推力作用下,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水平方向上受到推力和摩擦力是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摩擦力大小是20N;小明将推力增大到30N时,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不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故摩擦力不变仍未20N.
【分析】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合力为零,相互平衡的两个力,要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物体与地面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会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速度和接触面大小无关。
5、【答案】12∶1
【解析】【解答】甲、乙两物体运动的速度之比
【分析】根据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再计算速度比值。
三、计算题
1、【答案】(1)解:根据v= 可得,
笛声在2.5s内通过的路程为:s′=v声t′=2.5s×340m/s=850m,
设从开始鸣笛到听到笛声汽车通过的路程为s,则有s+s′=2×450m=900m,
s=900m﹣850m=50m;
鸣笛时,汽车距离高山的距离为s″=s′﹣s=450﹣50m=400m
答:鸣笛时,汽车距离高山400m
(2)解:汽车所走的路程为:
s2=450m﹣400m=50m,
汽车行驶的速度为:
v2= = =20m/s
答:汽车的行驶速度为20m/s。
【解析】【分析】(1)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和运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解路程,再结合汽车运动的路程,利用几何关系求解距离即可;
(2)结合汽车的路程和运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解速度。
2、【答案】解:(1)(2)由图像可得:在OA段,物体路程s1为1800m,所用时间为t1=25min=1500s
在AB段的距离为s2=3600m-1800m=1800m
所用时间为t2=30min-25min=5min=300s
在OA段的速度为
在AB段的速度为
因为平步行的速度小于骑车的速度,因此晓军在AB段骑自行车;晓军在AB段骑车的速度为6m/s;
⑶晓军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答:⑴晓军骑车的是图中AB段;
⑵晓军骑车的速度是6m/s;
⑶晓军从家到车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2m/s。
【解析】【分析】(1)在路程和时间图像中,速度越大,图像越陡;根据速度大小,判断图像;
(2)根据路程和对应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
(3)利用总路程和总时间的比值,计算平均速度。
3、【答案】(1)解:无锡东到徐州东的高铁里程为:s=495km,若该趟高铁按照时刻表,从无锡东11:01发车,13:16运行到徐州东,所用时间为
则该趟高铁在此区间运行的平均速度是
答:高铁在此区间运行的平均速度是220km/h;
(2)解:①当该趟高铁途经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时,车厢内速度显示为
当他所坐的位置到达桥头时,他用华为手机上如图所示的秒表计时,该秒表的计时单位为“秒”,他所坐的位置驶出桥尾时,秒表下方数字显示为2∶12.50,则所用时间为
则大桥长度为
②若该列高铁全长为315m,则列车全部在大桥上经过的路程
在大桥上运行的时间
答:①大桥长度为9275m;②列车全部在大桥上运行的时间为128s。
【解析】【分析】(1)利用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2)①利用速度和时间的乘积计算路程;②根据总路程和车长差计算路程,利用路程和速度的比值计算时间。
4、【答案】(1)解:从标志牌到太原需要的时间:
=0.6h
(2)解:如图乙所示的速度是80km/h,汽车行驶的路程:
S2=v2t2=80km/h×1.5h=120km
【解析】【分析】(1)根据路程和速度的比值计算所需时间;
(2)根据速度和时间的乘积计算路程。
5、【答案】(1)解:已知列车由泰州开往江都段的平均速度v=120km/h,由表中数据可知,由泰州开往江都段的行驶时间t=19:00﹣18:42=18min= h=0.3h,由v= 可得,泰州距江都的距离s=vt=120km/h×0.3h=36km,所以表格中江都段的里程数应为118km+36km=154km
(2)解:由表中数据知,泰州到南京的距离s′=283km﹣118km=165km,用时t′=20:10﹣18:42=1h28min=1 h,列车由泰州开往南京的平均速度:v′= 112.5km/h
【解析】【分析】(1)根据速度和时间的乘积计算路程;(2)根据总路程和总时间的比值,计算平均速度。
四、实验探究
1、【答案】(1)平衡;匀速直线;小车;大
(2)2.8;受
(3)小;匀速直线
【解析】【解答】(1)小尼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每次他都应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使拉力与物体所受摩擦力二力平衡,即根据二力平衡的原理。A、B两次实验数据分别是1.4N和1.7N,可得两次的摩擦力的大小分别为1.4N和1.7N,所以小车的表面更粗糙。A、C两次实验保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样,增大压力,拉力增大,即摩擦力增大,所以可得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2)在C实验中,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是2.8N,若将拉力增加到3N,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木块所受的摩擦力还是2.8N。木块所受的合力
所以木块做加速运动。小车仍随木快一起运动,即小车也做加速运动,所以小车受到摩擦力的作用,使其保持加速运动。(3)小尼将小车在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使小车到达斜面底端的初速度相同,发现小车在木板表面运动最远,说明阻力越小。由此推论出: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它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分析】(1)水平匀速拉动物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滑动摩擦力大小。物体与地面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会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接触面越粗糙,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
(2)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根据指针的位置读数即可;
(3)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的越远;推理得,小车不受到摩擦力时。会一直运动下去。
2、【答案】(1)二力平衡
(2)甲、乙
(3)不变
(4)无关
【解析】【解答】解:(1)要使测力计的示数与摩擦力相等,根据二力平衡原理,木块必须处于平衡状态,使拉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2)比较甲、乙两图发现: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而压力大小不同,由此可知研究的是摩擦力与压力大小的关系。(3)若甲装置中,木块在运动过程中突然增大拉力,因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有两个: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都 不变,故滑动摩擦力将不变。(4)小明利用图甲实验装置验证猜想③,需再把木块竖放,并按正确的方法拉动木块,发现两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相等,从而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面积的大小无关。
故答案为:(1)二力平衡;(2)甲、乙;(3)不变;(4)无关。
【分析】(1)物体在水平面上匀速直线运动时,根据二力平衡,拉力等于滑动摩擦力;(2)探究滑动摩擦力和压力关系,需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而压力不同;(3)物体在运动时,若拉力变大,滑动摩擦力不变;(4)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积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