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
1.体会本文构思的巧妙及正反对比的手法。
2.理解文中论述的“年轻精神”的品质,并发扬这种品质。
●重点:体会本文构思的巧妙及正反对比的手法。
1.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知识卡片,请你帮着补充完整。
( http: / / www.21cnjy.com )
郭沫若(1892-1978),诗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剧作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原名郭开贞 ,四川乐山人。代表作诗集《 女神 》、历史剧《 屈原 》《王昭君》等。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
2.查找资料,补充下面的文体知识。
讲演,是在 公众 场合就 某个问题或事 ( http: / / www.21cnjy.com )件 发表自己见解的一种口头表达形式。讲演的特点是:面对一定数量的听众,公开发表个人的观点;话题集中, 中心 突出,结构完整;语言简洁明快,充满感情,富有鼓动性。
3.给加点字注音。
反诘(jié) 人溺己溺(nì) 舐干(shì) 雄辩(biàn)
感慨(kǎi) 木乃伊(yī)
4.结合语境,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1)大家假如要反诘我:“你向我们作五分钟的讲演,为什么叫我们沉默五分钟呢 ”
反诘:反问。诘,追问。
(2)他如饥似渴地请人指教,虚心坦怀地受人指教。
坦怀:开诚相见;敞开胸怀。
(3)他富于弹性,倒下去立刻跳起来,碰伤了舐干血迹,若无其事。
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一样,形容不动声色。
(4)作你们青春的畅泳。
畅泳:畅快地游泳。
(5)他大公无私,好打抱不平,实切实地有着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怀抱。
人饥己饥、人溺己溺:把别人挨饿看作自己挨饿,把别人被淹没看作自己被淹没。比喻设身处地,急他人所急,替他人着想。
5.自读课文,根据下面图示填空。
( http: / / www.21cnjy.com )
问题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什么是“年轻精神” 请从文中找出具体表现这一品质特征的关键词语。
示例:第一,是真理的追求者。关键词语:毫无成见、如饥似渴、虚心坦怀、学习一切。
第二,是博爱的实践者。关键词语:大公无私、打抱不平、切实为人民服务。
第三,是勇敢的战士。关键词语:不怕艰苦、倒 ( http: / / www.21cnjy.com )下跳起、舐干血迹、牺牲自我。(这里的动词“跳”用得相当好。“跳”指通到挫折或失败后立即做出恢复前进状态的反应,速度快,力量大,生动地展现了勇敢者的形象。)
2.请找出揭示本文主旨的句子。
主旨句:“一个人的年轻不年轻,并不是专看生理上的年龄,而主要的还是看精神上的年龄。”
*拓展:据你所知,举出一位如文中所说的“人已死了”“而一直都还像活着的年轻人一样”的人物,并简要说明理由。
示例:雷锋——人虽然早 ( http: / / www.21cnjy.com )已因公殉职,但他永远活在人民心中,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问题二:细读课文,分析揣摩。
1.你认为这篇演讲在开头、主体、结局上,有哪些闪光点 体现了演讲的什么特点 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表。
开头 活跃气氛,吸引听众 生动 性
主体 观点鲜明,中心 突出 针对性
结局 热情洋溢,鼓动 听众 鼓动 性
2.作者在论述“年轻精神”时,采用了正 ( http: / / www.21cnjy.com )反对比的手法。课文的第5段与第6段就是正反对比的典型段。你能在文中再找出同样运用这种手法的段落并说说对比的作用吗
示例:第11段。把具有“三种年轻精 ( http: / / www.21cnjy.com )神的特征”的人与失掉了“三种年轻精神的特征”的人进行对照比较,这样不仅可以表现出鲜明特征,还可以显示讲演者的爱憎情感,表现演讲词的思想倾向,鲜明突出地表现主题。
问题三:品读课文,赏析语言。
情理交融是本文在语言上的主要特色,以下面这段话为例,请体会其饱含的感彩,说说其蕴含的深刻哲理。
年轻人之所以为年轻人,并不是单 ( http: / / www.21cnjy.com )看年纪轻。假如是单看年纪轻,我们倒看见有好些年纪轻轻的人,却已经成了老腐败,老顽固,甚至活的木乃伊——虽然还活着,但早已死了,而且死了几千年。
反过来我们在历史上也看见有好些年纪老的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精神并不老,甚至有的人死了几千年,而一直都还像活着的年轻人一样。所以一个人的年轻不年轻,并不是专看生理上的年龄,而主要的还是看精神上的年龄。
示例:对那些“年纪轻轻 ( http: / / www.21cnjy.com )”但在精神上已衰老的人,作者愤怒地斥之为“老腐败、老顽固”,把他们比作“活的木乃伊”,其慷慨之情溢于言表,这是充满贬斥色彩的理性的语言。在从反面痛斥那些“老腐败、老顽固”后,作者又从正面热烈赞扬“年纪老”但“精神并不老”的人,从而顺理成章地提出了主题。
*问题四:你认为二十一世纪的年轻人应如何做才能“使自己年轻,使中国年轻”
示例:努力学习,用自己所学的科学文化知识造福社会,造福人类,保家卫国。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去,使自己永远年轻。